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农情监测取得的成效 问题及建议

2022-11-18路芳丽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长势定点监测

路芳丽

(景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景县 053500)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遥感应用技术更加成熟,应用领域亦更加广泛。县级农情定点监测作为国家农业遥感最基层监测单元,在农业遥感成果的形成及应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笔者通过多年的亲身监测经历,与工作在农业战线的各位同仁一起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推进和完善农情监测工作,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1 农情监测历程及成效

河北省景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总耕地面积124.4万亩,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00万亩左右,其中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0万亩左右。景县自2009年承担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定点监测任务后,2014年又新增全国农情基点县定点监测任务,全县定点监测样方共计6个,均为粮食作物(冬小麦、夏玉米)。近十年间,景县监测数据以精准和及时赢得了国家遥感中心及省市领导的好评。其中2015~2017年景县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监测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通报表扬,全国农情基点县农情定点监测工作2017年获得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通报表扬,2018年和2020年均获得全国农技中心通报表扬。

景县农业遥感监测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在于遥感成果的应用和延伸。近十年来,累计编写《农业遥感地面监测快讯》及《农情快报》150余期,对科学指导全县农业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实现了农业遥感成果的应用。景县的做法得到了国家及省市领导的认可,在2014年长春和2015年兰州全国农业遥感技术培训会上,景县作为优秀网点县均做了典型经验介绍[1]。与此同时,2016~2018年连续三年编撰了《景县农业遥感监测资料》,内容涵盖定点监测日历、通知、监测点基本情况、定点监测数据(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照片等)以及农情分析报告、发表论文等。作为一本农事指导工具书,融合了植保、土肥、农技推广、农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为监测作物田间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项目与业务的有机结合,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农情定点监测及农情分析提供了借鉴,促进了农业遥感成果的延伸。其中“农业遥感监测工作的开展及成果应用”科研项目,荣获2018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2 农情监测存在的问题

2.1 主观意识不强。从2015~2017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下发的《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监测工作情况的通报》及2017~2020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下发的《关于农情基点县工作考评优秀情况的通报》来看,有个别市县的农情定点监测工作上报完成率不是很理想。即便找到问题原因,平台管理技术人员仍然不能如期改正,对农情定点监测缺乏必要的认识。

2.2 监测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一方面,由于农情监测队伍中人员新老交替以及机构改革人员的变动,导致监测队伍的不稳定性增加,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近几年全国性的农业遥感监测培训次数减少,且培训方式还停留在原始的举办培训班的年代,与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极不适应,严重阻碍了新观念、新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尤其是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集中培训方式难以实现,基层农技人员业务交流的机会明显减少,最终导致全国农情定点监测上报进度和质量不一,对国家农业遥感优质成果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2.3 经费拨付不及时,工作积极性受挫。2018年前监测经费基本上都是年底拨付,属于典型的“下开支”,开展农情定点监测的费用大多先由项目监测单位垫付或赊欠外雇车辆和人员,全年监测完成后再结算。2019年起,探索财务结算方式改革,“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定点监测”工作经费改由第三方负责,2020年起“全国农情基点县”工作经费也由第三方负责,然而监测经费发放不及时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多大改观,致使农情定点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挫,这也是农情定点监测上报率难以上升的原因之一。

2.4 办公及监测设备老化。首先,从目前使用的农情监测设备来看,最新的“服役”时间也已超过四年,基本上都属于“老龄”了,监测故障频发,即便是联系返厂维修,其费用高暂且不说,而且往返时间较长,维修后能够正常使用的期限也很难得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农情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农情监测设备急需升级换代。以全国农情基点县定点监测为例,虽然监测设备由2014版更新为2017版,但与目前市场上先进的农情监测设备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且当前用于农情定点监测平台上报的电脑使用年限已达十年有余,大多属于超龄服役,导致定点监测和准时上报无法得到保障。

2.5 监测平台部分表格设计不合理。由于全国定点监测网点县分布范围广,经纬度不同,且气候差异较大,在对各种作物物候期的判断及上报平台表格设计方面不够规范,个别表格设计不太合理。以地处华北冲击平原中部黑龙港流域的河北省景县为例,监测平台中冬小麦长势监测4月底就结束了,5月份显示的则是夏玉米长势监测表。而实际情况是,景县冬小麦收获和夏玉米播种交汇期在6月上中旬,也就是说,冬小麦长势监测缩短了30多天,而夏玉米长势监测则相应提前了一个多月。而且,两种粮食作物生育期的设定不完整,都缺少最后的关键生育期—灌浆期(成熟期),从而导致作物长势的表述不精准、不科学。

2.6 农情定点监测考评不规范。当前国家对各网点县年度考评最注重的是平台上报得分,往往忽视了上报数据的质量。虽然对数据上报和作物长势图片上传有明确要求,但上传图片质量并不规范,个别表格上报数据错误时平台并不能正确甄别,仍然可以获得满分。此外,年度考评仅限于形式上的对基点县的通报,并没有牵扯到具体的农情监测人员,更没有明确的奖惩制度,缺乏必要的奖励机制,对于奋斗在基层农情监测的农技人员是一种损失,对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3 几点建议

3.1 提高认识。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农情定点监测与国家农业遥感监测之间的关系,提高政治站位。农情定点监测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也不是单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而是一项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实现项目与业务有机结合的光荣使命[1]。每次农情监测形成的监测报告,都是指导当地农业生产的科学依据。正如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刘海启老师编著的《农业遥感培训教材》(第一版)的开篇语所描述的“遥感是为了观测,观测是为了信息,信息是为了决策,决策是为了行动”。只有彻底实现监测与服务三农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农业遥感监测的真正价值。

3.2 强化技能培训,提升监测人员素质。一是加大农情监测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增加举办基层农情定点监测培训频次,为基层监测人员提供面对面交流经验的最佳场所。二是积极改进技术培训手段。充分利用全国农情基点县QQ群、微信群等现代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随时解决农情定点监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实现线上交流。三是在监测人员新老交替过程中做好“传帮带”工作,争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实现优良技艺传承。四是实行自我加压方式,充实自身业务知识及更新,以顺应信息时代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3.3 创新财务结算方式,提高监测人员工作积极性。积极探索农情监测资金管理运作新途径,改革创新财务结算方式,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并做到在拨付农情监测资金时尽量不拖欠。若条件允许,建议年前做好财务预算,翌年年初拨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上开支”,更有效地激发基层农情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可试行逐级签订监测资金使用责任状制度,明确职责与奖惩,通过预留风险金的方式,对基层监测人员予以约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4 及时更新监测设备,提升农情监测质量与水平

3.4.1 建议增加农情监测工作的财政预算,以便及时完成监测设备(包括电脑)升级换代,不断提升农情监测质量与水平。

3.4.2 强化监测设备使用与管护。一是实行专人负责制。挑选具有较强责任心的人员具体负责监测设备的保管、保养与维护,并制定严格的监测仪器保管制度,非正当理由不得外借、租用,谁弄坏谁负责修理,确保农情监测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加强监测设备售后服务;“三包”范围内及时更换、维护,超过“三包”期限也必须做到及时返厂维修,保障农情定点监测准时开展。

3.5 规范平台管理,完善表格设置。平台管理要规范化,表格设置要合理化。建议在表格的设置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尽量遵循当地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如实描述当地农作物长势动态,做出正确的农业生产预警,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同时,建议在表格填报栏位置适当增加监测报告提交按钮,以随时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信息,科学掌控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生产动态。

3.6 健全考评制度,激发基层监测人员工作热情。规范平台考评制度,以实现客观、公正的考评。建议每个网点县给予1~2个优秀工作人员名额,更有效地激发基层农情监测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长势定点监测
结瓜盛期“歇茬” 恢复长势有“方”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浅析深基坑监测及数据分析方法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圆锥曲线专题(一)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
学习监测手环
休 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