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

2022-11-16陈碧茹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陈碧茹

摘 要:信息技术的出现与时代的发展以及未来人才的需求密切相关。如何将信息工程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结合起来,与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密切相关,是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应深入研究的问题。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学科教学理念也得到了深入推广,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课堂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一线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的发展机遇,推动高效课堂的进一步实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2-0238-04

Research on teaching strategi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s

CHEN Biru(Shima Central Primary School, Longhai District,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demand for future talents. How to combin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related disciplin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s closely related to how to choose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to carry out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it is a problem that every primary school teacher should study in depth. At presen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subject teaching concept has also been deeply promoted, which has brought new vitality to the classroom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bject teaching. Front-line teachers should seize this favorabl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to promote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efficient classrooms.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strategy

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信息和高技术产品、互联网和其他产业的广泛应用,给未来教育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信息工程技术学科是在先进工业生产技术影响下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已被应用于小学基础教育各科教学的各个环节。然而,由于目前信息工程技术还处于小学教育的起步阶段,再加上中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快速理解,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仍需不断地研究和推广。本文结合了笔者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小学信息工程的教学策略。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1)校内师资力量不足,影响课程的开展

校内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不仅体现在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数量不足之上,还有部分学校也体现在教师教学能力欠缺之上。当下,多数小学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并不会有过多的重视,甚至有部分学校认为信息技术的教学并没有过多的用处,而应该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语数英等主流科目的教学之上,所以很多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师的配备上并没有过多关注,甚至出现由科任教师兼顾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下,看似师资力量充足,实际上信息教学能力却严重不足。对于基础知识,教师或许能顺利教学,但是对比較难的知识,这部分教师难以理解,更不用谈教导学生,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也难以得到提升。此外,在农村地区,多数的小学基础配套设施依然是不完善的,偏远山区没有网络的情况比比皆是,在没接触过网络的情况下,学生的基础会相对较差,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2)学校不重视,导致学科失衡情况的出现

当下,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无论是学校、教师或者是家长,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关注焦点都会放在语数英三大常规基础课程教学之上。究其原因,与升学有关,升学考试的科目已经局限于三大基础学科,而信息技术课程对教师甚至是家长来说属于可有可无的科目,并不会影响到升学结果,因此对改学科并不是特别重视。然而,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关键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旦无法制订出可行的教学计划,没有明确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学生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出现滞后的情况,也会影响到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从长远角度看,在信息技术时代,如果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不牢固,将来必然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学生要在这个社会上谋生存也将会变成一件困难的事。

(3)学生接受能力有区别,教学计划难以实施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型的课程,对操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多数的教学过程都伴随各种实操动作,需要学生积极动手练习。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会有所差别,不少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操作;但是也有部分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他们可能需要教师的反复指导,才能真正掌握。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计划的难度相对较大,而且教学并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要求,这是当下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难题。

2.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属于一门兼具综合性以及实践性的课程,也属于小学必修课程。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学科已经成为人人必会的工具性学科,而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显得更加重要。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还要利用这一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还能实现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如果教师大量地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踏入社会以及适应社会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这两项技术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对信息获取、分析以及处理方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我们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小学生掌握以及应用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更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的教育,而教师更是要抓住机遇,加快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升教师的责任感,让这一课程的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此外,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渴求是非常强烈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所带来的丰富内容,是小学阶段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内容。而且信息化教学的本身,就是一种现代化科学,小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必然会对其中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计算机操作过程本是一种自觉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进行计算机操作训练时,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在进行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还能自觉地探索那个未知但是充满神秘感的世界,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会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更会主动去思考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动力,这对学生的成长而言有极为积极的作用。

3.小学课程信息网络技术综合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深度综合学习的基本特征

信息管理技术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浅层以及深层学习角度出发,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特征。浅层学习主要是學生被动地反复接受基础知识的一种学习行为,它能有效地处理深层学习的任务和需要,辅助学生记忆主要知识。浅层学习一般只适用于学习一些基本的资讯科技和技术技能,并不能充分满足从事高级资讯科技工作的需要。小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深化,是建立在浅层学习活动之上的,学习者能在活动中对知识以及活动内容进行深化。高度深化对小学信息工程技术的学习,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合作参与探索等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探索学习具有难度的知识。学生不仅可以完成小学信息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论积累,而且可以通过自学经验、基础知识的批判性探索以及与技术学习的结合,加强专业再学习。因此,深层信息学习主要是基于学生对自身应用知识的概念外延和知识内涵的全面把握,并基于对实际知识的积极理解,积极地学习并完成自己的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知识的系统建设,并在这一建设过程中,不断地运用自己的信息系统应用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应用技能,能在新的知识应用下积极地学习知识。

4.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学生综合学习的具体路径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本特点,强化学生在信息技术科目学习活动以及实践中的探索,以此提升这类型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而如何优化现有的学习活动情境,并且为深度学习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这是许多教师探索以及思考的问题。由于深度学习活动更加注重的是学习者对学习的兴趣以及特殊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深度学习的活动当中,让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得到激发,只有如此,才能让信息技术教学有更好的效果。

(1)优化学习情境是有效途径

教师首先要掌握优势课程,善于充分利用小学的信息网络教学技术课,优化学生课堂信息学习情境。信息网络化教学技术课程在的优势在于它具有直观、形象等多种特征,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优化各种知识点的视觉表现和表达。因此,课程教师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教学技术的优势,优化学生课堂信息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积极地进行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

学校教师和干部队伍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造生动的学习实践情境。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情境更接近于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际的学习情境,应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避免在创设程式化学习情境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信息处理知识的基础,建立处理起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之间的衔接关系,推动学生信息处理技术知识的深度融合学习。

(2)深化深度原理的理论研究

信息技术基础原理的充分掌握,是确保学生学习高效的关键所在,能为构建深度学习课程提供理论支撑。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基础原理的教学,帮助学生透过理论知识认识信息技术的本质,为后续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要善于将技术原理与实际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为了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深刻理解,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原理的实践教学不能简单地通过理论实践教学来解释这一原理,用纯理论教学,这很难达到学生学习的预期效果,学生必须对技术原理有更高的把握。让学生学习信息和通信技术原理,将技术的理论性教学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通过实践生活原理的教学建立起技术原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直接促进学生对技术原理的深刻理解和学习。

第二,善于将技术原理与信息技能的实践结合起来。信息技术原理和技能的学习密切相关,学习技术原理是为了能更好地指导相关的工作,而这对实践性教学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能让学生对技术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应当将原理和技能的学习进行结合,促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理解,教学也将会事半功倍。

(3)优化自主学习活动,为参加深度优化学习的学生提供良好自主学习体验

学生参与深度学习活动与教师和学生的态度有关,教师不重视该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就不会获得真正好的体验,而学习活动的效果也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在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当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

第一,优先考虑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在学习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根据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能力以及需求等相关特点,优化活动的管理设计。

第二,丰富学生的学习实践。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应不断改变教学活动的固有设计理念,丰富活动的形式,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合作学习结合在一起,织一些探索开放型的主题教学实践活动,善于利用多种载体发挥实践项目的作用。

例如,可以组织“趣味画板”活动,以金山画王为主要工具,引导学生熟悉金山画王的相关操作。教师可以现场以传统互动教学的方式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快速形成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尝试,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获得初步的整体认识,进而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4)拓展专业学习互动平台,创造更多互动学习机会

在小学应用信息网络技术使学生深入参与学习活动,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信息互动,这是提高小学段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关于信息技术在小学的应用,教师需要探索和开阔学生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深入参与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机会。

第一,课后课堂教学应更善于搭建学生信息展示平台。学校信息科技教育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技术性。在信息教育和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展示所学技能的好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示范技术,或让学生展示学习技术的过程。

第二,教师应善于全面建设学生展示作品的信息平台。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已经进入以媒体为导向的信息时代,学生拥有越来越丰富多样的信息渠道,学习越来越方便。因此,科技教师应更多地发挥自己在信息电子教育科技课程平台上的优势,通过手机终端、ipad、微信、微博、官方公开的微信和朋友圈,促进技术实践与学习之间的深层互动,实现信息教育课程与其他技术教育课程之间的深层互动。

(5)开展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及其相关学科往往涉及基础理论知识与基础教育实践应用技能的复杂结合内容,这将直接影响到一些知识相对不扎实、理解能力相对有限的普通小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他们在学校课堂教育和学习的全过程中往往缺乏明确的基础知识和认识,不能在课堂教育和学习中培养出良好的自律行为,给一些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管理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一复杂的现实问题,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通常认为,通过组织更多的生活化课堂教学和管理活动,一些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基本知识点和难点成了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增加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点的认识,使教学工作顺利推进。

例如,在指导学生制作电子相册时,笔者首先尝试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记录活动的美丽图片,使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并引导他们重新观看这些奇妙的图片,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由于这些美丽的图片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了这些相关话题的讨论,有的对材料进行了重新排列,有的重新定义了这些电子相册的内容类型,这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6)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仍处于不断创新探索的发展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条件各不相同,基础条件不同,层次更加参差不齐,这就给学校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和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同一班级的学生,计算机的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教学内容太浅薄,接受知识能力相对强的学生很快就能完全学会,他们可能会觉得无所事事;而教学内容稍有一点难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就基本不能接受。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现实矛盾,笔者在班上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学习,共同提高。让那些学得好的学生利用自己熟练的基本计算机技能,按照教师布置的学习过程直接帮助那些有实际困难的同学和那些操作不当的同学。学生之间因为易于沟通,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课堂上的一些知识。

(7)培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手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教学知识相对抽象,操作趋于科学化和程序化,盲目照搬他人的做法,让学生机械地参与课堂操作,不仅会严重削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兴趣,而且会严重抑制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此,在具体的专业课堂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必须注重发挥知识和导学相互帮助的作用,做到让学生认真听讲,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教学是学校综合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技术应用学习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收集应用信息、传输应用信息、处理应用信息、学习应用技术信息的机会。在信息科学技术这一门课程的综合教学中,以应用知识为教学载体。因此,信息科技这一课程的教学实践性很强,教材中包含大量实际操作技能的知识,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结语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必须为小学生所掌握,这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小学教师应更多地推进小学信息教学理论的改革与完善,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知识学习热情,充分利用小学信息知识课堂的整体创新和活力,充分发挥学科的实践能动性,不断努力提高小学信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邬技科.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5).

[2]靳洪蕾.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08).

[3]刘青青.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南北桥,2021(12).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