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过程性评价让校园美育真正落地
——以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为例

2022-11-19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743399李兴茂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通渭美育校园

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743399) 李兴茂 杨 岚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两天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深刻影响教育改革,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推动教育改革更上一层楼,是一个亟需回答的时代命题。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同样需要评价杠杆的强力撬动。近些年来,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通渭一中”)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自觉追求,进行了务实而又富于创造性的探索,通过多元过程性评价,注重常态化与优质化,全面推动学校美育,让校园美育真正落地。

1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构建“大美育”人文校园

通渭县地处“苦甲天下”的甘肃陇中,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并无优势可言,乘着国家脱贫攻坚的强劲东风,于2020年11月成为全国最后一批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通渭人立足本地,奋发图强,以坚韧顽强的意志书写着改变自己命运的坚定信念,通渭县是享誉省内外的“中国田径之乡”(国家体委命名)、“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文化部、教育部命名)和“中华诗词之乡”(中华诗词学会命名)。

依托厚重的文化热土,继承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传统,通渭一中不断进取,挑战自我。学校先后获得“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全国实践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系“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示范校”“全国硬笔书法教育会员单位”,为首批“甘肃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

学校特别重视美育建设,五育并举,使教学和管理工作跃上新台阶,将美育渗透于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又有重点地推出美育“特色产品”,形成了自己的美育风格。学校以“学优品粹”为校训,以“特色立校,个性树人”为办学理念,着力构建美丽校园、文明校园、文化校园、活力校园。依托多元课程体系,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体艺科创活动为载体,立足地方体艺文化特色优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创新学生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建立多元过程性评价的框架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通渭一中充分认识到美育对于打造活力校园、健全师生体魄和精神人格的重要性,积极构建通过有效评价促进美育和谐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实施办法,让校园美育走上了前进的快车道。

2.1 确立多元过程性美育评价的基本方式

在传统教育测评中,考试(或称标准化测验)是测量方法与手段层面的典型形态,主导考试评价理念与思想的是终结性评价或总结性评价,主要通过设计测验试题与工具测量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而衡量教与学的效果[1]。也就是说,按照传统教育测评方式,如果要落实美育评价,也应该以中考或高考的方式进行,这在当下是不现实的,将来也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论证,如有可能,进入实操阶段也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校园美育不能等待。于是,通渭一中从学校实际出发,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确立了进行多元过程性美育评价的基本策略,制定了《通渭一中校园美育综合评价办法》和《通渭一中校园美育实施推进办法》,双管齐下,互推互补,着力落实。

2.2 建立多元过程性美育评价的基本框架

美育评价涉及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量大面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园美育评价体系实属不易。该校充分认识到这一行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分析评判和调查研究,以期制定出真正具有引领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纲领性文件,切实推动学校美育工作的健康开展。

为什么要建立多元过程性美育评价?这是由美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多元”是横向维度,“过程性”是纵向维度。只有将这两者有机结合,既考虑全面性,也考虑发展性,形成网状结构和立体构架,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美育评价,也才能真正促进校园美育的蓬勃开展。

2.2.1 多元美育评价:一枝一叶总关情

美育包罗万象,既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可以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2],提升学生的综合美育素养。因此,进行多元美育评价是切实可行的。

依学科层面而言,当前高中阶段严格意义上的美育课程只有音乐鉴赏和美术鉴赏两门课,而即便这两门课,从评价角度来说,只有极少数音、美专业学生才会涉及到高考,其他绝大多数学生连学考也不考。至于其他学科或对于美育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的各类活动,则缺乏基本可行的评价体系。因此,既要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美育专业课评价体系,也要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非美育专业课评价体系和课外美育评价体系。基于这种认识,《通渭一中校园美育综合评价办法》分专章分别制定了评价办法,包括“艺术专业课美育评价办法”“艺术选修课美育评价办法”“文科美育评价办法”“理科美育评价办法”“综合美育评价办法”等。其中“艺术选修课”包括书法、舞蹈、雕塑、戏剧、影视、曲艺、摄影、特殊才艺(如口技、武术)等,“综合美育”包括仪态、礼仪、社交、社团活动、家庭关系等。

就评价主体而言,传统的考试评价主体是学校或教师,而多元评价的主体包括学校、教师、同学、本人、家长、社会人士等。

就评价方式而言,多元评价既包括传统的考试,又包括观察、倾听、问卷、提问、对话、网络交流、活动体验等。

2.2.2 过程性美育评价:风物长宜放眼量

传统教育评价考试从时间上来说,一般发生在阶段性教学活动完成之后,是对阶段性教学成效的检验和评价,这是一种结果导向的测验,很难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过程和情感投入进行有效的评判。这种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忽视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发展变化,学生内在心理和情感内涵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无法得到体现。表现性、过程性评价是指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结果作出判断[3]。教学活动具有过程性、动态性的特点,美育活动尤其如此。

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也是基于美育活动的特点和内在规律。美育包括对学生审美感知、审美欣赏能力的教育和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过程性和动态性是其基本特征。例如评价学生的诗歌审美力,可以听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听他诵诗时的情感流露,也可以观察他读诗时的专注程度和表情体态,还可以问问他是否有课外读诗或写诗的兴趣。

3 有效评价,让校园美育真正落地

在将多元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结果汇总起来后,依据不同评价结果的权重,换算成相应的分数,作为学生的学期美育成绩,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并对优秀学生和优秀班级给予奖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美育活动结出亮丽的成效果实,在多重考核中获得优异成绩,得到多方肯定,定会令学生神往不已,这大大促进了校园美育的真正落地,让校园时时流溢着美的光彩。

3.1 以美育课程为基础,持之以恒的美育渗透

3.1.1 体艺美育课程

通渭一中提出了“生有特长,班有社团,校有特色”的体艺活动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体育艺术课程,进行体艺兴趣培养,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至少一个体艺活动项目。学校分别设置了以合唱队、管弦乐队、歌曲创作组等社团为主体的音乐美育课程,以书法、绘画、雕塑班为主体的美术美育课程,以舞蹈队、体操队、棋牌社、篮球队、乒乓球队、武术队等团队为主体的体育大课间课程等三大系列课程。

3.1.2 人文美育课程

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过程中学会理解、学会适应、学会包容、学会协作、学会保护。每届高一新生的军训和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团结奋斗、磨砺意志和爱党爱国爱人民教育的有效形式。课外阅读课程着力于构建“书香校园”,在不断充实图书馆资源的同时,为了充分保证阅读时间,学校图书馆会在课外活动、晚自习前和节假日向师生开放。

3.1.3 科普美育课程

科普对青少年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既有智学魅力,又有美学魅力。学校探索出了构建平台、组织团队、承担项目、培育成果的科技创新协作机制,分别设置了科技创新、天文观测、科技摄影等特色课程,从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绘画、车航船模、摄影、太阳能发电、机器人、航空航天观测等多方面整合学校科技资源,通过学生动脑动手的过程,将科技教育过程内化为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1.4 综合实践课程

学校以开发师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分别设置了以通渭秦嘉徐淑文化、小县城大书法、老龄化问题调研、留守儿童现象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营小曲研究、书屋进农家、数学建模、趣味化学、测土配方、作物栽培等为内容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引导学生在阅读、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能力。

3.2 以“校园体育艺术节”为龙头,一年一度的美育检阅

美需要学习、体验、创造,也需要展示、欣赏、评价,将日常美育与集中展示相结合,既是学校美育成果的盛大检阅,也是对日常开展美育活动的有效推动。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校园体育艺术节”,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成长自我的平台,将美好的青春尽情挥洒,师生共同享受辛勤耕耘、努力创造后收获的喜悦,让这份美好成为学生永远难忘的青春记忆。

3.2.1 丰富多彩的美育大展

虽然名为“校园体育艺术节”,实际上并不局限于体育和艺术,而是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活动内容多彩的综合美育大展。“学校搭台我主演”,在节日里,几乎所有学生都有发挥特长、展示自我的机会,实现了美育效应的最大化。

3.2.2 独具特色的美育共建

每年的“校园体育艺术节”盛会,也是全程“校园开放日”。在校园开放日,学校邀请学生家长,还有教育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社区以及兄弟学校的各界人士来校观摩、指导,有的直接参与校园体育艺术节活动,或表演节目,或发表演讲,或挥毫泼墨,或示范点评。开放课堂,家长随机进行课堂观摩。随后召开家长会,请家长对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开放办学不仅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打开了宣传的大门,提升了品牌效应和辐射作用,也彰显了学校的办学自信,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为学校引进了大量的社会教育资源[4]。

3.2.3 注重素养的美育评价

对于校园体育艺术节和校园开放日活动,学校针对每项活动的不同特点,组织由学校、学生、教师、家长组成的评价小组,评出各项等级奖,在闭幕式上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奖项评比立足于广泛性和激励性,让学生的努力得到切实的肯定和回报,充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努力提升其素养。会后,对项目内容、组织实施、活动效果等进行评估与反思,形成《校园体育艺术节评价报告》,分析活动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基础。学年终期,将学生平时的美育评价成绩与校园体育艺术节的评价成绩进行整合汇总,依据《通渭一中学生美育评价量表》,形成每个学生的评价考核结果,这一结果成为学生的特殊素养定位和文化形象标签。

4 以“人”为目的,不断完善多元过程性评价体系

学校致力于多元过程性美育评价体系的积极构建,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但由于我们是边探索边实践,“摸着石头过河”,有时难免“湿鞋”。对此,学校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查找问题,改进不足,让多元过程性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有效。

4.1 树立大美育观,形成美育合力

美育有着无限宽广的外延,涉及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校园处处皆美育。正因如此,实施美育必须树立大美育观,全方位立体化地构建美育体系,形成美育合力。由此,学校认识到美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合作,也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两个维度的任何一方缺席都有可能导致评价效力的下降。学校高度重视并积极督导,各部门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教师齐抓共管务求实效,美育各小组按部就班有条不紊,考评小组全面落实考查。学校的评价体系既注重艺术功能,包括造型艺术功能、表演艺术功能、语言艺术功能、综合艺术功能,也注重文化功能,包括高雅文化功能、大众文化功能、民间文化功能,通过评价推动美育目标的实现,即青春形象的塑造、优雅情趣的养成、想象能力的激发、理性精神的培养、价值取向的引导、健康人格的生成、文明教养的形成。

4.2 知识、能力与素养评价相结合

学校在实施多元过程性美育评价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美育评价要力戒僵化单一,体现灵活性与丰富性。美育是生动的,评价也应是生动、有情有味的。为此,学校提出了将美育知识、能力与素养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原则,因为这样的评价既是全面的,也是根本性的。综合素养评价是一个过程和手段,其意义在于通过这样一种导向,引导学生发现兴趣、挖掘潜力、发展特长,帮助学生从单纯的考试训练中解放出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推动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5]。

学校的美育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美育终极目标的关切。知识、能力各占30%,素养占40%,这是基于学校对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判断。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又是素养的基础,但知识和能力不能代替素养,正如打好了地基并不意味着房子的建成。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如果教育者只对孩子进行某种乐器或绘画、舞蹈等技能的训练,而不着意于艺术审美的提升,那就不是艺术美育,而只是“艺术训练”:“我们现在‘会’艺术却不‘懂’艺术的学生不在少数。”[6]这说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准,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4.3 把教师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提升美育评价的境界

青少年美育的重要途径是艺术教育,但客观地说,让每个学生都接受专门的艺术学习只是教育中有限部分,大量的、常规的、经常性的美育活动应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因此,教师在每堂课中坚持提高教学艺术,运用教学艺术的理念和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就成为青少年美育重要的常规性活动[7]。同时,教师也常常是学生课外美育活动的组织者和评价者。因此,教师自身的美育素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全面提升学校美育质量,最为关键的是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和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8]。在普通学校中,专业的美育教师毕竟不多。而且,从大美育观来看,美育不仅是美育教师的事,更是全体教师的事。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任何时候的工作都与美育息息相关。教师天然是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学科素养美、教学设计美、教学语言美、体态动作美、人格修养美都在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师生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通渭一中以全面提升教师的美育素养为己任,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各科教师的美育素养。一是全力动员,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美育素养对教书育人和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促使教师主动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评价水平;二是搭建培训平台,走出去或请进来,在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培训下,以点带面,加速成长;三是鼓励教师进行美育自修,每学期举办美育展示和评奖,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美育;四是在评优选先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向美育工作比较突出的教师进行倾斜,使教师们乐于开展美育工作,并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五是进行双向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评价,学生反过来对教师进行美育评价,每学期评选出若干名美育“最美教师”。

多元过程性评价无疑是一种教育评价方式的创新,有效地改变了以往艺术教育“难测难评”的状况,在评价实施方法上做到了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严谨性与灵活性结合。它从教育的终极价值入手,引领学校美育向纵深发展,以美启智,以美育人,温润学生的心灵,优化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通渭美育校园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诗三首(2)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通渭影子腔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届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