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敏灸治疗妇科疾病的应用规律研究*

2022-11-15陈聪卢岩王健吴豪

河南中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腧穴产后子宫

陈聪,卢岩,王健,吴豪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穴位敏化是人体在发生病理变化时,穴位由“沉寂态”向“激活态”[1]动态转化的过程。热敏是穴位敏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通过艾条产生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等6种热敏灸感[2],病变脏腑和经络相关的腧穴对艾热的敏感性增强,同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灸量[3],以达到治疗效果。本文对热敏灸疗法在妇人经、带、胎、产、杂病等疾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妇科疾病热敏腧穴的应用规律以及特色优势,旨在拓展该疗法在妇科疾病的应用范围,为临床选穴及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月经病

目前,热敏灸在月经病中的应用以痛经、月经不调和经前期综合征为主。张清松等[4]将6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悬灸组和热敏灸组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热敏灸组有效率优于传统悬灸组,且改善症状、缓解疼痛等方面也优于传统悬灸组。同时,敏化腧穴具有相对特异性,在疾病状态下,某些敏化腧穴相对其他敏化腧穴的反应更强烈。刘静等[5]将12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选取关元、三阴交和十七椎,在痛经发作时进行单穴单次热敏灸治疗,结果发现,热敏灸单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整体疗效显著,但三阴交组在疗效和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关元组、十七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阴交穴在该病证中的反应和治疗效果更为敏感,这也体现了腧穴敏化的特异性。李军[6]运用定量检测技术发现,原发性痛经(气血亏虚型)患者热敏组的关元穴、子宫穴、次髎穴、三阴交穴的冷觉阈值、冷痛阈值、热觉阈值、热痛阈值及热耐痛阈值均高于非热敏组,同时,热敏组和非热敏组冷觉和冷痛觉差异与刘成龙等[7]、马亚敏等[8]观察结果一致,同时体现了热敏腧穴在疾病状态下的喜热、耐热[9]的特点,为热敏腧穴客观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万玲霞等[10]将106例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组,经研究,热敏灸配合四物汤治疗月经不调的有效率(94.33%)明显高于单纯应用四物汤(81.13%),且痛经的疼痛程度、经量、经期等复常时间短于四物汤组,性激素指标均优于四物汤组,表明热敏灸联合四物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的月经恢复。梁韵茹等[11]将64例脾胃虚弱型经行泄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热敏灸加参苓白术健脾颗粒)和对照组(参苓白术健脾颗粒)进行治疗并随访半年,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0.3%)高于对照组(70.0%),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该研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脾胃虚弱型经行泄泻患者,在其脾胃二经上可发现明显热敏点,或对灸感反应强烈,或能在体表扪及条索状物,或发现凸显血络。综上,不论是单纯热敏灸,还是热敏灸,配合内服药物或针刺,对于月经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均具有一定优势,适用于虚寒或寒凝证的月经类病证。

2 带下病

带下病是指妇女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种疾病[12],目前,热敏灸对于带下病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盆腔炎的临床研究中。

章海凤等[13]发现,慢性盆腔炎患者热敏腧穴在其高发热敏穴区的出现率为88.33%,腰阳关、关元、子宫、次髎、三阴交、阴陵泉等穴区热敏出现频率较高,多分布在相关子宫及其附件、膀胱等体表投影区,由其分布特征可推测,热敏腧穴与慢性盆腔炎具有高度相关性,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及”“近部选穴”等中医思想。李鹏利等[14]发现,在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药口服配合热敏灸及穴位贴敷治疗,不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还可有效改善其炎性因子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这可能与药物药效与穴位刺激调节的综合叠加作用有关。谢金梅[15]以68例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疗法进行治疗,并与中药灌肠疗法比较,治疗组疗效、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超声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远期疗效高于对照组,提示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疗法可明显改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局部体征,有效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综上,热敏灸[16]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经济实惠,配合其他中医疗法适合治疗急性、慢性盆腔炎等带下类疾病。

3 妊娠病

热敏灸疗法在妊娠病中的临床研究主要为各种因素导致的不孕。据统计,无排卵不孕占女性不孕的20%~50%[17]。

刘群华等[18]将94例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助孕汤联合热敏灸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有效率为76.6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直径及血清性激素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补肾活血助孕汤联合热敏灸能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直径,调节内分泌,促进排卵,对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不孕有较好的疗效。谢春丽等[19]将7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镜手术)和观察组(热敏灸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前后测定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两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热敏灸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妊娠率,降低复发率,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这可能与其调节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有关。朱丽娟等[20]将60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和研究组(补肾调周法联合腧穴热敏灸),经热敏腧穴的粗、细定位后进行探查,发现该病的热敏腧穴多出现在关元、中极、神阙、中脘、下脘、子宫、三阴交、气海、足三里等穴区,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研究组受孕率、临床疗效、血清性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除不孕外,热敏灸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不孕[21]、妊娠呃逆[22]、妊娠恶阻[23]、妊娠早期尿潴留[24]等妊娠病临床疗效显著,有研究发现,热敏灸具有调经、促排卵、助孕、改善全身症状等功能,且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热敏灸在胎漏、胎动不安、子肿等其他妊娠疾病的临床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25]。

4 产后病

热敏灸在产后病中的应用现已涉及产后康复、产后身痛、产后癃闭、产后郁证、产后缺乳、产后内脏下垂、产后自汗盗汗、流产后出血等,其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

谭波涛等[26]将70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敏灸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实验组血清激素水平、输卵管通畅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值得一提的是,该试验将腰阳关、次髎、关元、子宫等穴形成进行人体前后部位的三角温和灸,有利于灸感的扩散和渗透。该研究说明,热敏灸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可以在改善患者的生殖功能的同时,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27]的平衡,提高生活质量。研究证实,热敏灸还能有效减少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量,缓解腹部疼痛[28]。邬丹等[29]将86例无痛分娩后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口服中药,观察组采用热敏灸加中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多,观察组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提示热敏灸加中药有利于缓解无痛分娩后的腰痛症状,临床疗效较好。陈雅莉等[30]将160例产褥中晚期缺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行手法按摩治疗,观察组在手法按摩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敏灸,观察组有效率为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泌乳量也高于对照组,说明热敏灸结合手法按摩可以有效增加产妇泌乳量,治疗产褥中晚期缺乳效果显著。李文华[31]对57例顽固性产后排尿障碍患者进行观察,经探查发现,该病的热敏高发腧穴有次髎、中极、三阴交、阴陵泉等,临床疗效达90%以上,说明热敏灸可有效改善膀胱功能,促进产后排尿。另外,热敏灸还能调和营卫、维持津液输布平衡,改善产后自汗盗汗等症状[32]。

5 妇科杂病

妇科杂病指与女性的生理特征密切相关,但又不属于经、带、胎、产疾病范畴的妇科病[33]。热敏灸疗法在治疗乳腺疾病、调节卵巢功能及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王瑶[34]对60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该病热敏点的出现规律有迹可循,乳根穴的出现率达61.67%,是热敏高发点,其次是膻中、屋翳、肝俞、期门、非经穴(以经穴为中心2 cm范围外的热敏腧穴)等,热敏灸感表现形式以传热最为明显,其次为扩热和透热,且热敏灸在改善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症状、伴随症状及体征、雌二醇等方面均优于中成药。杜一鹏[35]将86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红金消结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热敏灸治疗,并随访1年,结果发现,观察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自然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红金消结片与热敏灸联合疗法比单独使用红金消结片的疗效好。陈莉等[36]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热敏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对内异症术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以及微循环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临床疗效及妊娠情况均优于单纯中药治疗,且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妊娠,弥补了术后西药治疗带来的零妊娠、费用高、高不良反应等缺点,体现了热敏灸疗法的价值和优势。热敏灸对于泌尿生殖系统[37-41]、内分泌系统[42-44]、神经系统[45-47]、消化系统[48-50]、运动功能系统[51-53]等有良好的整体调节作用,可以降低炎症因子、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54],在妇科杂病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发掘。

6 讨论

热敏灸在妇科临床中适应病证广泛,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痛经、不孕症、盆腔炎、产后病等方面,对热敏灸的妇科优势病种进行分析可知,其适应证以寒、湿、瘀和虚证为主,腧穴热敏化通过“辨敏施灸、个体化消敏灸量”的治疗原则以达到“小刺激、大反应”[55]的效果,且均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腧穴热敏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跟随疾病的变化而变化,与其他系统疾病相比,有其特异性的分布特征。从妇科疾病热敏腧穴的分布规律来看,小腹部、腰骶部、下肢部等是热敏化腧穴的高发区,多出现于相关病变脏器的体表投影区(子宫及附件、膀胱等脏器)及相关经络,其中,关元、中极、腰阳关、次髎、肾俞、三阴交、阴陵泉、子宫等穴区的出现频率较高,且95%的热敏腧穴都会发生循经感传[56],感传主要集中于任脉、督脉、脾经、肾经、膀胱经,这与“腧穴所在,主治所及”和“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等中医理论相符,也从一定角度上印证了“腧穴-经络-脏腑相关”[57]“体表-脏腑相关”[58]理论。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作为一种新兴疗法,热敏灸具有灸感舒适、操作简便、疗效独特、经济实惠等特点,其疗效优于传统艾条灸[59-61]。通过对目前文献的总结发现,仍存在以下问题:文献质量总体偏低,缺乏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案和标准,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多数临床观察实验没有对热敏现象及其客观指标进行描述,如分布、频次等,缺乏高质量证据证明。部分文献的治疗选穴为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选穴,并没有完全按照热敏灸的探查标准进行选穴,对于非腧穴的热敏化现象缺乏记录和统计。热敏灸感、灸量的探查和判定依靠医者观察及患者自我感知,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客观指标的判断标准。热敏灸在妇科病的应用多以病程缓慢的病证为主,对急性病、急性疼痛的研究相对较少。热敏灸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居多,对于热敏灸的效应靶点、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的探索相对不足。目前,热敏灸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适宜病种有限,热敏灸在疾病诊断上的功能有待挖掘,应扩大病种研究范围,进一步深入其系统化、客观化、规范化的研究,充分发挥热敏灸在治疗妇科疾病的潜在价值和潜力,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猜你喜欢

腧穴产后子宫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非脱垂子宫应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跟踪导练(五)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旅途止泻按脾腧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产后伤口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