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织物花型空间结构的研究

2022-11-08张庆新李思瑶

辽宁丝绸 2022年4期
关键词:花型肌理针织

张庆新 张 宁 李思瑶

(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1 针织的概念

纱线经有序弯曲形成线圈,而线圈间纵向串套和横向连接组成织片,经过计算设计及合片裁剪等成为针织物,用于人类生产生活。成圈是针织的基本工艺。与梭织物不同之处在于,针织物是由线圈串套而成,线圈之间有一定空间结构组织,是三维立体且由微小空间组成的特殊形态,因此具有相对而言更好的延展性。除此以外,针织物还具有优良柔软性、吸湿性、抗皱性和透气性等,较梭织物更适用作运动装面料及贴身衣物等。

2 针织花型组织分类

2.1 针织花型特性

相比于梭织,针织的花型更具可塑性,且针织灵活性较强,因而花型种类繁多。由线圈圈套而成的针织织物,具有更微观的视觉效果,任一线圈的变化均能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线圈变化不唯一,调节空间丰富,继而肌理效果也大不相同。例如:三维空间感较强的织物组织可以通过吊目、鼓包或绞花的方式来改变排针结构与花型效果,满足目的所需。立体绞花纹理表现案例见图1。

图1 立体绞花面料

纱线的密度及粗细和花型特性的关系在于纱线密疏与花型厚薄成正比。即轻薄花型飘逸性较强的织物就可以利用细纱在针型较细的横机上编织达到期望效果而将织物密度调到很稀松,同理可知织物花型组织将更为精细。相对而言,加深图案肌理时,可选用提花与嵌花的针织方法来编织出以图案为突出主体的织物。嵌花面料在服装中也直接应用于大面积花色装饰,具体运用见图2所示,通过颜色改变及花型设计,可达到理想效果。

图2 女装中的嵌花设计

2.2 针织花型影响因素

2.2.1 花型的视觉影响因素

针织花型研究利用针织原理及花型组织结构,融合色彩色调设计,表达出不同的织物效果。影响针织毛衫花型的因素是多元化的,主要包含纱线的粗细、颜色、织物的密度及其缩水等服用特性、织物的弹力特性、线圈的组织结构及方向等。通过控制变量理论,改变任一影响因素就能够改变织物的整体外观效果,且同外观效果的织物也可以改变不同组织结构与针法方式达到其他效果。

2.2.2 花型编织设计

对于花型编织的设计,应将织物的编织效率、组织结构、排针方式、选纱用纱、材料特质、编织难易等考虑其中。在设计针织织物花型的过程中,为保证针织织物及面料的市场性及经济实用性,可适当缩短编织时间,降低编织难度以此

提高生产效率。而花型与选材间的兼容性考虑也包含其中,因此设计师对于花型编织设计,要从多角度考虑,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践进行艺术创作。通过疏密变化带来特殊的肌理分布实用性较强,如图3所示,常应用于服饰设计中。立体肌理在层次感上的特殊性可以很好地表达服装风格,局部编织通过打破原有线条、解构形成高级感,具体应用见于图4。

图3 柔软面料疏密变化

图4 解构主义面料案例

3 同一织物不同排针方式

3.1 横向排针编织方法

纬编织物的基本组织有纬平针组织、罗纹组织及双反面组织。纬平针虽然是最基础的针织组织,但其经过正反针组合设计可编织出立体凹凸感具象图案。于手摇横机而言,纬编基本组织较为简单,图5所示的是几种基本组织织物。移圈组织编织方法是在编织过程中通过脱圈套圈转移原有排序形成的织物,如图6所示。

图5 几种基本组织织物

图6 移圈组织结构示意图

3.2 横向排针编织过程

根据手摇横机不同机型选择对应捻数纱线,经串线及检查机器后,进行编织,通过意匠图的设计意图,确认好网眼及其他变化组织的对应操作,选取工具有单目针、双目针、梳针板等,如图7所示。改变横向排针的圈套,进行移圈组织编织。移圈组织编织方法如图8织针图所示,把织针B线圈移开,可挂置在单目针上或放置于相邻织针上进行后续操作,固定好B线圈后,再将A线圈套入B织针上,后将B织针上的线圈放回。

图7 变化网眼组织织物效果图

图8 横机织针示意图

4 同一织物不同密度表现

4.1 立体空间中的花型密度

立体花型是针织织物设计中呈现具有特殊外观风格的重要花型。立体花型针织面料采用特有的空间组织结构、工艺方法等,凭独特的肌理外观及触感,丰富了织物造型内容,拓展了织物的设计空间,赋予织物特殊创意造型的艺术美感,满足了现代人对针织服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针织面料的立体花型可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如浮线法、集圈法、移圈法、楔形编织等。控制花型密度能带来不同视觉冲击力,具有独特艺术魅力也开拓设计师视野。花型不同,密度不同,前后片起针数和编织行数均不同,主观控制变量从整体性角度研究,可罗列组合出多种织物外观风格。

特定长度内,纱线捻度越细,密度取值范围愈大,织物花型纹理更为紧密,有厚重感,反之则相对轻薄且稀疏。

4.2 立体空间中的织物结构

三维空间中,立体花型主要采用局部编织方法达成结构编织目的。如图9所示,通过其中一个针床的织针控制线圈,部分织针经设计及参考意匠图改变线圈原有形态,达到三维立体外观效果。针织织物的外观设计通过实际几何结构参数计算,结构单元数量控制着花型效果,在花型中的体现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单一结构单元也有复合结构单元。

图9 三维立体织物

综合运用结构设计肌理可产生创新性特殊结构,且用途广泛。同时织物外观与服用性能也取决于纱线及面向市场的推广与投放。其中,针对于棉纱及腈纶纱线密度、断裂及捻度的测试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纱线性能参数值

结合手摇横机针型及针板刻度与织物本身形成的肌理密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如表2所示的横密与纵密参数值。其中织物密度刻度值与横密Pa成反比关系,而与纵密Pb则成正比。得出结论即织物密度刻度值越大,横密越稀疏,纵密越紧凑。

表2 织物密度刻度值与织物纵、横密的关系

5 结语

基于织物服用性能的设计多源于在传统织物组织基础上加以对比和改良,而基于外观的织物设计则具有更新繁琐化的设计理念,如数字智能化的组织结构设计、基于基础设计理念的创新花型设计等。应用新型的设计方法,通过改变织物花型密度及空间结构使其具备不同的形式美感,也是未来织物设计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花型肌理针织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针织与纱线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哥特式浪漫
基于Multisim的四花型流水灯控制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纱线与针织
基于WinCE圆纬机花型数据处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