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医萧氏四叶清肺汤在皮肤科应用经验

2022-11-15易东木肖定远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脓疱枇杷叶丘疹

易东木,肖定远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3

四叶清肺汤是闽医萧氏皮肤科学术流派一个比较代表性的方药,该方源于清·《外科大成》的枇杷清肺饮之方意,经过几代人的加减化裁形成的。处方以桑叶、枇杷叶、大青叶、淡竹叶、黄芩、黄连、白芍、石膏、当归、甘草等为主,具有清肺胃热解毒、活血消痈散结作用。肖老临床上常用四叶清肺汤加减治疗粉刺、面游风、白屑风等皮肤疾病,疗效确切,现回顾部分医案并刊文如下。

粉刺(痤疮)

朱某,女,20岁,2021年7月10日初诊。以“反复面部粉刺、脓疱2年,加重1周”来诊。患者2年前因熬夜备考,头额面颊等部反复出现白头粉刺、黑头粉刺、脓疱,偶见痒痛,曾于外院诊断“痤疮”,予抑制雄激素、抗炎、中药、红蓝光等治疗(用药具体不详),症状反复。近周来,又因过食肥甘油腻,熬夜,症状加重。症见:额头针尖大小白头粉刺,个别化脓、颞部黑头粉刺,鼻部、颌下、面颊部则可见丘疹、粉刺、脓疱、结节、疤痕、色沉,有痛感,偶反酸,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弦。中医诊断为粉刺(肝肺积热,热毒瘀滞证);西医诊断为痤疮。治以清肺泻火,解毒祛痘,利湿散结。方选四叶清肺汤加味:桑叶12g,枇杷叶12g,大青叶9g,淡竹叶15g,黄芩9g,海螵蛸15g,白芍9g,石膏15g,当归6g,木贼15g,薏苡仁24g,牡蛎30g,酒大黄5g。1剂/d,水煎服,分两次饭后服。服药1周后丘疹、粉刺、脓疱减少,继予该方加减调治2月余,未见新皮损,疗效满意。

按:粉刺,以青少年男女为多见,福建发病率达 86.9%[1]。其发生与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肖老认为,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及工作学习的压力,加上过食油腻肥甘,粉刺变得易发而多见。《疡医大全》有云:“粉刺即粉疵。乃肺热而风吹之,多成此疵。”;《外科正宗》曰:“粉刺……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指出粉刺的发生与肺胃有关系,患者饮食不洁,起居失常,蕴热于肺胃,熏蒸皮肤所致。四叶清肺汤具有清肺胃热解毒,活血消痈散结之功,故可加减应用于肺胃积热所致的粉刺治疗。本例患者粉刺反复发作,熬夜和饮食油腻肥甘辛辣,症状加重,伴见大便干结,证属肺胃积热,热毒瘀滞证,予四叶清肺汤加减治疗,效果满意。

疖(头皮毛囊炎)

吴某,男,25岁,2021年8月16日初诊。后脑勺丘疹、脓疱半年余。患者半年前无诱因在后脑勺部位出现红色丘疹,脓疱,压痛,部分脓疱破溃、结痂。曾于外院诊断“毛囊炎”,予抗细菌、抗真菌及控油等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遂来我院求中医治疗。症见:后脑勺枕骨部位散在红色丘疹,尖头白色,个别为囊肿、脓疱,压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中医诊断为疖(热毒壅滞证);西医诊断为头皮毛囊炎。治以清热解毒,散结消痈。方选四叶清肺汤加味:桑叶12g,枇杷叶12g,蒲公英15g,淡竹叶15g,黄芩9g,黄连5g,赤芍12g,石膏15g,当归6g,白芷6g,浙贝母6g,薏苡仁24g,甘草3g。每次1包(全成分颗粒),2次/d,饭后冲服。配合火针治疗皮损处,并外涂萧氏大成散膏[2](院内制剂),治疗1周后丘疹、脓疱明显减少,未见新皮损,遗留红斑色沉。继予前法调治1个月余,基本痊愈。

按:毛囊炎,是皮肤的毛囊口感染引起炎症反应的疾病,以细菌感染为主。多表现为红色丘疹,并迅速发展为脓疱,皮疹基底潮红,互补融合,以痛为主,少数为痒。脓疱破溃结痂,痂皮脱落往往不留疤。祖国医学归为“疖、发际疮”范畴,易发于头项部,多比较顽固,迁延难愈,且易复发。《证治准绳》引《鬼遗》云:“此疾妇人患多,始因风湿上攻发际……名发际疮……此由风热上壅所致。” 故肖老认为,此病多因喜食辛辣之味及嗜酒,致湿热内生,又外受风热湿毒邪气,风湿热毒之邪搏结,壅滞于皮毛,蕴久而化热,热盛肉腐而成脓所致。治疗上宜清热利湿解毒,散结消肿排脓。本例患者素体湿盛火实,又嗜酒成习,湿与火郁,又外感毒邪,相互搏结,蕴于肌肤而成;故辨证热毒壅滞证。遂选用四叶清肺汤加减。配合火针治疗,“以热引热”,使体内火热毒邪排出体外。外用萧氏大成散膏(院内制剂)具有解毒消肿,散结消痈,生肌收口。外内合治,力专效宏。

白屑风(头皮脂溢性皮炎)

刘某,男,33岁,2021年6月19日初诊。反复头皮丘疹、脱屑伴痒3年余,加重10天。患者3年前无诱因出现头皮红色丘疹,头发油,伴见油腻性鳞屑,瘙痒,无脱发。曾于外院诊断“脂溢性皮炎”,予抗雄激素、抗炎及止痒等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改善,但反复发作。近10日来,又因熬夜加班及过食肥甘,症状加重。症见:头发油腻,头皮可见红色丘疹,油腻性头皮屑,未见脱发,无苔藓样变、瘙痒。大便不成形,日行2~3次,舌质淡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濡。中医诊断为白屑风(湿热蕴肤证);西医诊断为头皮脂溢性皮炎。治以疏风清热,利湿止痒。方选四叶清肺汤加味:桑叶12g,枇杷叶12g,荷叶15g,淡竹叶15g,山楂30g,黄芩9g,赤芍12g,石膏15g,丹参18g,刺蒺藜9g,白鲜皮12g,山药24g,甘草3g。1剂/d,水煎服,分两次饭后服。配合红光理疗,外涂复方白鲜皮酊(主要成分:白鲜皮、黄精、川芎、75%酒精)。服药7剂后瘙痒减轻,脱屑减少,继予前法加减调治1月余,皮损及瘙痒消失,油腻感也明显减轻,疗效满意。

按:白屑风,现代医学称为脂溢性皮炎,属于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正如《外科正宗·白屑风》中指出:“白屑风多起于头、面、耳、项发中,初起微痒,久则渐生白屑,叠叠飞起,脱之又生,发中作库有脂水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精神因素、饮食、环境等有关。《圣济总录》“头风白屑,……此本于肺热也,……肺热则熏蒸而多白屑,复以风热鼓作,故痒而喜搔。”肖老认为该病发生或因素体血燥,复感风热之邪,血燥生风,风热燥邪相搏,蕴于肌肤,肤失濡养所致;或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嗜酒、作息失常等,致脾胃运化失常,生湿化热,湿热熏蒸肌肤所致。可根据皮屑为干燥还是油腻进行区别。病位于肺及脾胃。本案中患者素体湿热,又因熬夜、过食肥甘厚腻而加重,头屑、头发油腻感,伴瘙痒,大便偏软,证属湿热蕴肤证,予四叶清肺汤加减治疗,方中去大青叶、黄连,加荷叶、山楂醒脾利湿祛脂,丹参凉血活血祛脂,白鲜皮、刺蒺藜能疏风利湿止痒,山药健脾利湿止泻,合方能利湿祛脂,疏风止痒,健脾止泻,本案例效果满意。

酒齄鼻(玫瑰痤疮)

王某,女,25岁,2021年7月17日初诊。反复面部丘疹、灼热、刺痒痛1年,加重1周。患者1年前无诱因出现鼻部、两颊部,红色丘疹、红斑、灼热、刺痒痛,无脓疱、增生。曾于外院诊断“脂溢性皮炎、粉刺”等,予抗炎、抗过敏及保湿等处理(具体用药不详),症状反复。近周来,又因换用新护肤品,症状加重。症见:鼻部、颊部散在丘疹、斑疹,色红,伴见红血丝、灼热、刺痒痛,未见脓疱、增生、结节。皮肤镜可见分支状血管、背景色红。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中医诊断为酒齄鼻(肝胃积热证);西医诊断为玫瑰痤疮。治以清肺胃热,凉血解毒。方选四叶清肺汤加味:桑叶12g,枇杷叶12g,大青叶15g,淡竹叶15g,紫草24g,黄芩9g,马齿苋12g,石膏15g,丹参18g,丹皮12g,刺蒺藜9g,木贼9g,甘草3g。1剂/d,水煎服,分两次饭后服。配合舒敏专家治疗,每周两次;外敷蓝科肤宁,两天1片;嘱患者注意保湿及停用其他护肤品。调治7天后,丘疹色淡,灼热感、瘙痒减轻,继予前法加减治疗2月余,症状消失,未见新皮疹。

按:玫瑰痤疮,是发生于面部,尤以中部的鼻周为主,表现为持续或阵发潮红斑,伴丘疹、红血丝,甚至脓疱、增生等慢性皮肤病,影响美观。中医学属于“酒齄鼻”范畴。病名最早见于《魏书·王慧龙传》:“王氏世齄鼻,江东谓之齄王。慧龙鼻大……”[3]。对于该病发病原因,《素问·热论》记载:“脾热病者,鼻先赤”。《明医指掌》曰:“鼻齄,赤鼻也,由饮酒血热熏肺,外遇风寒,血凝不散而赤色”[4]。肖老继承先贤的理论,结合日常临床经验,指出酒齄鼻发生与饮酒、热、血瘀及外感有着内在联系,病位于肺、脾胃。病因病机与粉刺接近,即多因喜食辛辣之味及嗜酒,致湿热内生,又外受风寒邪气,风寒与湿热之邪搏结,壅滞于皮毛,瘀阻于鼻所致。故肖老常用四叶清肺汤加减治疗。本案中患者证属肝胃积热证,兼有血热。故方中加入紫草、丹皮、丹参清热凉血散瘀;木贼、蒺藜,疏风止痒,利湿散结。配合舒敏专家及蓝科肤宁面膜治疗,能褪红、消炎、促进屏障修复。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面游风(面部脂溢性皮炎)

蒋某,女,33岁,2021年7月10日初诊。反复面部起斑疹、脱屑1年余,加重4天。患者1年前因熬夜出现眉间、鼻、两颊可见淡红色斑疹,边界清晰,表面脱屑,偶有微痒感。曾于外院诊断“脂溢性皮炎”,自行外用力言卓、美克等治疗,症状反复发作。近4天来,又因因过食油腻甜食,熬夜,症状加重。症见:两眉毛间、鼻翼两侧、面颊等处可见淡红色斑疹,边界清晰,表面细屑,呈糠秕样、淡黄色。口干,寐差,大便偏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近数。中医诊断为面游风(肺胃积热证);西医诊断为面部脂溢性皮炎。治以清肺胃热,利湿祛脂、凉血滋阴。方选四叶清肺汤加味:桑叶12g,枇杷叶12g,荷叶15g,淡竹叶15g,山楂30g,麦冬9g,赤芍12g,石膏15g,丹参18g,太子参9g,紫草24g,五味子9g,夜交藤18g。每次1包冲服,2次/d(全成分颗粒)。配合红蓝光治疗,每周2~3次;外涂加味白玉膏(院内制剂)。调治7天后斑疹、脱屑均减轻,无瘙痒,继予前法治疗1月余,基本痊愈。

按:脂溢性皮炎发生于面部,中医称“面游风”。发病机制与白屑风相似,与患者饮食、起居、压力等有关。该病属于慢性、易反复。表现为面部红色斑疹、丘疹,上覆干燥或油腻性细屑。正如《外科真诠·面部》载:“游风生于面上……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 《千金方》载:“肺为五脏之盖……气冲头顶,多生白屑,皆从肺来,故为头风也。”肖老认为该病发生或因素体血燥,复感风热之邪,血燥生风,风热燥邪相搏,蕴于肌肤,肤失濡养所致;或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嗜酒、作息失常等,致脾胃运化失常,生湿化热,湿热熏蒸肌肤所致。本例中患者素体血热,又因熬夜、过食肥甘而加重,面部起疹、表面脱屑,色淡黄,且油腻感。方选四叶清肺汤加味,方中加麦冬、太子参、五味子增液滋阴;紫草、丹参凉血解毒散瘀;夜交藤宁心安神。配合红蓝光治疗,有抗炎、杀菌、修复屏障、抗衰作用。加味白玉膏(院内制剂)则有疏风凉血、润肤止痒作用。外内合治,效果满意。

小 结

闽医萧氏皮肤科学术流派传承至今已达200余年。该流派擅长中医外科、皮科等疾病诊疗。目前家族中有10余人在各级医院中工作,萧治安中医外科医院是闽医萧氏家族的专科医院。流派外治上擅制膏、散、丹、丸。如大成散、加味金黄散、大成散膏、祛湿膏、冰黛三黄膏等[4],其中大成散膏是最具代表性外用制剂之一。流派也继承了许多有效特色方药。肖定远主任作为流派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是福建省名中医,中管局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5],在继承祖上学术思想和经验,结合自己50余年临床实践,临床疗效深受患者肯定。四叶清肺汤是其中一个代表方,该方以桑叶、枇杷叶、大青叶、淡竹叶、黄芩、黄连、白芍、石膏、当归、甘草等为主。方中桑叶、枇杷叶,疏风热,清肺胃,兼滋阴;大青叶清热凉血,解毒消斑;黄芩、黄连清胃热,利湿解毒;石膏、淡竹叶清肺胃热,除烦止渴;白芍能清热养阴,除烦消疮,当归养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方中以四叶质轻上浮清肺热,膏连芩合用主降胃火,根叶联合兼有利湿凉血解毒消斑之功,白芍、当归、甘草养血滋阴,酸甘化阴,与苦寒凉药并用而不伤阴、不留瘀。合方能清肺胃热解毒、活血消痈散结之功效,在治疗粉刺、面游风、白屑风、酒齄鼻等常见头面部皮肤疾病,临床疗效确切,以供同道参详。

猜你喜欢

脓疱枇杷叶丘疹
枇杷树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枇杷叶与郑板桥的故事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青蒿白矾煎洗治脓疱疮
枇杷叶生姜粥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枇杷叶生姜粥止咳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
脓疱症早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