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木耳设施吊袋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

2022-11-18陈学泉苏敬波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吉林132505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10期
关键词:菌袋黑木耳木耳

●陈学泉 苏敬波(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综合服务中心 吉林 吉林 132505)

吉林省蛟河市有“中国黑木耳之乡”之称,位于吉林东部,长白山西麓,属于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无霜期125 d左右,年均气温3.4℃,年降水量约708.8 mm,境内大部分河流为松花江水系,小部分河流为牡丹江水系。蛟河市还被称作长白山立体宝库,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黑木耳种植方面有着天然优势。近年来,吉林蛟河黑木耳种植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特色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菌农增收致富。同时,该地黑木耳设施吊袋栽培技术不断进步,和地栽模式相比优势突出,通过科学应用此技术,可使黑木耳种植省工、省地、省水,种植出的黑木耳无泥沙、无污染、品质佳,进一步凸显产业优势,并推动吉林蛟河黑木耳种植产业发展。

1 黑木耳设施吊袋栽培技术要点

1.1 品种选择

吉林省蛟河地区在栽培黑木耳过程中,主要选择具有较强可逆性、色黑、耳厚、圆边、单片的优质木耳品种,并基于品种特性确定栽培时间,通常在2月结束菌袋生产。要注意晚熟品种应早做,应在元旦之前安排三级菌的生产;对于中熟品种,可在元旦之后、春节之前进行三级菌生产;对于早熟品种,可将生产时间安排在春节前后,以有效促进出耳,还可避免耳片颜色变黄以及厚度变薄[1]。

1.2 菌袋生产

1.2.1 原料选择及配方在黑木耳设施吊袋栽培技术应用中,主要选择袋料亲和力优良的优质薄袋。同时,黑木耳栽培原料以木屑为主,要选择硬杂木屑,而辅料当中的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等都要进行粉碎处理,且细度要高,便于后期均匀混拌,还可促进融合碳氮,并促使培养基具有更好的持水性以及固型性。针对三级菌,较常用的培养基配方为86%硬杂木屑、10%麦麸、2%豆粉、1%石膏、1%石灰和60%水分[2]。

1.2.2 拌料装袋黑木耳栽培期间,菌袋拌料必须将主料、辅料以及水分均匀混拌。尤其对于小孔挂袋栽培,其对装袋要求更高,不仅要将培养料装实,还要注意上下松紧度保持一致,拌料整体要平整,没有散料出现,全部和袋料贴紧,并且塑料袋尽量没有褶皱。为保证装袋质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装袋机,可选择防爆袋装袋机,保证袋装标准,也可选用薄菌袋,避免出现袋料分离问题[3]。栽培过程中,还要注意通过菌棒制菌,具体是在装袋环节,在已装有培养料的相关菌袋中间部位打孔后在中间孔内窝入料面上方菌袋,然后在中间孔内插入菌棒。

1.2.3 灭菌、接菌通常选择常压灭菌方式,灭菌时间一般要超过10 h,再进行闷锅处理,一般闷3 h。在出锅之后,要在温度没有显著下降时把菌筐转移至培养室或者接菌室当中。一般菌袋在刚出锅时保持发软状态,若此时直接将菌袋从筐内捡出容易导致菌袋变形或者受损,并容易造成袋料分离情况,所以,应在菌袋温度稍降之后再捡出。

在接菌环节,要注意在无菌环境中操作,具体是先拔出菌棒,将其接入培养基中,而后通过固体菌种将袋口完全封闭。若为液体菌种,需通过无菌棉塞将袋口完全封闭。要保证接菌成功,应满足以下条件:无菌区空间较大且各项条件稳定;接菌操作标准、规范;菌种不包含杂菌及螨,具有较强的萌发力;接菌温度适宜;接菌室经过彻底的消杀处理;完成接菌操作后,相应环境能在5~8 d保持约30℃的高温,且温度稳定性好[4]。

1.2.4 培养室处理、菌袋培养对于培养室,可用石灰粉将室内墙壁刷一遍,而后以干木板、木杆等为材料搭设发菌架,之后全面清理室内杂物。在培养室室内温度上升并超过25℃时,及时通过喷水增加环境湿度,之后用过氧乙酸溶液或者二氧化氯再次喷温菌架以及墙壁。为防止虫害,此时可适当喷施一些杀虫剂、杀螨剂等。

1.3 挂袋大棚及设施

在设置挂袋大棚期间,棚室结构必须坚固,一般大棚的宽度约10 m,长度20~30 m,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一般大棚分两种,即单弓、双弓。对于双弓大棚,要注意棚肩的下方保持斜立状,整体高度约1.8 m,各弓下每间隔1.5~2 m设置一块立柱。对于单弓大棚,其棚肩的下方可斜立,也可直立,需要额外设置横梁,一般梁高约2.5 m,并在横梁之下间隔1.8~2 m的位置设置一块立柱,且棚顶高度通常约3.5 m。在系绳挂袋时使用的钢筋方向应和棚一致,每组有2根,保持30 cm的间距,作业道一般保持约70 cm。在棚的两端设置门,通常在两棚头相对应地设置4扇门或者2扇门,以促进通风。

由于挂袋大棚应具有较大的承重能力,因此要求地面具有良好的平整度,且立柱下方需要设有预埋件,保证大棚始终坚固,不出现倾斜问题。大棚的双侧需要设置地锚,以便于压实遮阳网、棚膜。在棚顶还要专门设喷雾水带,以便于降温。大棚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在横梁或者内弓上装设微喷灌。大棚建设中,注意扣塑料膜在前,扣遮阳网在后。

1.4 刺孔复壮

当大棚中的地面化冻超过60 cm,最低气温超过-3℃,且相对稳定的时候,就可将防寒物如草帘等铺在地面上,之后向大棚当中移放菌袋,以垛放为主,将草帘等盖在菌袋上,起到防寒遮阳的作用,同时到了夜晚要在上面放覆盖塑料,以便防冻。通常每间隔4~5 d翻一次菌袋,使其上下对倒,等到菌丝复壮并且变白之后,即可进行刺孔作业。一般在黑木耳吊袋栽培期间,每个菌袋刺孔数量约为180个,主要为圆钉孔,孔深约7 mm,孔径约3.5 mm。在刺孔之后约一周保持遮光状态时,菌丝就可封闭孔眼,在刺孔后约4 d要上下对倒菌袋,之后再过约3 d挂袋。

1.5 挂袋

一般在菌袋刺口之后,孔眼完全被菌丝封闭时可挂袋。常用的挂袋方式有两种,即单钩双线、三线脚扣。若选择单钩双线方式,可在吊梁上拴细尼龙绳(2根),另外一端系成死扣,在挂袋的时候,先在两股绳中间放一个菌袋,而后将用细铁丝制作的如手指锁喉状的钩(长度4~5 cm)放在袋上方,通过钩把绳子向里拉,使菌袋束紧,在其上放置菌袋,而后在菌袋上方再次放上钩子,由此反复,每一串大约可挂8袋菌袋。若选择三线脚扣方式,需要在吊梁上拴三股尼龙绳,另外一端同样系死扣,在挂袋之前,放置等边三角形塑料脚扣(3个),由此使尼龙绳束紧以固定菌袋。在挂袋的时候,先在三股绳中部放一个菌袋,而后把一个脚扣放在袋上面,再重复放菌袋和脚扣,此方法每串也可挂8袋菌袋。值得注意的是,相临的两串应保持20~25 cm的间距。在挂袋的时候,注意最底部的菌袋和地面之间应有超过40 cm的间距,并控制好挂袋密度,一般约 70 袋 /m2。

1.6 出耳和采收

1.6.1 催芽期管理主要是挂袋之后至原基形成的这一阶段,此期间主要注意早晚增温,重点保湿,辅助通风。挂袋之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浇水和催芽,会导致菌丝出现老化情况,对出耳以及最终产量造成影响。同时,催芽期还要对地面浇透水,同时在日常管理中喷雾状水,使棚室内整体湿度超过75%以上,促使耳芽出得快,且相对整齐[5]。同时在挂袋后前期主要喷雾状水,能够防止因菌袋进水而生出青苔。在此管理阶段,一般早、晚分别通一次风,每次通风时间控制在0.5~1 h,约10 d就可形成木耳原基。

1.6.2 耳片分化期管理主要是从原基形成直到耳片形成,管理措施是增湿、控温,并要常通风,湿度一般要在约85%,避免因干湿交替使木耳出现连片生长情况,或者产生憋芽。

1.6.3 耳片展片期管理从耳片形成直到采收期,主要采取开放管理模式,并应合理控制生长,注意干湿交替并适时采收。此阶段棚内温度会逐渐升高,管理中可将棚膜卷起来,直到棚肩至棚顶。夜晚需要适时浇水,避免耳片过快生长,促使其边圆且黑厚。一般春季浇水时间可选择下午到翌日07:00之间;进入夏季之后,浇水时间可选择17:00到翌日03:00。浇水时,先使木耳完全湿透,之后每个小时浇水约15 min,棚内湿度控制在约90%。此外,展片期需要全天通风,天暖后把棚膜上卷到棚顶部位,可在浇水时将遮阳网放下,其他时间遮阳网也要卷到棚肩或者棚顶部位。通常木耳生长至约3 cm时需及时采收,在采摘期间,可在地面铺上地膜或者晒网,手工采摘大木耳,之后在网架当中晾晒。

2 黑木耳病虫害防治要点

2.1 病害防治要点

黑木耳设施吊袋栽培期间,面临的病害主要有绿霉病、烂耳等。

2.1.1 绿霉病为防治绿霉病,在黑木耳品种选择时应选抗病性能优良的品种,且培养料必须新鲜,没有霉变,接种技术要标准。同时,出耳场、养菌室和附近要干净卫生,没有污染,便于排水,且通风条件佳。管理期间时常喷施1%石灰水以消毒,尤其在出耳之后,每间隔3 d喷施1次,由此达到防霉目的。若只有培养料出现绿霉病,可通过石灰水(pH=10)对发病表面进行擦洗,以抑制绿霉菌生长。如果发病比较严重,可采取隔离措施,也可直接淘汰。

2.1.2 烂耳主要是在耳片成熟后变软,耳片或者耳根部位有自融腐烂现象。为防止烂耳,要在栽培过程中做好管理工作,加强通风,使棚内空气相对流畅,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合理控制温度与湿度。当耳片基本成熟时应及时采摘,以免因为采收过晚造成烂耳,降低木耳质量。

2.2 虫害防治要点

黑木耳栽培中面临的主要害虫包括线虫、蓟马等。其中,线虫主要是在高温多湿环境下容易出现,发生量比较大的时候会导致子实体变少,进而造成菌丝萎缩甚至消失。为防治线虫,可在摆袋之前做好场地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烂耳,严禁在出耳场堆放生产废料。发生线虫的时候,可向木耳喷施5%盐水或者1%~5%石灰水。蓟马从幼虫开始就会危害木耳,主要会吮吸木耳汁液,导致耳片萎缩或流耳。为防治蓟马,可喷施50%可湿性敌百虫药液(1000~1500倍液)。

3 总结

为促进吉林蛟河黑木耳产业发展,需要在当地广泛推广黑木耳设施吊袋栽培技术,栽培人员充分掌握技术要点,包括品种选择、菌袋生产、挂袋大棚及设施建设、刺孔复壮、挂袋、出耳和采收等技术关键点,并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从而保证黑木耳栽培质量及产量。

猜你喜欢

菌袋黑木耳木耳
会“变身”的黑木耳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黑木耳成为扎赉特旗农民致富新产业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巧洗木耳
发现木耳
固定菌袋插杆
木耳变形记
橡胶林下鹿角灵芝栽培试验
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