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化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研究

2022-11-18崔国庭任国艳郭金英徐宝成康怀彬

农产品加工 2022年20期
关键词:食品化学期末考试课程目标

崔国庭,任国艳,郭金英,徐宝成,康怀彬,罗 磊

(河南科技大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近几年新工科的浪潮一起引领了高等学校对专业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视。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通过合理配置课程体系等教学资源并辅以持续改进等制度措施,从而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1-2]。OBE理念是采用反向设计原则,即以社会的需求出发,以需求设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再以培养目标要求来设定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最后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专业课等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来评价学生是否符合毕业要求[3]。

“食品化学”是食品安全与质量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是食品专业的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如“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贮藏学”等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未来从事食品加工、产品检验、新品研发等有重要的意义。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基本组成成分在食品中存在的状态,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藏、运销中发生的主要变化、这些变化对食品的品质及营养和安全性的影响及食品加工过程中控制这些变化的质量控制技术,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支撑了多项学生的毕业要求和能力的培养。

基于OBE理念,研究了“食品化学”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以2021年专业认证的最新毕业要求为依据,确定该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围绕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教学活动、观测点,制定考核方式及过程考核、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最终对该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查找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培养出新时代条件下符合国家新工科、工程专业认证要求的创新型综合应用人才。

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食品化学”为食品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支撑着食品专业毕业要求的多项指标达成。为了明确该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依据《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中的12条毕业要求将食品专业的毕业要求细化为38个指标点,结合“食品化学”的课程目标,建立该课程与毕业要求的相关度矩阵。

“食品化学”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相关度矩阵见表1。

从表1可看出,“食品化学”课程对毕业要求的4个指标点有支撑作用,其中对于毕业要求指标点4.3和7.3具有高度支撑作用(支撑强度大于80%),对毕业要求指标点4.4支撑强度高于50%,对于指标点1.3支撑强度在30%以上。

表1 “食品化学”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相关度矩阵

2 学习活动与观测点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2个部分,单一的课堂教学和期末考试不能达到课程目标、无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情况、不利于创新型综合应用人才的培养。因此,“食品化学”课程组在设计课程目标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关系时,不仅有课堂的理论教学,还将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及作业等环节纳入学习活动的观测范围。基于OBE教学理念,课题组研讨之后设计了课程教学活动,同时明确了教学活动与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建立可供操作的观测点,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获得学习成果。

“食品化学”课程学习活动设计见表2。

表2 “食品化学”课程学习活动设计

(续表2)

3 学习成果的考核

3.1 考核方式

根据“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的特点,除课堂教学之外还有实验、作业等环节,每个环节对课程目标的达成都有影响,因此课程目标的考核由3个环节构成:

综合成绩(100)=作业(1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70%).

作业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以百分制计算,其中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以平均成绩计算,期末成绩以该学期期末试卷卷面成绩计算。实验成绩由实验操作成绩(40%)和实验报告成绩(60%)综合评定,不做实验或不交实验报告实验成绩评定在60分以下(不及格)。

3.2 考核标准

作业与实验的评分标准见表3。

表3 作业与实验的评分标准

期末考试试卷评分参考试卷评分标准。

4 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

4.1 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建立

基于新工科和工程专业认证OBE理念,“食品化学”课题组设计了该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计算见表4。

表4 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计算

依据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既可以评价全班学生总体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情况,也可以针对每个学生进行达成度评价,分析个体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情况。分析课程目标达成度结果进一步寻找课程目标未达成的具体原因、针对教学过程的薄弱环节,然后提出持续改进的方案、措施,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

4.2 “食品化学”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

以2020—2021学年第2学期“食品化学”为例,介绍该课程目标评价方法应用。

“食品化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见表5。

表5 “食品化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食品化学”课程共有3个课程目标,据表5数据统一分析表明,课程目标总体达成度表现为目标1>目标2>目标3>0.7,这表明课程目标总体达到预期效果。课程目标1达成度为0.78,这表明学生对于食品及其原料的基本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质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课程目标2和3达成度分别为0.72和0.70,这表明学生对于食品组分在生产、加工、贮藏、运销中的理化变化,这些变化对食品的色、香、味、质构、营养、安全性和保藏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食品物理变化存在的内在原因等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较弱,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从作业、实验和期末考试3个观测点的评测结果来看,实验评测结果总体达到良好,表明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及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良好;作业的评测结果次之,期末考试评测结果的相对低一些。对期末考试知识点进一步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对“果蔬加工和贮藏中的护绿技术”“非酶褐变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和“影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因素”等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掌握不够牢固,教师需要进一步对这部分考核内容的精准帮扶,持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解决存在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5 结语

基于OBE理念,结合毕业要求建立了“食品化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并应用该体系对近一学年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不仅能够直接反映教学效果,还能够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其结果可以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新工科和工程认证要求的创新型综合应用人才提供依据和支持。

猜你喜欢

食品化学期末考试课程目标
向着期末考试,冲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期末考试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期末考试
《食品化学》双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十年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食品化学中“脂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