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古船,他没有“一帆风顺”

2022-11-17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帆船造船经历

许路的经历算不上一帆风顺:过去22年,他参与制造了两艘古式帆船,第一艘船“太平公主号”从中国出发,跨越太平洋,抵达美国,但他因各种原因没登上这艘船;第二艘船“南台二号”因意外的风暴潮弃船了。

许路访遍了福建各个乡镇上百个师傅。对于不是造船专业出身,也没有木作经历、造船经历的许路来说,他拜访的上百个造船工匠,是他的老师。对于许路来说,那些船谱就像“天书”一样,是明清不同时期的工匠,用形意字和闽南语记录下来的。2006年春节,他一直泡在一位工匠家,请对方逐一解释船谱里的技术细节,他再还原成现代人能看得懂的图纸。

这是一件繁琐又要求严谨的工作。许路的妻子回忆,许路几乎忘我地沉浸在造船技术的世界里:早起直接打開电脑干活,有时袜子只穿了一只,衣服只穿到上一半,午饭时间到了,他去小区对门的素食馆买午饭,也捎带把晚餐带回家,不再外出。他不看娱乐节目、不打游戏,也不去健身房,把时间留给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事。

2007年,许路和几个朋友合作,要开始造第一艘船“太平公主号”。造船比预想中困难,尤其是想让每一个细节都恢复成三四百年前的样子,更需要时间和资金。“太平公主号”在太平洋上航行了7个月,顺利抵达美洲,返航时却意外和货船相撞,断成两截,因船体结构牢固,无一人丧生。

2013年,他又造出了“南台二号”。许路如今还想造船。他说,他还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攒足够的资金。

近几年,许路想了各种方法,要把中国古帆船的制造技术传播出去。比如,邀请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来参与古式帆船的试航,让更多人体验并关注中国传统帆船。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亚太地区海洋文化遗产的学术大会,他带着1.2米长、10多斤重的船模和中英文标注的图纸去了现场。这个操着闽南口音英语的男人,最后成为第一届学术大会的最佳论述人。后来三届,他还把老师傅带到演讲现场,和他一起合作讲述。

(摘自《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帆船造船经历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帆船
造船技术2016年(总第329期~334期)总索引
环保小帆船
找帆船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造船出海 扬帆启航
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