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中忙罢艺术节:用艺术唤醒乡愁

2022-11-19范皓亮宫小样何海龙

百花 2022年9期
关键词:石井艺术节旅游

范皓亮 宫小样 何海龙

忙罢节也称“忙罢会”,是关中农村每年夏忙过后,亲戚之间互相拜望话农闲的习俗,时间大致在每年农历六、七月。在这期间,每村以村为单位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集中招待亲戚。以前,忙罢会是仅次于春节、元宵节的关中传统节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生活习惯的改变,忙罢节这个民间节日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然而它所蕴含的乡愁文化却在关中人的记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位于秦岭终南山下的鄠邑区是关中平原上最具代表性的农耕大区。每到小麦成熟季,蓝天、白云、青山、金色的麦浪、散落的村庄,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2018年,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创新推出首届“关中忙罢艺术节”,通过节庆活动带动乡村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几年来,鄠邑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关中忙罢艺术节”的影响力,推动乡村新型文化空间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形成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让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实现鄠邑区文化旅游新突破。

一、主要做法

(一)艺术植入麦田,诞生特色文化旅游IP

金色的麦浪,热闹的农忙,质朴的乡村,为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源泉。2018年,西安美术学院与石井街道办共同策划举办首届“关中忙罢艺术节”,给忙罢节这个传统节日赋予新的时代意义。首届忙罢艺术节设“大地生态艺术展”和“终南戏剧节”两大板块。师生们以终南山为背景,以土地为依托,将麦田变为艺术空间,创作出大地艺术、麦秆雕塑、装置、绘画、涂鸦等多种类型的艺术作品,将艺术现场和田间麦地融为一体,让乡村质朴之美得到展示。“终南戏剧节”板块是直接在麥田中搭建舞台,邀请省内具有影响力的音乐、戏剧团体参与,举办音乐会、话剧、秦腔等风格多样的演出,为群众带来丰富的文化盛宴,得到了热烈反响。

2019年,西安美术学院与石井街道办进一步丰富第二届关中忙罢艺术节的内涵,推出“终南戏剧节”“大地生态艺术展”“社区艺术空间”三大板块,开展具有实用性、生态化的各类文化活动达60余场。邀约了22位(组)国内艺术家创作大地艺术、社区艺术、影像艺术作品40余幅,田野间的大型沉浸式艺术展览吸引了数万观众。

两届艺术节得到了大众的良好反响,鄠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2021年,第三届关中忙罢艺术节由区政府出资街道主办,规模和内容得到更大提升,时间也从5月一直持续到10月。整个艺术节突出劳动、合作、收获、欢乐的理念,突出传统乡村社会倡导的“乡约”“乡礼”“乡俗”“乡庆”文化传统,高度契合“诗画鄠邑,品质新区”的发展理念,使乡村传统文化得到了艺术升华。

关中忙罢艺术节经过五年四届的实践,通过展演艺术、生态艺术、民间艺术、社会艺术、大地艺术的综合呈现,用艺术激活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动力,唤醒人们的千年乡愁,使艺术的价值与土地相连、与人民相关,真正让文化艺术在乡村落地生根。忙罢艺术节已经成为鄠邑区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IP。

(二)院校与乡村合作,激发乡村文化振兴新思路

2020年,鄠邑区委、区政府与西安美术学院深度合作,加快推进“艺术项目+民宿+餐饮+有机农产品+忙罢衍生品”等乡村艺术游的全产业融合。按照“一线(八号艺术公路沿线)、四点(蔡家坡村、栗园坡村、下庄村、栗峪口村)、两中心(石井文化艺术中心、直峪口文化艺术中心)”的总体设计,在石井街道蔡家坡村、栗园坡村、下庄村、栗峪口村连成片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鄠邑区政府陆续整合“美丽乡村连片打造”和“人居环境提升”建设资金1.3亿元,用于提升四个村庄的水、电、通信、垃圾和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彻底改变村容村貌,为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西安美术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当地政府深入探索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近年来,在美院师生全力支持下,石井文化艺术中心、直峪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艺术村长之家、红军过境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陆续建成并开放,为构建乡村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提供有力支持。

以忙罢艺术节推出的艺术作品为支撑建成的石井文化艺术中心,围绕“麦客”这一历史阶段性的人文现象主题,反映农村生活变化。依托美院师生在村实践教学过程中创作的实验艺术作品,建成“乡村生活记忆”主题村史馆,以农家生活点点滴滴的细节场景,反映农村朴素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这些场馆装修朴素高雅,展陈作品以独特视角反映乡村生活,唤起观众乡思共情。忙罢艺术节露天舞台已经建成永久性“终南剧场”,成为当地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让群众的欢乐回归麦田。

在艺术工作者匠心打造下,八号艺术公路沿线的各个村庄都被赋予了艺术气息。休憩景观、文化广场以及家家户户的门庭、院落、围墙、栏杆等,都在保持乡土特色的基调上彰显出惊艳的视觉,打动人心的文化看点,体现出和谐静谧的乡村之美,散发出“土而不俗”的文化气质。

(三)“艺术村长”驻村,新理念新创意助力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巩固关中忙罢艺术节的成果,持续推动并完善“大地艺术”实践机制,吸引更多文化艺术界高端人才助力鄠邑乡村振兴,2021年,鄠邑区政府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聘请“艺术村长”驻村实践,协助村级班子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艺术村长”由区政府聘任,区委人才办、区文旅局、区人社局按规定程序进行申报认定,按照认定层次履行职责,享受政策待遇。受聘“艺术村长”以两年为一个工作期,每年至少保证30天的驻村工作时间,协助村委会确定本村文化艺术发展方向,提出建设规划方案,指导项目建设实施等。同时,鄠邑区政府设立“村长艺术基金”,保证项目落实。

目前,鄠邑区已经成功聘请了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以及本地文化机构的5位知名艺术工作者,分别担任蔡家坡村、栗园坡村、下庄村、栗峪口村、龙窝村的“艺术村长”,为推进“5+N”文化艺术村落建设探索了新路径。

在“艺术村长”的鼎力支持下,2022年的第四届关中忙罢艺术节更加丰富多彩。“画美乡村”项目邀约国内知名的10余所院校师生,在石井街道的乡村制作100幅大型壁画以及20余件各种类型的艺术和设计作品。创新推出的麦田“碗宴”成功把鄠邑美食推向高端市场,麦田露天电影、音乐露营等系列活动让群众感受物质精神双丰收的喜悦,也让游客有了更多互动体验空间。

二、取得成效

关中忙罢艺术节全面推动了鄠邑区环山沿线乡村旅游带的建设,为乡村全域旅游、社区美育、基础环境、三产服务、农产品销售、资源引入、基层治理等注入强大的发展动能,带来巨大变化。

(一)形成大批文化旅游产品

2018年至今,鄠邑区联合西安美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以及广州、四川、天津等多所美术院校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文化振兴,开展“画美乡村”乡村壁画实践、“麥田艺术”乡村社会艺术实践。院校和地方政府联手,巧妙固化艺术节创作的作品,不仅为当地群众构建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而且成为具有丰富艺术内涵的旅游产品,丰富了全域旅游的内涵。

(二)推动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提升

当地政府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一方面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做好乡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工作;一方面充分发挥艺术工作者的才智,用艺术形式提升乡村文化品质,将蔡家坡村、栗峪口村等四个村落打造成充满艺术气息、宜居宜游的艺术乡村。蔡家坡村荣获2021年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等称号,栗峪口村获得2021年陕西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

(三)形成当地著名文旅品牌

第二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入选2 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70地庆丰收全媒体直播项目”。2021年关中忙罢艺术节引起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农民日报、央视财经频道、澎湃新闻等四十多家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刊发《给村庄染上斑斓色彩》《小山村的“美丽密码”》《昔日落后的小山村,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村》等三篇深度报道,中国日报刊发了《RuralProject Becomes Annual Festival》大篇幅报道,极大提高了鄠邑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四)激活市场活力,吸引企业投资

关中忙罢艺术节文化I P影响力不断扩大,有效提升了鄠邑区的对外形象,激发了市场活力,吸引企业入驻投资项目,开展多元化合作。目前,陕旅集团旗下的东方嘉禾教育集团已经在栗峪口村成功开发亲子研学基地项目并对外开放。

三、示范意义

关中忙罢艺术节将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认同、规范秩序与现代文明、创新艺术相结合,共同构建城乡文化相互成就的有机关系,激荡民间文化活力,延续历史文脉,探索出乡村文化振兴的“关中模式”。

艺术院校入驻乡村开展教学,艺术类学生和艺术工作者在乡村进行艺术实践,从乡村汲取创作养分又以艺术成果回馈乡村,形成了艺术家共建乡村、群众广泛参与的“艺术+教育+社会”多重推动。

艺术工作者塑造的乡村生活新美学,深刻影响了当地干部群众对自身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景,重新定义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新模式,激发了村民的主体能动性,为乡村发展带来思想观念上的巨变,推动了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鄠邑探索模式。

(西安市鄠邑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猜你喜欢

石井艺术节旅游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那口石井
泉州府录立海防碑浅谈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旅游
简析日美交锋中美国的政治妥协:从桂太郎—塔夫脱备忘录到石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