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对策

2022-11-17王法宏张萍亓传英

农业知识 2022年4期
关键词:土壤肥力农家肥农艺

王法宏 张萍 亓传英

山东省水浇地小麦高产纪录为840.7kg/亩(莱州,2019);旱地小麦高产纪录为778.3kg/亩(莱阳,2021)。但全省平均单产仅为441kg/亩左右,优良品种的产量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土壤肥力低难以满足小麦高产的要求、农机与农艺融合度不高导致小麦播种质量差以及水肥管理不合理等。

一、土壤肥力普遍偏低,不能满足小麦高产栽培要求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麦喜胎里富”,小麦一生吸收的全部营养70%以上来自土壤基础肥力,来自当季施肥的不足30%;可见,肥沃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基本保证,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则是土壤肥力的最重要指标。小麦的产量水平随土壤肥力的提高而提高。一般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1.0%,小麦亩产500kg;土壤有机质含量1.2%,小麦亩产可达600kg;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1.5%,小麦亩产可达750kg;亩产超过800kg 则土壤有机质含量需高于1.8%。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认为,最理想的土壤肥力是土壤有机质含量5%以上,可见,我们培肥地力增加粮食产量的潜力还非常大。除此之外,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我们先是重视使用氮素化肥,80年代开始重视氮、磷配合,90 年代开始氮、磷、钾配合;随着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和作物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生产中对中量元素( Ca、Mg、S)和微量元素( B、Mn、Mo、Zn、Cu、Fe 等)的施用效果日益显现。从理论上讲,尽管作物对16 种必需营养元素的需要量有很大差异,但就生理功能而言,各种营养元素都是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只有当每种元素的浓度都达到足量水平时,作物才能正常生育并取得高产。因此,通过培肥地力等措施,促进和保持植物体内各自必需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是保证作物正常生育并夺得优质高产的关键。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措施:一是大力推广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并广开肥源,增加农家肥用量;二是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技术,以保证各种营养元素的均衡供应。

二、农机与农艺融合度低,播种质量差

农机是农艺的载体,再好的农艺技术也必须通过合适的农机才能实现;小麦是“七分种,三分管”,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最关键。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农机和农艺长期脱节,导致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度低,影响小麦播种质量。一是播种量大,群体起点高,不利于构建高产低耗群体。小麦是分蘖成穗作物,具有很强的群体自动调节能力。小麦精播半精播技术协调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解决了长期困扰小麦生产的倒伏问题,是小麦高产栽培的一项关键技术。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该项技术已推广多年,但在山东省小麦主产区的部分县(市)适期播种的小麦播量仍偏大(基本苗30万株/亩以上),由此导致群体起点过高,给群体的合理调控带来很大被动。不仅麦苗无谓消耗过多的水分和养分,容易造成后期脱肥,使肥料利用率降低,而且过大的群体恶化了冠层内的通风透光条件,造成麦苗瘦弱,抗病性及抗倒伏能力均下降,难以实现高产稳产。播种质量差也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是因耕、整地和播种机具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播种质量差,许多地块缺苗断垄与“疙瘩苗”同时并存,麦苗田间分布不均匀,一方面造成大量的漏光损失,另一方面形成大量的瘦弱苗,恶化了群体结构,同样不利于高产稳产。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大力推广先进的小麦耕、整地和播种机具,如一次完成立旋碎土整平、播前镇压沉实土壤创造良好种床、播种深浅一致落籽均匀及播后镇压等复式作业的播种机械不仅提高作业效率,而且显著提高播种质量,较传统播种机械增产15%以上。

三、肥水运筹不合理降低了小麦生产效益

首先,不尽合理的传统栽培技术(如氮肥超量撒施、大水漫灌等)在引黄灌区和井灌区还相当普遍,不仅造成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固、液、气相比例失调、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微生物和根系生长环境恶化),降低土地生产能力,而且使肥料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下降(目前,全国平均水肥利用率均为30%,而发达国家可达50%~60% )。据初步测算,如果将我国的化肥利用率提高10 个百分点,则每年可节约1000 多万吨化肥,节约近100 亿元人民币;如果将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10 个百分点,每年可节约4900 亿m3水,相当于1.7 条黄河的有效供水量。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均农业资源严重匮乏,人均水资源居世界第131 位。故改善水肥管理,推广节肥节水栽培既十分必要也极有潜力。 第二,麦田基肥用量偏多,导致麦苗前期旺长,不利于群体的合理调控。小麦的生育期共8 个月,约240~250 天,其吸肥高峰出现在返青后,在返青前的近5 个多月(就时间而言,占全生育期的60%以上)吸氮量仅占总吸氮量的17%左右。基氮用量过多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氮肥气态损失和淋溶损失严重,除降低其利用率外,还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农业化学污染。第三,小麦播种后浇“蒙头水”(“跟种水”)和“抽穗扬花水”或“灌浆水”恶化土壤通气状况,不利于土壤水、肥、汽、热等肥力因素的协调,不利于苗期根系的健壮生长和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力的维持,影响小麦产量潜力的发挥。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不同的地力水平确定合理的基氮用量。一般说来,速效氮含量较高(75mg/kg土以上)的高肥地块,其基础地力足以满足小麦苗期对氮肥的需要,故在施足基肥(农家肥+磷、钾肥)的前提下,最好不施或少施基氮肥,氮素化肥大部或全部留待拔节期追施;速效氮含量一般(65mg/kg土左右)的中肥地,在施足农家肥和磷、钾肥的基础上,基氮宜占总氮量的1/3,其余2/3于拔节期追施;速效氮含量较低(60mg/kg 土以下)的低产田或旱薄地,在施足农家肥和磷肥的前提下,宜将总氮的1/2 基施,其余1/2 于返青期(旱地可于土壤返浆期)追施。上述施肥方案可比传统施肥(水浇地基肥50% +追肥50%,旱地100%作基肥,俗称“一炮轰”)提高氮肥利用率10%~15% 。在水分管理方面,建议适墒播种条件下,用播后镇压替代浇“跟种水”;墒情不足时,用播前造墒替代播后浇“蒙头水”;用孕穗期浇水替代“抽穗杨花水”或“灌浆水”,有利于优化生育后期根系生活环境,延缓根系和地上部衰老,提高粒重。

猜你喜欢

土壤肥力农家肥农艺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如何发酵农家肥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基于农业生产中农艺技术的应用研究
将废变为宝增产又环保
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园土壤肥力特征与初步评价
甘孜州酿酒葡萄产地土壤肥力状况及施肥建议
衡阳烟区植烟土壤保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火星丁丁当·农家肥
种植药材如何施用农家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