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价值研究知识图谱*

2022-11-18徐海红

关键词:学界文明绿色

王 婷,徐海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严酷现实,为现代工业文明不可持续的发展范式敲响了警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1]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者、参与者和引领者,推动绿色发展,既是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影响力的有力保障。在全球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缓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其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但中国绿色发展方案依旧难以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本文旨在运用文献计量软件分析中国知网1949年至2020年相关文献数据,探讨中国绿色发展方案国际价值的研究动态和未来趋势,为这一方案赢得国际认同提供学理支持。

一、“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价值”文献语境

绿色发展是中国应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冲突悖论所提出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和行动,为促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世界上有同样发展要求的国家改变环境污染现状提供了中国方案。国内学界对中国绿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中国方案”和“国际价值”构成本论题最主要的文献语境。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人与自然关系纳入人类道德关怀视野,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思想,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原创性贡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为绿色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滋养。从理论来源看,黄承梁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石,以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为民族土壤和文化基因,以当今中国生态环境及其治理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实践来源。[2]从主要内容看,陈学明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蕴含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生产力理论、发展观念、现代化理论、公正思想、人类文明理论、人的存在方式理论”等内容。[3]从原创性贡献看,方世南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色生产力发展、生态政治发展和客观世界普遍联系辩证运动的规律,以规律论为最主要继承创新部分。[4]学界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内容架构、原创性贡献等方面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绿色发展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中国方案的基本内涵

中国方案是中国应全球治理及本国发展需要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理念和行动的总和,体现了中国智慧、中国责任和中国担当。国内学界主要从中国方案的理论基础、形成路径及其国际意义着手研究,认为中国方案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破解人类共同难题而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等”[5],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策略,为全人类的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从理论基础上来看,韩喜平认为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作为理论指导,吸收了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合理成分,为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人类提供了走出发展实践困境的参考范例。[6]从形成路径来看,刘晨光认为中国方案是中国在探索更好社会制度和国家治理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体系的总和,为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治理提供了属于中国的治理答案。[7]从国际意义上来看,吴晓明认为中国在当今全球环境治理中倡议和平治理和改革,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方案”正开启全球治理的新文明类型,为全体人类作出重大贡献。[8]国内学者对中国方案的理论、形成及意义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开拓了理论视野。

(三)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

全球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国际社会时刻关注并期待中国的绿色发展方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国内学界在此背景下对中国为应对全球生态治理而提出的绿色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在统筹国内外大局的基础上,将理念落实到行动中,有助于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建设美丽中国,共创绿色家园。朱东波指出,中国绿色发展是在严峻的资源环境危机下立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借鉴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提出的,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与环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9]朱留财、潘寻等学者认为中国需要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来统筹大局:在国内,构建国家、政府、公司、社会绿色治理体系,推进绿色治理现代化建设;国际上,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绿色治理理念创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10]437-443在人类文明实现生态转型、推行全球绿色新政和解决环境污染难题的背景下,中国绿色发展方案是中国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的理念引领和行动示范。[11]学界对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形成背景、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展开的深入研究,为推进我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价值研究提供了理论准备。

(四)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价值

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价值是指中国绿色发展方案对国际社会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中国绿色发展方案是中国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中国智慧,对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国内学界虽对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价值研究颇少,但仍能从中总结出一些重要共识:中国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并推进全民行动,提出的中国绿色发展方案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展现了中国智慧。张金伟、吴琼认为,中国积极承担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生态责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并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展现了中国智慧。[12]刘武根、马尚诚指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须坚持绿色发展,共建绿色家园,为全球永续发展强基固本。”[13]在全球绿色新政背景下,中国绿色发展方案不仅推动自身实力和影响力的提升,更是为世界其他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提供了中国方案。[14]关于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价值研究,国内学界已经取得了一定理论成果,但成果较为零散,还有很大的学术研究和拓展空间,亟待学界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

二、“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价值”研究动态文献数据分析

科学知识图谱是指将数据可视化并绘制成图谱来展现某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等。本研究使用美国Drexel大学陈超美教授以java语言为基础开发的5.6.R2 版本CiteSpace 计量分析软件,检索材料源于中国知网(简称“CNKI”),搜集文献数据时限为1949年10月至2020年10月。

(一)研究目的与问题

本研究以中国绿色发展的国际价值以及发展动态为主题,对该领域进行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二)研究材料来源及数据

中国知网是一个覆盖工业、农业、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大规模数字图书馆。本文以CNKI 作为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20年10月。以“绿色发展”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24 829条结果,其中核心期刊1 805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778篇,“中国绿色发展方案”期刊论文256篇,“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影响”期刊论文数为15篇。

(三)研究方法与操作步骤

首先,以1949 年至2020 年为时间区间,在中国知网上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以“国际”“世界意义”等相关方向为次主题搜索数据;以“生态文明”为主题,以“世界意义”等相关国际方向为次主题搜集数据,将以上搜集到的145篇有效文献数据筛选导出并用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

其次,利用CiteSpace分析数据时将时间限为1949年至2020年,时间切片为1年,根据本文分析所需分别选择“Keyword”“Author”“Institution”等选项对数据进行处理。

最后,计量分析得出所需的知识图谱,从中分析绿色发展的国际价值研究动态。

(四)文献研究发现

1.文献发文情况

发文量是学者或机构的产出数量,能够体现出该领域在某个时间段的研究现状。2019 年之前该主题发文量共计109 篇,2019 年该主题发文量最多,共计36 篇。文献数据表明,国内学者对中国绿色发展的国际价值研究不够,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价值问题亟待学界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2.作者与机构共现

作者和机构共现原理是统计文献数据中作者及机构形成共现网络,显示出作者、机构之间合作的亲密关系。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和机构分布零散,无法形成完善的合作网络,主要代表学者有庄贵阳、郇庆治、黄俊毅、方世南、秦书生等,而以郇庆治为中心的合作网络相较于其他更为密切。主要代表机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

3.关键词共现网络

关键词共现是对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统计一组关键词在同一组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次数,通过共现的次数可测试出这组词之间的亲疏关系,由此形成关联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在CiteSpace 软件中限定年份为1949 年至2020 年,在Nodes Type选择keyword进行关键词分析,由于关键词较多,为图示显现更加清晰,特选定阈值为4,限定一部分频次较低的关键词隐藏。图中每一个关键词对应一个节点,连线则是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圆圈大小代表该词出现的频数。

图1 中共有301 个节点,代表文献数据中的301 个关键词,从图中可以看出频数最多的几个关键词分别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世界意义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关键词共现图谱把文献中的所有关键词列出,虽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看到该领域所研究的主题,但当数据非常庞大以至人工无法对其进行分析时,关键词共现图谱就会显得凌乱从而失去了原有的优势。所以,这里选取了频次大于3的关键词绘表,如表1所示。

图1 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1 中Count 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Centrality(中介中心性)是衡量网络中节点重要性的指标,具有高度中心性的节点通常是两个不同领域之间的关键环节。表1中频次最高的是生态文明,该关键词中心性也最高,其余关键词中心性由高到低依次是生态文明建设、世界意义和绿色发展等。这说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世界意义、绿色发展是该文献数据集的研究中心。

表1 频次大于3的关键词图表

4.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是将关键词聚集再进行分类,联系越紧密的关键词之间会形成一个主题,再对主题进行详细讨论。关键词聚类后形成了11个主题,即国际话语权、生态文明建设、全球化、世界意义、国际传播、中国、全球问题、十八大、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人类命运共同体。

由研究主题分布及表1 频次和中心性高低可发现,绿色发展国际价值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中国的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学者们关于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的研究主要围绕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国际话语权的建构、建构话语权体系的价值取向展开。(1)历史演进。华启和、陈冬仿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话语体系的演进,认为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话语体系历经生存时代的“跟着讲”、时代新发展的“接着讲”和现代化的“领着讲”三个阶段逐渐形成,是中国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5](2)话语权建构。丁卫华指出,在西方占据话语优势及对中国不利言论四起的困境下,应从国家实力、话语体系、话语认同及话语传播四个方面着手建构中国生态文明的国际话语权。[16](3)价值取向。王雨辰认为,中国生态文明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将破除“西方中心主义”作为基本价值立场和出发点,追求“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注重中国发展权和环境权的维护。[17]国内学界对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为构建中国绿色发展话语体系及赢得国际认同奠定了基础。

5.关键词时区网络

CiteSpace 具有将时间引入关键词共现网络的特性。“关键词时区也叫主题路径图,是侧重于从时间维度上来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文献的更新和相互影响”。[18]图中每一个关键词对应一个节点,节点所在位置的横坐标轴上年份为该关键词在分析的数据集中首次出现的年份。时区图(图2)将文献数据按年份进行划分,从对每一时间段关键词的频次、连线等信息的分析中获取研究热点及趋势。

图2 关键词时区图谱

图2中,“全球问题”是收集的文献数据中最早出现的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早在2004 年就受到学界关注。从图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关键词大多集中在2010 年至2020年,频次最高的几个关键词也集中在该时间段。这说明2010年后国内学者对生态文明、世界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权、绿色发展等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学界对绿色发展的国际价值研究大致可分为探索阶段(2010年之前)、发展阶段(2010—2016年)、深化阶段(2017—2020年)。

(1)探索阶段。2010年之前我国学术界对绿色发展的国际价值研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研究成果不多。图2显示2010年之前主要出现的是全球问题、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环境政治等关键词。结合表1 来看,以上关键词频次都较低,表明国内学界关注不够。从连线密集度及中心性高低来看,全球化、中国、社会主义、环境政治以及可持续发展与其他频次较高关键词联系较多,说明国内学界更偏向于将这些词与生态文明等频次高的关键词联系起来展开共同研究。

(2)发展阶段。2010 年至2016 年间主要关键词为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和世界意义等。这一时期学界对绿色发展国际价值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关注点相较上一阶段有所增加。结合图2和表1,频次最多、受国内学界关注较高的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世界意义和国际传播。

2007 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2012 年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在这一时期,学界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对生态文明进行深度研究,丰富了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价值研究。郇庆治认为,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包含多重意蕴:哲学理论层面上,生态文明是“弱(准)生态中心主义(合生态或环境友好)的自然/生态关系价值和伦理道德”;政治意识形态层面上,生态文明是“替代性经济和社会选择”,与世界资本主义所主导的范式有所不同;生态文明建设或实践的层面上,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就是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19]周扬从我国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探究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全新历史方位以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化,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约难题需从意识、技术、法律、体制等方面着手。[20]从这一阶段的研究状况看,国内学界研究重点和热点是生态文明的概念与路径等问题,为研究我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价值奠定了学理基础。

(3)深化阶段。2017年至2020年,国内学界研究重点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中国方案等。这一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趋于成熟,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在国际上的价值研究逐渐受到学界重视。学界对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国际影响、绿色发展的国际比较、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刘晓云分析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评价,认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为改善全球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21]胡晨沛、吕政比较“2000至2017年全球35个主要国家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发现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稳定高质量发展,但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22]王雨辰深入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为这一理念将环境正义作为价值诉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智慧,超越了西方的生态治理理论,是指导当代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23]这一阶段,学界研究内容逐渐聚焦于绿色发展的国际、国内双重视野,深化了绿色发展的国际价值研究。

三、研究展望

国内学界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然而,从文献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关于绿色发展的国际价值研究文献较少且研究的学者和机构未形成合作网络。国内学者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讨论较多,但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国际影响、国际认同等方面关注度较低。推进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影响和国际认同,需从夯实绿色发展理论基础、形塑绿色发展行动范式、构建绿色发展话语体系、促进绿色发展国际传播四个方面着手。

(一)夯实绿色发展理论基础

中国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24]39夯实绿色发展理论基础,需要明确绿色发展理念来源,准确把握绿色发展丰富内涵,凝练中国绿色发展百年进程中的基本经验。中国绿色发展理念来源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不断探索而逐渐形成,是一种科学的、创新的发展理论。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包含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天人合一”这一观念更是其中的核心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核心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为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提升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认同,必须夯实绿色发展理论基础,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汲取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积极因素,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指导,借鉴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的经验,形成中国绿色发展方案。

(二)形塑绿色发展行动范式

在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推进中国绿色发展的积极实践,为中国绿色发展方案赢得国际认同奠定行动基础。形塑中国绿色发展行动范式,就是明确中国绿色发展的行动理念、行动目标和行动方案,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各领域,努力创建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出发,提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5]的“两山论”,为我国绿色发展行动提供了理念指引。明晰绿色行动范式,对推进我国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构建全球生态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始终坚持“两山论”等发展新理念,制定并部署适合中国长期发展的行动方案,维护人民的生态权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绿色发展行动取得的经验与成就,为其他深受环境污染和发展困扰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行动示范。

(三)构建绿色发展话语体系

面对日渐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国际社会已建构了生态主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现代化等一系列全球环境话语体系,中国亟待构建具有原创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发展话语体系,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了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和责任担当意识,为中国绿色发展赢得国际认同提供话语基础。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构建绿色发展话语体系必须要以国家软实力作为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渐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绿色发展话语体系,成为我国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国际话语权、赢得国际认同的迫切诉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构建中国绿色发展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中国绿色发展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确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26]291的总体目标,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绿色转型为驱动,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以国际法为基础”[26]292-293,形成植根中国又面向世界的绿色发展话语体系,加快中国绿色发展国际话语传播能力建设,为赢得国际认同奠定坚实的话语基础。

(四)促进绿色发展国际传播

促进中国绿色发展国际传播,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27],以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接受的话语方式来讲述中国绿色发展故事,让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中国绿色发展方案中所蕴含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世界话语权主要由西方媒体主导和掌控,科学技术创新成为我国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国际传播重要动力,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来拓展传播平台和提高传播能力。“在传统媒体的传播基础上配合新时代网络技术推动中国理念传播,运用中国话语方式表达问题,善用中国视角和立场分析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中国思维和价值理念”。[28]促进绿色发展国际传播,必须将中国绿色发展话语传播与绿色发展行动示范相结合,用事实说话,以绿色发展成效来彰显中国绿色发展的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为其他具有环境问题困扰和经济发展要求的国家提供借鉴。推进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传播,提高中国绿色发展方案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与认同度,促进全人类“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6]292。

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价值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结合当前国内学界对绿色发展理论以及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等方面研究成果,深化中国绿色发展的国际价值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传播和国际认同。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国际价值不仅包含国际影响、国际话语权、国际传播、世界意义等内容,还包括国际认同、国际引领等方面,值得学界进一步深入研讨。中国必须积极践行并传播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绩获得国际认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世界道阻且长,中国将坚持绿色发展,秉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猜你喜欢

学界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学界亮点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