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成本预算管理在生产型企业的实施路径

2022-11-13章玲英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产型预算编制成本

章玲英 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在生产型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成本预算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生产型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成本预算管理水平。成本预算管理可以帮助生产型企业对未来的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做出合理预测,通过将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与成本预算管理相对比,可以及时发现企业成本预算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进而能够推动生产型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生产型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一)直接成本要素预算控制水平不到位

(1)原材料预算成本管控水平低。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关材料的稀缺程度较高,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导致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业务部门与采购部门由于缺乏足够沟通,原材料的订货量及订货批次不合理,无法做到精准采购,采购价格偏高。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技术不够先进、流程烦琐等原因,浪费情况较为严重。采购和销售、生产环节流转过程存在时间差,期初定价和实际存在差异等导致原材料成本预算与实际存在差异。

(2)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预算管理不合理。一是成本核算方法落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全面提供有助于成本控制的信息,成本分析和评价步骤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实际生产制造过程的多变性,从而降低了成本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二是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不高,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无法获取精准制程数据,从而无法做出真正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决策。

(3)预算调整缺乏动态性。部分生产型企业在进行生产预算管理时没有充分考虑产量效益,对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的产品没有分开进行预算管理,原材料预算、人工预算以及制造费用预算管理的匹配度不高,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波动非常常见,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这就是经济周期这个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外界条件的变化必然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导致原有的预算不再适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出现方向性的错误。而部分生产型企业非常重视预算的编制,预算的调整却不够动态或及时,例如由于原材料价格波动没有及时调整生产成本预算,或者由于市场竞争需要降低销售价格等没有得到即时反馈,使得企业的销售预算和生产预算严重脱离实际,使企业的预算丧失指导性,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及时做出相应对策。

(二)成本预算管理缺乏整体沟通

一是生产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职能冲突,业务部门为扩大效益而对成本效益有所忽视。业务部门财务意识淡薄,与财务部门和生产部门等缺乏沟通,原材料品质和实际使用情况与预期不符,业财融合程度较低。二是财务部门地位较低,相关职能有限,所获得的信息相对不完善,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监督力度较弱。三是成本预算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评。监督手段匮乏,监督方法不完善,不能做到完全事前控制,还是事后修补。考核标准不科学。由于生产型企业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业务部门繁多,导致考核指标难以设置,考评难度较大。

(三)成本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一是生产型企业重视生产经营,缺乏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联系不够密切。虽然目前都在大力推进生产型企业车间信息化系统,如MES系统,但是多系统并轨、系统数据流于形式、系统数据标准不一致等使得车间数字化信息化实际效果不顺畅。二是即使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采用财务共享等信息化技术进行成本预算管理,但是对信息化技术的利用程度不够,更多是体现在事中控制的阶段,导致预算管理效果不明显。三是由于缺乏资金和相关经验,生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较慢、相关辅助制度不完善,使得成本预算信息化的优势不能有效发挥。

(四)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理念不强

传统的预算管理往往只注重本期间的成本费用发生,特别是生产制造环节,而未从整体上考虑成本发生的问题,例如在设计、规划阶段未能充分考虑包括生产、检验、售后的“整体成本”,从而导致片面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出现成本失控的情况。在基于全生命周期计算相关成本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或者对计算方法的运用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企业在成本管理时虽然考虑了全生命周期理论,但仍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五)成本预算管理在生产型企业的执行力度有待提高

成本预算管理对于生产型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是生产型企业全面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在企业内部开展良好的成本预算管理控制活动,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型活动和生产型活动顺利实施,还能让生产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大提升,从而使生产型企业能够在整体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当前,生产型企业在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其执行力度还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产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成本控制责任上还处于不明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型企业没有将成本预算管理的控制责任与企业所面临的经济责任制度全面衔接起来,造成生产型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在执行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形成重视的意识,从而使全面预算工作的开展难以落到实处。其次,生产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内部预算执行编制以及责任考核体系的完善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这一情况造成企业在开展成本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将成本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落到实处,造成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不利的影响。最后,生产型企业在传统的成本预算控制管理模式中,通常都是以“管好事”作为核心和原则实施相关工作,并没有将成本预算管理中人的作用加以重视,造成生产型企业内部参与成本预算管理的员工自身的专业技能不强,对全面成员预算管理的开展和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生产型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实施路径

(一)加强直接成本要素的预算管理,提升成本预算的科学性

(1)强化采购环节的成本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运用经济订货批量的方法,同步压缩损耗率。对于价格变动频繁的原材料,做好原材料套期保值、利用期货等工具规避采购价格波动的风险,采购价格更为准确。签订年度意向采购合同,一定程度上可以锁定单价,并通过供应方批次送货的方式满足JIT生产需求。

(2)合理规划人工成本与制造费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生产型企业人工成本不断下降,制造费用不断上升。企业应加强成本性态分析,合理区分变动与固定成本,直接与间接成本,对于机物料费用属性进行精准划分,执行精细化成本管理。合理分摊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采用变动成本法,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程度。

(3)科学编制并执行生产预算。对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进行归类,结合实际产能饱和率、市场占有率、产品市场替换机制,利用科学的预算方法,进行分产品分阶段产品成本预算。充分利用各类成本管理方法在预算编制与实施中的应用,如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在预算编制与实施中的应用,真正做到降低生产消耗,提高生产水平。

(二)做好成本预算编制与执行中的沟通工作,增强成本预算的现实性与合理性

一是在编制成本预算管理时,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方便工作监督和评价。二是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员工执行力度的考核,提高企业团队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经营效益。三是建立健全预算监督机制。建立预算监督部门。明确各个部门的监督职责将成本预算工作的编制、复核、审批相结合,做好前期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在编制预算方案时,实施监督能够可以及时发现成本预算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改,在生产环节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四是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生产型企业内部预算编制的结果,结合外部市场的变化,对企业内部的预算编制方法加以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各个部门的意见,从而确保最终的预算编制的方法能够适合整个企业的发展,而不是某个部门的发展。在进行编制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以生产型企业内部的销售预算作为企业内部预算编制的起点,按照市场的行情和变化情况对企业内部的预算销售进行计算,从而对其进行合理的预算。在既定销售预算的前提下,结合销售预算确定的产品结构与年度经营指标考虑是否与经营目标相匹配,从而对生产型企业内部的结构做出合理的调整。最后,应该对生产型企业内部的产品定额成本进行明确,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根据生产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定额成本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避免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出现浪费的情况。

(三)构建现代化的信息成本管理机制,发挥信息化在成本管控中的纽带作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面临着转型升级,逐渐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建立业财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成本预算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成为越来越多生产型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立成本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如ERP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不同部门在成本预算工作中的参与度,方便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二是加强成本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机构流程,企业应将信息化建设与自身的发展相结合,综合考虑成本预算的计划实施与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中的作用,使得企业的预算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三是在成本预算领域加强对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加强对企业人员信息化技术的培养,提高其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成本预算管理的能力,采用优惠措施来吸引高端信息技术人才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四是要提高成本预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信息化数据可能存在错误信息影响企业的预算决策,另一方面信息数据存在泄漏的风险。因此企业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成本预算管理时,要时刻注意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拓展成本管理理念,基于生产成本预算构建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模式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是从筹划、设计、市场调研等方面,做好全寿命周期的成本管控,并通过各期的成本预算来控制相应的成本发生,做到全周期的成本最优化,实现“成本筑入”的根本目的。具体要做到:

一是要对企业生产经营所需材料、人工及制造费用等各项费用有充分、清晰的认识,明确成本类型与各类产品生命周期之间的关系,分析成本偏差的真正原因,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二是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建立成本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应用,在企业生产流程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库存管理以及产品营销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数据的共享,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步骤,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在售后服务成本管理中,通过数据库资源的使用,对售后服务信息进行收集、归纳、分析,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降低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提高成本管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五)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在生产型企业的执行力度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产型企业要想稳定脚跟,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内部成本预算管理在生产型企业的执行力度。结合实际的情况,对生产型企业内部在成本预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加以纠正,从而促进生产型企业自身的目标实现。为了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在生产型企业的执行力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在生产型企业内部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让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和领导者都能够意识到开展全面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在意识到其重要性之后,才能有效地执行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成本预算管理工作,那么,即使企业有再多的财力和物力,也难以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利益。因而,企业应该注意在发展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其次,在时代的变化下,生产型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执行与考核机制。通过完善这两方面的内容,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促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市场分析和预测成本预算编制体系通过提高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成本意识,让企业内部的人员能够按照规定去执行成本预算管理工作,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强化预算管理在生产型的执行力度,提高成本预算管理水平。

结语

做好成本预算管理对于生产型企业降低采购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制造费用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型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应从降低原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入手,加强经济订货批量、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通过精细化成本分析做出成本预算。在进行预算管理时要注意预算监督考核机制的建立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注重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全生命周期理论及方法的使用,正确认识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执行与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生产型预算编制成本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试论国企全面预算编制问题及改进措施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浙江生产型民营企业经济问题研究
哲理漫画
生产型喷墨数字印刷机大盘点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发布《生产型数字印刷机目录(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