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隆林地区素苗女装服饰图案构成及其文化内涵

2022-11-12刘大玮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隆林支系苗族

赵 睿,刘大玮

(1.广西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纺织品保护与研究,北京 100710)

0 引 言

民国初年,广西民政厅官员雷雨视察广西隆县编写的《广西西隆苗冲纪闻》记载[1]:素苗从黔西北迁来,现在主要分布在广西隆林县蛇场乡马场村和乐香村。这个支系在贵州的黔西、大方、织金等地也有所分布。素苗人口较为稀少,目前,有人口1 500人。广西隆林地区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带,区域内多山地、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热,冬无严寒。苗族迁入这片山地,是逐渐的、漫长的过程,至今约有1 000年的历史[2]。该地区较为偏僻、封闭,因此当地村民通过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提供生活日常所需。

素苗是苗族的重要分支之一。在《苗族简史》中有这样的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吴三桂起兵谋反、四处征兵,其中从广西征来一部分苗兵,到贵州征剿水西。事平后,这些苗兵在修文、清镇、平坝、织金一带定居,人们称之为“素苗”[3]。如今对素苗的称谓仍有异议,又说:“栽庄苗女之装束,大致同偏苗,但裙长拽地,髻拢于顶,高起三四寸,如木椿焉,故又名栽椿苗[4]。或谓栽庄苗宜名栽椿苗,未知孰是”[5]。从几处史料来看,起初在隆林他称“栽姜苗”(或“栽庄苗”“栽椿苗”)和在贵州称为“素苗”的分支[6],都没有辩明原来的分支称谓是什么,只是根据该民族的某一特点命名,不能反映这个群体的本质,并且带有歧视贬义。因此,取消旧称,尊重这个分支群众的意愿,跟随居住在黔西北大方、织金一带的称呼,改称“素苗”[7]。

目前,学者对苗族服饰图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云贵地区,多着眼于服饰的结构、图案等,而对苗族服饰的制作技艺及现代应用方面的研究仍比较缺乏;其次,关注热点多集中于黔中南地区,云南、广西等地服饰图像资料较少,文献资料匮乏[8]。服饰的产生和该地区的气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苗族服饰在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服装特征。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苗族服饰并没有银饰装饰。正因为少却了璀璨银饰的盛饰光华,反而映衬出其服饰本身的艳丽色彩,服装款式多样、技艺精湛复杂,堪为独具一方特色的苗族服饰文化[9]。

苗族服饰种类丰富,大多数地域性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同的百褶裙,部分地区苗族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男子服装地区差别不大,上着大襟或对襟短衣,下穿长裤。滇东北、黔西北、川南交界地区的苗族男子,多穿麻布短衣或衫,披着编有几何图案的披肩和羊毛毡[10]。相对于其他苗族支系来说,素苗女装和图案有着自身的特色。隆林地区素苗女装服饰更加注重装饰图案和服装款式的不同。图案方面多以几何形制出现,一般在服装的上衣、系带、绑腿等多有体现。目前,对于广西隆林素苗女装服饰的研究多集中于服饰结构上,属服装造型学研究范畴,服饰图案的研究往往被忽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支系相较之苗族其他支系人口较少,加之没有独立的语言文字,故而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略。

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播,有关隆林地区素苗女装服饰结构的研究成果以及素苗女装样本资料逐渐呈现出来。本文通过对隆林地区素苗女装服饰样本和该地区其他苗族支系的服饰图案以及相关文献进行对比研究,并通过田野调查分析,总结归纳隆林素苗女装服饰图案构成及其文化内涵,为研究该民族支系服饰文化提供新的样本素材和研究方法。

1 素苗女装图案的构成特征

1.1 与其他各苗族女装对比

梳理分析广西隆林地区苗族历史、女装服装结构、隆林苗族图案相关文献以及现有广西民族博物馆的苗族服装样本,并结合田野调查,发现该地区主要有偏苗、白苗、清水苗、红头苗、素苗、花苗等6个支系,见表1。在这6个支系中,服饰是各支系的标志之一,也是区分支系间的特征之一,直接体现着他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11]。

目前,素苗主要分布在广西隆林县蛇场乡马场村和乐香村。马厂村位置较为偏僻、深居山林、相对封闭,与外界交流较少,人口也较为稀少,服装样本保存较为原始。但当地说普通话的人较少,老人居多,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田野调查只能采访当地老人或者居住在这里的素苗妇女。采访发现素苗女装分为便装和盛装。便装较为朴素,纹饰较少;盛装较为华丽,纹饰较多。素苗女装便装纹饰较少,并不具有图案上的特殊性。故此以素苗女装盛装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对比隆林苗族素苗女装和其他苗族支系服装样本的形制、服装图案分布、图案结构及纹样类型等,展现了该地区苗族服饰的特征,见表1。

表 1 广西隆林苗族样本统计

1.2 素苗女装服饰形制

广西隆林地区素苗服饰历史可追溯至唐末宋初,素苗服装分为男装女装。传承民族文化、保存完好的素苗服装成为素苗特色的符号之一。女装有盛装便装之别。素苗女装服饰依旧保留古制服装贯头样式,具备原始的阶段“织造型”。在清同治《毕节县志稿》和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对此分别做了这样的描述:“衣前短后长,无衿纽,窍其上而纳首焉”;“无襟,当幅中作孔,以首纳而服之”[12]。这些记载都说明了贯首服是一种很古老的服装形制。素苗服饰整体造型简洁大方、服装简单朴素,这也是被称之为素苗的原因之一。

素苗女性在不同场合下,服饰分为盛装和便装。便装(图1)一般选用青布做上衣,裙子不施蜡画,裙脚加刺绣,裙腰无彩带,裙长长过小腿。着盛装(图2)素苗女性佩戴头帕。上衣为贯头式,衣领通常由两层或多层结构堆叠缝合,领缘有白色缘边,衣领向肩部外翻;上衣及袖子由粗布拼接而成,上绣图案,不作收腰,并有围腰装饰;围腰与多条彩带相连,系时露于前腰处以作装饰,搭配百褶裙,裙长长于小腿;小腿处扎绑腿,绑腿有刺绣装饰。

图 1 广西隆林苗族女装常服(来源:广西民俗摄影协会)Fig.1 Longlin Miao women′s dress in Guangxi

图 2 广西隆林苗族女装盛装(来源:广西民俗摄影协会)Fig.2 The dressed up Longlin Miao women in Guangxi

1.3 构成特征

在服装结构方面,素苗女装为贯头式,与该地其他苗族女装交领结构不同;在服装功能性上,起到局部耐磨的作用;在图案的区域分布上,素苗图案主要刺绣在上衣的前后片、袖片,呈中心向四周分布的样式(图3),而其他支系图案则成带状分布。在图案种类方面,该地区苗族服饰图案种类繁多(图4)。其他各苗族支系图案以动物、植物纹样为主,搭配几何纹样;而素苗女装图案与之相反,是以矩形或正方形的几何纹样为主。

图 3 隆林素苗女装上衣图案分布(来源:苗家摄影)Fig.3 The pattern distribution of Longlin Sumiao women′s blouse

图 4 广西隆林苗族服饰纹样对比(笔者摄于广西民族博物馆)Fig.4 Comparison of patterns of Miao costumes in Longlin

隆林素苗女装图案整体表现出由中心向四周分布的规律,呈现几何形的特征。图案具有以轴对称、二方排列或四方排列为主,并搭配动植物图案为辅的特点。因此,素苗女装盛装图案分布、纹样类型和服装结构在该地区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1.4 图案特征

广西隆林苗族服饰纹样按照图案内容可分为动物、植物、几何图案等3类。

动物图案是苗族刺绣图案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图案之一。图案类型丰富,造型生动,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13]。原因是该地区苗族人口聚居较多,加之地理位置形成的天然屏障,与外界交往甚少。同时,该地区也是苗族支系保持生活习惯和文化特征比较完整的区域。该地区服饰动物图案有牛、龙、兔、鱼、马、蝙蝠、鸡、鸭、虎等。这些纹样有时使用夸张的手法,使图案更具生命力,彰显其特有的魅力。这不仅仅是对生命的敬畏和感叹,同时也将民间传说故事寓意其中,使看似普通的纹样却饱含了苗族人民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无穷的想象力。

植物图案也是苗族人民最爱使用的元素之一。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花卉,例如牡丹、兰花、兰花草、向日葵、菊花、桃花、石榴等。这些纹样的使用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作用。例如石榴寓意多子多孙、儿孙满堂,菊花有延绵长寿之意,牡丹寓意富贵吉祥等。植物图案有时还与动物图案交叉使用,使画面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一同使用的还有植物藤蔓、叶子及云纹等,使画面构图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动感。

几何图案不仅仅是素苗在服装上应用最广泛的图案,同时也是其他苗族支系应用最多的图案之一,通常应用在上衣、袖口、领口、围腰、系带等部位。图案以几何形体为主,呈中心向四周分布。人们将自然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概括提取或适当夸张,给人以动感、韵律之美。其中几何图案包括十字纹、星辰纹、云纹、太阳纹、月亮纹、雷纹、回形纹、水漩纹、万字纹、山川纹、井纹、十字纹等。通常以“十”字纹、“卍”形纹、“井”形纹3种为基础[14]进行变形,或重复组合,或左右对称,或随性排列,使整个纹样错落有致,线条极富有装饰意味,体现了美观性与实用性的结合。这些图案不仅仅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趣味以及对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社会活动以及观念意识的抽象化表达,蕴含着苗族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15],而且也反映了苗族同胞对衣着不求奢华的处事原则。

1.5 图案结构类型

按照图形结构,隆林素苗服饰图案主要分为对称纹样及连续纹样2类。

素苗图案女装便装不施刺绣,所以纹样只存在于素苗女装盛装,而男装也只在腰带上使用刺绣装饰。女装盛装通常是刺绣纹样,在上衣的前片、后片、袖子、裙子沿边、帽饰、围腰上进行装饰。上衣通常使用轴对称、二方或四方连续纹样进行装饰;在裙子沿边上也采用二方连续纹样,在围腰上使用组合纹样;头帕上也会使用二方、四方连续或者组合型的图案。上述纹样以几何图形为主,除围腰外还可能使用非几何纹样的动物或植物纹样。在重大节日或庆典时,素苗女性才会穿着盛装出席,而平常劳作只穿便装或现代服装。

素苗服饰图案类型可分为对称纹样和连续纹样。对称纹样(图5)以轴对称和中心对称2种形式为主,以达到视觉平衡之感,体现出秩序感和排列的规律性,使得整个图案构造的外观更加稳固、庄重。

图 5 对称纹样 (笔者绘制的上衣及袖子纹样)Fig.5 Symmetrical pattern Jacket and sleeve pattern drawn by the author

连续纹样(图6)以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为主,通过将纹样的两端或四角向四方扩展,形成大面积的图案。连续纹样在视觉上给人以厚重、整体之感。

图 6 连续纹样 (笔者绘制的沿边纹样)Fig.6 Continuous pattern Edge pattern drawn by the author

2 文化内涵

2.1 服饰结构、颜色文化解析

首先,少数民族服饰的款式、图案、纹样以及色彩的呈现能够反映出该民族的审美心理与审美情感;其次,少数民族服饰具有族群认知识别功能;再次,起到界定与体现民族身份,增进民族认同感的双重作用[17]。

服饰的款式和图案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文化因素、地理因素、生态因素等。服装的产生往往都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特殊环境,服装的材质、外形、色彩款式都会随着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而改变。素苗服饰通过几百年的演化变迁,承载了一个民族文化、历史、美学、宗教、社会等价值,可谓是该民族美学范式的物化形态[18]。素苗服饰上体现出更多的人文精神,使服装本身成为记载民族历史的“活化石”。通过对其图案和服装款式的分析,可以发现素苗对世界理解的独特视角。素苗人民一直对其生活满怀希望与信心。染、纺、绣、织,对于素苗女性来说体现了他们的乐观、勤劳、灵巧、智慧。他们借物言志,将心意与理性倾注于服饰之中[19]。

在服装款式和结构方面,因素苗生活在较为闭塞的山谷地区,服装在款式和结构上出于自我保护和方便生活的需要,上衣往往方便御寒和劳作,下裙宽大方便在山林地区行走。尤其在上衣的肩部、袖口位置添加了刺绣,既增加了服装的美观性,又增加了服装局部的功能性。

在颜色方面,隆林位于桂西南地区,以山石为主的生活环境和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让素苗服饰的底色常以深色调为主,如黑色、藏蓝色、深蓝色。但在图案装饰上使用较为鲜艳、对比强烈的颜色,使服装在灵动统一之中又富有变化。

2.2 服饰图案文化解析

素苗服饰图案以几何纹样为主,搭配动物或植物图案。这样的构成元素有着写实和写意的韵味:写实以动植物、山川江河等自然环境为主。几何纹样的使用是将自然元素经过一定的幻想与夸张创作,再饰以强烈的色彩搭配,给予人强烈的色彩冲击。这样的搭配风格和装饰艺术手法流露出了苗族人民世代独有的审美意识和宗教信仰。象征生育繁衍的动植物被苗族先民们采用借喻隐喻的方式以织、绣、染的形式表现出来,代代传承着本族的起源及来历[20]。苗族祖先认为自然界的各个生命体可以互相转化和融合,最深层的原因是来自他们的“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体现了苗族世世代代敬畏天地的传统。在追求精神力量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尚未认识事物的顶礼膜拜,因此就有了万事万物与人类和谐共存的主题。素苗服装图案造型与自然界的大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先辈的灵感来源也出自于对自然的崇拜,通过服饰和图案表达了自己对居住地山区自然界的感受。同时,素苗服饰图案具有美学价值和功能性的双重视觉符号,体现了素苗图案美学整体构造的和谐统一。

素苗服饰图案处处体现着人与万物和谐统一的精神,鲜艳的构成图案与深色面料背景的搭配,给人以热烈、繁复的感觉,并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图案通过局部的变化,给人以平衡、稳重、踏实的美感。在保证图案不失美感的基础上,有着深层次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画面构图完整、张弛有度。素苗服饰图案不仅仅是民族的标志,同时也记录了素苗的历史渊源,传递着民族精神信仰与文化。素苗妇女通过学习与传承,将美好祝愿与心意一针一线的倾注在服饰之中。服饰上的图案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惜物敬天之情。

3 结 语

素苗服饰图案的演变有着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素苗在数千年的文化演变中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服装款式与服饰图案构成,服装款式、图案、配饰等都深深印刻着生生不息、自然淳朴的生活状态。因素苗族位于较为偏远的山区,素苗女装服饰和图案保留着较为原始的面貌。受到当地其他民族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影响,素苗女装形成了其独有的特点。与其他苗族支系不同的是:1)素苗女装服饰图案主要体现在盛装服饰中,图案分布区域依次为衣身的前片、后片、袖子、帽饰、裙边、绑腿等;2)图案整体呈现出由中心向四周分布的规律,单元图案呈现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几何形特征;3)基础图案以轴对称、二方排列或者四方排列;4)素苗服饰特点以几何图形为主,动植物图案搭配为辅,而其他各苗族支系女装服饰图案则是以动物植物图案为主,几何形图案为辅。

猜你喜欢

隆林支系苗族
百色隆林:迎来深圳市罗湖区8名支教工作者
隆林各族自治县近三十年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论边疆哈尼族支系语言
——以云南墨江自治县为例
广西凌云地区背陇瑶的支系研究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支系服饰色彩探析
隆林黑山羊养殖优势与展望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
本地白山羊和隆林山羊冬春季补料效果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