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优势视角”的贫困大学生就业支持体系建设

2022-11-08王翔

大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优势视角贫困生优势

王翔

(南京财经大学 学生处,江苏 南京 210023)

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贫困生数量将继续保持在高位,在接受高等教育后,这一庞大群体的顺利就业,不仅意味着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改变,也意味着社会结构的开放与进步。

贫困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视角看待,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于从“问题视角”出发,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本文拟转换视角,从传统的“问题视角”转到“优势视角”,由专注“问题”转向关注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中拥有的优势与潜能,进而探索贫困生的就业问题。

一、“问题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局限

“问题视角”是以贫困大学生本身的缺陷或劣势作为关注焦点,开展贫困生就业研究与工作,即以贫困生“经济弱势”或“就业能力缺失”为视角,集中关注贫困生因为经济贫困而产生的种种就业难题与困境,部分社会学研究将贫困生归为大学场域中的“弱势群体”,还有部分研究因为贫困生的性格特质,将贫困大学生视作“问题人群”,过于强调贫困生的经济贫困与性格劣势,突出了贫困生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却忽视了贫困生自身的潜能与优势。

长期以“问题视角”看待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既不利于社会对于贫困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也不利于贫困生自身潜能的开发,更不利于贫困生实现顺利就业。

(一)使贫困生产生“消极”心理,影响贫困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

贫困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人们以“问题视角”看待贫困大学生,会放大贫困生自身固有的缺陷与劣势,弱化贫困大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容易使贫困生将学习、生活上的挫折与失败归咎于先赋性的经济缺失,在面对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时,容易产生“放任”“自弃”等消极情绪,而不是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来克服困境。长此以往,贫困生先赋性的缺陷将会主导其在校产生一系列困难,并逐渐衍生出各种问题,最终导致贫困生在不断的挫折与困境下,一味“怨天尤人”,放弃自身的人生追求,最终导致整个家庭产生“贫困循环”。同时,部分人群往往将“自闭”“厌学”“敏感”等“标签化”的印象强加到贫困生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贫困大学生这些“标签化”印象的推广将使这种偏颇的社会印象逐渐被贫困生本身所认知和接纳,导致其失去了准确的自我定位能力,刻意与其他群体保持距离,逐渐被边缘化。“问题视角”下产生的贫困生“自卑”“自弃”等消极心理及自身定位失调,与贫困生固有的自身劣势叠加,会进一步加大贫困生就业的难度。

(二)影响公众对于贫困大学生形成的正确认知,产生“社会排斥”

在“问题视角”下,贫困大学生的形象常常被构建为“自卑敏感、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学业不佳、自暴自弃”的一群人,他们在学校中独来独往,因贫困而自卑,因自卑而产生各类问题,成了高校中的“问题群体”。可见,以“问题视角”所构建出的“贫困生”形象,集中了人们对于贫困生所有不良印象的合集,以“问题视角”认知贫困大学生,常常会认为贫困大学生是需要救助的特殊群体,而忽视了他们试图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自身命运与家庭生活状况的积极愿望与强大的动力。在这种认知状况下,人们对于贫困生形象的刻画,极易让用人单位产生“社会排斥”现象。

欧洲委员会指出:“社会排斥是指在多元并且变迁的因素之下导致人们被当前社会中的交易活动,服务及其权利所排斥。其中,贫困是最明显的现象之一。”贫困极易导致“社会排斥”现象的产生,“问题视角”下构建的贫困大学生形象,更加深了用人单位在聘用贫困大学生时的顾虑,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劳动力市场对于贫困生的“社会排斥”。

(三)影响贫困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阻碍其顺利就业

有学者认为,贫困生就业问题中的阻碍本质上是其自身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经济支持、学业资本、社会资源支持所导致的。“问题视角”下的研究,过分强调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还不健全,服务资源不足,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而忽略了贫困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贫困大学生比普通学生更具有通过奋斗和努力来改变生活状况的愿望和动力,一味强调客观存在的各种资源和支持不足,只会加剧贫困生的不自信与惰性,弱化他们克服就业障碍的信心与决心,进而影响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用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的想法,使得贫困大学生难以依靠自身的努力打破各类就业困境与制约,实现顺利就业。

综合看来,在“问题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着“就业歧视”与“社会排斥”并存的社会因素,在个人方面存在着先赋性资源缺失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足等因素,易导致贫困生的消极懈怠,产生就业障碍。鉴于此,有必要引入新的视角,重新思考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优势视角”——贫困大学生就业的理论依据与全新视角

“优势视角”是由著名学者丹尼斯·塞勒伯(Dennis Saleebey)提出,其注重从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角度出发,把人们和环境中的优势与资源作为关注的焦点,“优势视角”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实践取向。“问题视角”总是认为人是不完美的,是存在缺陷和问题的,而“优势视角”则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即使在遭受困境与挫折的个体中,也有可能具有某些潜在优势。

(一)对问题视角的超越

“优势视角”超越了传统的“问题视角”范式,它强调人的精神和内在的智慧,即使是最脆弱的人,也拥有能量和潜力,强调困境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引导社会从积极的角度对贫困生群体进行再认识。这一新的视角,并不是忽略或轻视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时所面临的困难,没有从事实上否认他们在就业竞争方面存在的先天弱势,但这一视角实现了对贫困生的“去标签化”,让人们抛弃旧的、错误的眼光看待贫困生群体,以“优势视角”的眼光将贫困生视为积极主动的求职者和有专业能力的特长者,这改变了社会大众对于贫困生的认可和接纳,使得社会开始重新认识贫困生,给予其平等的发展机会,也可以有效降低“社会排斥”现象的产生。

(二)调动贫困生自主的积极因素

“优势视角”突出贫困大学生的优势和资源,强调其自身的积极因素,认为其有能力克服自身所面对的困境。在“问题视角”下,人们倾向于考虑贫困生“能力不足”的因素,否定贫困生能够通过自身努力重构就业能力的事实。虽然贫困生面临着种种就业障碍,但在这一全新视角下,可以发现贫困大学生所具有的诸多优良品质,在这些精神和品质的促使下,贫困生完全有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自己处境,提升自我的能力。

(三)帮助贫困生重新认识自己,塑造良好心态

古语有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优势,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并准确定位,总是能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发挥个人才智。“问题视角”下关注贫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突出缺陷,将这一群体视为弱势群体加以救助,这种做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无形中也赋予了贫困生“脆弱”“自卑”等负面的标签,容易对其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难以正确认识自我。“优势视角”下,社会大众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贫困生群体,发掘贫困生的闪光点,有利于贫困生以积极的态度来审视自我。贫困生拥有强大的改变自身境遇的外驱力,这些积极因素都将促进贫困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贫困,以更主动的行为来克服困境、重构自身能力与就业优势,实现顺利就业。

总之,“优势视角”相信每个贫困生都能充分利用个人、社会、学校的优势,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与奋斗重塑个人能力,学校和社会充分鼓励他们挖掘自身的价值与能力,为改变他们自身的命运增加可能,同时逐步建立起贫困生个人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他们努力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对自身命运和家庭状况的改善。

三、“优势视角”下贫困生就业支持体系的构建路径

在“优势视角”下,存在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具有应对问题的自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校应先发掘贫困生自身具有的就业优势与潜能,并针对贫困生的优势特长,予以相应的教育和指导,从而发挥贫困生的优势,克服障碍,顺利实现就业。

(一)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支持贫困生就业

贫困生一般来自偏远地区,生活环境简单,人际交往单纯,内心质朴,性格中没有过多的世故与圆滑,有着较高的诚信感,这些优良的品质和作风,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同时,贫困生经历了生活的磨炼,对于未来生活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动力较强,艰苦的生活环境也培养了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抗逆力,更适应艰苦的工作岗位和复杂的工作环境。

高校在指导贫困生就业时,应当以积极鼓励的态度,树立贫困生的自信心,引导贫困生运用自身的优势解决问题。首先,要帮助贫困生建立择业自信,贫困大学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性格与心理品质等,只要方法得当,一定能够从社会提供的各种职业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其次,引导贫困生正确认知自我,找准社会定位,在开始择业前应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性格、特长和知识技能等因素把自己定位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摆正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最后,督促贫困生在求职中实施积极的行动,倡导贫困大学生克服“坐等”的消极思想,克服个人主义思想,正确处理好就业中所面对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成功和失败的矛盾,公与私,义与利等现实问题,以敢于挑战,勇于竞争,乐观自信的择业态度来迎接就业挑战,成功地完成职业理想,实现自我价值。

(二)构建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开展贫困生就业指导

贫困大学生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生存问题,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勤工俭学来补偿经济的缺失,这使他们有足够的机会提前接触社会,培养工作技能;同时,对于社会的接触和理解,也使得他们对于自身的定位更加准确,职业目标更加明晰,职业技能的学习更加专注,社会适应性进一步增加。贫困大学生的这一经历对于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针对贫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就业指导,设置针对性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择业能力。具体到操作层面,高校应首先建立校内外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辅导模式,进一步帮助贫困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了解自身的兴趣特长与能力,确定职业价值观,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做好人生规划;其次,开展就业技能类指导,指导学生寻找职业信息、制作简历、训练面试技巧等,使学生了解简历的结构与要素、面试礼仪、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等,从而提高求职面试技能,通过团体辅导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后,要个别关注,由于每个学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焦点,出现问题时,要正确引导,实施解决。高校工作者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把就业问题放在特定的个人背景下,通过正面的经验回顾、积极的语言激励等途径消除贫困生的负面情绪;同时挖掘贫困生已有的负面经验背后的成因,引导贫困生寻找解决方法,实施具体的解决行动。

(三)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育,提升就业综合素质

贫困生,首先是大学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优势,而且由于现实原因,他们不得不依靠个人的努力去改变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缩小与他人之间的差距,因此他们在校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驱动力更足,学习自觉性较高;同时,受经济条件制约,贫困生的娱乐活动较少,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能获得更高的成功率,这也为他们在就业竞争中打下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高校应引导贫困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加强学业技巧指导。还应完善教学设计环节,增设知识拓展型的通识教育课程,拓宽贫困生知识面,加强知识沉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用人单位注重的一项能力,高校还应在教育过程中加强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注重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使贫困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拓展就业渠道。

(四)构建“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支持网络,共促贫困生就业

从“优势视角”的角度来看,即使人们处在逆境中,在周遭的环境中仍然是充满了资源的,环境在增加了人们产生各种问题可能的同时,也提供了各种保护因素。因此,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应仅局限于发掘个人的优势与特长,也应寻求家庭、学校、政府等环境方面的资源优势,构建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四、结语

贫困大学生群体在克服了层层教育壁垒后,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其教育成本的支出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贫困家庭大学生能否实现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贫困生的就业流动性增强,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以“优势视角”发掘贫困生的优势,构建贫困生就业支持体系建设,有助于发掘贫困生自身优势,实现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指导贫困生的就业实践,“政府、家庭、学校、个体”四方应当形成合力,推进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贫困生实现理想就业。

猜你喜欢

优势视角贫困生优势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画与话
优势视角下青少年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残疾人社会工作中优势视角的应用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优势视角与孤残儿童社会融入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