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思考

2022-11-08

文教资料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思政学生

黄 播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 201815)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为顺应此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应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进行具体教学实践时,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三个问题,对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必然性

(一)情感亲和力

高校思政课是学生强化思政教育、提升思政素养的重要渠道。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往往都是灌输型的,教师一味地传递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并无过多的独立思考时间,整个课堂都严重缺乏活力。新时代下若要提升教育成效,就应采取有效手段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让课堂不再是灌输型的,而是互动型的。在活力课堂的建设中,要提升课堂的情感亲和力,用好的故事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启迪学生,从而使学生从好的中国故事中受到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在思政课上讲好中国故事可使得课堂活力大大提升,进而创造出高质量的课堂,培养出更多思政素养较高的学生,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二)情景吸引力

讲好中国故事是思政课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国若要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就应借助文化话语促进文化自觉,跟上时代的发展,创设出极具感染力的价值体系,引领人类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实现共同利益。而讲好中国故事能够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阐释力和解释力,增强文化话语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从展示中国历史底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引入各种新型的展示手段,将中华文化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中国的特殊文化形式、传统节日都是讲故事可利用的元素,这些文化内容也极具教育效用,将其引入思政课堂,可建立传统和创新融合的新局面,使得社会无论如何进步,中华文化都能扎根在每一位民众内心,在国际话语背景下也可更好地体现中国文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提升软实力的关键,也是在国际社会中拥有更强的文化话语权的关键,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情景教学本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其和传统手段不同,对新时代的学生有着更强的吸引力,将情景教学与中国故事相结合,更易带领学生进入情景,使其更好地强化文化自信、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

(三)理性判断力

中国故事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辨别是非的丰富教学资源。世界观指的是人们对自身所处的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人生观是对个人的人生目的、态度、价值的整合结果。中国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三观”教育资源,这些故事能够启迪大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记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深刻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然缘由,激励他们明辨是非黑白、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从而不断进步。

二、思政课讲好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一)讲好中国优秀传统的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思政课必须要充分利用这些财富,讲好中国故事、宣扬传统美德,尤其是讲好新时代下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华美德的故事,并基于这些故事之上,弘扬中华精神、传递中华价值,使得大学生能够强化对中华美德的认同感,并积极践行。对于中华传统故事,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论述,围绕着历史人物、中华发展进程等,讲述一个个极具感染力的故事,让民众提升文化认同感,为身在华夏而感到自豪。在思政课上,要用好这些故事情节,讲清深刻内涵,让思想育人的成效更为显著,让更多中国人民了解中国历史,认知更多伟大的人物,感受中华民族一路走过来的艰辛,进而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努力拼搏。

(二)讲好中国革命动人的故事

其一,在红色文化中,中国革命故事是尤为关键的组成内容,这些故事都是历史遗留的宝贵财富,是生动的教科书,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有着不容替代的作用。讲好中国革命故事,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能够自觉地将个人价值和民族振兴相融合,对祖国形成高度认同感。其二,中国革命故事中蕴含着中国革命优秀的道德品质,展现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体现着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特征。其三,教师通过讲述中国革命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追寻红色足迹,结合隐藏于革命故事中的思想、理念,教导学生主动参与中国梦的实践,主动接受锤炼,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意志,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实践品格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涵养学习境界的动力。

(三)讲好中国当代精彩的故事

中国之所以有今日的成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奋斗。中国人民的追梦、圆梦相关励志故事,也是思政课的极佳素材,教师可进行精心的设计,将其引入思政课堂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改革创新一路走来的艰辛,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还可促使学生真切感受中国的强劲脉搏,更为坚定地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微薄之力,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教师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应用,将党的重大理论阐释清楚,让青年学生懂得,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虽然有很多矛盾依然需要解决,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必定能够战胜困难,最终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得学生了解各个领域人们是如何奋斗、克服一系列困难而取得成功的,真切地感受他们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他们学习,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四)讲好自信的故事

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政党来说,自信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只有拥有自信,才可获得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性,并指出自信对国家发展的作用,要求必须要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政课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四个自信”,教师应对比国家自身的发展史以及和其他国家的不同,借助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让实践说话,展现中国发展模式的优势。

三、思政课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一)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处理好几对重要关系

首先,处理好故事的生动性和价值性的关系。讲好故事并不是让思政课更具吸引力,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而是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讲故事的过程中既要体现一定的生动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让学生想听、爱听,也要体现故事的价值导向性,即将故事内容生动地讲给学生听,触碰他们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可自行体会隐藏于故事中的价值内涵,理解潜在的政治立场,强化自身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

其次,处理好故事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关系。思政课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也应让学生积极承担时代使命。步入新时代后,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如何发展,其间学生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都应通过中国故事的讲述来传递给学生,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了解。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故事,实则都为“过去时”,但是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就历史讲历史,更不能完全沉浸于历史故事中,而是要将历史与现实对照,通过历史启迪现实,通过历史性呼唤时代性。例如,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是通过党和人民的不断摸索与实践的。一方面,可由历史层面入手阐述,通过讲无数的英雄为了民族的复兴与国家的繁荣而付出的艰辛,也可以讲改革开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另一方面,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应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向作用形象化地诠释出来,借此来引起学生的共鸣,进一步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的认同感。

最后,处理好故事的内涵丰富性与适应青年学生特性之间的关系。思政课教学中的中国故事既要有丰富的内涵,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又要确保所讲的故事是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符合的,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真正引起共鸣。因此,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正向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现实中还有很多问题是未知的,要完成任何一个目标都属实不易,让学生懂得如何判断与取舍,少走弯路,并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此外,还要顺应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选择故事,从青年学生感兴趣、能理解、想听爱听的故事入手,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与获得感。

(二)把握好讲故事的深层次意蕴

一是要把握好故事背后的意蕴指向。例如,在思政课中引入“四史”教育中的故事,应当将历史故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理论来引出历史,既要还原历史故事的整体和细节,又要探索故事背后的意蕴和志向;既要让故事具有情节吸引性,又要让情节背后的理论具有穿透性。这样的中国故事才能源远流长,传递的思想才可能感染更多人,讲故事的人可以理解思想内涵、传递正确的观念,听故事的人可领悟其中的“道、术、能”。要确保所讲述的中国故事是有温度的,理论观念是正确的,思政课教师就应先明确价值观念,读原著、悟真理,强化辩证思维。只有如此,所传递的故事内容与价值观念才是正确的,才可将讲中国故事对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要把握好故事讲述的时代背景和当下意义。故事是历史的,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发生的,讲故事不能脱离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将故事从历史中剥离出来而就故事论故事。当然,我们回顾历史故事,目的是面对当下、思考未来。所以,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最终是要走出历史背景,回到当下,深刻把握故事予以当下的启示,予以未来的意义。

三是要把握好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思维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象或动作,其是一种高级的认识形式,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具体在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过程中体现出来。”简言之,思维活动是信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转化处理活动的内在机制。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直接影响中国故事在学生中传播的效应,讲中国故事能否与大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契合,直接影响其实际效用。因此在讲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独立性有所增强,批判性突出;另一方面,偏激性、片面性相伴,辩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这群教学对象,思政课的中国故事不但要关注故事里的“中国”,还要关注故事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学生既爱听故事,又可以从听故事中提升思维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要把握讲好中国故事需达到的引领性目标。讲好中国故事的最终目标是启发青年学生的领悟性。讲好中国故事,引领青年学生通过系列中国故事的启迪,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领青年学生对中国故事的内在思想理论和精神品质的融会贯通;引领青年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将故事中先进人物的事迹与自身思想、实践对照,得到灵魂的启迪,并付之于行动;引领青年学生将故事发生的时代与当代对照,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磨难,创造了今天的盛世,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引领青年学生将故事作为一种历史反思或人生激励,从而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猜你喜欢

思政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문학을 통한 과정사정(课程思政)교육 방안 연구
快把我哥带走
如何搞好“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