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玩”会新春 以“区”解主题
——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的行动研究

2022-11-08郭婷婷

文教资料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主题性庙会年货

郭婷婷

(高邮市市直机关幼儿园,江苏 高邮 225600)

主题性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组成部分,是依托主题而生的一种活动形式,是支持幼儿自主学习与主动操作的有效载体,能够帮助幼儿建构与主题相关的经验。以“新春”为基点勾画主题活动,着眼于孩子的视角、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分享,引导孩子从调查、观察、讨论、操作、分析、探究、交流等途径入手,在畅议和丰富的文化体验观察中感受节日的氛围,建立属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并让其对新的一年充满憧憬。以下便是以“新春”为基点的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提出的具体思考及策略成效分析。

一、路径规划——幼儿园“新春”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初思考

(1)梳理现状:崇洋忘本,传统文化缺失之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强调幼儿园在组织教育活动时,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新春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利用主题性区域活动融入新春主题中,不仅能让幼儿深刻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还能丰富幼儿园的主题课程。但在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和各国文化的流入,大家都比较热衷于过西方的节日。因此大力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幼儿开始展开。

(2)扎根童趣:扁平认知,主题性区域活动融合之思。春节对孩子来说是扁平的刻板符号,在主题活动中大多以诗歌、故事的形象展示,幼儿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如果想帮助幼儿对新春建立立体化的认知,教师就需要引导幼儿通过实际行动获得感受、建立思维、生成想象,深刻解读新春的要义。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新春活动展开的重要途径,它能引导幼儿深刻感受春节的特点,对新春节日建立正确的认知,是一种催化幼儿兴趣、发现传承、探索节日、解密民俗文化的主题活动开展形式,是幼儿较为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

(3)落脚路径:知情意行,主题性区域活动使用路径规划。主题性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玩中学”为主的活动,主张凡是幼儿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教师都要给幼儿机会引导其独立完成任务;凡是幼儿不能独立完成的事情,教师都需要观察和倾听发现与了解幼儿的需求,为其主动完成提供帮助。因此基于主题性区域活动构建的新春主题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需要具象化的过程,教师要从知、情、意、行各层次进行渗透,引导幼儿体验周围环境、探索新春节日秘密、解读新春节日民俗等环节,帮助幼儿了解新春,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二、旧题新解——幼儿园“新春”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策略

(一)立足调查,以阅读体验认知“新春”来历

春节虽然每年都过,但对幼儿来说其究竟是怎样来的以及为什么要过春节还是未知的,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幼儿结合春节资源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深度探索,让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相衔接,达成主动学习的过程。幼儿的兴趣与意愿,处于幼儿园课程核心的地位。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自我建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核心目标。因此在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中,我们主张“从行动中学习,从行动中获得经验,真实的知识应当由行动所获得”。知识和经验应当来源于幼儿实践,并应用于实践,通过利用幼儿身边各类丰富的春节教学资源,带领幼儿行于实践、探索和创新的过程。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发学习和自由探索精神,对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新春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中,我们首先请小朋友在语言区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谈一谈对新年的理解。“小朋友,你心目中的新年是怎么样的?”“新年可以放烟花和鞭炮。”“新年有很多好吃的,还可以吃很多糖果和巧克力。”“新年的时候,爸爸会买很多很多花,放在家里很漂亮。”“过新年的时候,妈妈会买漂亮的新裙子给我。”“新年的时候,大人都会给我和姐姐发红包,可开心了。”“我喜欢过新年,新年可以去庙会,还有舞狮表演看,咚咚锵,咚咚锵……”在探讨中教师发现孩子们都有了对新年的初步认知,但对于新年的概念还是一个模糊状态,为了让孩子更加深刻地了解新年,加深对新年民间习俗的认知,我们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了“中国年”大调查,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新年习俗文化。然后我们在阅读区投放了很多有关于“年”的绘本,有《春节的故事》《团圆》《十二生肖》《小老虎的新年树》。通过这些的方式,孩子们了解中国年的习俗和对年的记忆,从而丰富对年的认知经验,如小朋友们了解“年”这个大怪兽,也知道了为什么过年会有放鞭炮、贴对联等习俗。

(二)寻味生活,以主题环境创设感受“新春”氛围

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核心价值是指从幼儿认知特点和兴趣出发,帮助幼儿掌握和获得关于主题的关键素养和经验。新春活动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幼儿的关键素养及经验也是在生活中获得的。因此,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开展,脱离不了生活中的体验,教师应改变以往区域活动开展教师主导传授的现状,落脚生活视点支持幼儿自主调查与了解新春的相关知识,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立足于生活,感受春节前后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将变化融入区域主题环境,引导幼儿在调查、讨论、实施、探索、了解的过程中形成新春探索路径,帮助幼儿感受体验和发现人与传统节日的依存关系。

例如,在关于新春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中,为了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新年风俗,感受人们对新一年的期待与向往,教师在孩子了解了什么是新年后,请孩子调查自身生活周围环境都有什么变化,并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小朋友们发现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新年特征:有烟花、有灯笼、有对联、有窗花、有福字、有年夜饭……他们认为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才是过年,于是结合这些发现,在区域活动开展前鼓励幼儿用绘画、手工制作、表演等不同的方式装饰了新春主题区域环境,孩子一起用红包、彩纸等材料制作自己专属的漂亮的灯笼,认真创作设计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祝愿的“福”字,书写新年贺卡表达自己在新年里的愿望,感受新年的美好,粘贴在区域环境之中。同时,为了更好地感知新年,我们请孩子尝试拟订属于自己的新年计划,有意识地进行初步的自我规划,在追随幼儿兴趣的同时,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独有的民间习俗,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定位体验,以“年货街”打造体味新春特色

新年我们会吃什么,玩什么?这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在主题活动实施中追随孩子的兴趣点,我们进行了“浓浓的年味”大调查,根据调查表的内容,孩子把春节吃的食物、玩的项目调查得明明白白,同时也生成了“这些食物怎么做”“这些项目怎么玩”的问题。学前阶段的幼儿因为年龄尚小,如果直接用文字来解答他们的问题会让他们觉得烦琐又较为枯燥。因此将具有充分趣味性、具体性、丰富性的体验过程融入区域活动就变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为幼儿提供直观的思维,保证幼儿更好地理解新年。在这种需求转型下,教师也曾从注重知识经验的累积转向注重幼儿生活体验的感受,以幼儿的生活实际为基础,营造高效的育人环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让孩子在材料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地探索、学习,深度感受新春的秘密。

例如,在关于新春主题性区域活动中,我们开设了“年货一条街”,在开展之前请幼儿思考:“可以准备哪些年货呢?”“要买灯笼”“买对联”“买窗花”“有红包”“还需要有很多好吃的、好喝的,客人来拜年的时候可以招待他们”……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既然有这么多的东西要准备,那我们先做个年货清单吧。孩子们利用画笔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制作了有趣的年货清单,结合年货清单孩子们开始动手制作活动,他们有的包饺子、有的做对联、有的画窗花,开心极了。在制作年货中,孩子变得兴奋起来,尤其是在讨论到今年是虎年时,萌萌的小老虎更是引发了孩子们的关注,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一起寻找着老虎,看到了许多老虎窗花装饰,发现了老虎独一无二的花纹,还找到了老虎头上的王字。“黄色条纹装,自称山大王,龇牙一声吼,百兽直发抖”,孩子们笔下的小老虎们稚气十足,迎接着新年的到来。同时,孩子们还动手做起了新春美食,他们有的包饺子,有的做腊肉,有的制作新春的鱼肉宴,有的制作了春卷。在“年货街”开张后孩子们开始了扮演游戏,他们有的人扮演顾客去买年货装饰自己的小家,有的扮演买年货的人介绍自己的对联,在开学的体验中感受到了年的趣味。

(四)趣味表演,以“新春活动”模拟彰显新春趣味

新春包含着许多经典的活动,无论是赶庙会、团圆饭、舞龙舞狮还是烟火活动,都是有趣且受幼儿喜欢的。这些互动可以让孩子们从富有中国特色的各种活动中亲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快乐。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是完善主题活动的基本结构。因此,在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应根据儿童需求,关注幼儿的生活与经验,开设趣味的新春活动,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开展中了解风土人情和习俗活动,运用多感官、多途径的体验操作感受节日节气、体验风俗民情。在主题性区域活动模拟实施中,注重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环境、材料等的设计,能有效引导幼儿多感官地操作、体验主题区域活动项目,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丰富幼儿主题经验,使主题活动的实施更加深入、有效,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例如,在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中我们结合幼儿已有的“赶庙会”的经验,引导幼儿从往年的“逛庙会”变成了在幼儿园内模拟“办庙会”。在办庙会之前我们请孩子先自由进行了讨论“你想怎样办庙会?”“我想上台表演唱歌跳舞。”“我想办一个画展,把我们的画都挂出来给大家看。”“我想舞龙。”“我想发红包给那些没钱的人,让他们可以去买好吃的。”“我想让大家聚在一起来吃饭。”看来一次小小的谈话不经意间唤醒了小朋友们原有的庙会经验,但又仅停留在表象,庙会背后的工作他们并没有关注过。那如何才能更好地举办好我们的庙会呢?于是我们带着憧憬、带着疑问,把关注点从庙会前转移到庙会背后的工作。“办庙会要打扫干净房间!”“可以邀请弟弟妹妹!”“可以把我们的年货街放在庙会里!”有了前期孩子们已经制作好的年货,孩子们的庙会变得格外得心应手起来,他们自己动手装扮环境,挂福字、粘鞭炮、贴窗花、挂鞭炮、打扫屋子,并制作了邀请函发给了弟弟妹妹。同时,他们开始学习与观看各类型关于舞龙舞狮的视频,并请一些懂得舞龙舞狮的老师对幼儿进行了指导,了解了“游龙、穿龙尾、中字造型、蝴蝶结造型、慢腾进、龙舟、曲线造型、金山、银山、龙回宫,狮子探路、摇头摆尾、左顾右盼、狮子滚绣球”等套路动作,在班级开展模拟舞龙舞狮游戏,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动作,扮演狮子与龙,帮助幼儿初步学习舞龙舞狮的动作特点。就这样,孩子们日思夜盼终于等到了庙会开始,他们紧拉着弟弟妹妹的小手,一会儿来到美食摊前品尝美食,一会儿到游戏区去玩游戏,一会为弟弟妹妹表演舞龙舞狮,大手牵小手,不仅培养了大班孩子的责任心,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作为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加深了幼儿对新年习俗的认知。

三、且行且思——幼儿园“新春”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思考

(1)落脚主题性区域活动,提升探究能力。主题性区域活动融合新春传统活动开展,让幼儿亲历周围生活,以直观感受与主题学习进行交互,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生活能力和思维水平等,并为幼儿园生活课程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探索。孩子们在进行新春主题性区域活动时,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探究,尝试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主动构建知识、乐于探索、爱上观察,掌握观察时注意的要点,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落脚主题性区域活动,教学育人统一。新年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对于每一代人而言,都有着不同且深刻的含义。它既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事,也承载着每个人最美好的期待。基于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新春主题教育活动,将对于教学成效的价值追求与提高幼儿的创造力的价值追求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教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它让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让孩子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区域,实现了幼儿园与社会的教育资源以及生活的有效整合,是教师带领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美好、带领幼儿走进生活课堂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尽情地让幼儿们去体验新春时周围环境的不同,感受不同的民俗活动和文化,让幼儿参与讨论、积极调查、动手制作,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帮助其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促进其整体、全面、和谐发展。

(3)落脚传统文化教育,生成未来打算。传统文化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中重要的传统文化表达载体,也是人类文明持续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一种独特立体的呈现形式。同时也是幼儿园重要活动内容之一,尤其是在学前教育阶段活动中。但是目前幼儿园对于传统文化的接触、弘扬程度的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有了一些学习但并不完善和全面。其实,传统文化不管对于教师还是幼儿而言,都是一个丰富的知识点。我们需要继续探索、不断创新,找到更好的途径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主题性区域教学中来,为活动的开展拓展新模式,为幼儿的未来发展生成更多有价值的方向。

四、结语

“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对中国来说,过年意味着喜庆、团圆、延续。过年是习惯,是习俗,更是薪火相传的信仰。结合主题性区域活动弘扬年味文化是一个趣味的教育话题,也是未来无数主题活动开展的方向。我们要充分发挥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有效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和主题性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多元化的体验中共享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弘扬优良传统的意识,从而浸润幼儿心灵、发展幼儿品质。

猜你喜欢

主题性庙会年货
新世纪以来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刍议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元宵节,逛庙会
备年货 迎新春
去无人超市办年货
花样年货
丰都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
洋庙会写趣
从报道全国两会思考主题性报道要有“高度”和“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