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岷江鱼类资源调查与分析

2022-11-11黄颖颖严俊刚赵凤麒张俊林

家畜生态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裂腹渔获岷江

颜 涛,黄颖颖,严俊刚,赵凤麒,张俊林,何 斌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水产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1731)

岷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岷山南麓,流经阿坝州、成都、眉山、乐山、自贡、泸州等地,在宜宾与金沙江汇合,最终汇入长江,全长782 km[1]。岷江为长江重要支流,孕育出相当复杂的淡水生物群落,鱼类资源丰富,是长江上游鱼类重要的摄食和育肥场所,也是多种鱼类的繁育场所,为长江上游重要的鱼类及水生生物栖息地,对长江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及种群的维持具有重大意义[2-3]。

目前关于岷江鱼类资源现状的报道较少,1956年张春霖等[1]报道岷江鱼类共计91种,隶属于8目,18科,68属。近年来,由于电站建设和城镇建设等人为活动的干扰,岷江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岷江鱼类资源造成影响。因此,本研究基于2017-2019年在岷江渔获物调查数据,分析其鱼类组成、渔获物结构、多样性指数,旨在完善岷江鱼类资源现状资料,为保护岷江鱼类资源提供基础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方法

于2017-2019年每年的7-8月、10-11月进行每次为期30 d左右的调查采样,由于岷江干流横跨高原和平原,因此,渔获物收集以岷江上游(岷江源到都江堰)和岷江下游(都江堰到岷江河口)进行统计,采样方法依据《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4],共设置15个采样点(采样点设置和基本情况见表1),每个采样点每次调查时间为5~7 d。岷江上游(岷江源到都江堰)属典型的山区河流,水流湍急、河道狭窄,导致该江段可开展渔业生产活动的区域较少,因此,岷江上游仅设置4个有渔民活动的采样点,鱼类采集以雇请渔民放置小钩钓、定置刺网为主,辅以小型背包式电鱼机捕捞(经渔政主管部门批准);岷江下游(都江堰到岷江河口)河面宽阔,水流相对变缓,渔业生产活动较多,设置有11个采样点,鱼类采集则以地笼、流刺网、定置刺网和底袋网等方式为主,辅以小型背包式电鱼机捕捞(经渔政主管部门批准)。岷江上游定置刺网网长有15~100 m,高1~2 m,网目大小有2~8 cm。岷江下游定置刺网网长有50~100 m,高1.5~2 m,网目大小2 cm;地笼长20 m,宽32 cm,高24 cm,网目5 mm;流刺网网长50~100 m,高1.2~1.5 m,网目2~4 cm;底袋网网长10 m,高1.5 m,网目1 mm。对采集到的渔获物进行现场鉴定,并测量体长(精确到1 mm)和体重(精确到0.1 g),对于疑难物种采用10%甲醛固定后带回鉴定。标本鉴定和分类主要依据《四川鱼类志》[5]、《中国内陆鱼类物种与分布》[6]。

表1 岷江鱼类采样点设置一览表

1.2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将采集到的鱼类进行个体计数,并通过多样性指数计算和分析鱼类多样性,公式如下:

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H′)[7]:

H'=-∑(Ni/N)Ln(Ni/N)

(1)

式中:N为群落中物种的总数量;Ni为第i个物种的数量

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D)[7]:

D=(S-1)/LnN

(2)

式中:S为群落中所有物种的种类数;N为群落中物种的总数量

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J')[7]:

J'=H/Hmax=H'/LnS

(3)

式中:H为实际观察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max为最大物种多样性指数;S为群落中的总物种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组成

本次调查共采集到胭脂鱼、短体副鳅、红尾副鳅、贝氏高原鳅、中华沙鳅、花斑副沙鳅、长薄鳅、小眼薄鳅、红唇薄鳅、泥鳅、大鳞副泥鳅、宽鳍鱲、马口鱼、草鱼、青鱼、方氏鲴、鳙、鲢、中华鳑鲏、四川华鳊、、翘嘴鲌、唇、花、麦穗鱼、铜鱼、吻鮈、长鳍吻鮈、棒花鱼、钝吻棒花鱼、蛇鮈、宜昌鳅鮀、异鳔鳅鮀、中华倒刺鲃、白甲鱼、泉水鱼、墨头鱼、鲤、鲫、犁头鳅、短身金沙鳅、中华金沙鳅、峨嵋后平鳅、鲇、南方鲇、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黄颡鱼、长吻鮠、粗唇鮠、切尾拟鲿、大鳍鳠、白缘、福建纹胸鮡、鳜、大眼鳜、斑鳜、子陵吻虾虎鱼、乌鳢、黄鳝、斯氏高原鳅、拟硬刺高原鳅、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松潘裸鲤、西昌华吸鳅、青石爬鮡、黄石爬鮡、沙塘鳢、斑点叉尾鮰、花斑裸鲤和台湾泥鳅等鱼72种,隶属于4目、14科、53属,其中鲤科鱼类32种,占44.44%;鳅科13种,占18.06%;鲿科7种,占9.72%;平鳍鳅科5种,占6.94%;鮡科、鮨科各3种,占4.17%;鲇科各2种,占2.78%;胭脂鱼科、钝头鮠科、虾虎鱼科、鮰科、塘鳢科、鳢科和合鳃鱼科各1种,仅占1.39%。

从鱼类组成分析,采集到1种国家级保护鱼类胭脂鱼,采集区域在犍为至河口河段。从省级重点保护鱼类分析,本次调查采集到小眼薄鳅、重口裂腹鱼、松潘裸鲤和青石爬鮡等4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鱼类,占四川省级保护鱼类种数的20%,占采集鱼类种数的5.56%。从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分析,本次调查采集到长薄鳅、小眼薄鳅、短体副鳅、红唇薄鳅、四川华鳊、长鳍吻鮈、方氏鲴、钝吻棒花鱼、异鳔鳅鮀、齐口裂腹鱼、短身金沙鳅、中华金沙鳅、西昌华吸鳅、松潘裸鲤、黄石爬鮡、青石爬鮡等16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占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种类数的14.03%,占采集种类的22.22%。从外来物种方面分析,本次调查采集到沙塘鳢、斑点叉尾鮰、花斑裸鲤和台湾泥鳅等4种外来物种,占采集鱼类种类的5.56%。

2.2 空间分布特征

调查采集到的72种鱼类,其中,岷江上游采集到红尾副鳅、斯氏高原鳅、拟硬刺高原鳅、麦穗鱼、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松潘裸鲤、花斑裸鲤、鲤、鲫、西昌华吸鳅、青石爬鮡、黄石爬鮡和台湾泥鳅等14种鱼类;岷江下游采集到胭脂鱼、短体副鳅、红尾副鳅、贝氏高原鳅、中华沙鳅、花斑副沙鳅、长薄鳅、小眼薄鳅、红唇薄鳅、泥鳅、大鳞副泥鳅、宽鳍鱲、马口鱼、草鱼、青鱼、方氏鲴、鳙、鲢、中华鳑鲏、四川华鳊、翘嘴鲌、唇、花、麦穗鱼、铜鱼、吻鮈、长鳍吻鮈、棒花鱼、钝吻棒花鱼、蛇鮈、宜昌鳅鮀、异鳔鳅鮀、中华倒刺鲃、白甲鱼、泉水鱼、墨头鱼、鲤、鲫、犁头鳅、短身金沙鳅、中华金沙鳅、峨嵋后平鳅、鲇、南方鲇、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黄颡鱼、长吻鮠、粗唇鮠、切尾拟鲿、大鳍鳠、白缘、福建纹胸鮡、鳜、大眼鳜、斑鳜、子陵吻虾虎鱼、乌鳢、黄鳝、沙塘鳢和斑点叉尾鮰等62种鱼类。从空间分布来看,鲤科裂腹鱼亚科中的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松潘裸鲤,鮡科石爬鮡属中的青石爬鮡、黄石爬鮡,鳅科高原鳅属中的拟硬刺高原鳅、斯氏高原鳅等属典型的高原性鱼类,主要分布在于都江堰断面以上海拔较高的水域。鲤科中的鮈亚科、鳅鮀亚科、雅罗鱼亚科、鲌亚科,鲇科、鳢科、鮨科、虾虎鱼科、平鳍鳅科、钝头鮠科、鳅科、鲟科、胭脂鱼科、鲇科等鱼类均几乎全是平原性鱼类,主要分布在都江堰至岷江河口中下游地处丘陵地区和靠近盆地平原区域。

2.3 渔获物组成分析

将所采集渔获物的数量和重量进行整理分析,岷江不同江段渔获物优势种见表2。由表2知,2017-2019年岷江下游渔获物数量优势种为短体副鳅、福建纹胸鮡、白缘、切尾拟鲿、贝氏高原鳅,重量优势种为鲤、吻鮈、福建纹胸鮡、白缘、切尾拟鲿;岷江上游渔获物数量优势种有黄石爬鮡、齐口裂腹鱼、青石爬鮡、鲫、拟硬刺高原鳅,重量优势种有齐口裂腹鱼、鲤、黄石爬鮡、鲫、青石爬鮡。

表2 岷江不同江段前5位优势种组成

通过对不同季节的单船渔获量进行整理分析,见表3。由表3可知,岷江上游7-8月和10-11月CPUE分别为0.524 kg/船/d和0.802 kg/船/d,10-11月CPUE是7-8月的1.53倍;岷江下游7-8月和10-11月CPUE分别是2.960 kg/船/d和2.829 kg/船/d,7-8月和10-11月CPUE差别较小。

表3 岷江不同江段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2.4 物种多样性分析

通过对渔获物种类和数量的整理及分析,岷江上游鱼类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53~1.32、0.39~1.19和0.48~0.73,岷江上游鱼类H′、D和J'则为1.25~2.35、0.68~4.57和0.63~0.78(见表4)。由表4可见,岷江下游鱼类多样性高于岷江上游。

表4 岷江不同江段鱼类多样性指数

3 讨 论

3.1 种类组成

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72种,鲤科鱼类最多,占44.44%;鳅科鱼类次之,与整个长江流域区系基本保持一致[8]。相较历史调查记录,岷江鱼类资源呈现以下特征及变化:(1)种类数大幅度减少[9-10]。本次调查发现土著鱼类68种,与1964年调查记录的115种相比,约40.87%的种类未监测到,其中包括川陕哲罗鲑、白鲟、长江鲟、鱤、鳤、大渡软刺裸裂尻鱼、四川白甲、圆口铜鱼等80年代岷江主要的经济鱼类,这可能与岷江水质污染和梯级电站开发有关[11-14]。(2)入侵种类增多。本次调查采集到沙塘鳢、斑点叉尾鮰、花斑裸鲤和台湾泥鳅等4种入侵物种[9,15],占5.56%,这极有可能是由于养殖逃逸与不规范地放流活动而引起的;沙塘鳢早于2015年在岷江汉阳水库被发现[16],目前已经在岷江流域形成一定的种群,并能够完成整个生活史,对岷江土著鱼类的生物多样性将造成极大地隐患。(3)鱼类小型化严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岷江下游优势种群中以福建纹胸鮡、短体副鳅、白缘、切尾拟鲿等小型鱼类为主,岷江上游优势种群中齐口裂腹鱼、青石爬鮡、黄石爬鮡等平均体重均较小,岷江鱼类组成和种群结构小型化趋势严重,与吕浩[17]、吴浩等[18]关于岷江的鱼类资源的调查研究是一致的。过度捕捞、非法网具使用和电鱼等因素可能是造成岷江流域鱼类资源衰退和小型化的主要原因。

3.2 种群结构

从空间分布方面分析,岷江上游以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黄石爬鮡和青石爬鮡等喜急流的冷水鱼类为主,中下游以短体副鳅、福建纹胸鮡、白缘、切尾拟鲿、贝氏高原鳅等适应缓流或静水环境的鱼类为优势种群;鱼类多样性随河流梯度向下而递增。岷江上游地处高原,属典型的山区河流,多为河谷地带,河道狭窄且比降较大,水流湍急,适合裂腹鱼亚科、平鳍鳅科、鮡科中的石爬鮡属等喜急流的鱼类生存;岷江下游贯穿平原和丘陵地带,河道宽阔,水流平缓,鲿科等适宜缓流或静水的鱼类随之增多。此外,岷江乐山以下江段仍然保持着较为连通的自然河流形态,岷江鱼类与金沙江和长江等河流正常交流未受到阻碍,使得下游江段鱼类多样性明显增加。

调查发现,岷江下游CPUE高于岷江上游,这主要是由于岷江下游鱼类种类和资源量都较丰富,同时,下游地区河道较宽,水流速度相对较缓[19],更适合开展捕鱼工作。此外,岷江上游10-11月CPUE是7-8月的1.53倍,而岷江下游7-8月和10-11月CPUE差别较小,岷江上游CPUE较大的季节性差异主要是由于岷江上游捕捞方式相对单一,小钩钓和定置刺网的放置对水域水文情势有一定的要求,7-8月为岷江流域的洪水季节,严重压缩了小钩钓和定置刺网的放置水域和降低了小钩钓和定置刺网的捕获率。

3.3 鱼类资源保护对策

岷江鱼类资源丰富,是川陕哲罗鲑、长江鲟等濒危保护鱼类以及多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调查发现,岷江鱼类资源量明显减少、鱼类小型化严重、多样性下降等问题突显,这主要是由于:(1)工业、农业、水利工程及城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入江河,致使岷江等水体生态环境质量下降[20],水体功能弱化,水体初级生产力下降;(2)水电工程拦河坝阻碍了鱼类的正常交流,防洪堤、滥采砂石等涉水工程导致了鱼类栖息场所萎缩甚至消失,从而,使得鱼类多样性下降[21];(3)有害渔具的大量使用以及电捕等非法渔业活动导致鱼类资源量严重下降、鱼类小型化以及多样性下降。从实际情况出发,岷江鱼类资源保护应从加强水体污染防控、严格控制水电开发、加大对沿岸非法涉水工程的查处力度、加大对非法网具以及非法渔业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河道管理和执法力度等多方面进行。

猜你喜欢

裂腹渔获岷江
岷江
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名单
仿生态养殖短须裂腹鱼母本繁殖特性研究
首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广西唯一入选名额落户南渔港
岷江行(外一首)
东海北部桁杆拖虾渔获组成分析
浅析毕节市裂腹鱼繁养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
异齿裂腹鱼产后护理技术
南海北部深海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及渔获率的时空分布
西藏裂腹鱼亚科鱼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