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型肉毒毒素在面部整形美容手术切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12王新群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15期
关键词:肉毒A型瘢痕

王新群

(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美容整形科,山东 临沂 276000)

近些年来整形医学美容技术和设备不断创新与完善,面部整形美容技术水平提升,同时随着人们审美观念与需求变化,面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数量逐年增加[1]。但面部整形美容手术后患者存在瘢痕增生的风险,属于手术切口愈合相关的常见并发症,通常是由于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导致的。瘢痕增生(scar hyperplasia)又称瘢痕瘤,直接影响患者面部美观,也会导致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影响[2]。目前如何有效预防瘢痕增生、促进患者切口愈合是临床热点研究内容之一[3]。本研究选取104例面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A型肉毒毒素应用于面部整形美容手术中对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沂市中医医院2018年8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4例面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优化组,每组52例。常规组男36例,女16例;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4.25±5.64)岁;手术部位:面颊部21例,额颞部16例,下颌颏部15例。优化组男34例,女18例;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3.89±5.79)岁;手术部位:面颊部22例,额颞部15例,下颌颏部15例。两组性别、年龄及手术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面部整形美容手术指征;②病例资料完整;③无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排除标准:①存在瘢痕疙瘩;②对A型肉毒毒素有禁忌反应。

1.3 方法 入组患者均接受面部整形美容手术。常规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与修复措施,手术切除皮损后缝合,切口不注射其他药物,采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01,规格:21 000 IU∶5 g)涂抹手术切口,纱布包扎。术后24 h更换敷料,双氧水清洗伤口,再次涂抹凝胶,术后5 d拆线,拆线2 d后涂抹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Merz Pharmaceuticals GmbH,国药准字HJ20181229,规格:50 g/支),3次/d,持续3个月。优化组加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缝合后在切口两侧注射A型肉毒毒素(兰州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70037,规格:50 IU/瓶),总量不得超过100 IU,依据患者切口实际长度分点注射,每点2~5 IU,两点间距大于2 cm,注射点和切口边缘距离1 cm;额颞部手术患者切口两侧及对侧均需注射,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涂抹凝胶,并纱布包扎,方法与常规组一致。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瘢痕宽度、疼痛评分、瘢痕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瘢痕宽度:采用游标卡尺测量瘢痕宽度;②疼痛评分:使用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③瘢痕恢复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估况,包括色泽、凹凸度、血管分布及柔软度4个维度,总分0~3分,得分与瘢痕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④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瘀斑及头痛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瘢痕宽度及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治疗后6、12个月瘢痕宽度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后3个月,且优化组治疗后3、6、12个月瘢痕宽度与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瘢痕宽度及疼痛程度比较()

表1 两组瘢痕宽度及疼痛程度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后3个月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后6个月比较,#P<0.05

组别 n 瘢痕宽度(mm) VAS评分(分)优化组常规组52 52 tP治疗后3个月0.84±0.21 1.26±0.29 8.459<0.05治疗后6个月0.60±0.18*1.14±0.23*13.333<0.05治疗后12个月0.43±0.12*#0.95±0.21*#15.503<0.05治疗后3个月0.81±0.22 1.05±0.29 4.755<0.05治疗后6个月0.31±0.08*0.49±0.12*9.000<0.05治疗后12个月0.19±0.04*#0.26±0.06*#7.000<0.05

2.2 两组瘢痕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6、12个月瘢痕色泽、凹凸度、血管分布、柔软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后3个月,且优化组治疗后3、6、12个月瘢痕色泽、凹凸度、柔软度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瘢痕恢复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瘢痕恢复情况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后3个月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后6个月比较,#P<0.05

组别 n 色泽 凹凸度优化组常规组52 52 tP治疗后3个月0.72±0.21 1.09±0.25 8.172<0.05治疗后6个月0.48±0.13*0.60±0.16*4.197<0.05治疗后12个月0.30±0.08*#0.36±0.09*#3.593<0.05治疗后3个月0.74±0.23 1.13±0.29 7.598<0.05治疗后6个月0.49±0.14*0.62±0.17*4.257<0.05治疗后12个月0.26±0.09*#0.31±0.12*#2.404<0.05组别 血管分布 柔软度优化组常规组tP治疗后3个月0.62±0.19 0.98±0.20 9.410<0.05治疗后6个月0.43±0.13*0.52±0.15*3.270<0.05治疗后12个月0.23±0.07*#0.26±0.09*#1.897>0.05治疗后3个月0.50±0.15 0.96±0.19 13.703<0.05治疗后6个月0.41±0.12*0.49±0.13*3.261<0.05治疗后12个月0.21±0.08*#0.25±0.08*#2.550<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组出现2例局部瘀斑,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85%(2/52);优化组出现1例头痛,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2%(1/52);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05)。

3 讨论

面部整形美容手术治疗后手术切口会出现瘢痕增生及变宽,影响手术效果,同时对患者外表美观及心理健康均会产生一定影响[4]。临床中治疗瘢痕增生及增宽的常用疗法为药物涂抹、注射激素、实施激光治疗方法,虽然能够发挥一定效果,但治疗效果不稳定[5,6]。A型肉毒毒素属于临床常用生物制剂,是一种细菌外毒素,具有神经毒理功效,在障碍性肌张力和痉挛治疗中具有一定效果,临床中常被应用到斜视、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等治疗中[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6、12个月瘢痕宽度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后3个月,且优化组治疗后3、6、12个月瘢痕宽度与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12个月瘢痕色泽、凹凸度、血管分布、柔软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后3个月,且优化组治疗后3、6、12个月瘢痕色泽、凹凸度、柔软度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2%,低于常规组的3.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型肉毒毒素应用于面部整形美容手术中对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具有积极作用,能够组织瘢痕增生及变宽。分析认为,A型肉毒毒素具有显著的除皱、瘦脸及消除痉挛效果,同时还能够在手术中发挥辅助作用,缓解或消除障碍性局部肌肉张力。既往研究发现[8],A型肉毒毒素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长,而瘢痕的主要成分就是成纤维细胞生成的纤维组织。手术切口愈合受到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外部因素通常是指周围肌肉活动度和切口张力[9]。手术切口边缘皮肤存在松弛反应会对张力造成影响,组织修复过程中早期胶原含量相对较低,若切口缝合线拆除会导致切原张力增加,胶原沉积量增长,从而使瘢痕宽度随之增加,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会导致瘢痕增生。临床中对于切口张力控制主要是采取免缝胶布减张压迫方法,以此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并达到防控切口瘢痕增生的目的。在面部整形美容手术治疗中,于手术切口缝合前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能够促使手术切口张力得到缓解,达到预防瘢痕增生的目的。A型肉毒毒素能够对周围运动神经末梢造成直接影响,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和生成,从而达到麻痹和松弛肌肉的效果[10-13]。相较于常规手段而言,A型肉毒毒素对于患者疼痛程度减缓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神经末梢中生成新发神经突轴芽,神经与肌肉间的传导作用被重新激活,从而起到促进切口愈合的效果[14-17]。因此,本研究中使用A型肉毒毒素的患者瘢痕恢复情况较好,瘢痕色泽、凹凸度、血管分布及柔软度评分均下降。

综上所述,面部整形美容手术中采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预防治疗能够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并且可以控制术后瘢痕增生和变宽风险,有助于提升手术治疗远期效果。

猜你喜欢

肉毒A型瘢痕
瘢痕也可能会癌变
验 血
有关肉毒毒素的疑问
肉毒杆菌有多毒?
瘢痕也会变成癌
A型血的人应选择什么样的食物
B型肉毒毒素(myobloc)除皱临床疗效初期报告
TGF—β的信号转导与病理性瘢痕
如何辨别国外服装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