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的几点策略

2022-11-20邱莉渤

读与写 2022年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小学生

邱莉渤

(新疆喀什市第十九中学 新疆 喀什 844000)

前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情境性、系统性特点,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手段的选择以及教学理念的革新,从而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为了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必须建立起情境教学的模式,结合实际情境加强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科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不断思考和感悟,最终具有良好的思想观念,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个人素质。

1.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的意义

1.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兴趣。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化元素展开研究,以此为契机营造较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从而根据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在课程体系内容里蕴含的理论知识比较深奥,但是这些知识的来源还是生活中的实际元素,是根据无数生活实践总结出的客观规律,因此就要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生活实际的融合,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实践性学习的理念和意识,促进小学生做到实际生活和政治理论的有效结合,以此作为基础开展内容丰富的教学,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的理解,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深刻的掌握学科本质。

1.2 激励学生积极的探究,促进思维活跃。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提升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开展观察和思考,促进小学生形成活跃的思维能力,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加快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进程[2]。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决定,在他们学习的进程中必须先具备良好的兴趣,才能够形成对于知识的有效注意,从而保障学生思维的活跃度,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逐步具备了较好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思考能力和思考角度仍然有一定的欠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起到引导作用,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探究生活元素,有效的贴近生活、让学生增加了对于生活情境的联想,从而结合这种生动的代入感具备活跃的思维状态,利用生动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找到突破口,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氛围内不断地思考和实践,积极地展开联想,切实的提升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生动情境的引领下达成学习目标。

1.3 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学科素养。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综合地促进学生人物素养的形成。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内容时,教师必须进行积极的探究和总结,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元素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小学生明白所谓的学习,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自身的理论学习水平,才能做生活中的实践小达人。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不可以脱离生活实际,否则就会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晦涩难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体系设计中,包含着众多的生活元素,十分的生动而具体。教师必须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把这些理论带入到生活的元素之中,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困难。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既可以获得兴趣的提升,也可以增加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

2.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结合生活元素,促进生活实例完美结合。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结合目前的国家课程标准,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实际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增加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保障小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守法意识。目前。社会的大环境在发生变化,对于小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3]。面对国家加强全民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小学的道德与法制教学也必须有效的落到实处。百年大计、树人第一,教师必须意识到,这种意识和素养的提升必须要从娃娃抓起,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教学手段,促进小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价值。小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发展还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必须要把这些深刻的知识不断地细化,进行分解式的教学,提升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现阶段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针对于小学道德与法制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有效完善,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要求正在不断的深化。现阶段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不仅包含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要求,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领悟能力,并且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切实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个人素质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剔除原来的刻板式的教学方式,从而结合生动的生活元素,引入生活中大量丰富的实例,促进学生对于这些现象的有效分析,从而做到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促进学生开展一条生动的学习道路,达成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生活中的元素对于学生展开引导。课余生活本身属于学生自己的放松时间,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却不是这样,很多学生要进行一些课外补习,或者完成家长布置的课后作业,学生对于这样的现状苦不堪言。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如何做好课外的成长计划,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设计有效的课外技能提升;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方式,说出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以及对于时间规划的打算,促进学生具有自主的时间管理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结合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实际元素,并且在这些元素的交流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生活实例中践行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也提升对于学科知识的实际热情。

2.2 促进身体力行,增加学生内心实际感受。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课堂的主体架构[4]。要结合现阶段课堂主体地位的改变,树立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大量机械讲解的时间,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就是要积极的把控课堂的节奏和方向,促进学生在大量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做到身体力行,从而增加学生的整体感悟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土壤,促进学生实践活动的展开,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机会,有效的结合学科知识的学习增进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情境化教学的开展是尤为重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必须在此过程中提升课堂的设计感,结合大量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些元素的结合中,教师必须注意实际的事例选择。首先要与学科知识具有连接性,不能为了实践而随意选择事例,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因此教师必须把控好事例的切入点,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起点捕捉生活元素,促进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引发强烈的共鸣;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和实践,通过模拟情境展开积极的探索,促进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具备强烈的同理心,在此基础上获得丰富的内心感受,形成对于生活现象的实际看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与别人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个个世纪难题。就是要结合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实践情境,从而将理论转化到实际生活中来,增加自身的实际素养,真正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做到有效生活实例的结合。现在小学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尊重小学生的意愿,开展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在班级干部的评选、班级环境的设计、值日生的安排、参与活动的成员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让小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处理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事务,实现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教师觉得小学生年纪小、思想不成熟,对于很多事情不具备管理能力,就会出现越俎代庖的现象,教师会被庞杂的班级事务牵扯精力,学生也难以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师就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观点,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班级事务,结合道德与法治中的理论知识学习,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科知识的指导作用,从而在学习进程中通过有效的身体力行,不断地解决实际问题,为班级的发展献计献策,从而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体验,以及被认同的乐趣,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体验学习的乐趣,在丰富课堂内容的践行中增加有效的内心感受,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为生活服务,从而利用课本中蕴含的理论知识不段的成长和进步,收获更多的认可和赞同。

2.3 进行画面呈现,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元素。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中,还要积极的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通过立体的画面,增加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整体素养的提高[5]。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众多鲜活的教学元素不断的融入,促进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大幅攀升,因此教师必须有效的结合这种生动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进程,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效的提升,最终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不断地思考和进步,具备完善的道德水准以及有效的法律意识。现阶段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进程中,教师必须有效的结合多媒体元素,训练学会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融合。现阶段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知识体系中,所有的知识架构都是通过对于生活实践的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这些生活元素本身就是知识架构的建立基础,因此针对基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就必须做到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学习的进程中去探究不同的生活领域,针对社会的各领域展开不断地观察,从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现阶段的课堂操作中,教师必须有效的分析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丰富的情节,从而有效的规避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理论与生活之间丰富的实际连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和感悟。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收集丰富的教学素材,有效的利用图片、视频、专题节目等视角,展开有效的课堂导入和呈现,促进学生具备直观地观察素材,引发内心最为强烈的思考。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媒体生动的表达形式,快速地抓住学生的眼球,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结合灵活的授课方法进行情境的创设,从而通过这种生动的手段展示教学任务,保障学生兴致盎然的开始一节课的学习和探究。在学习的进程中,教师必须通过精心的设计,在课堂活动中增加更多的趣味元素,调动起学生参与的欲望。例如,在学习《遵守交通安全》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内容,介绍每年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引发的交通事故,这些画面是极为惨痛的,同时这些数字也是触目惊心的,教师就要用这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于交通安全建立起严肃的意识,深刻地认识到安全事故无小事,从而不仅牢记交通规则,同时具备严谨的安全意识,在生活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2.4 促进小组合作,展开与情境的有效契合。在学习的进程中,为了提升小学生的思考和总结能力,还要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有效地做到互相补充、协同进步[5]。在进行小组合作任务的布置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取系统的推进手段,促进小组的架构有效的建立起来,在学习进程中发挥实际效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小组合作的学习优势,促进学生不断的合作探究,达成较高的学习目标。首先教师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在这一过程中,要保障小组具有良好的组织架构。要通过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有效的穿插和搭配起来,在小组内部设立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一系列的具体职位,促进小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能够做到各司其职,有效的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同时还要注重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不仅要建立起有效的导学案,布置好学生需要探究的知识目标,还要教会学生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方式和方法,要在交流中做到彼此的尊重,对于别人的发言有效的倾听,对于需要完善的观点进行补充,这样才能促进小组成员有效的合作,实现共同的进步。为了提升小组合作的效果,教师也要积极地走进学生内部,对于学生产生的困惑,或者是探究过程中发生的偏离或者误差进行及时的引导,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握住课堂发展的方向。同时还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展示,通过组内展示达成最终的共识,同时在全班的交流中再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最终有效的达成共识,促进道德与法治情境化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例如,在学习《节约能源》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有效的交流任务:你在生活中发现浪费能源的现象了吗?你觉得有什么好办法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吗?请你给出几条意见和建议。这就是学生开展探究的方向,他们会展开热烈的讨论,从而做到群策群力,在丰富的生活情境的总结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整体目标。同时还可以促进小组合作形式的进一步升华,通过更高层级的任务布置,引导小组结合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积极地践行教学理论知识,获得更为充足的情境感。例如教师可以给出学生充分的设计和演练时间,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的问题情境扮演短剧;也可以在课堂上用幽默的方式表演小品;还可以在小组内部结合辩论的形式,开展不同观点的交流预沟通。教师必须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的引领学生进行理论的学习,减少理论知识带给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提出辩论性、思考性的问题,促进小学生阐述观点、展开辩论,促进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探究和表达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涉及的问题进行实际探索,展开有效的交流。

2.5 开展社会实践,引领学生履行社会责任。在进行情境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展开丰富的社会实践,从而丰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同时也引领学生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促进责任意识的不断提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进程中,充分的实践和探索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剂教师就要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识,结合全新的设计理念设置实践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落实实践的方式和方法,积极促进和引发学生的实践活动,让课堂知识在丰富的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升华,从而实现和保障学习的真正意义。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设计好活动的具体流程,避免随意化的实践活动导致程序的混乱,要做到实践过程的推演,保障实践的有效开展。例如,为了增加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效果,教师就可以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去寻找破坏环境的实际元素:在马路上乱扔垃圾的现象、践踏花草树木的行为、污染水资源的错误做法等等。学生就会带着学习和实践的目标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在这种积极有效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思考和认真的观察,用他们稚嫩的双手仔细地记录下一个个不文明的社会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实践行为,给出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学生们就会结合一颗充满慧眼的心灵,和一双善于捕捉的慧眼,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很多问题的手机都是十分有价值的,教师必须有效的总结学生们反馈的问题,引导小学生们去想出解决办法,引导他们做环境保护小卫士。小学生都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亲手捡起一片片垃圾、扶起倒伏的花花草草、摆正被撞倒的垃圾桶等等,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这种生动的情境会引发巨大的后续效果,促进小学生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做保护地球环境的小卫士。教师必须结合实践对于学生展开积极的引导,促进小学生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实践性的课堂模式增加学生的情感认知,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的实际行为,在不断的实践和观察中,通过情境化、生活化教学改变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形成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习的展开,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结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情境化的打造,实施全面的教学工作。小学生的学习进程中,兴趣的培养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必须有效的结合生活情境,根据实际生活元素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兴趣点等一系列的学情分析,通过全新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工作,促进道德与法治理论的分解,从而做到与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智育、德育、美育素养的全面提升,成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接班人。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小学生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