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业财融合下的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优化研究

2022-11-11张丽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9期
关键词:财务部门科研项目科研经费

张丽莎

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着预算编制落实不到位、管理部门缺乏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经费投入与科研周期脱离、结题审计不严格、结余经费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要积极地优化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对策,促进信息化技术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促进内部管理机构的完善、促进了管理对策的落实、规范结余经费以及培养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员,对提高公立医院的整体管理效果有积极的效果。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公立医院在发展规模、科研经费投入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改善。由于医院的科研成果是评估公立医院综合发展的关键指标,科研经费管理也成为了医院开展业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包括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以及自筹科研经费三个类型,纵向经费是国家、地方政府拨付的经费;横向经费是医院通过市场委托的手段扶持科研协作的相关收入;自筹科研经费表示医院根据自有资金合理分配协调的资金。

一、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职责

(一)业务科室经办人职责

针对办理的业务内容、票据等给予负责,并且还要对合同、会议纪要、采购廉洁合同等凭据实施有效的管理。

(二)业务科室负责人职责

针对办理业务的内容、金额、质量、票据等真实性进行负责,并且针对合同、会议纪要、采购廉洁合同等相关凭据进行有效负责管理;针对政府采购、医院内部采购、招标流程等合法性进行管理。

(三)财务科室审核人的职责

主要工作内容为:审核票据的合规合法性、内容的真实完善性;大额支出是否附相应合同、协议、会议纪要等;政府采购是否附带政府采购合同、采购中标通知书等;医院采购是否附带招标会议纪要等文件。

(四)财务科负责人的职责

主要负责的内容包括:对会计业务的合法性以及合规性进行负责;监督且落实科研经费预算的情况,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负责;对是否符合财务规定的要求进行负责;对科研经费审批管理进行负责。

二、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应用过程中,大多数医院都未能构建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组织,科研经费的管理都是由会计部门统一调配,缺乏专门管理的人员。一些医院虽然构建了内部控制小组,但是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依然无法形成完善的指导文件,导致出现经费管理的风险,从而给科研经费的应用埋下一系列安全隐患。在经费内部控制阶段,最关键的部分就是风险的评估,科研经费风险评估包括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三个方面,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且缺少风险评估环节,会计人员则无法全面掌握管理科研经费存在的风险,出现了资金超支、违规使用等问题。医院在合同控制、收支、资产以及采购等方面的管理上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管理落实不到位,严重阻碍了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效果。具体问题如下:

(一)无法突出财务管理在科研经费中的作用

公立医院为医护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其研究能力和创新性都非常强,很多医护人员更加重视提高医疗技术,忽略了财务管理和管理制度对促进公立医院发展发挥的作用,从意识上就无法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财务管理在科研项目开展中的作用也无法得到落实。不仅如此,公立医院的领导也无法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导致财务人员也无法在科研管理中发挥自身价值,科研项目预算工作的公平公正、准确性、安全性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结题审计工作的开展遇到很多的困难。不仅财务人员无法积极的参与到科研项目管理的工作中,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比较忙,因此很多事宜都交给了学生去完成,而学生对预算管理的认知水平较差,导致后期科研报销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科研结题的时候会出现预算执行力较差的情况。

(二)各部门配合不足

公立医院中的科研经费管理涉及部门包括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这两个部门的分工和职责有很大的差异,公立医院的科研部门主要负责对项目的审核,财务部门则负责审核项目的费用支出情况。两个部门各自独立,缺乏信息共享和交流,因此经常会出现财务部收到经费拨款但是不确定是归属哪个科研项目的情况,最终只能询问来款单位找到项目负责人,导致科研经费入账的时间延迟,也严重限制了科研项目的开展。目前,在医院科研项目的管理中,信息共享的速度较慢,因此在科研项目的预算费用明确上会遇到很大的阻碍,预算流程也呈现为混乱的状态,科研部门在进行项目经费审核的过程中缺乏目标性,因此预算与项目实际情况无法结合,财务部门在进行项目经费报销的时候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发票是否合规的方面,在具体报销工作中,科研项目则无法按照预算标准落实,在最终结题审计的时候极易出现费用支出超额的情况,引发科研项目产生一系列问题。还有部分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对经费支出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效的管理,由此可知,各部门配合实现信息互通是提高科研项目管理质量的基础。

(三)科研项目进行预算的专业程度不足

科研预算是项目开展的基础,不过在公立医院科研项目进行的实际情况中,很多医护人员在科研项目初期构建的时候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课题目标、研究方向确定以及研究路径书写上,因此忽略了项目预算的重要性,无法结合科研项目的整体情况分析,同时由于对国家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预算编制过于草率和笼统,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预算编制一般通过项目负责人的工作经验进行,缺乏专业财务人员的指导,一些内容被简单拼凑起来,在预算初期没有对一些项目的开支范围给予明确,预算整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大打折扣,导致预算无法与实际科研支出相匹配,经常会超过国家或医院的支出标准,导致科研经费超支或不足。财务人员报销的时候会发现问题,课题负责人对财务部门也有很大的意见,才导致存在很大的矛盾,财务部门无法掌握预算实际情况,因此导致资金应用与预算有很大的差异,也无法与预算联系起来,课题经费无法满足财务制度的规定,在结题审计的时候才会发现问题。

(四)科研经费的审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在医院中的地位较高,不仅要做好日常诊疗及手术治疗的工作,还要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关于科研项目的审批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流程且耗费的时间较长,因此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即便科研项目成功立项,但是经费拨付时间也无法确定,导致科研项目立项后也无法积极的开展研究。科研项目的经费应用,受到审批流程长、医护人员对报销流程无法全面掌握等因素的影响下,从而会频繁来往科研财务部门,最终会导致专家或主任失去耐心,将本来用于科研项目研究的精力浪费在办理报销的工作上,报销工作基本都由医学生完成,不过由于学生流动性较高且对报销流程不够了解,因此也会影响报销进程,导致财务部与医护人员之间产生矛盾。

(五)科研项目使用试剂、设备无法落实监督和管理

公共医院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财务部门的审批主要用于审核手续完备程度、发票真实性等,科研部门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足,则会严重影响日常报销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会造成课题负责人与财务人员之间形成矛盾,最终结果就是审计流程迟迟无法完成。科研经费的问题主要为:在科研初期项目无法及时到账,而入账后的资金使用较快,存在课题负责人无限制花钱、课题经费交叉使用的情况。公立医院要根据科研项目开展需要的设备、试剂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并且使用的耗材、试剂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很大的不同且无法确定,对公立医院开展试剂及耗材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针对公立医院的发展现状分析,科研项目在报销阶段才能明确耗费了多少材料或试剂,因此无法实施统一采购。

三、科研经费支付审批流程

(一)科研经费采购付款审批流程

第一,科研设备采购审批流程。设备资产采购且入库后,资产管理科室要根据项目预算执行单、入库单、验收单、合同、公开招标及中标通知书等内容交给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财务部门审核人员的审核,在领导签字后根按规定分级审批权限报分管领导,最终院长审批后交给银行办理转账和付款。

第二,科研物资采购审批流程。卫生材料、化学试剂等物资采购且入库后,采购人员要拿着入库单、发票填写转账付款通知书,在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的确认下,交由财务科进行审核并且签字确认,按照规定分级审批权限报分管领导,最终院长审批后交给银行办理转账和付款。

四、公立医院中科研项目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突出预算在科研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公立医院必须重视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针对人员进行预算管理的相关培训,财务部门要对国家出台的科研项目报销政策进行积极的学习和落实,公立医院中的财务部门还要根据国家的政策进行科研管理方案的优化。要针对科研立项的医护人员开展专业的培训,科研、财务、审计部门要轮流进行知识的讲解,帮助医护人员在科研项目立项、申报阶段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提高科研项目立项负责人的管理效果。医院的不同科室要设置一名专门的科研人员,用于日常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财务部门也要定期组织科室的科研人员进行培训,将国家出台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实施讲解,提高专职科研人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度,保证财务管理价值发挥出来,积极地宣传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促进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二)医院中各部门的岗位要做好明确的划分

公立医院要得到良性发展,就要重视各个部门工作的合理分工,否则会严重影响公立医院的内部管控效果,同时还能预防报销环节两个部门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促进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共享,保证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科研部门的工作内容包括:财务部门要积极审核科研项目的费用支出是否在预算要求中、是否符合费用支出标准等,财务部门、科研部门以及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员要联合构建监督管理机制,科研、财务、审计都要设置专门的岗位,从而实施立项审核、科研报销以及审计工作,实现对科研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三)给予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合理指导

目前,科研经费预算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编制预算比较简单、一些支出明细无法详细说明、财务人员投入预算编制的积极性较差。这些问题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预算的合理性较差。科研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构成项目审核团队,从而能够提高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保证管理质量,财务部门在科研项目成立的初期阶段要给予全面的预算编制指导,在符合项目费用之处的要求下针对科研负责人设置的预算数额进行调节,保证审核工作有序开展,解决科研经费预算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科研项目有序开展。

(四)简化科研审批的流程

公立医院要在满足各项规章制度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简化科研项目的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大多数科研经费的负责人都是专家或主任,本身就承担着重要临床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审批共工作,否则会严重消耗医务人员的精力,长此以往会阻碍他们的工作热情。大多数医务工作者都认为审批流程非常复杂,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对报销流程掌握不足导致的,医院各科室需要选择专门的科研人员完成科研报销工作,并且要加强对其的培训。还有一部分原因,报销工作找到领导审批的难度较大,因此可以派遣专人收集报销内容,统一进行审批工作,尽量应用信息技术优化网上审批的手段,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提高审批的效率和进度。

(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科研项目的管理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公立医院在发展中也顺应时代发展进程,通过信息技术优化科研报销流程,提高了科研经费管理的精细化和合理性。第一,要构建财务一体的信息共享机制,将科研项目预算导入到平台中,从而实现对预算资金的实时追踪,了解资金的走向,还要注意将医院会计信息与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及时了解医院管理平台的报销情况。第二,一体化信息平台有利于针对预算进行分解,每项之处和预算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负责人则可及时了解科研经费的应用过程,也能帮助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及时了解预算的实际情况。第三,要在一体化信息平台中上传报销数据,单位内部审计要随时随地进行报销流程的审查,保证报销工作符合要求,促进科研项目结题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第四,信息共享平台与医院采购部门之间要做好沟通交流,负责人可以从互联网上申请需要的试剂、材料等,统一采购入库。

公立医院针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实施优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项目管理优化阶段要突出财务的地位,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发挥出来。针对当前医院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业财融合的形势下根据管理的要求,财务工作要摆脱传统的记账思维转变为主动服务管理,调动财务部门参与到科研预算编制的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报销流程,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效果,为医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财务部门科研项目科研经费
医院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探讨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浅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
不要把院士的科研经费变成唐僧肉
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这些研究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