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可不授上将军衔”的董其武将军

2022-11-15孟昭庚

世纪风采 2022年11期
关键词:傅作义军衔兵团

孟昭庚

1899 年11 月27 日,董其武出生于山西省河津县(今河津市)固镇一个贫寒人家。1919 年,20岁的董其武,靠穷兄弟们凑成的几个路费奔赴太原,考入山西督军阎锡山创办的学兵团,开始军旅生涯。1924 年到洛阳投效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混成旅副官。1927 年到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投身北伐,任第四军北伐先遣队支队长。1928 年,加入晋绥军傅作义部,跟随傅作义南征北战十几年。因为作战勇敢,有勇有谋,深得傅作义器重,逐渐由一名下级军官,成长为高级将领。

九一八事变后,董其武率部参加长城抗战。1933 年4 月30日,担任国民党军第七十三师第四三六团团长的董其武,率部参加怀柔战役,与敌肉搏十多次。战斗空前惨烈,全团伤亡惨重,团指挥所顶盖被敌炮火掀掉,电话兵一死一伤,董其武的帽子被打飞。日军连续7 次攻击四三六团正面主阵地,均遭失败。战后,天津《大公报》以“血肉当敌利器,傅部空前大牺牲,肉搏10 多次,使敌失所长;沙场战士血,死也重泰山”等语,赞誉中国军队英勇杀敌的事迹。

1936 年,董其武就任傅作义王牌第三十五军第二一八旅少将旅长时,率部参加绥远抗战,被任命为红格尔图战役副总指挥兼前线总指挥。11 月17 日下午,正在前线视察的董其武突然发现日军有撤退迹象,便于当夜对日军发起了总攻。睡梦中的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只能仓皇逃窜。董其武则指挥部队乘胜追击,一举击溃了日军。此战共毙伤敌伪军1700余人,俘虏伪军300 余人,史称红格尔图大捷。之后,董其武又率部参加了著名的百灵庙战役,也取得了胜利。毛泽东曾给予绥远抗战以很高的评价,称绥远抗战为“全国抗战之先声,四万万人闻之,神为之旺,气为之壮”。

1937 年7 月,全面抗战爆发。10 月,董其武率部跟随傅作义参加忻口会战。忻口战役是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方面发动的规模较大的一次战役。日伪军投入兵力六七万人,国民党军投入兵力10 万余人,战役历时23 天,双方死伤数万人。

忻口战役中,董其武奉命率部袭击日军板垣师团前线指挥所。他精心部署,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不幸左臂负伤,但仍坚持指挥战斗。傅作义得知他负伤的消息,遂令二一一旅旅长孙兰峰急速前去接替他指挥,但他却说:“在这种紧要关头,我哪能因一点轻伤就退下去呢?”于是便同孙兰峰一起指挥战斗,直至战斗结束才去治伤。

1940 年春天,在收复五原的战役中,董其武率部以一个师的兵力,阻击了数倍于己的日军援军,后经过激战全歼日军,取得五原大捷。在战斗中,日本皇族水川伊夫中将被击毙,在日本国内引起轩然大波。除此之外,另有一支100 人的日本矿业专家队也被全歼,阻止了日军对我国矿产资源的掠夺。

董其武由于战功显赫,名声大振,被升任陆军暂编第四军军长。后历任骑兵第四军、陆军第三十五军和暂编第三军军长,第十二战区政治部主任,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等职。

抗战胜利后,董其武继续得到重用,先后担任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职。期间,执行蒋介石的“戡乱”政策,卷入了内战旋涡。可董其武作为一名爱国正直的军人,非常反对内战,心中一直希望国家能够实现和平,让老百姓真正地过上好日子。

1949 年初,当董其武得知老上司傅作义在北平发动起义,立马飞到北平,请教老长官自己今后该何去何从。傅作义告诉他,国民党大势已去,早已被人民抛弃,唯有中国共产党才深得民心,才能带领人民走向光明。

董其武部控制的绥远是原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的后方“根据地”,毛泽东知道,傅作义和绥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北平和平解放后,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傅作义。当傅作义问到绥远问题时,毛泽东说:“绥远问题用‘绥远方式’解决。”

“什么叫‘绥远方式’?”傅作义不解。毛泽东说:“有了北平的和平解放,绥远问题就好解决了。可以先放一下嘛,等待他们的起义。”接下来,毛泽东说,先划个停战协定线,让董其武慢慢做好他的内部工作。另一方面,派去联络组,把铁轨接通了,贸易起来,然后再看董将军他什么时候觉得可以举行起义,就什么时候起义。这就是毛泽东所设计的绥远方式。

1949 年3 月5 日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分析了国内军事形势之后,正式提出了今后解决国民党残余部队的方式采用天津、北平、绥远三种。对于绥远方式,他具体解释道:“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上不动,就是说向这一部分军队作暂时的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之后(例如在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成人民解放军。”

解放军对绥远能打而不打,能战而不战的宽大政策,董其武知道,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他的深切关怀。这就促使他深刻反省,从而更加坚定了走和平道路的决心。

在绥远,董其武下定决心要脱离反动营垒,跟着共产党走,发动起义,投入人民的怀抱。但绥远方式的实现绝非轻而易举、一帆风顺,其间充满了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蒋介石虽然下野了,但被他所控制的国民党南京政府,及后来的广州政府,已嗅出董其武有步傅作义后尘的气息,便不断地制造障碍,施展各种阴谋,加之绥远军政当局内部思想混乱。这一切,使得董其武举步维艰。

面对着重重困难,董其武不顾个人安危,团结进步力量,同国民党反动派和特务分子进行了一系列坚决而有策略的斗争。为保证起义顺利实现,他组织革新委员会,举办革新学院,在绥远军政内部开展各项革新活动,多次召集高级军官开会,与许多中上层干部个别谈话,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工作,还加强报纸的宣传,以统一绥远各界人士走人民道路的思想认识。

正当各项革新措施在轰轰烈烈地实施时,龟缩在绥远的国民党保密局特务们,知道末日来临,便大肆进行破坏活动,公然胆大妄为地制造了七二四惨案,杀害了中共华北局驻归绥联络处秘书王士鑫,企图阻挠和平起义的步伐。董其武觉得责任重大,焦虑不安,迅速将此事电告傅作义。对此,毛泽东对傅作义说:“事情是曲折的,革命不能没有牺牲,绥远解放用‘绥远方式’不变,请告诉董主席多加注意。”董其武听到毛泽东对杀害中共干部这一恶性事件的态度,顿觉如释重负,感到莫大的欣慰,迅即缉拿凶犯,予以公开处决。

国民党中央政府采取种种手段加以阻挠起义,命令董其武率部西撤,离开绥远;在遭到拒绝后,便使出“杀手锏”,停发绥远军政经费和一切补给。当时,绥远驻军近10 万人,加上当地向来贫瘠,董部官兵生活顿时陷入困境。董其武没有被暂时困难所吓倒,顶住了压力,加快起义的步伐。国民党中央见此计不成,又采取内部分化,企图用封官许愿、金钱收买等手段制造分裂,但仍以失败告终。

为防止少数反动分子率部西逃,同时也为了迷惑国民党中央,董其武派嫡系部队独七师开往西部河套。国民党中央果然上当,以为董其武回心转意,服从西撤命令。为进一步哄骗、拉拢董其武,居然补发欠饷黄金1900 两。董其武将此事电告傅作义。毛泽东听了傅作义的汇报后,笑着说:“蒋介石的黄金可以接下,但是这点钱怎能解决董其武的经济困难呢?应该再设法帮助董其武解决困难。”

到了1949 年8 月下旬,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绥远起义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毛泽东派傅作义、邓宝珊等,携带大批现金,到绥远慰问董部全体将士,推动起义进一步的开展。1949 年9 月19日,董其武率领绥远10 万军队和绥远省政府宣布起义,胜利地实现“绥远方式”。

当天,起义部队官兵和地方政府代表39 人签名,庄严地向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出通电。通电发出的第二天,董其武就收到了毛泽东亲笔起草的复电,勉励董其武等人,“为建设人民的新绥远而奋斗!”

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董其武率部起义的意义重大。首先,绥远解放,让华北、东北地区再无战事,解放军可以放心抽调精锐部队南下解放全中国。其次,董其武的起义,为其他地区企图负隅顽抗的敌方将领带了一个好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董其武义举感召下,山西大同、陕西榆林、新疆、云南、四川等地的国民党军政人员,也纷纷相继起义,从而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1950 年3 月底,时任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其武与中共绥远省委书记高克林到北京向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汇报工作。4月8 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董其武。见面后,毛泽东笑容满面地握住董其武的手说:“董其武将军好吗?”董其武说:“好,是毛主席挽救了我。”宴会后,毛泽东和大家一起在怀仁堂观看了文艺演出。

4 月27 日下午,傅作义来到董其武住处,既兴奋又神秘地说:“今晚,毛主席专门召见你和高克林书记!”下午7 时,当董其武一行乘车来到中南海丰泽园门口时,毛泽东已在此迎候了。当时在场陪同的有周恩来、朱德、聂荣臻、薄一波等人。董其武恭恭敬敬地向毛主席敬礼。毛泽东微笑着与他握手,随即把他和高克林让到靠近自己的座位上。多年后,董其武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毛主席询问了绥远情况后,对我称赞说:“你的文章我看到了,工作还是很有成绩的嘛!”毛主席这时问我:“你现在还不是共产党员吧!”我答:“不是。”毛主席谈古论今,滔滔不绝,谈话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我听着毛主席的训示几乎入了迷,顾不上记笔记了……毛主席最后对我说:“你告诉起义人员,党的政策是既往不咎,是希望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过去两种制度,有不少是反人民的事情,人民不追究过去,只看将来。”毛主席和我们一一握手告辞,直送到门口。我几次回头,望着还站在门口的毛主席,心中充满了幸福!

这次北京之行,给董其武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回忆,也正是与毛泽东的那次谈话,激起了他要求参加共产党的信念和信心。

1950 年7 月,董其武第一次向华北军区党委书记杨成武讲出了自己入党的愿望。杨成武听后非常高兴,鼓励道:“共产党的大门是向一切愿意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人敞开的,毛主席的谈话就是希望你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好,我会努力的。”董其武坚定地说。此后,他在工作中,时时处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1950 年10 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绥远军区广大指战员情绪激昂,积极请缨,保家卫国。一直关注朝鲜战场战况的董其武,此时更是摩拳擦掌,积极向华北局、华北军区和中共中央请战,并把参战的想法告诉了傅作义。

11 月上旬,傅作义向毛泽东建议,调绥远起义部队到朝鲜参战。这样能使这支部队受到新的锻炼,进一步实现解放军化,同时对绥远地方实现解放区化也更为有利。毛泽东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

11 月25 日,董其武奉命率绥远军区军、师、旅长到北京开会。几天后,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接见了绥远军区来京出席会议的干部,并宣布:将绥远起义部队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开出绥远,进一步整训,创造条件,准备赴朝参战。12 月12 日,第二十三兵团正式成立,董其武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治委员。随即,部队开赴河北衡水地区,进行出征前的紧张准备工作。

1951 年8 月30 日,中央军委命令:第二十三兵团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9 月1日,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发中央军委的命令,第二十三兵团于9 月3日出发入朝参战。在抗美援朝的6个兵团中,第二十三兵团入朝作战时间最短,从1951 年9 月到11月,仅仅两个多月时间。

虽然时间短,但第二十三兵团为抗美援朝作出的贡献却不容忽视。因为他们在董其武的带领下,冒着敌人的狂轰滥炸,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提前建成了清川江以北泰川、院里、南市三个机场。三个机场投入使用后,原先从东北和山东半岛起飞的志愿军战机转场到朝鲜北部,大大缩短了飞行距离,提高了战斗力,一举扭转了志愿军没有制空权的局面,不断重创美国空军,打破了美国空军对朝鲜半岛的空域封锁。为此,毛泽东专门发来贺电:第二十三兵团入朝执行修建任务,虽在敌机连续轰炸阻挠下,终于超计划完成了任务,甚好。

11 月底,董其武率第二十三兵团凯旋。

1952 年12 月,第二十三兵团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九军,开始进行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次年3 月3 日,中央军委任命董其武为六十九军军长。毛泽东主席特批他享受正兵团级的生活待遇和薪资级别。

董其武作为原兵团司令员,按照当时的情况,完全可以就任大军区级的领导。但命令下来后,董其武却一点不吃惊,也没有表示不满,因为在命令下达之前,毛泽东曾亲自找到他,就此事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按照毛泽东的意思,大军区正职位置有限,按说正兵团级应任大军区副职为宜,但这样就没有兵权了,不如留在老部队担任直接带兵的军长。所以,毛泽东认为董其武还是当军长好。毛泽东的一番话说到了董其武的心坎上。对于党和毛主席的关怀,董其武很感动,表示作为一名起义将领,自己很知足,一切听从组织的安排。

董其武为人耿直,对毛泽东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拥戴,常常对人讲:“是毛主席、共产党给了我第二条生命!”

1955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大授衔。当得知自己被拟定授予上将军衔之后,董其武认为太高了,便给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表示自己起义前只是中将,如果能够保留原职原衔,就十分感谢党和毛主席了,不敢奢望上将军衔,况且很多红军时期的老革命、老战士,仅被授予少将,自己的内心十分不安。

接到董其武的信后,杨成武首先就不同意他降低军衔的请求,并表示:你作为正兵团级将领,授予上将军衔是正常情况,而且这个决定在全军军以上级别的将领中没有一人有反对意见。不过杨成武还是遵照董其武的意愿,将他要求降低军衔的这封信面呈毛泽东。毛泽东看过信之后,赞扬了董其武的高风亮节,可他并不同意其降低军衔的请求。他对杨成武说:“董其武是有名的起义将领,根据功劳、贡献与资历,应该授上将军衔,谁有意见也不能降低,这是党的政策。但是你杨成武不同,你是共产党员,是可授可不授上将军衔的,而董其武则是不可不授上将军衔的!”就这样,在1955 年授衔时,第六十九军军长董其武被授予上将军衔。

董其武作为一名起义将领,之所以受到党和毛泽东主席的关怀和重视,主要还是因为他抗日有功,在解放战争中率部起义意义重大。可董其武本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从不居功,处处为人低调,多次主动提出降低职务和待遇。

1956 年,董其武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我经过几十年的深刻观察,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了人民的幸福……参加革命队伍后,我逐渐认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会统一中国,振兴中华民族。我决心为党的远大和先进事业努力奋斗,甚至献出自己的全部年华,甚至生命。”

1965 年6 月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军衔,高中级军官定级减薪。按照中央军委的规定,起义人员保持原薪不变。董其武领到当月薪金后,很快就给第六十九军政治委员曹中南和军党委写信,提出减薪要求。

在“文革”那段特殊岁月里,作为国民党军起义将领的董其武自然也受到了冲击。董其武曾给北京军区领导写报告,以自己年龄大,体弱多病,不宜再留在部队为由,请求批准离职休息。北京军区党委研究了他的请求之后,给党中央、中央军委写了报告。毛泽东亲笔在报告上批示:把董其武接回北京休息,把他的小汽车调来,一切生活待遇不变,由北京军区管起来。这实际上等于把董其武保护起来。

粉碎“四人帮”后,董其武重新焕发了青春,先后担任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副主席。1980 年初,董其武第二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82 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批准董其武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已是83 岁高龄的董其武激动得热泪盈眶,耳边又回响毛泽东主席那关切的话语,“你现在还不是共产党员吧!”于是,他大声喊着:“毛主席,我是共产党员了,我终于有了光荣的归宿!”

1989 年春,董其武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 岁。

猜你喜欢

傅作义军衔兵团
兵团记忆
兵团的明天更辉煌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平津战役前傅作义为什么不撤退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之概谈
外媒猜测中国军衔改革走向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非洲国家军衔自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