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背景下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022-11-17邵敏莹

幸福家庭 2022年9期
关键词:共育行为习惯家园

■文/邵敏莹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其行为习惯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培育幼儿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家园共育,以保证幼儿教育的全面性,增强幼儿教育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将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家园共育对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

行为习惯是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积极开展家园共育,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延伸和拓展,让幼儿接受更为全面、多元和贴合实际的教育,这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有助于幼儿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积极开展家园共育,与家长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可以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方便家长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教师开展家园共育,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可以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监督和提醒的作用,还可以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家长主动承担教育责任,有助于增强幼儿教育的效果。

二、家园共育背景下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建立沟通机制

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开展家园共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引导幼儿行为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开展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家园沟通的有效性,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渠道,并鼓励家长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指导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拓宽沟通渠道,如面对面交谈、网络交流、爱心便签、家教专栏、家长园地等,让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教育,并给家长提供教育指导,以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从中发现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有利于家园共育工作的顺利推进与落实。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QQ、钉钉等多种社交工具,与家长建立点对点、一对一的沟通机制,保证家园沟通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与家长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还可以创建班级群,推送一些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有关的文章,供家长学习;或鼓励家长积极就教育难点进行讨论与交流,并给家长提供教育指导,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保证家庭教育的效果与质量。此外,教师应通过沟通,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鼓励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积极借鉴优秀的教育经验和方法,不断创新和完善家园共育机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加强方法引导

行为习惯的培养讲究方式方法,教师应以家园共育为导向,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掌握多样化的培养方法,以增强行为习惯培养的效果,帮助幼儿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知识与经验。基于此,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选择一些贴合幼儿实际生活的场景或事件,让幼儿意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促使幼儿主动学习,以增强教育效果。此外,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在家园共育中,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借助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加深幼儿对行为习惯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引导幼儿开展“过家家”游戏,利用空闲时间与幼儿共同完成不同场景下的游戏任务,如便利店购物、厨房做菜、邻里串门等,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而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的不当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注重延伸幼儿园教育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延伸幼儿园的教育,鼓励家长在家中积极引导和教育幼儿,督促幼儿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以往的教育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延伸幼儿园的教育。第一,关注与强化。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变化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行为养成情况,及时纠正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还应鼓励家长多关心和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了解幼儿园的教学进 度和学习内容,充分把握幼儿的真实需求,并据此选择科学的引导方法。同时,家长应根据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计划,在家中合理引导和教育幼儿,强化其意识,规范其行为,以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增强教育效果。第二,阶段与标准。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设定合适的标准,采取正确的方法,并鼓励家长正确引导幼儿,以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帮助幼儿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开展丰富的家园活动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有趣的家园活动,提高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认知程度,以获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并帮助家长增进亲子关系,从而保证家园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安排,组织丰富多样的家园联谊活动,如“感恩季”“田园劳动”“我的家庭”“爱心志愿者”“对坏习惯说‘不’”等主题活动,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幼儿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伴有一定的印随行为,并喜欢模仿家长和教师的言行举止。因此,在家园共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注重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积极纠正自身的不足,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帮助幼儿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其一言一行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努力做到仪表端庄、谨言慎行,用热情、乐观的态度与幼儿进行交流,使其拥有健康的心态,促使幼儿主动模仿自己的行为,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家长是幼儿最亲近的人,也是与幼儿相处时间最久的人,其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以身作则,努力做到合理作息、不迷恋手机、科学饮食等,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隐形的课程,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较大的影响。在实施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成长与学习环境,以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共建亲子墙”活动,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创作和行为习惯养成有关的绘画或手工作品,以激发幼儿的行为动力,促使幼儿主动模仿和学习,从而增强家园共育的效果。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幼儿开拓视野、认知世界的重要窗口,教师可以鼓励家长为幼儿提供相关的绘本,并与幼儿一起阅读,引导幼儿向故事主人公学习,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保证家园教育一致

在幼儿教育中,容易出现“5+2=0”的现象,即幼儿园五天的努力教育,经过周末两天的家庭生活,最后恢复如初。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教育不一致。对此,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家庭生活环境,与家长进行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并帮助家长明确培养目标和方法,以保证幼儿教育的全面性,增强教育效果。教师与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称号,如“礼仪小标兵”“时间管理大师”“劳动小能手”等,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主动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达成培养目标。

(八)密切家园合作

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双方应构建紧密合作的关系,及时交流和反馈幼儿的活动情况,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方法引导和教育幼儿,以保证家园共育的效果。教师可以将幼儿在园的具体表现告知家长,向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并鼓励家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和教育幼儿,以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家长可以将幼儿在家的具体表现告知教师,方便教师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进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家园共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并鼓励家长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教育,以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增强幼儿教育的效果,帮助幼儿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 基础。

猜你喜欢

共育行为习惯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