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生活化的方法

2022-11-17顾晓薇

幸福家庭 2022年9期
关键词:小班生活化数学知识

■文/顾晓薇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强调了引导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中融入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探究和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相关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基于此,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教师要依据小班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精心挑选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和案例,将生活元素与数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激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从而增强小班数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完成数学启蒙教育的任务。

一、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生活化的可行性

教师在幼儿园小班中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强的可行性。

首先,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契合幼儿教育纲领性文件的相关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是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基于此目标,带领小班幼儿在生活中收集、整理数学素材,组织幼儿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在脑海中初步建构起简单的数量关系,还能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和学习数学 的乐趣。

其次,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受年龄和智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小班幼儿尚处于直觉思维占主导的阶段,若教师直接呈现数学知识或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幼儿很可能会出现认知阻碍。而教师以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存在的现象等为数学活动的素材,契合小班幼儿以直觉思维为主导的特征,能增强数学活动的教学效果,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可以改善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的现状。现阶段,小班数学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幼儿对数量之间的关系难以形成正确的认识,也未能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中的趣味性元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改革和创新数学活动的形式,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兴趣的生活化数学活动,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有助于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活动的质量。

二、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生活化的有效措施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会运用于生活。小班幼儿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逻辑思维等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基于此,教师可以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小班幼儿的数学活动,借助生活化元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笔者将以自身的教 学经验为基础,从数学活动的材料、情境和过程三个方面,探索开展生活化数学活动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小班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助力。

(一)活动材料生活化,启发幼儿的数学思维

在小班幼儿的数学活动中投放生活化的材料,契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直觉思维特征,可以增强数学活动的效果。教师可以精选生活化的活动材料,以自然材料、废旧材料和生活用品为开展数学活动的素材和资源,鼓励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学习分类、对比和运算等数学知识,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这些材料的属性,并能厘清其数量关系和内在关联,以启发幼儿的数学思维。

在选择和投放生活化的材料时,教师既要考虑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又要了解小班幼儿的真实需求。例如,数学活动“千奇百怪的图形”旨在启发幼儿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形成数学空间观念。基于该活动的目标,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茶叶盒、奶粉罐、收纳箱等作为活动的素材,引导幼儿依据生活素材辨析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在幼儿全身心地观察这些生活化的材料时,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提问为幼儿搭建认知支架,引导幼儿口述以上材料的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现实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以初步培养幼儿的几何意识,为日后开展数学活动奠定基础。

又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分类和对比能力,教师可以将收集来的生活化材料打乱,将其投放到数学区,随机发出指令,如“找出所有纸盒,数一数共有多少个”“找出所有的自然材料,数一数共有多少种”等,并引导幼儿按照指令内容尝试将生活化材料进行分类,以数字表示材料间的数量关系。教师采用这种方式开展数学活动,能帮助小班幼儿了解生活化材料的属性和特征,并将其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达成启发幼儿数学思维的目的。

(二)活动情境生活化,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典型场景的方式,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活动效果。基于此,在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活动情境生活化的角度入手,以小班幼儿较为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实际经历的生活事件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让幼儿深入情境感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并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达到培养幼儿数学思维、增加其知识储备的目的。

以“认识10以内的数字”数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在园内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角色扮演游戏为载体,让幼儿在熟悉的购物场景中深化对数字及其数量关系的认识。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借助“超市中都有哪些物品”这一问题,激活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回忆超市中的货品和货架的摆放方式,并帮助幼儿完成场地布置的任务,为生活化数学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体现环境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完成场地布置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为“商品”定价,并根据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出情境化的数学任务,让幼儿使用10元以内的人民币教具参与数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问幼儿:“哪位小朋友能帮我去超市里买一瓶牛奶?”或者说:“我想买一瓶牛奶和一个面包,应该给超市的收银员多少钱。”引导幼儿将人民币教具上1~10的数字与数学知识对应起来,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明确数量对应关系。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如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前往社区超市购买两瓶矿泉水,自主计算价格并独立完成结算任务。教师借助这一生活化的实践作业,将数学活动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可以让小班幼儿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数学活动的效果。

在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元素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将复杂和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具体化,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生活化,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与探究

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它存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基于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醒幼儿关注一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促使他们在生活中积极思考与探究,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以“数学生活伴我行”生活化数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将一日生活与数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优化一日活动的流程和环节,并围绕小班幼儿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开展数学活动。

在入园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数一数签到台中已到和未到幼儿的数量,培养他们的数字认知能力,也可以鼓励幼儿按照序号摆放水杯,让幼儿掌握数字的顺序,还可以鼓励幼儿利用不同的工具,测量门口观景台中花坛和盆景的宽度、高度等,让幼儿初步接触自然测量。

在盥洗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七步洗手法”,让幼儿认识和辨析数字,也可以引导幼儿在盥洗室内正确叠放毛巾,培养其平面几何思维,还可以让幼儿抽取一定数量的纸巾,完成“按数取物”的任务。

在早餐和午餐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按照数字的顺序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学号,并依次取餐,以此加深幼儿对数字顺序的印象。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在取餐区自主取餐,告诉幼儿每人可取5块饼干和1杯牛奶,以培养幼儿“按数取物”的能力。

在午睡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电子计时器,引导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睡前准备工作,并将衣物放至枕头的右上方,将鞋子放至床铺的左下方,以帮助幼儿掌握复合方位。

综上所述,教师将小班数学活动生活化,可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初步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意愿,有助于增强数学活动的效果。在小班数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材料生活化、活动情境生活化、活动过程生活化三项措施,将数学活动生活化,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引导幼儿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探究和学习数学知识,以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幼儿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小班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