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医共体对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

2022-11-10余竹清司雯

保健文汇 2022年6期
关键词:医共体中医院社区卫生

文/余竹清,司雯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在国家相关政策和医疗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环境影响下,中医药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省、市两级医院相比,县级中医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现状还存在很大差距,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对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虽然开展了大量关于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探讨,但是以医共体发展模式为基础的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现状的深入研究却不多。本文就浦口区中医医共体对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进行探索。

1 国内中医医共体研究现状

1.1 定义

医疗共同体属于医疗联合体范畴,简称医共体,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文件组建的医疗合作组织。医共体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遵循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是一种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次出台政策,支持县级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共体,开展县乡一体化中医药服务。建设县域中医医共体有助于促进县域中医药一体化建设,实现县乡中医药服务同质化、规范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目前关于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探讨多以医联体发展模式居多,以医共体发展模式为基础的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现状的深入研究较少。目前已知的最早进行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探索的是浙江省长兴县。2017年长兴县中医院开始在当地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其主要做法:以宣传为抓手,借势借力,全面打造县级中医院龙头地位;理念先行,紧紧密围绕“发展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工作理念,有效发挥医共体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推动各项体制机制建设,全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杏林春暖,挖掘医共体运作机制中的典型案例、创新举措、干事成效等先进亮点,积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不断提高中医医院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彰显中医药文化软实力。

安徽省天长县、绍兴市柯桥区等地也紧跟其后进行了县域中医医共体的实践与探索,建设模式比较雷同。其让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共体,医共体内所有人员实行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动;设立医共体药品统一采购账户,医共体内的所有设备、药品、耗材全部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支付;实行财务管理“一本账”,设置医共体总账,由区级层面按照标准化工作当量考核后,统一拨付到医共体总院,由总院根据医共体内部绩效考核结果统筹发放等。

2 浦口区基层中医药发展现状

2.1 基本情况

全区土地面积7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4万人,下辖五个街道。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35个,其中三级中医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7个,民营一级中医专科医院1家,中医门诊部、诊所6家。全区共有执业医师1156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187人,占比16.2%。2019年,浦口区开始全面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组建了“1+7”中医医共体,区中医院为龙头单位,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

2.2 存在的问题

部分乡镇卫生院对中医药服务了解不深或知之甚少,对相关政策解读不够准确,扶持力度不够。部分乡镇卫生院对中医药仅限于日常开方、常用中药饮片的出售、拔罐、针灸等传统中医药服务的开展,对于更深层次的中医师承教育、中医门诊科室的构建等认识不足。

一是缺少特色的中医专家人才。基层全科医生基本是西医临床医生,针灸等中医适宜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过硬的基本功底,仅靠几次培训很难真正领悟掌握中医文化的博大精髓,基层社区缺乏技术过硬、实践能力强的中医专家人才。二是中医药人员诊疗逐渐西化。由于中医药收费过低,致使区内不少医疗机构重西轻中,中医药人员开西药的现象仍比较普遍。

基层中医药经费投入不足。一方面,从总量上来说,全区中医药人才总量不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人才严重匮乏,引不进来人,许多业务无法开展,发展受限。从专业结构上看,中医类高级职称人才偏少、高学历人才比例不高,且全系统中医类高级人才分布严重不均,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主要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另一方面,由于乡镇卫生院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依赖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当前区内基层中医药服务缺口较大,基层中医药发展投入相对不足。

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基层中医药政策不断完善,但政策实施周期较长、见效较慢,基于服务保障、服务设施、服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服务绩效等多方面衡量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较为薄弱,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调动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基层缺乏中医药管理专门人才,中医药的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对中医、中药和管理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受历史等因素影响,基层社区很长时间内都只重基本公共卫生,导致基层缺乏专门的中医、中药管理人才。

3 中医医共体对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浦口区在加大中医药事业发展保障力度的同时,研究探索区域上下联动、协同提高的中医药发展模式,形成了“品牌带动、多级联动”的浦口中医药发展新格局。

3.1 借力发展,集聚优质资源

浦口区中医院2019年挂牌南京市中医院浦口分院,并于2020年成功转设三级中医院,成为南京江北地区首家三级中医院。医院先后成立汪受传名老中医工作室、丁义江名老中医工作室、张骠名老中医工作室。引进南京市中医院4个名医团队入驻及省市级专家72人定期来院坐诊,带动医院相关专科诊疗能力大幅提升。医院不断创新中医诊疗模式,打造市级多专业一体化平台2个、院级多专业一体化平台4个。开展“针灸临床专病一体化”诊疗模式,在儿科、骨伤科配备专门的针灸推拿医师,将针灸推拿作为特色疗法融入科室中,对专病预防、治疗、康复发挥独特的优势;开设儿科中医经典病房,开展针、灸、推拿、塌渍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共91项,住院患者中医药使用率达81.34%。拥有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儿科),市级中医重点专科11个(肛肠科、脑血管病科、儿科、骨伤科、脾胃科等),国家农村中医特色项目1个(肛肠科)。为强化区中医医院的龙头引领作用,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区中医院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完成门急诊大楼改扩建工程和二期儿童中心大楼建设。

3.2 强力投入,完善服务体系

2018年全面启动浦口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新建工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硬件基础。目前区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提供中药饮片、6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等中医药服务,省级中医馆实现全覆盖。按照“一中心一特色”思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科室行动计划,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成省级特色科室2个,市级特色科室12个。其中,中医内科、小儿推拿、针灸推拿、骨伤、中医康复等中医特色科室7个,占比达58.3%,永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内科为省级特色科室;江浦通过医共体平台开展康复科联合病房,基层床位使用率明显提高。提供4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等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占比从2018年35%提高至2020年100%,两年内9家已通过市级中医阁验收,37家正积极创建中医阁。

3.3 搭建平台,突出联动发展

印发《浦口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探索构建医疗资源整合、医疗机构紧密协作的医疗共同体模式,统筹规划浦口区医共体建设布局,组建“1+7”中医医共体建设,充分发挥好区中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选派多名中医院的副院长及多名业务骨干至基层单位任职,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名老中医工作站、中医特色科室建设工作,通过定期安排专家坐诊、建设“1+7”中医医共体共享中药房、开展培训、讲座等形式带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中医院名中医将专家工作室延伸到基层卫生服务站。依托龙头单位成立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每年开展系列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常见病多发病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10 类 50 项以上,培训人员达780人,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全覆盖。同时,优化考核机制,提升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药服务量等中医药内容在基层机构绩效考核中占比。完善绩效分配方法,鼓励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运用、中药饮片使用率纳入绩效考核,家医签约服务的中医药个性包奖励,不占绩效工资总量。优化晋升流转通道,依托医共体平台,推动医共体内中医药人员统筹调配、人才共建共享,实现人员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在医共体内部建立区级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的中医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4 展望

4.1 扩面中医药服务范围,提高满意度

应进一步利用针疗、中药熏洗、推拿、茶饮等“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治疗,在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中推广中医药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中的独特效果。同时,鼓励医共体龙头单位中医药人才参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提高基层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中医药服务能力,并将针灸、推拿、火罐等中医技术和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完善中医药特色康复医疗体系。

4.2 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

要建立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中医药健康宣教服务网络,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加快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发展,营造良好的中医药人文氛围。

4.3 开发中医药智慧平台,提高便民性

利用互联网,在“1+7”中医医联体共享中药房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互联网+”智慧中医药,完善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充实中医药数据库,实现中医药工作数据在区域各医疗卫生机构间的互联互通。同时,在“互联网+护理”等网络服务平台中,增加中医药服务项目,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中医诊疗服务。

4.4 树立中医药特色品牌,提高影响力

可以将中医药文化与浦口旅游和体育相结合,借助自然地理优势设置中草药种植基地,在老山、不老村、汤泉温泉等引入中医药元素,开展医体、医康养融合发展;开展德艺双馨名老中医评选和师带徒活动,助推张接骨、毛氏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老中医民间影响力,进一步传承和宣传中医药文化。

5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而县域中医医共体是打通最后一里路,让基层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的最优解。通过统筹县域内优质医疗资源,以发展情况良好的区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单位,采用“1 +N”模式,在县域内推动优质中医药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强化各级医疗机构功能互补,实现共同发展的总体目标,对于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医共体中医院社区卫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2019年宁波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县域医共体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
浅析中医院财务预算管理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
汝州市中医院好护士拾金不昧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