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光安运用“脾胃归元针法”治疗痤疮经验

2022-11-15段平平段建平熊淑馨孙宁王光安

中医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针法气机痤疮

段平平,段建平,熊淑馨,孙宁,王光安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王光安,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路玫教授,临证擅长以针、推、药结合调整气机治疗皮肤病、小儿免疫力低下、妇科疾病等。今将王光安基于《黄帝内经》“左升右降”理论运用“脾胃归元针法”治疗痤疮经验加以整理,介绍如下。

1 “左升右降”调节人体气机

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故《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素问·盛衰论》曰:“阳从左,阴从右……阳从左升,春夏之令也,阴从右降,秋冬之令也。”如自然界的规律一样,人体阳气的运行规律也是自左而升,自右而降[1]。上升则阳气渐盛,下降则阴气渐盛[2]。《灵枢·九针论》记载:“请言身形之应九野也,左足应立春……左胁应春分……左手应立夏……膺喉首头应夏至……右手应立秋……右胁应秋分……右足应立冬……腰尻下窍应冬至……腑膈下三脏应中州。”人体与自然界相应,天地阴阳尚不能全,故人体左侧阴气及右侧阳气处于相对偏衰的状态[3]。生理状态下,人体保持正常需要左右阴阳保持一定的平衡,即左升右降正常运行。若外界六淫侵袭或人体正气不足,气机运行失常,左右阴阳失去既济,左侧阳气该升不升,右侧阴气该降不降,阴阳之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则产生病理状态。

2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素问·盛衰论》记载:“中气者,阴阳升降之原,精神交济之枢也。”吴达《医学求是·血证求源论》亦曰:“土位于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主乎升,右主乎降。五行之升降,以气不以质也。而升降之权,又在中气,中气在脾之上、胃之下,左木、右金之际。火之上下交济者,升则赖脾气之左旋,降则赖胃土之右转也。故中气旺,则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轮旋。中气败,则脾郁而胃逆,四象失其运行矣[4]。”

脾主升清,指脾上升的清阳之气能够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运化至四肢百骸。胃主降浊,指胃下降的浊阴之气能够将饮食物转变为机体可利用的精微物质并储存之[5]。外邪侵袭、内在脏腑虚损均会影响脾升胃降的生理状态,而变生他病。

3 “脾胃归元针法”论治痤疮

痤疮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6],以损伤毛囊皮脂腺为主,常发生在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现代研究发现该病主要与高雄激素、免疫因素、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多种细菌在局部皮肤环境内相互作用、心理因素、遗传有关[7]。中医认为痤疮病位在肌肤腠理,与肺、脾、胃、肠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热毒郁蒸肌肤[8]。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痰瘀凝结、冲任不调而发[9]。

王老师认为,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冲任失调、恣食肥甘厚腻,抑或过食辛辣或者熬夜、郁怒、思虑过度等,致使气机升降失常,发为本病。先天禀赋不足、冲任失调以及熬夜,导致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火。过食辛辣,影响心火下降,不能下济于肾水。中焦脾胃是水火升降的枢纽,水火失济,则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恣食肥甘厚腻,思虑过度直接影响脾土的运化,致使脾阳不升反降。郁怒影响肝木的生发,肝木克乘脾土,进而影响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基于此,五脏功能失调均会影响脾胃的升清降浊。由此,在治疗痤疮时可以从调理中焦脾胃入手。

王老师临床治疗痤疮时常采用“脾胃归元针法”,疗效显著。因人体于自然界相应,始终处于左阳右阴及左升右降的功能状态,故人体左侧阴气及右侧阳气处于相对偏衰的状态,而且人体五脏功能失调均影响到脾胃的升清降浊而变生他病。基于此,王老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脾胃归元针法”,主要选取左侧足太阴脾经以及右侧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具体选穴:左侧阴陵泉、地机、漏谷;右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该针法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取左侧足太阴脾经的腧穴健脾祛湿,以助脾脏升清;同时取右侧足阳明胃经腧穴和胃通腑,以助胃腑降浊。二者一升一降,共同调节脏腑气机升降,升降有常则十二经脉畅通无阻。脾升胃降功能正常,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肝木得到正常的生发,肺金得到正常的肃降。五脏功能恢复正常,则人体气机循行正常,如同自然界生生不息,病症自然逐渐消退。阴陵泉属五腧穴之一的合穴,五行属水,亦为阴。脾经之气在合穴阴陵泉处深入内脏,同时“合治内腑”,若以针灸作用于此穴,可激发脾脏之经气,有效调节脾脏气机升降失常[10]。地机为脾经郄穴,别名“脾舍”“地箕”,脾土物质可通过本穴而运化。同时本穴是脾经经脉气血深聚之处的腧穴,可疏调脾经气血,调节本经壅遏之气[11]。漏谷名意指脾经中的重浊物质在此沉降,即三阴交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可经气散热吸湿冷降[12]。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分别为胃、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以上三穴能够引导胃、大肠、小肠浊气通降,有助于脾脏清气上升,进而促进中焦脾胃气机的恢复,有利于气血生化。

4 病案举例

张某,男,19岁,2020年5月16日初诊。主诉:痤疮3年。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痤疮,以左颊、下颌部为主,色红,大小不一,呈脓疱、结节型,经多方中西医治疗(具体不详),疗效不显,症状反复出现。为求保守治疗,遂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治疗。刻下症:面部痤疮,以左颊、下颌部为主,色红,大小不一,呈脓疱、结节型,纳可,眠浅易醒,醒后难以复眠,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滑缓。中医诊断:痤疮。治法:健脾和胃,引火归元。取穴:左侧阴陵泉、地机、漏谷,右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35 mm×75.00 mm一次性无菌毫针(佳健牌,苏械注准20152200225),阴陵泉、地机、漏谷垂直进针50~65 mm,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垂直进针40~50 mm,均采用提插捻转的平补平泻手法。上述穴位得气后留针30 min。嘱患者每隔1日至门诊接受上述治疗。治疗14 d后患者面部痤疮基本消退。半年后回访,症状未再复发。

5 结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以顺应自然的传统方位定式而言,人的居处为坐北朝南,人体面南而立,在五行方位中,则左为东,右为西。每天太阳自东方升起,午后从西边落下,周而复始,阴阳升降,自循常理[2]。由此可见人体左侧阴气及右侧阳气处于相对偏衰的状态。生理情况下,人体左阳右阴及左升右降保持一定的平衡。病理情况下,人体可因外邪侵袭或五脏气化功能失调,导致左右阴阳失济,左侧阳气失于上升,右侧阴气则失于沉降,从而产生疾病。《明医杂著》有这样的记载:“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无病也。”黄元御说:“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五脏功能失调也会影响脾胃的升清降浊而变生疾病,痤疮的发生不外如此。基于此,王老师在临床治疗痤疮时常采用“脾胃归元针法”,主要选取左侧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地机、漏谷以及右侧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以上6穴合用,共同调整脾脏的运化与胃腑的受纳,促进脾升胃降正常功能状态的恢复。中焦脾胃气机恢复如常,则五脏气化功能恢复如常,痤疮症状逐渐消退。

猜你喜欢

针法气机痤疮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便携电子打气机
痤疮的形成
常常摸脸会长痤疮是真的吗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丝柔光子痤疮仪治疗痤疮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