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探究*

2022-11-20聂明霞

读与写 2022年4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文本小学生

聂明霞

(湖南省长沙岳麓区实验小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只有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和增长见识,使他们在启蒙阶段收获更多的学习心得,受到更多的思想启发。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和积极创新。通过阅读与语言文字运用融合的教学应用方法,加强对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从而为学生提高语文素质能力夯实基础。

1.利用多媒体,提供阅读与表达情景

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们提供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新情景。利用现代化教育采用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加以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们对于语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写作的创作能力。教师可以把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内容,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语文阅读和写作的真正意义。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播放名坛大家的创作名著时的纪录片,让学生们深入的了解作者的当时的创作心境,学生们在看完纪录片后可以根据作者的思路来对自己的作品加以修改,或者可以摸索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纪录片下的名著阅读理解也就会显得得心应手。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们传递更多的阅读和写作的消息对学生们提高自身的语文实力很有帮助。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闰土故事的一些动画在课堂上播放,在学生们了解完少年闰土的当时背景后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当时的社会和生活,不断地促使学生们掌握语文阅读的技巧。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并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选择采用适合于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和兴趣,并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个性化发展。其次,教师还应该认识到学生不仅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时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最后,教师采用个性化地阅读教学方式时,还要坚持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能够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具人性化,从而也就凸显出了现代教育中,“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例如,教师在开展《观潮》阅读教学活动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就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方式。首先,教师根据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将学生合理科学地分为若干个小组。如,将思维活跃善于言语表达的学生与性格腼腆的学生分为同一个小组,如此一来学生之间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帮带效果”。其次,教师可以用设置问题的形式,引导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运用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方式,完成本篇文章的阅读任务。此外,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多干涉学生学习,以免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而后在合适的时机介入到小组学习中,进而对学生做出正确有效的引导。

3.创新教学理念,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

对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其面临的学习压力会逐渐增加。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读写结合教学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积极的创新教学理念,准确的定位自身在读写式教学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引导者的重要的作用,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语文教师在具体应用读写结合式教学时,一定要为小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开联想和想象,为小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感想,让小学生根据阅读文章的文本内容,深刻的体会文本内容的中心思想和内涵。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一定要积极的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见过老虎吗?老虎长什么样子呢?一些小学生认为老虎十分的凶猛,也有一些小学生认为老虎比较温顺,小学生之间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这是因为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这时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呢?以此促使小学生积极、自主的展开阅读,通过深入的阅读与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深化小学生对本课时语文交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实现小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4.组织仿写练习

成长环境不同,导致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语文功底较好的学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在问题面前,教师要化被动为主动,做好引导工作。首先,带领学生深入研究文章,了解其特点。其次,呈现文章中所使用的手法,帮助学生掌握要领。待工作完成后,就可组织仿写练习,锤炼学生的能力。以《少年闰土》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开展教学。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你是如何看待闰土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过后,允许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但要控制音量。讨论过后,让学生表述看法。学生甲:“闰土诗歌小机灵鬼。”学生乙:“闰土很勇敢,是我学习的榜样。”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写作手法,并感悟作者情感。待学生基本掌握后,就可参照《少年闰土》进行写作。至于描写对象,让学生自己选择。写好后,让学生读出来,由台下师生一同品鉴。需注意的一点是,教师要先发掘闪光点,再指正问题。

5.结合情境教学方式提升趣味性

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教学情境的方式进行。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多媒体的生动性,将语文阅读内容中所表现的情境进行展示,使学生结合视觉与听觉进行阅读学习,从而达到较强的阅读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启发性问题为学生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引导其阅读学习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在好奇心和兴趣感的带领下进行阅读学习。另外,情境创设可以通过生活元素实施,趣味化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将生活元素融入其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通过生活情境理解阅读内容。如在小学语文课程《肥皂泡》的教学过程中,在本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包含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以利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元素结合自身想象力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因此,结合多元化教学情境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6.合理选取阅读素材

写作属于表情达意的一个过程,其中思想源泉常常来自素材积累,在这个过程中,阅读是学生获取素材最为关键的途径。人们常说“厚积薄发”,而这恰恰属于积累的过程。从小学语文看,阅读素材通常来自课文阅读以及课外素材积累,其中课程范围之内的一些文章常常表现出启发性以及凝练性,同时具有人文性。所以学生在对其阅读时,既能对语言的魅力进行良好领悟,还能获得一定表达技巧,把其用在平时口语表达甚至写作中,做到词以达意。与此同时,课文素材通常包含诸多精简的成语,所以在教学时,要对成语内涵以及表达的含义进行讲解,促进学生理解,这样在写作时,能够运用其中,对口语化表达进行替代,从形式上改进写作能力。在此期间,还应对句式或者修辞手法加以阐述,科学培养学生文学方面表现能力,从而为写作做出准备。例如,在讲《妈妈睡了》时,作者在对“妈妈”睡着的样子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所以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对含有比喻修辞的句子进行反复阅读,并对其模仿,这样在写作中能够对一些修辞手法合理使用,提升写作能力。除了课文素材之外,还应对课外素材加以利用,一方面课外素材包含新闻时事或者精彩美文,另一方面学生阅读时,能够避免其思维局限,从而达到拓展思维这一目的,扩充知识体系。

7.阅读中深化情感体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通过阅读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借此引入写作,让学生实现“我笔表我心、我笔抒我情”的写作境界。阅读是为写作积累的过程,所积累的不仅是写作技巧与素材,还应该包括情感的体验与积累。

例如,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让学生体验在生死关头父亲不顾危险挽救地震中遇难儿子的情景,体验父亲对儿子那种无私的爱。为了让学生真切体验这份深沉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父母在生活中对自己关怀的点点滴滴,让他们了解一旦自己的孩子陷入困境,最担心、最能舍身挽救他们的,一定是父母,学生受到感染。教师接下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体验父母之爱》,由于学生在阅读时深入到文本的内里,被爱的情感打动,因此学生的写作非常顺利流畅。有的学生在文中写道:“世间最深沉最无私的父爱,总会给人深深的感动,但是在生活中常常被忽略,对于年少无知的孩子来说,长辈的关爱与呵护,总感觉是理所当然,但是每当我们陷入困境,那双温厚的大手,就会为我们遮风挡雨,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有的学生写道:“父爱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感恩爱,回馈爱。”还有的学生写道:“爱是永恒的,父爱是深沉的,父亲像参天大树,不仅展示自己的高度,还给我们带来绿荫,用生命诠释爱”……可见,深度阅读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为学生的写作注入了活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课文内容及学生写作实际,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实现与写作的联系与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进入阅读的更深层次,以阅读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8.提供多种多样的写作素材,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阅读与写作串联起来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切记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写作素材,以便让学生进行更好的阅读和鉴赏,增加学生的阅历和见闻,促使学生的写作作品会更加优秀,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筛选工作做好的基础之上。为此,教师在给学生推荐阅读与写作素材之前,务必做好刊物的筛查工作,要及时剔除那些写作不精良、不优秀、价值观偏差等含有较多负面信息的素材,确保学生得到真正“有营养”的素材,从而为后续的高效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切勿吝啬不同种类的写作素材,要走进课堂中听从学生的建议,筛选他们期待的书籍,从而让小学生的进步更加明显。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可结合小学生阅读到的刊物主题和类型,鼓励学生针对所读内容写作观后感。当然,也可鼓励学生围绕所读内容进行续写或仿写,这些都是被许可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所学可以在写作中有效地运用,在无形中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9.把关文本结构,促使学生合理运用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要开展层次性的阅读,通过粗读和精读才能体会文本内涵,提升自身阅读技巧,学生才可以更好的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所以阅读教学不应该局限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基本的语言和文字上,还要重点分析文本结构,通过对本文结构的分析,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技巧,对于不同的文章而言,其结构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能够很好的吸引读者的眼光,有的文章前后呼应,有的文章采用的是倒叙的表达形式,这都归功于文字语言应用得当,才能促使文本结构更加的精妙。因此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布局方式,并促使学生将其应用在写作时,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技巧。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文本结构特点,并指导学生根据其结构和整体分布写一篇作文,依托“快乐读书吧”开展班级作文比赛,通过主题式的作文研讨,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10.深挖文本关键点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有着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体裁丰富,内容庞杂,选材广泛,但是究其内容,都有核心价值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文本的关键之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注重分析,加强解读,充分的挖掘阅读文本的价值点,从而促使学生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并在体会和感悟中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在长期的积累和学习中将所学应用到写作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词汇积累量,激发学生的文字应用思维。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核心内容,并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情感。例如,在学习《月光曲》一课时,在感受文本情感时,教师可以从:“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这一段引导学生分析贝多芬创作音乐时的内心感受,分虽然是第三者的直观感受,但是也是主人翁情感的折射,促使学生分析其中的情感价值,并分析这些语境特点,并对其中的关键词如:“霎时间”、“一缕一缕”等词语的巧用之处,指导学生分析词语运用的精到之处,通过文本关键点的挖掘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促使学生阐明自我想法和读到这段文字的感想,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11.挖掘“表达因子”,追求有智慧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

语言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根,教学时,教师要紧紧依托课文这个“例子”,最大限度地挖掘课文中的“表达因子”,由重点关注课文说了什么转向关注课文怎么说。由分析课文内容转向通过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运用教学策略进行写法指导,由此达到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桂林山水甲天下,它的水甲天下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读,让学生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表现在静、清、绿三方面。教师紧紧抓住课文语言文字描写富有特色这一特点,让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桂林的水的。作者一开始不是直接写桂林的水,而是先写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通过转折词“却”告诉大家桂林水的美与迷人是海水和西湖水无法比拟的。接着,作者运用排比句式,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桂林的水静得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文中第三自然段也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描写了桂林的山奇、秀、险。对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再次让学生感受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式与描写方法。在学生充分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地把握住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契机,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写一写某一处景点。学生在练笔中,运用文中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方法,写出的景物栩栩如生、生动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环节的设计,收到了学以致用、有效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之功效。

结语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人获取社会外界信息的基本。而语文写作教学,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输出表达,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向外界表达自己声音和想法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文本小学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语言文字规范 中华通韵(征求意见稿)
我是小学生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