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务语文之业 还语文之本*
——浅谈指向语用的随文练笔

2022-11-19

读与写 2022年5期
关键词:随文文本课文

周 宏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第四十七小学校 山西 大同 037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终极取向就是语用学习。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就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本性、本质、本位的回归,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核心、本色所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离开这个根本,课程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语文课就不再是语文课了,何谈“精彩”,何谈“亮点”,何谈“质量”!

但从目前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语言文字的运用往往被忽视,导致课堂上语言文字训练少、学生的实践活动少、教师必要的方法指导少,而空洞的说教多。这样的“三少”“一多”,淡化了语用,使语文课缺少了浓浓的语文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努力做到四个“吃准”,即吃准学段目标,吃准编写意图,吃准课文特点,吃准学生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语文教学之本,把握教材的语言特点,充分挖掘文本的读写结合点、语言训练点,精心设计课堂练笔活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让其咀嚼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法,揉看、听、思于一体,融读、说、写于一炉,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交融,以读促写,突显语用。务语文之业,还语文之本,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不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突显语用呢?大量的语文实践告诉我们,随文练笔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它能使读写相互交融,相得益彰。随文练笔的过程是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凭借“例文”进行写作实践的过程,是从阅读通向写作的有效途径。

下面,谈谈指向“语用”的随文练笔的几种常见类型:

1.模仿性练笔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阅读教学一定要重得“言”、重得“法”、重得“能”。

现行的部编版教材,每一册课本中都汇聚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它们有清晰的文章脉络、优美的语言词汇、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这些无一不是学生语言文字学习的典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品词析句,鉴赏玩味,含英咀华。在此基础上,找准文本中的仿写之“点”,巧用教材中的阅读范例,如特色词句、精彩段落、行文布局等,精心指导,进行仿写的语言实践训练。这样的随文练笔,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鉴。乐于表达,易于动笔,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带有自己生命温度的习作,实现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和谐发展。

1.1 依托典型句式仿写(低年级)。小学语文课本所编选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编排的经典之作,堪称语言的典范。语言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那些经过斟词酌句、反复锤炼且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的语言,更是令人拍手叫绝。教学时,教师要有一定的敏感性,要紧扣文本,抓住这些关键句子,引导学生探究、品味,领悟其精妙之处。从而挖掘到句式训练的切入点,找到读写训练的结合点,进行仿写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掌握各类句式的写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具体而富有感染力。

如:教学儿歌《家》,让学生说说,除了文中所写到的以外,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分别还是谁的家?然后适当再加大难度,拓展仿写:( )是( )的家。

这样的训练匠心独运,以典型句式为依托,以课文语言为材料,让学生始终置身于文本营造的情境之中,由读到说、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使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融为一体。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促进了句式的积累和内化,突出了语用,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1.2 抓住典型段落仿写(中年级)。片段训练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它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一个个精彩的语段也同样蕴含着典型的语言现象,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蓝本。这种仿写方式切口小、针对性强、见效快。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精彩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其段落特点和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仿写。

1.2.1 仿写段落结构。课文中有很多非常明显的构段方法,比如,最常见的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学了《庐山的云雾》一课,可以仿照第2、3自然段总分结构,仿写《课外活动》《大扫除》。这样的练笔,依托教材,贴近学生生活,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使学生“情动而辞发”,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1.2.2 仿写描写顺序。写文章要言之有序,特别是描写景物、动物、物品等的文章,显得尤为突出。学习这类课文,要抓住描写顺序,让学生理解感悟言之有序的重要,并进行小练笔,达到会按照顺序来写的目的。如学了《松鼠》一文,仿照描写松鼠外形的写法,写一写小动物的外形。

1.2.3 仿写写作方法。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各自突出的写作特点,我们可以以此为训练点,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如学了《开国大典》中点面结合的方法,可以仿写《运动会》;学了《少年闰土》可以开展《猜猜他(她)是谁》的仿写活动。

1.3 抓住布局谋篇仿写(高年级)。我们可以从老舍先生的《猫》,习得抓住主要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仿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从《富饶的西沙群岛》,学总——分——总的方法,仿写《美丽的家乡》……

这样的训练,使读写紧密结合,以读促写,有效迁移,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2.插图性练笔

我们的语文课本,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文中的插图是形象化的课文语言,其内涵丰富深邃,具有创新的潜在因素,是一种非常便捷、直观的课程资源。教学中,教师要以此为进行读写训练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插图这一形象思维的载体,发掘其深层内涵,予以合理的补充和拓展,细致入微地再现情境,进行再创作。

如《将相和》一文,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负荆请罪”一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廉颇负荆请罪时会怎么说?怎么做?蔺相如听了,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并组织学生表演,然后再写下来。

这样的练笔,能使静止的画面变得生动、鲜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提高语用能力。

3.补白性练笔

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我们的语文教材,课文中隐藏着很多的“空白”,需要我们引领学生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展开想象去填补这些“空白”。

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文章的情感,善于捕捉文本中的空白处,让学生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入真情、入佳境。教师要抓住学生情感的喷发点,设置随文练笔,训练思维,发展语言、升华情感,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使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空灵和鲜活。

如《穷人》一文中,描写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孤儿、等待丈夫时的心理活动,一连用了7个省略号。教学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省略号,让学生去补白,去想象西蒙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崇高品质。

4.续写性练笔

许多课文的结尾“言已尽而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对此兴趣浓厚,心驰神往。教师要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合理地再造想象,提高创造性想象能力,有效提升读写能力。

如《狼和小羊》的结尾是:“说着就向小羊身上扑去……”文章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教师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阅读经验,创造性地续写出故事的结尾。

通过续写,为学生自主表达情感创建了窗口,有效链接了阅读和写作两个通道,这恰是语用的生长点。在这样的续写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在碰撞,智慧的火花在闪耀,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得到了有效发展,综合语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5.创造性练笔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母语教育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课程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设计形式多样的读写训练,使文本变得更加立体、丰满、厚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

5.1 深化主题式。如:学习《彩票》一文后,让学生帮那位中奖的先生设计锦旗内容,深化了“诚信”的主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5.2 升华情感式。学习《詹天佑》一课,用多媒体呈现詹天佑的塑像,让学生面对詹天佑,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5.3 移花接木式。教学《将相和》一文,借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一形式,设计评选“感动赵国十大人物”的环节,让学生紧扣人物特点,运用积累的语言为所选的人物撰写颁奖词。

以上这些环节的设计,开放性极强,便于学生敞开心扉,调动已有经验和积累的词句为新的表达服务,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这样的训练,使单薄、平面的文本变得立体、丰满,语文教材也变得有厚度、有高度、有温度,充满灵性与人性,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训练中悄然提升、螺旋上升。

6.在文本信息中提炼概括,践行点评式练笔

随着年级的提高和学生理性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一种基于文本理解,又高于文本理解的练笔形式。因此可以在阅读教学可以与点评式练笔相结合,使学生对课文生动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丰富而独特的细节、以及有效和高尚的人物品格进行提炼,对角色使用强烈、简洁和感伤的词语进行描述。例如,在《大江保卫站》中,作者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来描述洪水的严重程度,并用点和面来描述洪水,士兵们与洪水搏斗。通过口头分析和视频播放,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并将他们的思想置于教师创造的课堂环境中,为学生进行的详细讲解,感动中国人物”中学生相对熟悉的姚明、谭千秋等人物的颁奖词。屡获殊荣的短语可以提高效率、简洁性、情感特征,并为引导为这群士兵的编写颁奖词,这样不仅能够充分理解人物在句子中所说和所想的内容,而且还根据有关事件使学生学会逻辑表达思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语言技能,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7.在文本情节中补充插叙,践行嵌入式练笔

所谓嵌入式写作技巧,是指将随文练笔适时融入整个阅读教学系统,以使读者的感知和观点与实际写作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比如,在《诚实与信任》一文中,作者驾驶一辆车时不小心挂到了停在路边的红色小车,在不知道给谁赔偿的情况下,留下一张字条放在红车的雨刷下。这篇简短的文章不仅证明了作者诚实的高品质,也是朝着接下来的故事创作奠定了基础,是“真诚与自信”主题的重要标志。这张纸条所写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点。在鼓励学生写作之前,作者先让学生核对留言备忘录的格式,然后通过讨论说明留言内容的主要方向。首先,需要为发生的事情提供一个重要的解释,表达自己愿意主动并采取行动弥补错误。因此,既有了留言格式的规范引领,又有了内容框架的支撑,随文练笔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在学习中文时,这种嵌入式的写作练习将测试学生对文本内容是否有深刻的理解,又可以锻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的语言息提炼、语言组织的重要途径,可谓一举两得。

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并无穷尽之意。让我们务语文之业,还语文之本。立足文本,深入挖掘教材,用敏锐的目光审视、整合典型语言范例,努力寻找有价值的读写结合点,合理选择提升写作能力的练笔点,创造语用的生长点,精心设计随文练笔,积极开展语用综合实践,搭好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让学生坚实地迈好每一步,他们的语言表达一定会一路芬芳!

猜你喜欢

随文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提高小学生随文练笔水平的实践研究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快乐阅读
端午节的来历
快乐阅读
背课文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