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冰雪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2022-11-14

商业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黑龙江冰雪运动

孙 欣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冰雪产业是以冰雪资源为载体,与其相关的生产要素加工组合形成的产品或服务。它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产业,能够与餐饮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涵盖冰雪运动、冰雪竞技、冰雪旅游、冰雪服务、冰雪文化等诸多方面,是一种辐射能力极强的高附加值产业。冰雪产业人才就是为冰雪产业服务的人才,从人才专业程度上,可分为泛冰雪人才和专冰雪人才。从人才类别角度上,冰雪产业人才包括管理人才、科研人才、服务人才、工程人才、设计人才等。从人才结构角度,冰雪人才存在年龄、性别、学历等区别。从人才等级角度,冰雪产业人才也有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之分。

一、黑龙江省冰雪人才现状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最早开发冰雪、运营冰雪的省份,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集中国冰雪资源、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品牌的第一大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做出了科学指引。冰雪产业要突破,冰雪人才是关键。与其他省市相比,黑龙江省冰雪人才类型比较全面,基础结构较好。历届冬奥会中,黑龙江涌现出的杨杨、王濛、申雪、赵宏博、武大靖等一大批优秀冰雪运动员。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滑雪场、雪乡等也成了冰雪旅游名片,让黑龙江成了全国冬季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但随着黑龙江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冰雪人才缺口越来越大,无论是泛冰雪人才还是专冰雪人才都严重不足。同时存在从业人员学历偏低、大量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和缺乏高级人才的现状。比如:体育竞技类人才职业生涯较短,学历和技能需要提升;冰雪管理人才专业知识欠缺,不善管理;懂设计、精规划、强沟通的冰雪制造、冰雪项目开发人才短缺;冰雪从业人员男女比例失衡;冰雪产业高精尖人才匮乏等。

2022年冬季奥运会成功申办,在大江南北掀起了冰雪产业发展热潮。《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的颁布,也让我国冰雪产业的重新焕发了青春。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从省级层面出台了政策,推动冰雪产业的发展;辽宁、青海、甘肃等地大力发展冰雪旅游,成了新崛起的冰雪力量,四川云南等地区也开始依托高山等自然条件涉足冰雪产业。他们从黑龙江大量引进人才,使我省原本匮乏的冰雪人才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冬奥时代和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仍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后劲,在外有强手,内缺人手的情况下,黑龙江省更要以人为本,建立冰雪产业人才的培养体系、评估体系和保障体系,提升冰雪产业人才整体水平和专业性,使我省冰雪人才落下来、静下来、稳下来,使冰雪产业成为黑龙江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柱。

二、强化黑龙江省冰雪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冰雪人才培养体系

1.继续推动全民上冰雪运动,尤其是中小学生上冰雪运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指出,“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直接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5000万人次,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黑龙江省冰雪运动群众基础较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已成品牌。但供大众滑冰滑雪的区域多离市区较远,交通不便。如在市区内或近郊建立雪场,并充分利用公园、学校等场地设立冰场,满足初级滑雪者和滑冰爱好者的需求,大规模培养黑龙江人民尤其是中小学生参加滑雪滑冰运动的兴趣,夯实运动员遴选基础。同时也可带动冰雪产业及周边产业经济的发展。

2.建立冰雪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按照冰雪运动的发展布局和冰雪产业人才需求,统筹规划,分层次培养。继续发挥哈尔滨体育学院在全国冬季项目初、中级教练员培训基地的作用,为全国各省市培养冰雪运动员和高级教练员,并在本科、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增加冰雪类专业的比例,培养一定比例的在职高级教练员,提升黑龙江省和全国冰雪人才的学历水平。由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黑龙江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针对冰雪产业市场,进行专业调整,走特色办学之路,为冰雪产业培养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旅游人才等,服务冰雪经济发展。由社会培训机构和冰雪俱乐部等建立冰雪人才长期培养、培训基地,扩大冰雪竞技、冰雪运动人才基础,营造冰雪运动氛围。

3.加大冰雪科研人员培养和扶持力度,促进冰雪科研成果转化,实现经济效益。按照目前我省冰雪产业发展势头,冰雪设备、器材、装备等关产业发展迅速,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培养一支高技术创新型设计和工程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4.融入冰雪艺术,让运动成为享受。在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下,冰雪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更是一种愉悦身心的体验和艺术审美的追求,懂设计、擅规划、有情趣、能创新的能工巧匠炙手可热。重视和挖掘冰雪艺术、冰雪设计人才是我省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

5.提升管理水平,让服务更专业。在申奥成功的鼓舞下,我省兴建和扩建了大量室内外滑雪场、冰壶馆、冰雪乐园等运动和娱乐场所。而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多数是高校实习的学生或临时招聘的员工,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建立梯队培养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维持队伍稳定性,是我省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健康发展途径。

6.打造龙江冰雪品牌,培养冰雪宣传员。冰雪运动员需要经纪人,冰雪品牌同样需要经纪人。冰雪运动市场营销、冰雪旅游与冰雪产业推广人才对扩大冰雪赛事和冰雪活动影响,促进冰雪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可以尝试把培养冰雪运动员和市场营销人才结合起来,让毕业生既懂冰雪,也会销售,把黑龙江冰雪品牌打得更响亮。

(二)建立冰雪人才评估体系

1.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评估。现有从业人员需对职业道德、工程构造、生产安全、设备操作、工作技能、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测试,根据掌握程度颁发上岗证。评估不合格者重新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才能继续工作,避免滥竽充数的现象。在培养冰雪人才的同时,建立人才引进制度和竞聘上岗机制,保持冰雪人才的进取心和创造性,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2.建立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和层级体系。加强工程人员和服务人员等一线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根据任职者从事岗位的各个阶段,划分为学习期、合格期、熟练期、胜任期、管理期等逐层递进的几个层级,使员工上岗后能安全、准确操作设备。对在岗工作技能做出有效识别及监督,鼓励员工不断提升业务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3.明确评估主体和评估标准。由黑龙江省人社厅、职业鉴定指导中心牵头,联合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和冰雪制造、冰雪服务等企业共同制定冰雪管理人才、科研人才、服务人才、工程人才、设计人才等评估的基本标准和关键标准,明确评估主体,形成评估制度。

(三)建立冰雪人才保障体系

1.制度保障。建立冰雪人才引进制度、培养制度、竞聘制度、保障制度,实现良性循环,打造稳定的冰雪人才队伍。支持社会资本创办冰雪旅游企业、冰雪制造企业、冰雪服务企业等,对按规定引进高科技、高技能型冰雪人才的企业,按相关政策给予引进的冰雪人才薪酬、住房、人文关怀、创业就业等方面优惠政策。对现有冰雪产业复合型、全能型人才,给予同等待遇。建立培训保障制度,通过企业培训、基地培养、高校合作等途径,“体教结合、校企合作、校社联动”,建立学习型组织,健全后备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保持人才活力,充分发挥冰雪人才作用。

2.政策保障。制定冰雪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分层培养人才。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剩余劳动力转移,把冰雪产业人才培养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失业人口再就业。建立冰雪产业大平台,采用灵活的股权构成方式,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冰雪装备科技人才,鼓励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期权激励等方式,激励体制内单位和人员参与科研成果转化。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人才从事冰雪产业工作。

3.资金保障。建立冰雪人才培养基金,解决优秀冰雪人才后顾之忧,激励冰雪产业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提高冰雪人才的生活质量,营造冰雪文化氛围,体现人文关怀,让冰雪人才有归属感、荣誉感和价值感,真正留住人才。

人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力量源泉,冰雪人才是促进黑龙江冰雪经济和冰雪产业发展的保障。有了大量有创新思维和行动力的人才,黑龙江冰雪产业、冰雪经济才能更加繁荣,黑龙江冰雪之都形象才能更加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黑龙江冰雪运动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羡慕等
不正经运动范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