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生活情境 实现道德与法治有效教育

2022-11-20黄志红

名师在线 2022年22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生活

文 /黄志红

引 言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应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1]。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生活情境教学,实现道德与法治的育人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学生生活有较多对接点,教师借助生活情境开展教学,能够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学习体验,有效提高其学科核心素养。

一、关注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感悟

小学是学生思想认知与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有重要影响。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感受,构建道德认知。这样学生才能记忆深刻,实现有效教育。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例如,在“我是小学生啦”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有关“整理书包”的生活情境游戏,让学生先把书包里的物品分类,组织学生讨论书本有大有小,怎样将其放进书包里才会整齐……最后比一比谁的书包整理得最整齐。在活动中,学生动手体验,掌握了整理书包的技能,在与同学交流互助中,建立了亲密的关系,逐渐消除了入学恐惧感。又如,在“我认识您了”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猜猜他是谁”的游戏,然后师生互动进行游戏。教师可以用各种方式呈现科任教师的特征,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特征,猜猜这是哪位教师。例如,根据外貌猜教师:这是一位女老师,眼睛大大的,笑容甜甜的,还有黑黑的头发,走起路来长发总是一甩一甩的……学生猜出是音乐老师。根据动作猜教师:呈现体育老师带领学生练操的背影的照片,让学生猜猜他是谁,并问他们喜欢体育老师吗?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观看体育老师和学生一起锻炼的各种情景,追问学生:你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第三是根据事例猜教师:她手把手地教我们写字,提醒我们要注意写字姿势,我们的作业做得好,她会在作业本上画个笑脸夸我们;头发散了,她帮我们梳;指甲长了,她帮我们剪,每天早晨她早早到校迎接我们的到来;每天放学,她又把我们交到爸爸妈妈手上才放心……学生在游戏中可以快乐地学习,教师也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科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创设问题情境法,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创设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跟随教师的思路,自主体验、探究,从而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难题,不仅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四年级(上册)“正确认识广告”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创设这么一个问题情境(用动画图片展示):小华家遇到了因广告而产生的购物问题。为了方便联系,小华妈妈想给小华买一部电话手表,于是一家人争论起来。爸爸说:“我比较相信大品牌,而且我们的目的是方便联系。这个电视广告我看不错。不管你在哪里,一个电话马上能找到你!每时每刻和你在一起!”妈妈却说:“这个广告我看更靠谱。这款儿童智能手表,同学都在用!用了都说好!”而奶奶说:“这个手表广告更吸引我,对我孙子学习有帮助。一表在手,学习不愁!”小华家人根据哪条广告购买比较合理呢?教师随后出示课堂学习单,让学生带着探究问题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融入自然,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和体验

学生对大自然充满无限向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风景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开展观察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真实的学习体验,教学效果会更显著。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促进学生认知对接

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设计,是比较常见的教法应用。在教学中,受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教师不能随意将学生带出校门,而多媒体手段具有更丰富的展示功能,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多直观的学习情境,同样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以“美丽的冬天”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对冬天的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学生对冬天的认知是存在局限的,因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气候特点,学生大多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难以形成有形认识。在观察这些图片时,学生会有许多新发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观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的学生说:“我们这里冬天很难看到大雪,可北方地区有那么多雪花,真是太美了。”也有的学生说:“我也想参与冰上运动,这可真是有趣的运动项目。”教师可以参与学生互动交流,为学生介绍不同地方的冬天景象。

(二)创设观察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自然观察机会,可以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来冲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使学生从小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爱护花花草草,善待动植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教学“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校园,闻闻花香,感受风儿吹过的感觉。正当学生沉浸在这份美好中时,散落的花枝和花瓣破坏了这份美好。“太坏了,谁把花儿摘了。”“这么好看的花儿不能摘,摘了,我们的校园就不好看了。”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课堂对话自然发生。教师要参与学生互动环节,并不时投放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深度讨论,让摘花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教师利用实地观察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观察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进入实地观察环节后,其心理是极为兴奋的,也会有更多新发现。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设计和组织,针对特定事件对学生进行具体教育。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感知更深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情境中落实和养成

学校经常开展“文明礼仪月”“安全教育周”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教师适时渗透法治教育内容,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思想触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和文明礼仪水平的提高。

(一)创设日常情境,提升学生行为品质

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懂礼仪。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设计时,可以结合日常行为规范展开。以“开开心心上学去”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做自我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现场做演示操作: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遇到问题要主动求助老师,看谁的表现更合乎要求。如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自己不能解决时,需要求助老师。这种情况下,你会如何做呢?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展开了互动交流,很快就找到了解决方案。在展示环节,教师与学生现场对话,教学效果逐渐体现出来。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共同建设有序生活”时,教师在探究环节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先观看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不同画面,之后提出疑问,为什么我国和其他国家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探究感悟。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不会导致学生没有目的地学习。

(二)创设演绎情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讲一万个道理,不如实践一次。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现场演绎活动任务。学生会积极响应,助学效果也较为显著。学生可以在亲身体验中加深认识,更深入地理解法律法规。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交通规则了解不深入,只知道平时经常说的“红灯停,绿灯行”,而实际上,生活中马路上的交通标识比较复杂。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常用的交通标志,教师可以开展“我是小小交通警”的活动。我们每天都要走在路上,也能够看到交警叔叔的指挥,下面,请你们结合生活观察,阅读学习交通法规,准备开展现场演示活动,指挥交通,给大家讲解交通规则。学生对交通规则比较熟悉,对交警更是充满敬畏,会自然主动接受这个任务,并纷纷行动起来,利用多种机会展开学习和探究。在课堂表演环节,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教学成效显著。良好的行为规范不仅需要养成,还要及时反馈,矫正强化。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的行为教育时,也可以利用国旗下讲话和班队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让他们在集体教育中感悟成长。

四、结合社会,让学生在情境中验证和内化

对接社会生活,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其学科认知能力也会更强。教师要借助生活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接社会生活,展开深度思考,提升学习效率。

(一)创设案例情境,形塑学生法治意识

教师可收集一些生活案例,以信息素材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机会,让学生结合相关知识,设计解决方案,有效渗透《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普法教育。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呈现生活案例。周末,小李去超市购物,逛了一圈,他发现超市里没有他要购买的商品,便从无购物通道出去。这时,超市的警报器响起,保安叔叔走过来,要求搜身。教师设计讨论话题:这件事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你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个性解析。进入超市买东西要享受自由,如果超市保安没有确凿的证据,就随便搜查顾客,这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顾客有权拒绝。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以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使学生逐渐形成学习共识。教师借助案例展开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面对这些生活案例,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观点,这正是教师所追求的效果。学生唯有展开深度交流,才能有深刻的学习认知。

(二)创设对接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社会生活对接情境,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展开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2]。如在教学“正确认识广告”这一主题时,在回归生活、践行行动的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现在我们知道了商家做广告的这些“秘密招数”后,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利用广告购买商品呢?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商量讨论,然后派代表在班级汇报。有的学生说购物不要盲从,要有自己的主见,如果看到广告宣传清仓啊,搞活动啊,然后就买了非常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未必都有用,这样也是一种浪费呀!教师又进一步追问:“每年都有‘双十一’活动,到处都在打折、促销,每次看到这样的广告,我都忍不住要买,你们有什么建议想对老师说吗?”有的学生说如果是自己需要的商品,那么看到广告里有活动的话,可以抓住机会购买;有的学生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如果自己真的需要这些商品,刚好又碰上搞活动,比较便宜,这时购买是比较划算的!有的学生说要多做比较,如想买书包的话,看到一条广告不要心急直接买,可以多看几条广告进行对比;还有的学生说如果自己很喜欢,但又不是很确定会不会遇到虚假广告,可以和父母商量,请父母帮助判断。最后,教师引导并总结:“感谢你们给老师提供了这么多的购物技巧,相信在未来的购物中能使用到这些购物技巧,一定会理性对待广告。”由此,教师便可回归日常生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 语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创设诸多生活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认知思维,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环节,引导学生认真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深入大自然,对接生活实践,在实践中提升道德品质,理解知法懂法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生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