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北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以榆林市榆阳区为例

2022-11-18徐礼志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榆阳区服务体系科技

徐礼志 董 莹

(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当前,为了巩固农业农村发展新成果,相关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进一步有效集中并精准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榆阳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整治,产业发展更加强劲,已初步形成了扶贫工作与产业繁荣结合、美丽乡村与生态宜居结合、精准扶贫与治理有效结合、创新驱动与乡村建设结合、脱贫攻坚与美好生活结合的“榆阳实践”。

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既服务于现代农业,也服务于工业产业和服务业;既服务于农村相关产业,又服务于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榆阳区重点围绕农业科技研究、试点、宣传、培训和开发设计等方面,以产权明晰为基础,以股份合作为机制,以要素优化为措施,以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的,构建了“政府+专家+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加快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真正实现农村进一步发展,对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榆阳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1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农村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存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等问题,这对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造成了很大影响。“十三五”以来,榆阳区政府坚持“大美榆阳,党建领航”的思路,不断完善脱贫攻坚政策,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制定了不同的科技创新服务计划,完善了科技服务体系。比如:制定税收政策,对不同的企业征收不同的税额,减轻重点高科技技术服务企业的资金压力;建立健全村两委,帮扶措施精准到户;选准特色产业,确保成效精准;全面推行就地移民搬迁和农居改造,配套实施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等七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行“一拆三改、四区分离、五化同步”的政策;出台了一些资金管理办法,如“以奖代补”“积分超市”等;培育“3+2+X”新兴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路径,大力改进发展模式,以期带动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发展。

同时,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惠民惠农政策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专家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鼓励和指导农民建立以技术指导为核心的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强化,扩大终端服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榆阳区走出了一条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全面发展产业扶贫,促进脱贫致富的“榆阳模式”。

1.2 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和综合管理为支撑,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通过龙头企业把产供销、贸工农通过科技联系起来,形成“一站式”管理体制。榆阳区建立了以农业基地为基础,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乡级联合总社为纽带组织衔接,个体农户、村小组、家庭农场抱团发展的规模经营模式,成立了村级联合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一条龙”服务。龙头公司入股产业,一方面可以提升下游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农民增收,进而扩大产业规模。

2019年,榆阳区与龙头企业中盛集团合作引进百万只湖羊全产业链项目,与陕果集团合作发展山地苹果产业,形成了大产业扶贫格局。榆阳区人大牵头成立区级农业产业工作专班,建成“3+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进榆阳湖羊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完整的利益联结机制,启动实施资产收益扶贫行动。通过“产业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促进产业扶贫工作做大做强,确保高质量地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效衔接。

1.3 能人返乡带动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多数农村人选择返乡发展,其中表现突出、具有特色的是榆阳区古塔镇,返乡人群中有很多能人,他们归乡之后把资金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建设高标准农田,带动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产业不断壮大之后,农民也可以得到分红,进而整村推进,实现全面发展。高治宏是柏盖梁村的致富能手,2014年,在当地政府“能人返乡创业”的号召下,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面对贫困的村庄,高治宏首先发动群众,移山造地,修建移民小区。说服群众首先要说服党员,大大小小的党员会开了数十次,党员们有了信心,再一个个的去发动群众。历时2年,建成美丽农居111套,为柏盖梁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榆阳区将着力推进农产品二次产业链的建设,培育和创造特色品牌,拉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建设,发挥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形成鲜明的区域特色,挖掘农村发展潜力,带动经济活力,积极推广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形成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集群,全面推进榆阳农业现代化。

全区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创建标准化、专业化的区域品牌和地标品牌,形成了一批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商业品牌,如“榆阳湖羊”“榆阳饲草”“榆阳肉牛”“设施蔬菜”等。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上与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等电商合作,建设网上官方旗舰店、品牌店,线下合理利用龙头企业和各地社会资源,带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榆阳区已经逐渐形成不同的乡村旅游景区,因地制宜、提升质量、规范管理、美化环境。在近几年有赵家峁休闲度假、红石桥乐沙戏水、镇川民俗文化、寨坬窑洞民宿、杭庄采摘观光、白舍牛滩乡村娱乐、三道河则草滩风情等旅游业态,力求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省级水平的乡村旅游景区。同时,建设好榆林沙漠国家森林公园、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小纪汗森林康养园、榆林镇北台长城公园等万亩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好金麻矿区治理生态馆、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博物馆及陈宝生艺术馆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抓好“大美榆阳”文化旅游建设,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2 榆阳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科技推广渠道不畅。在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的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存在经费不足、设施配置不全面、信息推送不及时、农户很难掌握农业新技术等问题。总体来看,仍缺乏促进产量大幅提升和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的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机构分散,网络化发展缓慢。

2.2 农村科技创新供求不平衡。农村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高校和研究所,缺少其他平台的支撑,没有一定的资金和人才保障,容易导致技术成果难以融合,与现实生产有距离,有效供给不足,科技成果难以进一步转化,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总产值难以提升。

2.3 专业人才匮乏。在人员方面,由于基层农村在技术、科研、资金等方面条件无法保障,真正愿意留在基层的技术人员较少;而商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由于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影响,也很难吸引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无法开展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经营。

2.4 农民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农民受传统思想以及学习能力的影响,缺乏对新技术、新成果的了解与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向农民传播新的科学技术,成效难以保障。农村没有形成引领带动作用,无法形成新的发展模式。

3 完善榆阳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议

3.1 加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在农村基层开展科技信息推广服务,多方面统筹规划,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微信公众号、短信、网站等发布信息和咨询服务,为“三农”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服务。

相关部门要提高对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认知,同时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造就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农村科技服务机构的标准化指导和专业化监督,特别要注意农业、科技、人才等部门的联动协调,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农村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

3.2 发展特色农业,提高产值。根据榆阳区的特殊地形和资源,因地制宜,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如榆阳湖羊、榆阳肉牛等,优势性发展,系统化管理,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

“十三五”以来,榆阳区工业快速发展,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为主线,积极推进城市支持乡村发展振兴道路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壮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得到全面改善,形成了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且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三农”工作踏入了新征程。

3.3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村人才队伍和咨询专家团队,为农村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保障,同时提高农村科技服务能力,加快发展进程,以支持和服务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加快组建一批实力雄厚、体系庞大的专家队伍,为农村发展献计献策。

3.4 强化示范引领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示范户建设为出发点,培育新型农民,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发挥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市场化主体地位。由龙头企业带动,通过外部经济效应,进而带动影响其他农户的发展,实现多方经济利益共赢。同时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作用,扩大服务范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收益。

4 进一步优化榆阳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4.1 科技需求的扩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工业生产总值超过农业自身,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农村社区建设、人居环境、民生保障等也发展壮大,这些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榆阳区以提高农村科技服务能力、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和农业科技咨询专家队伍建设为中心,在多个村组建了一批专业化、规范化的队伍,主要负责地方资源、产业、企业状况、农户需求等信息收集和常规运营,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新技术的应用、新成果的推广,完善服务制度体系。

4.2 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在推进农村科技服务时,需要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为农村科技服务提供资金的保障,优化发展新农村创新科技服务体系的政策环境。一是加强农村科技人才专业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农村科技服务人员的能力;二是积极探索农村科技服务的新机制,建立完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交流平台,支持各农村科技服务机构规范化、有序化发展。

4.3 投资途径的多元化。拓宽投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为了满足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需求,政府要积极争取国家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专项经费,引导企业、农户个人通过贷款、投融资等方式参与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中,逐渐形成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投资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机制。

5 结束语

榆阳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依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基本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不断探索,推动“产业+组织+生态+人才+文化”共同发展,由户带村,由村带区,形成了一种可学习的“榆阳模式”。

猜你喜欢

榆阳区服务体系科技
凝聚幸福感 共绘“夕阳红” 临平街道打造全周期养老服务体系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陕西榆林榆阳区:盘活伙场资源 拓宽增收渠道
榆阳区文化馆:“魅力榆阳 多彩非遗”榆阳区首届泥娃娃节系列活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科技助我来看云
追赶超越看榆阳
榆阳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