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沈阳市乡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2-11-18杜宝玲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沈阳市沈阳价值观

邬 琼 杜宝玲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 沈阳 110870)

1 沈阳市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沈阳市各类产业发展较为稳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扫黑除恶行动的开展切实保障了社会大局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保证了农民生活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居民对于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于文化建设有了更为丰富的认知,有一定意愿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沈阳市乡村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结合自身发展优势,真正促进乡村文化的振兴及繁荣发展。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乡村文化发展面临各种严峻挑战,需要政府结合沈阳市乡村具体情况采取科学的发展战略及对策,实现乡村文化建设目标,推动沈阳市整体文化建设,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2 沈阳市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未能跟进,文化活动开展不足。沈阳市部分乡村地区文化建设观念较为淡薄,没有立足于时代形势变化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固有的设施整体质量不够理想,难以满足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沈阳乡村年轻人口流失较为明显,导致乡村自身文化活力不足,所开展的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沈阳精神。

2.2 多元文化交织冲击主流价值观,文化监管仍需加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为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提供便利条件,这使得我国本土文化遭遇了一定的冲击。由于村民接受教育的程度不一,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村民传统价值观容易受到侵蚀,甚至有可能造成历史虚无主义的“抬头”以及对核心价值观根基的动摇,从而引发思想上的混乱。

2.3 缺少专业人才开展文化建设及宣传。沈阳乡村村民的思想教育较为薄弱,对于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日常的理论宣传大多依靠乡村基层自治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对于文化建设专业性较为不足,较难对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存在重量不重质、重实施轻调研的情况,工作较为形式化,且在文化活动中没有强调村民的主体地位,村民较难从中汲取价值观和精神力量,不利于沈阳乡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

3 开展沈阳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3.1 完善乡村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对乡村文化建设进行统筹安排,建立更加完善的乡村文化建设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采取投资奖励、项目补助、贷款贴息、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农民合作社、公众等主体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同时应当对建设资金管理进行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保证政策落实有力有效。

在完善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开展富有特色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活动。此外,打破村与村之间的界限,加强村际之间的文化交流,打造区域性的乡村共同体,吸引更多村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增强村民的集体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

3.2 完善监督监管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面对多元文化的纷扰及不良价值观的侵蚀,应当从政府、社会与村民三个维度采取对策。

3.2.1 政府维度。应当完善监督监管机制,加强对网络和新媒体的监管,维护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从传输端进行把控,对文化进行分类识别,遏制不良文化的侵袭,维护清朗干净的文化环境。同时,应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弘扬主旋律。

3.2.2 社会维度。应当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沈阳市历史悠久,有2 300年建城史,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沈阳还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有“东方鲁尔”“共和国第一长子”的美誉。沈阳有著名的“盛京十景”,文物古迹众多。辽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蕴育了沈阳文化。需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糟粕文化的关系,处理好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去粗取精,批判继承,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抵御外来糟粕文化的侵袭。同时,应当加强对村民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因此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活动之中,帮助大众树立和理解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3.2.3 村民维度。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2]。作为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体,村民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不断吸收和内化,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增强文化自信,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真正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参与主体、受益主体。

3.3 建设乡村文化人才队伍,科学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建设专业人才队伍首先应在干部配备上下足功夫,“把优秀干部配备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农村一线,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3]。

首先,优秀干部能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精准把舵,统筹协调,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领头羊、引导者、关键责任人。因此,党员干部应当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挖掘沈阳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村落名片,坚持以村民为主体,当好乡村文化建设的总指挥,将外部激活和内部启动相结合,开展村民真正需求的、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活动。其次,应当加强人才引进机制。“产学研”相结合,政府和基层可以联合沈阳各大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相关课题项目,鼓励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积极献言献策,发挥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活力。再次,还需积极培育本土人才。村民是文化建设的参与主体,也是真正的受惠群体,他们对土生土长的村落文化最为熟悉,对于本土文化也有自己的理解,只有村民直接参与到文化建设过程中,才能避免文化建设的形式化。因此,可以在乡村本土村民中挖掘优秀人才进行培训,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利于开展真正契合村民文化需求的工作。最后,鼓励和支持村民将新媒体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拓宽文化宣传与经济发展的渠道,打造独特的沈阳乡村文化名片。

4 结语

乡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基层三方形成合力,深刻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在关联[4],才能推动沈阳乡村文化繁荣兴盛,进而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猜你喜欢

沈阳市沈阳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最小和最大
Study on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English idioms
价值观(二)
获奖名单
价值观(一)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