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教育”做指导 让语文写作更高效

2022-11-16☉胡

小学生 2022年28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笔者情感

☉胡 蓉

现代作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竭,溪水自然流不歇。”这句话很好地论证了生活与作文之间的关系。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基石,文学创作是对生活的写照,也是创作者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创作一旦离开了生活,就如同浮萍无根,只能随波逐流,给人一种无情无意、虚无缥缈的感觉。由此可见,写作离不开生活。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许多小学生在写作时仍存在贫乏化、浮夸化、雷同化等现象,甚至部分学生一提到写作就有畏难心理。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认为,写作教学的开展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去唤醒学生的深层情感,调动其已有经验,让多彩多样的生活成为学生写作创作的源泉,进而帮助其提升写作水平,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简要概述“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石,主要包含“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理论要点,其中“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生活教育自有人类生活开始便产生了,并随着人类的生活变化而发生变化;二是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它与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对应的,不论是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还是教育的过程,都是在这种种生活中发生和进行的;三是生活教育是一种贯穿于人生始终的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1]。

关于“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还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之变化,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生活教育”具有生活化、行动化、大众化等特点,是对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传统教育的批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以“生活教育”指导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开展的策略

在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延续运用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导致写作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教师没有真正将写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导致学生写作时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无法升华自己的情感,写不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对此,要想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要从思想上去旧革新,坚持以“生活教育”做指导,将写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描绘生活、书写生活,为写作注入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2]。那么,如何开展生活写作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调动写作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道:“所谓真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发自人的心底,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可见,教学的有效开展是建立在学生个人意愿之上的。想要让学生真心投入到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学习同样如此。只有建立了兴趣,才能拥有持续不断的创作热情,才能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写作水平。情境教学是语文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或生动的场景,以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情感,进而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经验大都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其最熟悉的场景,也是其进行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3]。

例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这篇课文对每个季节中的“美”进行了细致描绘,但奈何课文太短,总让人读完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同时,考虑到“四季”这个主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每个人对四季的感悟却是不同的,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从来就没有真正观察过四季,因而对四季的理解也大多停留在“春暖花开、夏热虫鸣、秋叶纷飞、冬寒飘雪”之上。对此,为深化学生对“四季之美”的理解,笔者围绕该课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首先,笔者组织学生,以“我眼中的四季”为主题进行课堂探讨活动,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对四季的看法,尽量用流畅的语言去描绘自己眼中的四季之美,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课堂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纪录片《绿色星球》之《四季更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重感官去认知四季,感悟四季之美;其次,笔者邀请学生,就视频片段中的某一印象深刻的画面去抒发自己的感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为什么这个画面能让你印象深刻,是哪里打动了你?”;最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以“我眼中的四季”为写作主题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四季、看到的四季、感觉到的四季,去描写“眼中的四季”,去表达自己对四季的认识和情感。

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写作情境中,获得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在调动其写作兴趣的同时,也能帮助其打开写作思路。同时,这样的教学形式一改刻板的课堂教学,不仅灵活多样,也能为学生带来丰富的习作素材,帮助其获得丰富而生动的情感体验,进而解决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写作困境,提高个人的写作积极性。

(二)关注生活细节,突破写作瓶颈

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倾向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范文或模板进行仿写练习。诚然,仿写练习是提升学生写作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仿写,学生可以习得不少写作技巧和方法。但是,过多的仿写练习,会让学生的作文内容出现严重的范例化,写出的文章结构和句式也过于雷同化,这样的文章往往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特点,缺乏真情实感,不能打动读者[4]。写作实质是对生活的写照。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要以“生活教育”为指导,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更多关注自己的生活,从身边的事物、身边的人去写,将写作回归生活的本真,进而突破写作瓶颈,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因此,在开展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以生活为切入点,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去发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素材,进而在写作中去重塑生活片段和细节,为自己的写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例如,在开展习作教学《我的心爱之物》时,笔者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如《白鹭》《桂花雨》《珍珠鸟》等,体会文章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爱之物”的,以及如何来表达自己对“心爱之物”的情感;接着,提示学生怎样将“心爱之物”写具体,在此,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观察“心爱之物”的任务,看看它长什么样?有什么具体的特点等,这样可以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写作素材,例如有的学生选择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一种小动物,则需要观察它的长相特征、生活习性、玩耍时的动作,或是与其他同类动物相比它有什么独特之处等等。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它会成为‘心爱之物’?你与它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故事?”引导学生对心爱之缘由进行说明,可让学生在写作时倾注个人对这一事物的喜爱之情,这是在状物和叙事基础上的情感升华。

通过静态观察与动态体验的结合,可帮助学生逐渐构建起完整的写作思路,提炼出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写出的文章不仅生活化、生动化,更蕴含了学生个人的自然情感流露,呈现出新颖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这样的文章也更具真实性和可读性。

(三)重视生活实践,拓展写作思维

写作不仅是考察学生语文学情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运用文字语言表达自我、实现与他人非语言交流的重要形式。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生活是一所大课堂,社会是一所大学校,教育的开展不应囿于校园,而应将学生带到更为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去观察、发现、感知,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成长。这里的“做”,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得教育,获得生活经验[4]。对此,教师也可将写作教学的开展延伸到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互动,让其收获更多的写作素材,收获更多的情感体验,并有效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其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进而写出更加生动而富有情感的作文。

1.于校园实践中开展写作

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基本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身体、心理、智力、情感发展的主要场所。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接受系统性的学习,还会与各种不同性格的人进行交往,收获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对此,在开展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从校园生活实践出发,引导学生结合实践活动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在习作教学《记一次游戏》中,笔者便引导学生,借由上体育课的游戏时间,去观察游戏中大家玩耍的神情、姿态,并尝试将游戏开始到游戏结束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由此锻炼学生撰写人物动作形态的写作能力;又如在习作教学《写观察日记》时,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着手,去观察自己的同桌:他这一天具体做了哪些事情?又有哪一件事情让人印象特别深刻?获得了怎样的感悟?等等。

2.于家庭实践中开展写作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是其活动的最主要场所,学生的吃、穿、住、劳动等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家庭生活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开展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实践入手,去积累写作素材和激发创作灵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例如,在引导学生完成习作练习《我学会了》时,笔者便要求学生通过参与家庭生活实践,去学习一个生活小技能,如学习如何将衣服上的油渍洗干净、如何清理水壶中的水垢以及如何制作番茄酱,等等。通过这样的生活实践,不仅能让学生有更多的素材可写,也可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加丰富,使其写出更具内心体会的文章。

3.于社会实践中开展写作

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便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因而教学的开展不能脱离社会,而是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联动关系,深化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并将写作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联结起来,促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视野逐渐拓宽,做到事事在作文,处处是文章。例如,在引导学生完成习作练习《中国的文化遗产》时,笔者为学生布置了实践调查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搜集本市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选择其中一种,有目的性地搜集资料,如该文化遗产相关的历史背景、基本现状等,再根据文化遗产项目整理具体资料,如描述外观、结构、文化寓意以及相关故事等,最后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到作文中,以文字+图片+表格的形式来体现。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国庆节”“植树节”“清明节”等节日为契机,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思维。通过不断将生活实践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让其写作的素材更加丰富。学生在整理和筛选资料时,写作思路也会由模糊到清晰,写作能力将得到有效的锻炼。

总之,开展生活化的写作教学,能有效拉近学生与生活、学生与写作之间的距离,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写作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还能从生活中不断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研习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内涵,汲取该思想理念的精髓,用于指导实际教学过程,通过将写作教学与生活有机的整合,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效的指引方向,让学生在写作时思如泉涌、妙笔生花,写出富有生活味、童真味、人情味的文章,并在写作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笔者情感
老师,别走……
情感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