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杂病论》应用当归考辨*

2022-11-15王丽红刘超王兴臣魏陵博

河南中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行气活血妇人

王丽红,刘超,王兴臣,魏陵博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3.青岛市海慈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饮片色黄油润,辛香苦温。作为药物首载于《神农本草经》[1]:“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虐,寒热,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本草经集注》[2]言其:“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在高学敏主编的《中药学》中,当归归属补血药类,是补血药中唯一味辛、具有辛甘化阳之功的药物,为阴中之阳药。

当归在《伤寒论》中入方4次,即当归四逆汤、麻黄升麻汤、乌梅丸、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四方;在《金匮要略》中入方14次,分别为:当归芍药散、当归散、温经汤、芎归胶艾汤、当归贝母苦参丸、当归建中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续命汤、侯氏黑散、赤小豆当归散、升麻鳖甲汤、薯蓣丸、奔豚汤、乌梅丸,其中二书中乌梅丸为同一方,故共计17方[3]。笔者对该17方中当归的主要功用进行总结,概括为补阴血、温通发散、活血止痛,现阐释如下。

1 补阴血

1.1 补血养血,安胎当归可补血安胎,为妇科要药。经水与结胎,皆冲任也。《本经逢原》云:“凡冲任督带病,皆不可少。”冲任经脉所行,与肝肾相通,胎之结也,赖木气以生之,藉土气以养之。《素问经注节解》云:“少阴动甚为妊子之脉。”手少阴心经气血的充盈程度是检测胎气是否稳固的直接反映。当归入肝、脾、心经,心主生血,充血脉;肝主藏血,养胎元;脾主运化,生精微,故妇人妊娠之际,养胎疗病,尤当注重加用当归安心神、养肝血、益脾气。芎归胶艾汤、当归芍药散及当归散为妇人安胎常用方剂。《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含当归的经文有3条,一为芎归胶艾汤“妇人有漏下”“妊娠下血,腹中痛”;二为当归芍药散,主治“妇人怀娠,腹中痛”;三为当归散,主“妇人妊娠”。妇人以血为主,三方中当归均可补血养血、行气止血、濡养胎元[4]。素体血虚之人,妊娠后胎动不安,腹痛,因妇人妊娠之际,阴血下聚养胎,而肝藏血,血荫胎,若妇人血虚,则常肝血不足,无法濡养胎元,况血虚又易生热,而致胎动不安。此时用当归养血和血安胎,最为关键[5]。

1.2 止咳降逆仲景用当归治疗咳逆上气的功用见于麻黄升麻汤。麻黄升麻汤证在《伤寒论·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中有三大主要症状:咽喉痛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仲景谓之阴下竭,阳上厥。欲潜其阳以定厥,必先滋其阴以镇冲。当归其液浓而甘,故可润肺金止咳。《本草约言》云:“当归非独主血,味兼辛散,乃为血中气药。”故咳逆上气有阴虚者,阳无所附而上越,肝木可挟令君火而刑金[6],均可用当归养肝血、清心火。相火乘阴虚而动,心肾之气上下不相交,当归禀少阴水火之气,使其各有所归,故当归止咳降逆的功效亦为当归补阴血、润肺金的具体体现[7]。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当归挥发油所含的藁本内脂能显著松弛气管平滑肌[8]。因此,临床中经典止咳平喘方剂如苏子降气汤、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等均取当归止咳降逆、和血润肺之功,无论病之新久虚实均可用之[9]。

1.3 补五脏,生肌肉当归补血,入心脾肝经,能使人肌肤华泽,肌肉丰满。“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气根于阴、存于血,故脾胃阳衰者,以其阴血先枯竭也。脾阳不足,生气不达,可令木郁风动、卫外失司,易致风邪为患。当归可补脾胃阴精、强肌肉形体,正如《本草正义》载:“补五脏者,脏本属阴,以血为体,当归补血,于理最纯。生肌肉者,气血和煦,自然丰肌泽肉耳。”《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16条提到的薯蓣丸,方中当归为臣,通过发挥其补益阴血的作用,协助山药发挥补五脏、生肌肉、补虚劳诸不足的作用,使正气运则风气自去。

1.4 熄风养血《长沙药解》云当归:“滋润滑泽,最能熄风而养血。”张仲景言:“病有奔豚,有吐脓……皆从惊发得之。”肝病不得水之滋养,木气上冲,胆木不得下行,必热甚生风,令相火上攻,致上热下寒、木郁热发,而病蛔厥、奔豚。乌梅丸见于《伤寒论》第338条:“脏寒……蛔厥者,乌梅丸主之。”方中当归入厥阴、养肝血,滋木熄风,令肝之气血平、阴阳和,则厥自止、蛔自安矣。《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言:“奔豚气上冲胸……奔豚汤主之。”运用当归调养厥阴、少阳血气,疏木润燥,则血得养,风得熄。

1.5 和血润燥当归贝母苦参丸出自《金匮要略》,主治妊娠小便难。《金匮要略心典》言:“小便难而饮食如故,则病不由中焦出,而又无腹满身重等证,则更非水气不行,知其血虚热郁,而津液涩少也。”小便难是因膀胱热郁、气结成燥所致,用当归和血润燥。《类经》载:“肾主水,得肺气以行降下之令,通调水道,其气归膀胱也。”肺金乃肾水之母,水之燥郁,因母气不化也,当归辛散甘润,可助贝母清肺开郁,郁解则热散[10]。当归和血润燥的功效是其补阴血作用的具体体现[11]。

2 温通发散

2.1 除寒邪《伤寒论》第351条言:“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第352条言:“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乙木性温,藏营血而孕君火,灌经络而主肢节,邪犯厥阴,肝血冷涩,不能四运,故见肢寒而脉细。血喜温恶寒,欲通脉散逆,必先祛血中之邪。太阳主外,少阴主里,厥阴为阴尽阳生之时,桂枝能除太阳血分之风,细辛能除少阴血分之寒,与当归相伍,温经散寒[12]。

2.2 祛风除痉《医方简义》云:“外风以动内风,内风以召外风。”外风可煽动内风,内外合邪,使疾病加重[13]。《外经微言》载:“小风之来,皆外感也,外感因于内召,故单治内不可也,单治外亦不可也。”《神农本草经疏》谓当归:“除……中风痓(作痉),汗不出。”《本草害利》言:“当归辛温发散甚于麻黄细辛。”《本草通玄》云其:“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血,温中,止头目心腹诸痛,破恶血,养新血。”当归味辛而厚,可散风达表,其味甘苦,又可养血扶正,可谓内外皆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言附方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或拘急不得转侧。”[14]方中当归滋润滑泽,最能解表祛风而不伤正,养血行气,缓解中风痉证。另有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本证为阳气不足,大风直中肌肉、脏腑所致,方中重用菊花为君药,配当归祛内外之风邪,当归既可祛风除痉,又可养血活血,扶助正气,缓解痉挛,防止虚邪贼风进一步侵犯四肢百骸,从而实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目的。

3 活血止痛

当归味辛,为血中之气药,具有良好的活血止痛作用,具体体现在治疗妇人腹痛及除疮疡金疮两方面。

3.1 除妇人腹痛当归辛香开散,为血中气药,《神农本草经疏》言:“内虚则中寒,甘温益血,故能温中,血凝则痛,活血故痛自止。”故当归不仅养血补血,更活血行气,温中止痛。《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载:“产后腹中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当归建中汤,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言:“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当以温经汤主之。”上述三段条文均有少腹疼痛之症,均由冲任虚寒,瘀血阻滞引起,三方中均用当归活血行气,温中止痛,瘀血祛,气机畅,则疼痛自止[15]。李小萍[16]研究了275本古籍,统计出古代治疗妇人腹痛有287种中药,其中当归为出现频次最多的中药。

当归既补血和血,又活血行气,故应慎用于育龄期妇女。《本草汇言》言:“当归性味温辛,虽能补血养营,终是润滑之体……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概投”。

3.2 除疮疡金疮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论述当归:“除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记载:“病者脉数,无热,微烦……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本条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狐惑病脓已成者[17]。“诸痛疮疡,皆属于心。”本方取当归入心经,使其充养血脉,降过旺之心火,并配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之赤小豆,使疮疡自愈。“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阴阳毒乃热毒侵入血分之证,根据热毒与血相结的深浅程度,有阳毒与阴毒之分,阴毒以面目青、身痛及咽喉痛为主要表现,邪在阴分,升麻鳖甲汤中当归、鳖甲直入阴分,活血软坚,行气止痛,排脓除恶疮,配伍升麻,将毒邪透发于外。

当归小剂量应用能补血,大剂量应用能活血[18],补血时一般用量不超过10 g,用于活血时,剂量宜大,可用至15 g以上,前人谓其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故重用则行血之力甚[19]。

综上,当归滋润滑泽,其体为阴,气辛味甘,其用为阳,故其既能养血熄风,温通发散,使血畅脉通,又能养阴血而充五脏,回逆冷而起细微,缓急痛而安胎产,凡血虚络瘀风动之证,皆可用之[20]。

猜你喜欢

行气活血妇人
糖尿病肾病早期给予养阴益气活血汤的疗效评价
从“肝脾肺”视角论燥湿行气法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犬人
犬 人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高僧与妇人
战国时期房中学著作《行气铭玉杖饰》
爱杀
自拟清热活血汤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8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