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参与,全链条发力,打造面向全社会的文化大循环

2022-11-19鱼正鸿

百花 2022年9期
关键词:群众社区活动

鱼正鸿

宁强县阳平关镇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的嘉陵江谷地,素以“天下名关”著称,宝成铁路、阳安铁路在此交会。镇域总面积312平方公里,辖18个村2个社区,户籍人口3.8万人,汉、羌、回、满在此杂居。境内有古三泉县遗址、子龙山、鸡公山、水陆码头、羌人墓地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先后有多件出土文物被评为国家一、二级文物(摇钱树、铜车马),并被国家、省、市级文博馆收藏。党的十九大以来,阳平关镇大力开展公益化、均等化、便利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基本情况

目前,阳平关镇文化站建筑面积2233.46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3000平方米,设9个部室。全镇20个村(社区)均建有不低于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活动室内的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等都已全面升级,以便进一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服务辖区居民。近年来,我镇各项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方兴未艾。每个村(社区)都有文艺团体,全镇成立了汉中羌汉盛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古阁文化艺术培训学校、中老年舞蹈队、太极健身队等10余支文艺团队。各个文艺团体充分利用七一、国庆、中秋等重大节日,广泛开展自编、自演、自娱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镇全年共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近50场,到场观众累计达数万人次。阳平关镇文体活动成绩突出、效果显著,得到上级机关及领导的支持与认可,先后荣获市、县优秀网络文化奖等,在全县范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政府主导惠民举措,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近年来,通过向社会文艺组织购买演出活动,阳平关镇人民政府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演出,邀请本地文化公司举办大型文艺活动等,给群众带来欢声笑语、心灵享受,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夏日的傍晚,滴水寺村的群众兴致勃勃地观看抗美援朝主题电影《金刚川》,了解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顽强拼搏的英勇事迹,从而树立了爱党爱国的热忱之心。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阳平关镇人民政府共开展“惠民下乡”演出活动50场次,电影放映125场次,让全镇20个村(社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思想的洗礼。2021年6月,在镇政府的精心筹备下,辖区内的羌汉盛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三泉文艺社共同举办了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根雕奇石展,其中参演人员有学校师生、机关干部、普通群众,营造了全民参与、全民享受的浓厚文化氛围。

(二)发动社会力量,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

一是抓住回民沟村被确定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契机,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落实文化振兴各项要求。镇政府新建设了回民沟村景观花廊、千喜墙等文化旅游设施,扶持发展了三家回民农家乐,将该村打造成集回族特色饮食、回汉文化融合、特色产业鲜明于一体的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镇政府通过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建立“回汉相助、共谋发展”的工作机制,让回族群众在参与乡村基层治理、推进文化振兴的过程中,成为文化广场、千喜墙、回族特色牌楼的守护者与文化事业的推动者。

二是以“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积极推动子龙新区社区图书馆、宁强二中图书馆(三泉书屋)建设,营造全民阅读、全民参与的浓厚文化氛围。阳平关镇党委、镇政府精心策划,广泛征求意见,成功举办世界读书日文化活动。活动中,镇机关年轻干部和大水寺小学六年级学生分别进行了集体诵读,琅琅读书声响彻嘉陵江畔、子龙山下。还对学生们开展了有奖知识问答活动,祖国的小花朵们积极参与,收获开心的同时增长了知识,并对读书愈发感兴趣了。宁强二中图书馆的建成,使得该校图书馆成为全县乃至全市最大的、拥有八万余册各类书籍的图书馆。揭牌仪式上,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并致辞,同时邀请为当地文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三泉文艺社的老前辈们出席活动,并将图书馆同时挂牌为“三泉书屋”。这是老前辈对孩子们成长的关心,也是对阳平关镇文化事业的积极传承。

三是建成并运行好阳平关社区、子龙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每天只要12块钱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阳平关社区70岁的老人对身边人激动地说。在县民政局大力支持和阳平关镇党委、政府积极努力下,两大日间照料中心终于建成,成为赋闲在家的老人们文化休闲好去处,图书室、棋牌室等文化场所应有尽有,老人们还自发每天清晨到中心练习打太极,享受文化生活的同时锻炼好了身体。通过建立基层组织体系,阳平关社区将中心户长、党员户、基层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纳入基层治理的各项工作中,让他们維护日间照料中心,共享文化建设成果。在社区,他们和老人们亲切交谈,组织活动。日间照料中心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为老人们的“新家”。

(三)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将文化传递给每个人

一是举办羌绣培训班,传承古羌底蕴,发扬民族特色。阳平关镇劳保所和阳平关社区以培训创业技能、传承民族特色为出发点,邀请宁强县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举办羌绣培训班。参与活动的有赋闲在家的羌族文化爱好者,有需要一技之长进一步增收致富的脱贫户,有汉族群众,也有回族群众,共计100余人。通过此项活动,各民族群众积极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收获,也深刻感受到了古羌文化传承下来的刺绣技艺。

二是开展“5·26我爱路”文明实践活动。每年5月26日,阳平关镇综治中心到各学校、子龙广场等人员聚集处开展“5·26我爱路”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向社会群众和广大师生宣传阳平关镇宝成铁路与阳安铁路的修建历史、“绿巨人”动车开通的历史、铁路护路知识以及社会综合治理政策和知识,倡导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传承好阳平关人引以为豪的铁路发展历史。

三是党建引领非公企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按照镇党委、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要求,辖区内四星级非公党组织嘉昌建设有限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参与志愿服务,传承雷锋精神”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在阳平关火车站文化广场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改善火车站周边群众居住和生活环境。学习雷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助力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打造“三泉”文化亮点三泉文艺社党支部成立于2012年9月20日,长期以来,该党支部组织成员及志愿服务队成员广泛开展扶贫下乡、义务办刊、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公益活动,促进了社会文明。三泉文艺社党支部制定和完善了党建工作计划,完成了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党员教育、学习、培训和“三会一课”及党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落实到位,增强了党支部的公信力。三泉文艺社现有党员8名。为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支部深入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通过参观广坪烈士陵园、四川巴中红军烈士陵园,举办大型文艺演出、书画展、根雕奇石展等方式,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三泉文艺社党支部在日常工作中,突出社会担当,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以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19年6月被县委评为三星级社会组织党组织;2019年8月被宁强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表彰为全县“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优秀社会组织;2019年9月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期以来,在镇党委坚强领导和县民政局社会组织党委精心指导下,三泉文艺社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会员以新时代党的宣传路线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立足助力本地区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出版《三泉》刊物94期,刊印专辑14册,刊发各类稿件8600余篇(幅),每期印数已由最初的百余份发展到最多时的两千份。《三泉》刊物已经辐射到江苏、湖北、四川、新疆等25个省(区、市)、80多个县(市、区),拥有了一大批读者和作者,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宣传推介、总结经验、反映民意的积极作用。

三泉文艺社还建有室外文化活动场所3000平方米,建有9个部室(图书室、书法展览室、文物展览室、文体活动室、老年活动室、老干部活动中心等)。设施设备完善,办公场所独立,管理规范有序。

(宁强县阳平关镇文化站)

猜你喜欢

群众社区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社区大作战
多让群众咧嘴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