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2022-11-11戚晓宇朱志平梁水平谭炳南夏志恒魏懿鑫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重点保护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戚晓宇,邓 兵,朱志平,梁水平,谭炳南,夏志恒,魏懿鑫

(1.广东郁南同乐大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广东,郁南 527199;2.广州林芳生态科技有公司 广东,广州 510520)

自1956年中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正式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九大以建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列为的重大改革任务。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着许多的濒危野生动植物,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型的生态系统,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掌握资源现状,建立有效的保护对策及其重要。

1 自然保护区现状

随着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体系的建设,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我国已建成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为基本类型的自然保护地1.18万处,保护着90.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以及85%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包括3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这些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推动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国际组织,引进新的先进的保护管理理念,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

2 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

2.1 野生植物资源

自然保护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了优越条件。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一般分为蕨类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确定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自然保护区内都分布着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其中包括着许多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掌握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对植物保护及其重要,所以许多自然保护区都对区内的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如甘肃省7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的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维管植物133科528属118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0种,包括红豆杉、水杉、独叶草3种国家I级保护植物和秦岭冷杉、岷江柏木、连香树、水青树、水曲柳、厚朴、野大豆7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辽宁省建平老虎洞山省级自然保护共有维管植物91科327属778种,其中包括黄檗、紫椴和野大豆3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铁西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98科289属530种,其中有8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别为野大豆、紫椴、黄檗、钻天柳、红松、北方黑三棱、水曲柳和乌苏里狐尾藻。

2.2 野生动物资源

自然保护区内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水资源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迁徙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形成了独特的野生动物高密度分布区。野生动物资源一般分为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等,根据《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确定保护区内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且生存着许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掌握自然保护区内的动物资源并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对动物保护及其重要,所以许多自然保护区都对区内的动物种类进行调查。如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内有脊柱动物27目104科291属517种,两栖类29种,爬行类31种,鸟类331种,兽类116种,其中包括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15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小熊猫、黑熊、斑羚等53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为黑鹳、东方白鹳。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有记载的哺乳动物9目31科73属102种,鸟类47科18目330种,两栖动物8科14属19种,爬行动物5科16属21种。

3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问题

自然保护区一般处于偏远的地区,面积较大,管理难度大,从而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着普遍的问题。一是自然保护区周边村民没有树立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甚至有些村民以盗伐林木、偷猎珍稀动物为生。二是法律不够健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野生动植物由于其价格昂贵,不少人铤而走险进入保护区内对野生动物进行猎捕。三是局部地段人为干扰依然严重,许多自然保护区内还散居着一些群众,人为活动长期存在,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干扰或破坏,同时也存在了森林火灾发生的隐患,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难度。四是保护资金较为匮乏,虽然大多数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许多自然保护区面积较大,对其的管理无法进行全面覆盖,要完成智能化软硬件设施建设,资金难以得到保障。五是管理队伍不够健全,缺乏专业人才,更由于经费和科技力量不足,保护区科研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大多数宣教工作只在“植树节”等相关节日进行,宣传不到位且无法深入人心,对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缺乏全面统筹规划。

4 野生动植物保护对策

4.1 健全监测体系

建议自然保护区开展动植物资源动态监测,建立定期调查和动态监测体系,通过利用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健设林业人工智能巡护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智能化平台。定期调查一般间隔5-10年进行一次,对保护区内所有的动植物进行普查;而对于保护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要进行一个长期的监测,掌握其生物规律,特别对于濒危物种,一旦出现不利于其生存的因素要及时有效地组织实施保护拯救工程。通过对动植物资源动态变化的掌握,对其进行更有效的保护。

4.2 制定专项规划,严防森林火灾

自然保护区过度的旅游开发,人为使用杀虫剂、水污染、水域地减少和栖息地丧失等都是影响野生动植物生存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因素导致不同的结果,更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所以要开展专项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动植物保护和管理规划。

森林火灾是对野生动植物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各自然保护区要紧抓森林防火预防,构建良好的防火管理体系,消除所有的火源条件,加强自然保护区内人员的防火意识,定期巡护,禁止一切火种带入林区,建立舒适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场地。

4.3 开展公众教育

宣传教育是保护区管理的一项主要任务。通过建立周边居民及自然保护区对动植物资源共同管理的制度,签订相关责任书,共同承担保护家园的责任。利用每年“植树节”等时机,利用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对观众进行传达保护动植物的意义,使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提高公众的积极性。同时开设普法专栏等活动,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偷采、偷猎等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4.4 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目前,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相关法律和文件制定年限过长,保护名录未进行重新编修,且由于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较广,有些地区更是人员无法到达,所以对野生动植物的偷猎、偷采行为无法做到100%的监视和全面打击,且目前对于违法的处罚力度较轻,有较多人会因为利益铤而走险。所以,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动植物的保护法律和文件,加大偷猎、偷采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4.5 建设专业队伍,加大科研力度

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工作素质,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分析讨论保护区内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专业的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还应充分了解自然资源现状以及保护工作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因地制宜的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不断优化自然保护区环境,建立起一片更适合野生动植物生存的区域。

科研力度的投入对自然保护区科学有效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各自然保护区应与学校、科研院所、野生动植物保护公益组织等合作,让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对自然保护区进行深入研究,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等项目,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科研水平,提供可靠科学保护依据,从而促进保护区建设与发展。

4.6 加大资金投入

任何形式保护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数量多,自然保护区地域较广,仅凭人工巡逻很难对所辖范围进行全方位管控,应加大政府投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智能化管控。

5 结语

自然保护区内的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加强保护力度是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对自然保护区情况进行定期考察,各部门联合,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管理策略,切实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猜你喜欢

重点保护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修订
动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连城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
有趣的动植物
重点保护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把动植物当“人”写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