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人居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2022-11-19钟琪

现代园艺 2022年6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人居景观

钟琪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183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速美丽中国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思考如何实现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凝聚生态文明建设共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实现乡村发展共建、共赢、共享为目标,通过乡村土地优化、景观风貌提升、产业发展、落地实施等手段,构建乡村美好蓝图。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乡村人居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乡村生活水平与质量,是亿万农民的美好心愿。研究有利于实现城乡关系重构,资源双向流动和共享,通过对乡村自然环境与艺术审美情趣的有机结合,开启新时代乡村文化街区、乡村公园景观的新篇章,实现人们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

2 相关概念

2.1 乡村人居环境

乡村人居环境是在大地景观中,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的景观环境综合体。乡村人居环境是整个人居环境系统中的一部分,它是乡村居民生活、居住、劳动、休息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乡村人文环境、地域空间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共同构成了乡村人居环境的内容[1]。

2.2 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是村落、农田、道路、树林、河流水系及农业生产生活的综合风貌,与城市景观不同,乡村具有独特的聚落景观、植物景观、文化景观。乡村建筑密度低、体量小,设有屋前院后的庭院格局,农耕文明的发展,形成独特的乡村植物景观,不同地理区位和发展历程,使得乡村文化景观别具特色。

2.3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出了要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运而生,其在乡村人居环境理论的基础上,对乡村区域进行综合景观规划设计[2]。

3 乡村振兴与乡村人居环境景观研究现状

国外对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首先是在地理学的基础上,对传统乡村区位、乡村聚落形态、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20 世纪50 年代,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使得一些学者调整研究方向,开始研究乡村发展和振兴。国外学者认为,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城郊和乡村的发展,工业化也对乡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乡村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生活需求,需要更为个性化、多样化的乡村空间和乡村景观。一些学者还将研究方向转向为多个国家乡村振兴道路上,认为不同国家、地区间,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经济制度差异大,乡村发展和建设模式不同,在不同国家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政策制度对乡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 世纪90 年代,国内开始系统研究人居环境,涉及建筑学、地理学、社会政治学,目前主要集中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乡村空间规划、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如赵之枫[3]针对乡村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城乡一体化,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建设构想;余斌[4]基于人文地理学视角,构建乡村住区系统的概念体系和乡村人居环境的分析框架;顾姗姗[5]总结了乡村规划的特殊性,提出六大乡村人居环境空间规划的理论框架,包括乡村人居环境中的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建筑系统、环境景观系统、社会事业系统;马小英[6]阐述了目前乡村人居环境现状,从规划角度构建乡村人居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的质量评价及影响因子,认为基础设施、能源消费结构、公共服务设施、乡村居住条件、乡村环境卫生等,是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评价的指标。一些自然和人文因素可作为影响因子,如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乡村地域文化等[7]。

从上述文献梳理发现,近些年,乡村人居环境大部分属于交叉学科研究。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一些学者在此背景下,针对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包括加快建设乡村特色街巷、本土文化体现、宜居生态景观、节能环保等,以此提高乡村人居环境景观质量和加快乡村振兴发展。

4 乡村人居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乡村人居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对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有着重要作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遵循生态性原则,始终贯彻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尊重乡村原始生态环境,致力于维护山水林田乡村生态格局。尤其在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水系区域进行相应的保护和恢复,发挥湿地生态作用,通过景观规划设计,使得河湖水系相互连通,打造优美的乡村河湖公园,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同时,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环境。

乡村人居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是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区域人居环境景观质量较差,例如,垃圾乱放、污水乱排,乡村道路较窄且路面不平,乡村房屋老旧、外观差,庭院空间私搭乱建、管线乱接、农具乱放等,缺乏医疗教育、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乡村景观,统一规划乡村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乡村居住环境和发展空间,有利于村民身心健康,并带动乡村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乡村人居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明确提到,到2035 年,农业农村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乡村生态环境好转,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到2050 年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为了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提出要规划和控制城乡发展空间,打造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的生活空间、秀丽的生态空间,做到乡村空间中人与自然有机相融,注意传承乡村文化,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8]。乡村人居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着重对空间的合理划分、特色景观的营造、产业布局的指导及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说,乡村人居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5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居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以沉香社区二组为例

沉香社区二组紧邻国道G108,规划范围14.67hm2,南侧为仙海风景核心区,西侧紧邻“七彩枫林旅游小镇”项目。本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规划提升场地景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旅游,以文旅产业带动乡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经过调研,沉香社区二组区位条件、周边自然生态资源、产业特点、文化底蕴、当地民风、村基层组织能力,分析基地现状、建筑风貌、空间布局,发现本案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依山傍水、生态良好、周边景区资源丰富,具有沉香文化、驿道文化、宗教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适合打造高品质乡村人居环境,可发展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文化商业及高端民宿。此外,沉香社区二组基地现状存在一些问题,现有景观风貌效果较差,例如,建筑外观简陋、庭院空间布局混乱、植物景观风貌不佳、路边绿地随意占用、部分农田荒废、场地缺乏村民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设施及水景观设施、旅游开发不足,产业收益较差等。

通过调研分析,本次规划设计将坚持生态发展理念,以“沉香文化”为主题,注重沉香社区中人、文、景相融合,设置多样化的景观空间、公共活动空间、休闲娱乐空间,升华本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村民日常生活场景、乡村人文历史,重点推广孝贤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传承。在顺应自然、以人为本、文化传承的原则上,提出相应的景观规划定位,从尊重习俗、优化使用角度设计乡村景观,合理利用节点区域空间,围绕当地特色、人文历史进行创新设计。注重乡村文旅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打造充满乡村人文情怀和现代业态的沉香文化休闲街区。

5.1 整体乡村风貌规划设计

沉香社区的整体乡村风貌规划,是以提升场地景观、营造宜人环境为目标,从以下4 个方面着手:第一,规划乡村的道路系统、交通出入口、停车场等,道路进行分级设计,如生活道路、生产道路、游步道、入户路,规划每一级的道路宽度、路面材质、路灯设置等;第二,进行整体绿化种植设计,划分农田片区、果树片区、特色绿化片区,梳理现有植被情况。在保护乡村特色植物景观的基础上,进行现代景观植物造景,重点使用乡土植被,适当配植观赏性植物,讲究多层次、艺术性、生态性相结合,解决目前乡村绿化景观效果不佳的问题;第三,调整乡村建筑布局,对风貌较差的建筑进行拆除、重建等,统一规划指导大部分乡村建筑外立面,以提升乡村建筑的美感,包括墙面的色彩规划、特色装饰构建、统一建筑周边地面铺装样式等;第四,规划乡村生活垃圾桶、垃圾收集站、公共厕所的点位,且进行相应的外观美化设计,逐步考虑智能垃圾分类,推广污水处理技术。规划污水处理设施点位,在合适的区域,可利用自然生态污水处理方式,通过格栅井、厌氧池、氧化渠、人工湿地,将污水净化后用于作物灌溉。

5.2 庭院风貌提升设计

为了改善乡村村民日常生活环境,应大力整治乡村区域的庭院,如院坝空间布局、屋前院后绿化设计、院墙改造等。乡村庭院空间应规划整洁,清除庭院垃圾,美化铺装,增加露天休憩空间,对生产农具、农用车辆规划指定位置,水电管网统一布线,禁止私拉乱接。屋前院后绿化考虑美观性,可栽植乡土植物、花卉灌木、绿色蔬菜,避免泥土裸露,提升庭院的观赏性;设计竹编瓜果架,增加乡土气息;庭院围墙整体保持统一,围墙材料就近取材,形式避免过于封闭,可进行透空设计。

5.3 增设村民公共活动空间

从乡村村民生活需求、体验需求、审美需求出发,打造更加开放性、包容性、公共性的乡村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健身广场、文化宣传广场、文艺舞台、图书馆、艺术馆、文化街等。在村民活动广场中,设计健身器械区、舞蹈健身区、户外散步区、按摩步道等,通过多种方式增强村民体魄;在文化宣传广场,定期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教育,还可开展村民道德模范宣传,推进乡村的公德、道德、品德、美德建设;在乡村公共空间,设计文化表演舞台,将经典故事、优秀戏曲曲艺搬上舞台,为村民增添多样的生活消遣乐趣;设置公共乡村图书馆和艺术馆,村民可自由在这些文化空间读书、看报、看艺术展览等。通过景观规划设计为乡村规划出多元文化活动空间,引导村民摒弃以往的不良风气,寻求健康生活和文化提升,在村民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公共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中,注重本地乡村孝贤文化的传承,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将孝贤文化符号和元素运用于乡村文化公共服务空间。

5.4 乡村文旅及产业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不仅要将乡村规划成结构优美、生态宜居的住区,还要打造成供给完善、文明和谐、生活富裕的乡村街区。(1)以乡村现有生态环境为基底,本土特色文化为根基,在产业规划中,以文旅发展为主导产业,促进农产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有效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2)充分挖掘当地乡村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氛围浓厚的乡村景观,设置可观赏、可游学、可体验、可留下的特色项目。(3)与周边旅游景点合作,形成风景旅游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乡村观光旅游路线,且进行全时段娱乐设计,积极开发传统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实现文化资源与现代文旅需求对接。例如,白天游览沉香文化景观、农作物栽种、果实采摘、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孝贤思想文化学堂、中华传统礼仪学习、家风主题亲子体验、中老年康养项目。(4)夜间利用现代化声光电科技手段,打造夜间经济,设置特色小吃街、文化大型表演、特色灯光景观,开发精品乡村民宿项目,吸引游客在此留宿。(5)通过创设沉香专属形象IP 和乡村文旅LOGO,强化沉香文化品牌意识,开发一批乡村特产、传统工艺产品、节日文化用品、乡村IP 文创产品,在突出特色文化内涵的同时,为乡村带来经济收益。

6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规划设计乡村人居环境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通过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村民营造生态良好、文明健康的宜居环境,同时,注重推动文化与旅游及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宽村民经济收入来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探索出一些乡村人居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以期我国越来越多的乡村人民能在宜居、宜业的美好乡村环境里,获得幸福感、满足感、安全感。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人居景观
最美城市“绿化带”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产品力时代,保利发展控股全面进阶健康美好人居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助推“美丽登封”建设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