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2-11-12梁江澜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8期
关键词:阅读课外阅读核心素养

梁江澜

[摘 要]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是阅读体系的两翼,共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根据学校“阅读+”校本课程体系,我们努力探索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策略。在实践中,我们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专题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不同主题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自主阅读、深入阅读,发现阅读之美,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课外阅读;核心素养;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2-0039-03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学生,更是如此。对学生而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拓展和升华,是学生主动进行自由、独立的学习活动。在南宁市南湖小学“阅读+”校本课程体系中,“阅读+”主要指向课外阅读,努力构建课内外结合的阅读体系,以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发展。下面以南湖小学的“阅读+”校本课程为例,探讨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以教材为依托,培养阅读能力

(一)立足教材,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作为语文教师,要守好课堂教学的阵地,引领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立足于课堂,借用视听媒体让学生听书,以引导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的精神食粮,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对阅读的主动需求。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节选《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小故事——《两茎灯草》。在教完课文后,我对学生说:“《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用了绝妙的方法描绘严监生临终前因两茎灯草不肯咽气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其实,《儒林外史》中还刻画了许多和严监生一样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个人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到花甲之年连秀才都没考上。当他有机会来到考场,竟然撞到木板晕了过去……”听到这里,学生吃惊地看着我。我故意皱着眉头问:“但是,我不记得具体的故事情节了,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去看看《儒林外史》,看完后来告诉我呢?”在教学中制造悬念,会让学生对故事情节产生好奇,激发他们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果然,第二天就有学生捧着《儒林外史》在看了,我还听到他们津津有味地讲述着书中的精彩故事。

立足教材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将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机的联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二)依托教材,习得方法,指导阅读

好读书,读而有方,才能提升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怎样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呢?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能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指导可分为习得阶段和运用阶段。

1.习得阶段

(1)了解大概内容,形成初步印象

通过自我阅读,学生能了解书名、作者、封面、封底等内容,从中获得整本书的基本信息。通过读目录、看章节和简介等,学生对整本书有了整体的了解。教师可让学生自由交流,猜测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内容等,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迫不及待地自主展开课外阅读。

(2)选读精彩部分,体验阅读乐趣

对一本完整的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捕捉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更详细的内容呢?教学内容的取舍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选择书中精彩的片段开展阅读指导,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合作阅读、讨论交流,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3)指导阅读方法,提出阅读建议

在课内文本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梳理,归纳总结出有效的阅读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如,低年级的学生词汇掌握比较少,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图片和注音文字相结合的方法,理解文本的大概内容;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能较快地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可采用略读、浏览、默读、精读、跳读等阅读方法,也可以采用边读边思考、做批注、做摘抄、写体会、画图画、猜情节、演故事、绘思维导图等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

2.运用阶段

(1)汇报交流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体会,这样能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梳理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阅读感知。

(2)解决学生阅读中的困惑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困惑,通过一些具体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

(3)设置探究问题

在阅读的最后阶段,教师可设置一些让学生好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文本的深处漫溯。如,故事情节发生了哪些变化?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主要人物的命运有什么不同?这样能再次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让学生深入思考。

二、开展专题活动,提升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需要有指向性和发散性。因此,在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选定阅读的主题,让学生在主题内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

(一)提供阅读主题,展开有目的的阅读

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有所思考、有所积累,从而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为此,学校组织“四季—行动·阅读季”主题活动(如表1),延伸阅读活动,提升阅读实效。学生自选突出春节辞旧迎新、平安团圆、孝老爱亲、健康文明、文化传统的主题阅读材料,进行广泛而深入地阅读。这样的阅读,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使学生形成深刻的阅读体验。

(二)自选阅读内容,进行发散性阅读

有效的自主阅读活动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确定阅读主题后,学生自选内容,并结合课文、活动等,进行拓展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表,确定阅读时间、阅读内容以及阅读目标。阅读计划能确保学生每天定时、定量进行閱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序推进。

(三)开展阅读主题活动,进行趣味性阅读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班级经常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如经典诵读、好书推介、阅读分享、课本剧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充分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所得,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平时,我们利用教室文化长廊、学习园地等展示学生的阅读手抄报、阅读记录卡、阅读笔记等,为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让他们体验到读书带来的快乐。同时,我们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这样能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例如,“亲子共读·好书推介”活动,先要求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一起完成读书记录;然后,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班级开展的“亲子共读·好书推介”活动,向其他同学家长进行介绍。家长和孩子可借助课件,或是朗读,或是表演进行介绍,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四) 进行项目式阅读主题活动,展开研究性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要求“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习空间”。因此,根据学校“创意生活  话南宁”的大主题活动,二年级积极开展以“植物与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式跨学科阅读活动,把阅读的静态模式转化为动态的体验方式。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师都参与到项目式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体验,把阅读和想象、审美、劳动、创新等有机结合起来,旨在让学生得到积极的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创意生活话南宁”大主题活动背景下的“植物与生活”跨学科项目式阅读活动,我们确定的活动主题是“探秘金花茶”。下面是具体的活动情况。

【活动目的】

1.通过对金花茶的观察、探究,激发学生对金花茶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关心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习在实践中找寻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自然界奇妙的事物和现象。

【活动内容与安排】

1.确定实践活动的小专题。

(1)金花茶被发现的过程;

(2)金花茶的形态特征;

(3)金花茶的生长习性;

(4)金花茶的种类;

(5)金花茶的价值。

2.分组并确立各小组活动的专题。

3.开展实践活动(见表2)。

4.进行成果汇报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自选活动主题进行阅读实践,教师通过“课内阅读—实践阅读—汇报阅读”的过程,分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有效完成阅读任务。

在开展“植物与生活”跨学科项目式阅读活动后,我们将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物化展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根据南宁市南湖小学“阅读+”校本课程体系,我们开展了项目式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去探究课外知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让学生乐于阅读、善于探究,获得阅读素养的全面发展。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阅读课外阅读核心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