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12赵焕燕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15期
关键词:痉挛复发率生理

赵焕燕

(开滦总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唐山 063021)

原发性面肌痉挛(primary hemifacial spasm)是临床较为常见一种缓慢进展性周围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无意识、间断性地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严重者还会出现口角歪斜、睁眼困难等不良情况[1]。目前临床常使用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和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该疾病。其中,MVD具有治疗效果明显、副损伤少、根治率高的优点。为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提出将神经电生理监测应用于MVD治疗中[2-4]。神经电生理检测可实时监测异常波的改变情况,帮助判断减压程度。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MV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开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6.75±5.52)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3.63±1.21)年;发病部位:左侧痉挛36例,右侧痉挛24例。观察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56.81±5.56)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6.68±1.23)年;左侧痉挛38例,右侧痉挛2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MVD治疗:辅助患者取侧俯卧位,全麻后以病侧乳突为最高点,沿发际线作5 cm斜行切口,使用铣刀将骨窗游离约2.5 cm,以横窦为上界,乙状窦为底边,采用悬吊倒T的方式将硬脑膜切开,开放桥小脑角池,缓慢释放脑脊液;脑组织塌陷后认真探查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将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周围血管分离后进行减压;手术过程中充分松解蛛网膜,以免牵拉附近血管和神经;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视野,确定没有活动性出血后逐一缝合硬脑膜。对照组MVD治疗过程中不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组在MVD治疗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①侧方扩散效应(LSR)监测:于患侧下颌角处放置刺激电极,将针状电极缓慢放入颏肌,起始刺激强度为0.2 mA,随后逐渐增加,最大的刺激强度不能超过2 mA,频率2~8 Hz,电极需分别放在口角上方和眼角外侧,确保能接收口轮匝肌和眼轮匝肌的诱发电位;②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将耳塞插入双侧外耳道,把电极放入颅顶正中处,通过耳机发出的“喀喇”声刺激单耳,波宽为0.1 ms,声音强度60~80 dB,刺激频率20 Hz,电极阻抗不超过30 kOhm,分析时程100 ms,叠加次数1000次;BAEP监测结果为波幅下降50%以上、潜伏期延长1 ms时,需立即告知主刀医生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手术刺激或停止手术操作,并观察2~3 min,待其监测结果恢复正常后再继续进行手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近远期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①近期疗效:指手术后1周疗效,疗效判断标准:面部痉挛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面部痉挛症状基本消失,仅在做出特定面部动作或情绪激动紧张时出现面部痉挛为明显缓解;面部痉挛症状减轻,但发生频率相对较多则为部分缓解;面部痉挛症状无明显改变,甚至出现加重趋势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明显缓解)/总例数×100%;②远期疗效:指出院后1年的疗效,疗效判断标准同上;③并发症:面瘫、听力下降、短暂性眩晕的发生情况;④复发率:随访1年内单侧面部肌肉无意识、间断性地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为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

2.2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远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短暂性眩晕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7%(1/6 0);对照组发生面瘫2例,听力下降3例,短暂性眩晕4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9/60);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3.33%(2/60),低于对照组的16.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2,P<0.05)。

3 讨论

血管压迫是原发性面肌痉挛主要发病原因,药物治疗和肉毒素注射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面部痉挛等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血管压迫。MVD治疗可在显微镜辅助下分离面神经和压迫血管,并对可能压迫神经的血管进行减压处理,进而解决血管对面部神经压迫情况,改善预后[5,6]。在实际MVD治疗过程由于手术空间相对较小,手术部位存在较多神经组织和结构,稍有不慎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损伤,故如何降低手术风险、保护神经组织和结构已成为临床医学重点思考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神经电生理监测逐渐被应用到MVD治疗中,其可及时反馈患者神经传导通路情况,帮助临床医生了解和判断血管减压情况,减少其他因素对手术结果不良影响,进而保证手术安全性[7]。

LSR和BAEP是较为常见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方式,其中LSR主要用于监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特征性电生理反应;BAEP主要用于反映其在手术过程中听觉传导通路情况。二者联合使用可提高神经电生理监测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近期与远期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为MVD虽然可有效解决血管压迫情况,但发生病变的面神经根脱髓鞘再生以及兴奋神经元内核平稳均需一定恢复时间,故无法通过LSR和BAEP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原发性面肌痉挛在MVD治疗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析认为,LSR可在术中帮助临床医生快速找到相关血管,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有效保护面部神经组织和结构。此外,LSR还可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梳理和分离面神经和血管,降低对周围细小组织的损伤,减少面瘫等并发症发生,降低术后复发风险。BAEP是神经电生理监测中针对听力受损较为敏感方式之一,可有效减少术后其他干扰因素对患者听力造成不良影响,该方式能通过监测波幅和潜伏期方式判断术中听神经损伤情况,帮助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手术操作,减少听力下降发生[8]。在MVD治疗中应用LSR和BAEP监测,既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相关血管对面神经压迫情况,提高手术操作准确性,减少术后复发,又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面神经、听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在术中的损伤情况,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面肌痉挛MVD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痉挛复发率生理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1/8德国人有“生理缺陷”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