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在当代初中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优化策略

2022-11-20尹蔚蔚

读与写 2022年4期
关键词:劳动初中生素质教育

尹蔚蔚

(大连市甘井子区学生劳动技能训练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00)

劳动教育的价值体现在素质教育之中,因为“劳动”本就是素质教育之中的一部分,缺乏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个人的综合素质是不完整的,而初中阶段更是培育学生良好的劳动技能与劳动素质的关键时期。本文分析了劳动教育在当代初中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总结了劳动教育在当代初中生素质教育中的优化策略。

1.劳动教育在当代初中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1.1 个体的内在需求。个体的内在需求是劳动教育价值的支撑点,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来看,劳动本身就是每个人的内在需求。人与自然的关系证明了劳动的价值,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学会生存就是在适应自然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自然需要不断增强劳动能力。其次,人与社会的关系觉得了要借助劳动来实现必要的交往,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交往,而支撑交往的就是劳动行为,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通过劳动来形成合作,通过合作来深化交往行为,通过交往行为来让每一个个体的人成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员。另外,人与自身的关系需要劳动来超越自己,每个人都想要做更好的自己,而劳动能够赋予个体超越自己的可能,这也充分证明的劳动的价值。

1.2 劳动的教育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写道:“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因此,劳动是教育价值的立足点,通过劳动的认知观念来看,劳动教育本身就是个体积累经验的方法。同时,劳动教育是个体自我确认的一个过程,最终能够实现对劳动的教育价值的认可。另外,从教育学角度来讲,也需要劳动来实现教育目标。陶行知先生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一教育观点就是对劳动与教育关系的肯定。劳动中学习,学习后通过劳动来实践,这就是劳动的教育价值。

1.3 综合素质的发展。新时期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立足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而劳动教育是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与文化发展也是共生共存的,在这个过程中,劳动教育其实与多学科都有共通之处,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多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自然对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有利。其次,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初中生是思想波动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而劳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马克思认为:劳动与教育的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所以,在良好的劳动教育模式下学生全面接受唯物主义观点,能够实现更多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总之,为了更好地落实综合素质教育发展目标,当代开展劳动教育,应实事求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保证劳动教育形态的多样化,实现劳动教育与多学科融合,发展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2.劳动教育在当代初中生素质教育中作用发挥的现状

2.1 劳动围绕家庭学校,忽视了自然环境中劳动的魅力。目前,初中劳动教育多数是围绕家庭和学校内的劳动内容进行实践,忽视了自然环境之中劳动的魅力。例如:教师组织同学在校园内进行了相关劳动实践活动,也布置了在家庭内的劳动任务等,觉得这样就实现了劳动教育的目标。经常参与这样的劳动活动,学生就把劳动感受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了,忽视了自然环境之中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才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且,自然环境之中劳动的魅力是平时环境所不具备的,在自然环境之中学生会接触到更多新奇的劳动场景,这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

2.2 劳动实践以师为主,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渴求与希望。初中劳动实践活动多数是以教师的观念为主展开的,教师觉得通过讲解就可以实现劳动技能的传授,减少实践活动能够让教学的内容更为广泛,也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可是,这样的想法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渴求与希望。劳动本身还是学生自身的行为,应该以学生为主,力求让学生的身心在解放的情况下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劳动技能,不可能所有劳动技能都掌握,选择学习什么技能,与学生自身的优势和兴趣息息相关。

2.3 劳动教育传统形式,忽视初中生劳动实际生活情况。初中劳动教育过于依循传统形式,多数是教师结合教材安排内容,能实践操作的就操作,不能的就学学理论。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很多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没有被教师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教材之中不适合实践操作的内容也没有灵活应用。只有,我们的教学内容真实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正在地让劳动教育焕发活力,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完全没有实际的作用。而且生活教育理论早已深入人心,教师要利用生活教育的观点来组织劳动教学活动。

2.4 劳动教育重视理论,忽视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初中劳动教育活动过于重视理论,忽视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具体的情况就是没有考虑到实践才是劳动的根本,只有让学生积极体验,才能够确保劳动技能被学生所掌握。忽视实践的原因一是因为很多劳动实践不具备硬件条件,没有实际的场地、工具等;一是因为教师顾虑到家长的意见,害怕因为过多的劳动实践活动会引发家长的不满,如果引起安全问题就更是难以解释。这些顾虑其实都可以通过严格管理与有效沟通来解决,教师要重视解决问题,为劳动实践铺好路。

3.劳动教育在当代初中生素质教育中的优化策略

3.1 回归自然。劳动教育在当代初中生素质教育中的优化要回归自然,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之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及作用。

3.1.1 劳动教育要遵循青少年的内在需求,而不是从教师多角度去要求学生接受劳动教育。例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觉得初中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例如:做饭、打扫,整理房间等。所以教师就设计了这类的劳动活动,希望给学生布置任务。可实际情况却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天天看着父母完成这些家务活动,感觉是很厌烦的,所以这些并不是他们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去探索一些全新的、未见过的劳动场景等,诸如农村的初中生渴望去参观工厂、城市的初中生渴望去了解农业生产情况等。因此,教师要在设计劳动教育之前通过问卷来了解学生的需求,然后再设计活动,而不是“想当然”。例如:教师先整理了当地可以参观访问的工厂,然后将这些工厂罗列在问卷之中,让同学们进行选择,数据占优的前两个工厂就是我们要去参观实践的地点,教师就可以与这两个厂家进行细节的沟通与流程安排了。这样的问卷设计简单明了,考虑到教师所能提供的机会,也让学生有了选择的机会,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1.2 劳动教育要挖掘自然的教育资源,劳动本身就是来源于自然,所以自然环境是劳动最佳的工具。海德格尔说过:个体的人唯经由打交道和上手才能领会工具,劳动中知晓何所用、何所来、不合用;不合用是修理、改造和创新工具的动机源头,也是工具维持性创新的动机源头。所以,教师在组织劳动活动的时候,要重视多从自然环境之中取得工具,最好就是给学生创造工具、灵活运用工具的机会。例如:春游活动,组织野炊等都可以让初中生发挥智慧,自己找的可以运用的工具等。活动过程中,初中生会发现很多简单的问题都需要有劳动技能与智慧。比如在草地上铺上野餐布,但是草地上有很多树枝,这些树枝会戳破餐布,那么就需要大家把树枝清理干净。有的同学就用手去捡,很多细小的树枝就很难捡干净;有的同学就先找到较大的树枝,然后用这个大些的树枝当做工具,把其他树枝清理出去。看似简单的劳动,但是初中生会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可以适时教育学生:使用工具,是劳动的关键,任何劳动行为都应该先想一想,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手边的工具来完成。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手已经进化的没有过多的指甲和厚厚的角质层了,如果不使用工具,很容易就受伤。

总之,初中生的劳动教育是可通过合理设计劳动教育的理论教学、重视开展劳动教育的自然实践活动、引导劳动教育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问题,从而推动劳动教育在大学生培养体系中发挥更有效、更深远的育人作用。

3.2 身体解放。劳动教育在当代初中生素质教育中的优化要让学生的身体得到解放,在身体解放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所产生的积极情感。首先,教师要通过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重建劳动与知识的教育关联。例如:在各学科之中都有实验活动,教师可以将这些实验活动转移到具体的劳动操作之中。诸如物理课堂上的动滑轮和定滑轮,与其进行实验观察与操作,看着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进行绘图学习,不如真的去工地上观看一下,组织几个同学代表,在工人叔叔的保护下,实际地操作一下。这样的劳动教育行为与知识教育内容完美结合起来,落实了劳动教育的活动目标,也让学科知识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这样的学习生活自然得到初中生的喜欢。

其次,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生命和情感体验。劳动的本身是要获得生活的幸福感,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通过劳动换取报酬,就是最直接的体验。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让学生通过定期的劳动技能学习等来获得资金补助,满足学生的劳动体验需求。例如:“学生定期教爷爷使用手机”这看似并不是劳动的内容,但是确实家庭环境之中,很多家长会选择的劳动项目。这个看似简单行为,却需要初中生付出很多耐心,也要考虑到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比如初中生操作的很快,爷爷并没有学会,这需要有耐心进行一步步地操作,爷爷还是记不住,那么需要把步骤书写在纸张上。具体要教会爷爷什么项目内容,则是要考虑到先解决生活必须的项目,然后再进行娱乐等项目内容,最好选择最为简单方便的APP来让爷爷操作。所以,家庭环境内的资金补助,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劳动,也能够实现情感沟通,并且也训练了学生用劳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劳动过程中要有头脑的详细分析,必须做好安排部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世界,同时还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意味着人必须使用体力或脑力,劳动使人的本质得具体化。所以,真实的、具体化的劳动过程,学生才能够理解真正的劳动的意义。总之,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精神,需要我们认识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总结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经验,探索中学校的实践策略,从多个角度去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头脑,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劳动的意义。

3.3 贴近生活。劳动教育在当代初中生素质教育中的优化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劳动能够全面改变生活环境与生活态度。首先,教师要重视在劳动教育内容上联系生活,突出其生活性。教师要经常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组织一些劳动教育活动。生活之中有很多需要劳动解决的问题,包括整理房间、打扫庭院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内容来组织一些生活劳动。例如:让学生自己探索怎样叠衣服能够更为方便,有利于衣柜的整理。这个问题抛出之后,学生就会主动去探索叠衣服的方法,然后进行各种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将其应用于生活之中。这样的劳动教学活动是贴近学生生活,能够获得较好的生活体验的。其次,教师组织的劳动教育活动要重视生活的感悟,指向幸福生活。劳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技能之一,也是培养良好品质的主要途径,劳动能帮助我们培养正确的三观,教师要重视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然后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劳动与幸福生活的关系,这样对思想逐步完善的初中生而言,劳动在身体成长以及心理成长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外,劳动教育所涉及到的领域要覆盖生活,重视家庭社会。很多初中在育人过程中忽略了劳动教育对当代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的缺失,应该积极构建“校园-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劳动育人模式,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例如:帮扶孤寡老师的活动,校园要进行思想教育,传递给学生帮扶孤寡老人家庭的具体劳动方法;社会则是要做好沟通工作,为这种劳动活动提供方便;家庭则是要实现有效沟通,全面支持,实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力物力的扶持等。总之,贴近生活的劳动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立足学生生活环境,不仅仅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也积极改变周边的生活环境,实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3.4 积极体验。劳动教育在当代初中生素质教育中的优化要让学生通过劳动来获得积极的体验,让文化、科技与劳动三者融合在体验活动之中。首先,教师要重视情感的作用机制,激发体验者的活力。教师要让学生在参与劳动之后,将劳动的感受写成作文,这样就从情感的角度,重新体验劳动的过程。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体验者,有所经历,有所运思,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特殊经历与劳动感悟,需要充分劳动才能够找到劳动的技巧,并最终形成特殊的体验,这种体验是课本上的学习所不能达到的。例如:教师组织学生来植树,在树坑上要铺上一层小石子,然后需要用铁锹把石头子运到坑边。很多初中生觉得使用铁锹是不需要学习的,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很多学生每次只能运很少的石头子,因为铁锹要从整个石头堆的底部进去,然后才能够有更多的小石头子被戳起来。这样简单的劳动经验,如果学生没有实际操作是不会懂的。另外,教师要关注地域文化的因素,创设劳动体验,这一点就是要考虑到家乡的劳动产业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例如:剪纸、编织篮子、十字绣、各地不同的农业种植特产等,这些都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同时感受当地的文化气息。总之,劳动价值观决定了劳动教育观,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只能是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综上所述,劳动的教育价值是明确的,通过劳动教育价值的回归以及对劳动教育经验的重构,落实初中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对教育的正确解读。初中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劳动教育,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之中,不断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通过劳动教育达到教育本真,实现教育全人,最终让让人回归本心,再造社会根基,助力社会和谐,再造国民创造精神,提升国民创造力,夯实社会基础。

猜你喜欢

劳动初中生素质教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