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生态保护建设及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2-11-19官旭微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9期
关键词:林业部门林区林业

官旭微

(舒兰市溪河林场,吉林 舒兰 132600)

引言

据统计,2020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已达8.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7.6%,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同时也是保护生态环境,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主要方向。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当积极关注乡村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生态保护和发展领域当中的重要价值以及重要意义,全面改善林业病虫害防治成效,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1.重视乡村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1.1 实现森林资源健康发展

作为林业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首要挑战,病虫害会给森林造成严重的威胁和损害。因此,积极强化乡村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构建起更加高效完备的生态保护屏障和保护网络,使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威胁得到有效规避,推动森林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

1.2 提升林业经济效益

在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当中,对经济林木的管理较为粗放,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效果较为欠缺,导致林区内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针对性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全面提升经济林木生长发育质量,创造出更加可观的经济价值以及经济效益,为实现农村地区经济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推动力。

1.3 有效维护生态平衡

在森林生态系统长期的生长发展当中,会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系统当中的各个节点会自发产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病虫害现象的产生则会对森林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重视并加强乡村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森林病虫害对生态平衡产生的影响,降低病虫害给林业发展带来的次生损害,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终目标。

2.当前乡村生态保护以及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资金投入以及技术开发

资金投入匮乏是当前乡村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一项技术性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坚实的物质支持以及物质保障作为基础。但在当前部分地区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财政预算编订、资金管理思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资金缺口较大,资金来源较为有限,无法满足当下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求,对实现乡村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目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由于技术人才短缺、梯队建设不合理等,先进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工作同样也较为迟滞,防治工作成本支出较高,效果不够明显,使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陷入困境。

2.2 病虫害防治手段不科学

在当前大部分地区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为进一步提升病虫害防治成效,多采用化学药物防治手段,这种防治手段见效快,成本低,应用范围较广。但与此同时,对森林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破坏和污染。一些地区未能结合林业病虫害发展实际情况针对化学药物防治工作构建起合理科学的防治方案,对药物施用类别、施用剂量等关键性指标也未能进行细化明确,导致药物使用不规范、不标准,不仅影响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还可能在森林环境当中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现象,大量林地生物受药物影响而死亡,不利于森林资源的长效健康发展。

另外,很多乡村地区由于资金、技术等问题,未能针对本地林业病虫害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研判,一些林区工作人员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相关要求研究不够深入和立体,难以有效抓住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痛点,无法为防治方案的科学化构建提供宝贵的信息参考和依据,使得防治工作方案与当地林业病虫害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还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2.3 各部门之间沟通配合存在欠缺

为了使林业部门的工作更加高效,其内部的部门分工要细化,包括营林部门、育苗部门、引种部门、规划设计部门、防疫部门等等。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与协调工作存在一定的欠缺,在病虫害防治方案的构建以及落实过程当中存在着一定的信息阻碍,林业部门往往只能处于“被动防御”姿态,很难针对现阶段森林资源所面临的病虫害威胁予以“主动出击”,使病虫害给森林资源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威胁和损失。

2.4 未能构建科学明确的保护与防治目标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以及生态保护工作的推进过程当中,科学明确的保护与防治目标能够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引领与指导。但受到管理体系不健全、历史管理惯性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地方部门忽视了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以及生态保护工作相关目标的构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预警、规划与监控工作落实不到位,大量资源出现调配失衡或浪费现象,无法及时为受灾区域提供准确援助,使得病虫害防治以及生态保护工作的实效性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林木损失愈发严重。

另外,还有些地区未能建设起完备的目标落实保障体系,病虫害防治与生态保护目标沦为“空中楼阁”,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使得病虫害现象危害范围与造成的损失不断扩大,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使我国林业的发展受到更加显著的危害和影响。

3.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

3.1 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要及时扭转传统的防治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全面加强资源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使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为我国农林经济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具体来说,林业部门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首先是做好系统研判和分析工作。由于我国地理环境较为多元,各地区林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病虫害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相关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属地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主要林木及病虫害类型进行全面研判和分析,并组织基层林业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从而为后续的病虫害管控与防治工作提供更加关键的技术保障与人才保障。

其次,应当做好硬件配置与技术投入工作。各地林业部门应当结合属地病虫害防治目标以及防治方案当中的要求,针对性构建具备层次化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设施,针对本地林区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病虫害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置,全方位降低病虫害对林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使我国农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最后,林业部门还应当针对病虫害防治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结合特定手段与措施对林区开展分划负责制,要求相关病虫害防治负责人压实责任,力求减少病虫害对林区造成的损失,使林业生产过程当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以同步提升。

3.2 做好育苗选种工作

作为林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育苗选种工作对于病虫害防治以及林木生长质量具有极为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做好育苗选种工作同样能够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质量以及防治水平。在进行选种育苗的过程当中,相关种植人员以及栽培技术人员应当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第一是因地制宜原则,林业种植过程当中所选定的苗木类型应当与本地气候环境状态相适应,这样不仅能够充分提升林木在种植过程当中的存活率,还能有效减少林木感染病虫害的可能性,减少病虫害对林区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其次是多样性原则,单一的林木类型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和影响,并且在林木当中形成交叉感染,不利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因此技术人员应当尽可能增加育苗选种的备选类型,并采用混合栽培模式进行种植,从而避免单一的病虫害类型在林区内部形成大范围的传播,使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最终目标得以落到实处。最后,还应当考虑到树种的基本特性,一些树种对病虫害的适应能力较差,生长过程较为脆弱,不适宜进行大范围种植,因此技术人员应当找寻那些生长繁殖能力较好,生命力顽强,对病虫害感染适应性较好的树种进行培育,从而进一步降低林区经营管理难度,提升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成效,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林业管理成本,实现我国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3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防治手段

在现阶段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常见的防治手段以及防治措施涵盖了物理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以及生物防治技术等三种主要类型,这几种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及防治手段各具特色,技术人员以及种植人员可结合实际对其进行因地制宜地选择。

首先是物理防治技术,一般指的是采用人工或特定工具对林区害虫进行捕杀,并对感染病害的林木予以隔离的一种防治措施和防治手段。常见的害虫捕杀工具包括捕虫灯、捕虫网等等,这种病虫害防治方式成本支出较为低廉,防治效果较为显著,但效率较为低下,适合在小规模林场当中予以应用。

其次是化学防治技术,这种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指的是采用化学药剂对林木区域进行喷洒和施用,从而使受病害的林木得到有效治疗,受虫害的林木得到有效保护的一种措施和手段。这种防治模式对化学药剂的单次用量、施用次数、施用范围等均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一旦出现不符情况不仅会导致林业病虫害防治成效的下降,更可能会对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健康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在运用化学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预防时,应当做好细致的准备预案,从而保障防治成效达到预期目标。

最后是生物防治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得到了创新性的发展,生物防治技术应运而出。一般来说,生物防治技术指的是利用一种生物消灭和对抗另一种有害生物的方法和手段,在林业防治工作当中可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三种主要类型,这种防治手段以及防治方法有效降低了传统化学防治技术对林区环境造成的威胁和破坏,进一步保护了林区的生态平衡,是未来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当结合实际针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类型进行选定,在保护林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优化病虫害防治成效,为促进我国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3.4 加强各部门联动协调

作为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要负责单位,林业部门应当做好各生产环节与管理环节的联动协调工作,积极加强信息传输与互动,使各部门能够更加细致地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林业部门负责人应当定期针对林区内病虫害现象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研判,并结合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将林区信息向营林、育苗、引种、防疫、管养等各相关部门予以共享,并明确各部门在病虫害管控与防治工作当中的相关权责,对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和分析,使林业部门能够更加高效地针对病虫害防治建构科学方案,提高病虫害防治成效,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3.5 针对季节性或地域性病虫害进行及时预警

在长期的病虫害防治与林木种植实践过程当中,我们能够发现,部分病虫害类型如蚜虫、蚧壳虫、天牛、白粉病等具有一定季节性或地域性的特点,这就导致林业部门难以及时采取相关应对措施予以有效处置,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显著的威胁和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地域性、季节性病虫害给林业发展造成的危害,林业部门应当做好相关的跟踪预警工作。现阶段常见的跟踪预警技术包括地面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规律性预报技术、无人机跟踪预警技术等多种类型,林业管理部门应当结合林区内部林木生长实际情况以及病虫害发展现状,针对跟踪预警措施进行合理化选择,使科学技术手段能够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更加关键性的保障和支持,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实现乡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另外,林业部门还可以组织周边群众参与到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依托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渠道和形式对他们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意义的普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针对周边林区可能出现的病虫害现象予以及时发现和处理。

3.6 结合林业病虫害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

由于林区面临的病虫害威胁和挑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害虫可能会在一代代的繁殖和发展过程当中形成抗药性,从而使化学药剂防治手段的效果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技术人员应当针对林区内部的生态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准确地把握住林区病虫害的发展趋势,使相关防治技术的应用更加灵活高效,从而规避病虫害在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的“抵抗力”,使得林区病虫害现象能够在确保环境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得到全方位控制,实现我国林业领域的高质量健康发展。林业部门还可以与相关高校或研究部门进行合作,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面临的难题予以全面攻关,使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持以及更加先进的技术指导,有效强化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效。

结论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林业发展过程当中,如何减少病虫害对林区产生的影响和威胁,进一步提升乡村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水平已成为林业部门面临的关键性挑战。相关单位和从业者应当从实际出发,针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更加全面地研究,并因地制宜构建起相应林区病虫害监控和预警体系,从而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林业部门林区林业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关于新时代环保背景下我国地方林业部门审计工作的思考
land produces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
浮世绘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