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情理论视角下的清代服装缘饰分析

2022-11-08赵安然陈文成

辽宁丝绸 2022年4期
关键词:移情女装寓意

赵安然 陈文成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1 清代女性服装缘饰概述

缘饰,《辞海》中的释义为:“镶边加饰;绘饰。指衣物镶缀的花边”。缘饰是服装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工艺手法,也称服装边缘装饰。缘饰是用花边或布条将服装边缘包裹起来的一种装饰,大多在衣服的衣领、袖口等衣服的边缘处。

1.1 清代缘饰起源与发展

缘饰的起源一开始是为了增加服装易磨损处的牢固性,能提高衣服的耐穿耐用性。以满族入关为时间界限,清代前期满族还没有入关,长期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以及生产制造能力不足,所以满族缘饰最初没有装饰作用,只是一种实用性的工艺。

满族入关后,满汉文化交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手工艺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开始将注意力渐渐地转向到服装的装饰上。服装上的装饰逐渐变得精美奢华,最明显的变化就体现在缘饰上,其所采用的面料、工艺手法逐渐复杂,样式从简单的双镶边到三镶三绲逐渐演变为五镶五绲,直至发展为做工精巧的“十八镶绲”。以多镶为美,整体呈现出繁复、奢华的风格。纹样花纹较清代前期更加精细,多选用吉祥文字与龙凤虎等动物图案相结合,以此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和祝愿。而装饰的部位从易磨损的部位逐渐发展到领、袖、前襟、下摆、袖口、裤管等缘边部位,甚至口袋中间也进行了装饰。缘饰的功能从实用性功能逐渐转变为装饰性功能。

1.2 清代女装缘饰主要形式

清代汉族妇女服饰以衫、袄、背心、披风为主,满族女性服装以袍服为主,尤以旗袍为典型特色。清末旗袍袍身宽敞,直线外形,在领口、袖端、衣襟等处镶以宽阔的花边。清代末期,满汉交融,在女性服装的袖口等衣边处都讲究缘饰的装饰。

缘饰在装饰格局之中属于边缘勾勒式,是一种对款式、造型进行强调的方法。常见的缘饰材料有织锦、绦子、丝带、花边、绣片等。传统缘饰制作工艺种类丰富,主要有折边、绲边、镶边、嵌边、刺绣、堆绫、挖云、彩绘、编织、绗缝、印花、染色、织绣等。使用具有装饰效果的条带装饰在服装的领口、衣襟、袖口、下摆和开叉等部位,使得服装更具美感。

2 清代服装缘饰纹样

清代女装是我国传统古代服装的代表,其纹样的设计同样也受到了传统审美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含蓄、中庸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装饰审美。清代女装中的图案纹样题材广泛、艳丽精美,大部分都来源于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传承了我国千百年来的装饰审美,根据清代女装缘饰中纹样的形式,分为以下几种:对文字进行转化作为缘饰纹样进行使用,运用文字的含义进行缘饰纹样的创作。例如,“寿”字纹“福”字纹在纹样使用时,大多包含了人们对长寿的美好期盼,寓意“福寿绵长”、“福寿安康”。文字类的缘饰纹样在清代女装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宫廷女装上的应用。常见的文字缘饰纹样还有双“喜”纹、万字纹等。

通过谐音或多音、多意的方式进行纹样的造型设计。这类主题主要为福禄寿喜吉这五种寓意。通过物体的形象加以创作者的心意、心情以及想要融入的美好意义,将看似普通的物件融入了人们殷切的幸福期盼。谐音、多音、多意这类主题将生活中普通或常见的事物与人们殷切的期盼融合,由此推动新的祈福符号继续产生发展,达到心理与视觉的融合与统一。

3 审美移情理论概述

“移情”有传达情感的作用,能够将人的主观情感、意志、动作等一系列的行为活动物化,主客体之间互为主体情况下产生的情感投射,是人的物化和物的人化,是一个从客观物理性经过感知觉达到精神性的深化过程。联想到传统园林意境构成之一就是借助物镜投射人的心境,表达人的主观情感,将物赋予了我们的情感,“以我观物,物物皆着我色”。

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转移到客观的物体上,客观的物体就体现出人的思想感情。这种心理活动便是在审美过程中的移情,即“审美移情”。在这一过程中,物品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具有了主观的色彩。

4 移情视角下清代女性服装缘饰的纹样赏析

缘饰的纹样内容多取材于生活,主要包含有动物纹样、植物纹样等四种类型,这些纹样图案多种多样,有单独呈现,也有组合呈现。我国传统的图案纹样都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平安、喜庆、安康等吉祥寓意通过服饰图案含蓄或者直白地表达出来。通过其抽象表达、象征意义和借物抒情等手法,进行缘饰的创作,传达创作者内心的情感寄托,传达美好感情和希望。

4.1 植物纹样主题

以植物题材为主的纹样是女装缘饰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题材,多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花卉蔬果树木等,其中又以花卉图案最为常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各种具象或抽象的表达。

清代,植物纹样蓬勃发展,文人对于花品花性颇有研究,借物传情,植物纹样也因此成为吉祥纹样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牡丹纹样缘饰纹样(如图1)其主要构成的纹样为牡丹。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它因花型硕大,花色多样,香味浓郁被视为富贵花,深得国人的喜爱。纹样中每朵牡丹所呈现的开放程度都不相同,在花的周围围绕着藤蔓和绿叶,显得生机勃勃。在纹样中绣着象征多子多福的瓜瓞绵绵纹样,表达着人们花开富贵、事事如意、子孙绵延等的美好期盼。

图1 牡丹纹样缘饰

子孙蝴蝶葡萄缘饰(如图2)。葡萄素有多姿之意,蝴蝶象征“福祉”,缘饰自上而下依次描绘了葡萄藤蔓生长的全过程。开花、结果、长成紫色的成熟果实,冬去春来,往复不息。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传递了祈求家族世世代代“人睦千秋福,家和万事兴”的美好夙愿。

图2 子孙蝴蝶葡萄缘饰

4.2 动物纹样主题

清代缘饰纹样中的动物纹样题材多以有祥瑞寓意的灵兽为主,也有以谐音的方式通过画面表现祥瑞寓意或故事典故。例如蝶恋花代表爱情、大雁代表诚信、鹤代表仙兽、鹿代表灵兽,鹤鹿同春代表欣欣向荣等等。

“五伦图”缘饰纹样(如图3),以五彩丝线绣凤凰、仙鹤、鸳鸯、鶺鸰、黄莺,纹样上端绣着云纹,四周围绕着植物纹样,整个画面和谐生动。此缘饰纹样寓意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图3 “五伦图”缘饰

太师少师纹样(如图4),“太师”是中国古代的官称,人们借用谐音,以打籽绣法描绘一大八小共九只狮子戏球,憨态可掬,纹样中的狮子姿态各异,生动形象。画面中还绣有云纹和铜钱纹,整个画面气氛热闹非凡,一派生机勃勃。

图4 太师少师纹样缘饰

仙鹤缘饰纹样(如图5)在纹样中有静立的仙鹤,仙鹤周围围绕着象征高洁的兰花,下边绣上象征风骨清高的竹子;在纹样的顶部围绕着象征福祉的蝴蝶。纹样整个画面呈现高雅、清秀之感。清代女装缘饰中常出现的仙鹤,在大众的认知里有着忠贞清正、品德高尚的美好品德,以仙鹤表达长寿、成仙、高升的意思,表达了人们对生命、事业、生活的强烈追求与执着愿望。人们喜爱鹤的天性雅淡、善鸣、静立。鹤被人格化,文人把鹤比作君子,与“松、竹、梅、兰”的人格化品格相同,同时视鹤为清高超逸的代表。对鹤纹用高洁、美好、幸福等词语做修饰是其象征寓意的体现,且代表着健康长寿、爱情美满。

图5 仙鹤纹样缘饰

图6 喜上眉梢纹样缘饰

不同的缘饰纹样组合到一起时,便拥有了更丰富的寓意。例如,文字纹样中的“喜”字纹与蝴蝶纹样组合有“双喜相逢”的寓意;缠枝纹与葫芦藤蔓组合就是寓意“子孙绵延”的瓜瓞绵绵纹样。蝴蝶、龙凤、喜鹊等动物纹样大多具有吉祥富贵、平安喜乐的寓意;瓜、石榴、荷花、梅、兰、竹、菊、宝相花纹样这类的植物纹样,借用植物的特征和人们对于植物的感觉,来表达品格高洁、子孙延绵不断等思想感情。

5 结论

由于不同缘饰纹样的起源和与众不同的外形特征、特性以及实用特征等,人们用对待这些事物的不同情感进行缘饰的创作。用缘饰纹样来表达某些复杂的情感,运用移情、借物传情等方式传达着当时的人们对美好事物和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们的美好心愿和希望。

猜你喜欢

移情女装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女装流行面料
女装风格与细节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模仿老鹰的乌鸦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