APP下载

社会心理服务资源介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为例

2022-11-21杨兆宝

江苏教育 2022年40期
关键词:阜宁县心理健康资源

杨兆宝

2021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针对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任务和要求,意见指出要整合利用社会心理服务资源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包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心理服务公益组织等资源。社会心理资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学术资源、人才资源、心理辅导经验与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有助于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为此,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以下简称“阜宁县”)对社会心理服务资源介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社会心理服务资源介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1.改变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平面化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对家庭和社会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仍任重道远。阜宁县虽然为学校配备了心理健康教师,但是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由于能力的限制也不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而社会心理服务资源涵盖的领域广泛、专业化程度高,可以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协同育人,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全面、立体化。阜宁县积极引进社会心理服务资源介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平面化的现状。

2.克服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刻板化弊端

社会大众甚至少数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刻板印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点应放在学生心理问题引起的异常行为上。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常以异常行为和消极情绪的解决为重点。社会上仍对心理问题有污名化的倾向,家长更是将心理问题贴上病耻感的标签而讳莫如深。学生因为担心受到歧视等原因,不愿将自己面临的心理困惑与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交流,选择自我排解或独自承受,长此以往极易发展为心理疾病。社会心理服务资源介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有助于克服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刻板化弊端,以助人自助为目的,给受助者提供社会支持,发掘受助者自身的潜能,帮助受助者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3.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碎片化问题

阜宁县部分学校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仅通过心理咨询、专题活动、讲座等形式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碎片化。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具备的人才优势与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可以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化,社会心理服务资源介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系列化、项目化的活动来服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二、社会心理服务资源介入校内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学生心理辅导

阜宁县为解决学校专业水平不足、教师精力不够、与专业机构沟通反馈渠道不畅等问题,由学校主动链接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发挥多元主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由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在学校设立“心语小屋”“心灵信箱”“网络树洞”等,收集学生的心理困惑,由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驻校心理辅导师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线下心理辅导或线上心理答疑,有效提高了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学校链接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实施“红伞心理援助计划”,通过系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2.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为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服务资源的专业优势,阜宁县教师发展中心牵头邀请高校心理学教授和科研机构专家,担任学校校本研修项目和全县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导师,为全县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等进行培训。同时,有效利用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开展全体教师心理健康通识培训、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实务培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问题识别能力培训。社会心理服务资源介入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心理问题防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团辅活动组织、个案辅导等能力。

3.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阜宁县借助社会心理服务资源的人才优势、物质优势和经验优势,突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限制,创建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阜宁县与盐城市绿洲心理咨询技术研究院合作,由绿洲心理咨询技术研究院组织专家为学校提供心理文化营造、教师心理建设、咨询实务培训等技术支持,帮助学校明晰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的独特性、稳定性、先进性等特点。经过一年的实践,9 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实验学校实现了心理文化有氛围、活动开展有特色、课程开设有体系、硬件建设有品位,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或特色学校的标准。社会心理服务资源介入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打造心理健康特色课程。

三、社会心理服务资源配合学校在校外开展心理辅导

1.开展心理科普活动

阜宁县利用“5·25”心理健康日和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契机,同本地心理咨询师协会、心理学会和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在学校附近发放资料、展示图片、提供咨询、案例宣传等,普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情绪的来源与调节、心理问题求助途径等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大众正确看待心理问题,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阜宁县依托社工组织等社会资源,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调查并形成研究报告,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信息资源和决策支持。利用社工的专业优势整合资源,统筹部门合作和资源配置,协调各方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也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在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与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在服务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和督导,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了双方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3.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合作,在社区设立“憩心小屋”“家长驿站”,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通过“护童成长营”“爱在延续”等活动,开展个案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此外,学校还与当地共青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在镇村党群活动中心开展“青年之声·温心同行”“智慧妈妈训练营”等活动,通过家庭教育讲座、个案指导、亲子活动等方式,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4.开展社会服务项目

阜宁县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将社会心理服务相关公益项目链接到所在地区,帮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面向留守儿童的项目。如阜宁县阳光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执行的“益童前行·守护童心”项目,通过社区活动帮助留守儿童保持心理健康,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赋能。二是面向困境儿童的项目。如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的“焕新乐园”项目,通过一对一陪伴等方式帮助困境儿童解决居住条件简陋、家庭教育缺失、陪伴关爱缺失等问题。社会心理服务公益项目具有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经费有保障、效果可评价等特点,可以弥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力、物力和精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社会心理服务资源介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弥补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拓展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促进社会协同育人局面的形成。社会心理服务资源能用专业的知识、以人为本的理念、平等互助的原则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建立有利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社会心理服务资源介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避免出现学校对社会心理服务资源的过度依赖,要鼓励学校及教师与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加强合作,取其所长,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断强化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重点发挥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在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方面的优势。

猜你喜欢

阜宁县心理健康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研究
我给资源分分类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江苏阜宁:监督收监执行一名脱逃超两年缓刑罪犯
发酵床与传统水冲圈模式下猪寄生虫虫卵调查及防治效果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