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2022-11-08张馨月

文教资料 2022年11期
关键词:工匠院校精神

张馨月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中国呼唤大国工匠,时代需要工匠人才,工匠精神是时代所需、社会所需、人民所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工匠精神一经提出,就在各领域引起积极关注。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凝聚、积淀,由无数匠人和前辈在辛勤劳作和社会实践过程中总结和升华的精华。重视工匠精神,打造匠心匠人,培育大国工匠,是国家、社会、高校坚定不移完成的重要工作任务。将工匠精神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将工匠精神学懂悟透做实,让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效力,将高职院校学生塑造成有匠心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成为有创造力、有专注力、有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既可以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又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质量。用工匠精神进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较好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性、规范性与育人功能,并符合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帮助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新时代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新型实用人才。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取向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关于工匠精神的描述最早可追溯到《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 , 成,见者惊犹鬼神……对曰:‘臣……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凝神者,其是与?’”其大意为名叫梓庆的匠人能力超群,用木头雕刻出悬挂钟鼓的木架,人们对于梓庆雕刻的作品倍感惊奇并赞叹他鬼斧神工的技艺,便询问他是怎么做到的,梓庆便回道:“哪有什么高超的技术啊,不过是摒弃杂念、精益求精、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罢了。”后来,人们多以工匠精神来形容、夸赞一个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专注认真的态度和品质。

工匠精神,从“工匠”一词着手,即可分析出其大概要义。“工”代表尺度、标准,表示道德、规矩、戒律,要求我们要规矩做事、德技合一,做一名顶天立地的人。“匠”意为有技艺特长的人,主要代指技术高超的工人。“工匠”一词形容技艺高超、手艺纯熟,对制作工艺的追求达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炉火纯青境界的人。“工匠精神”则是一种职业精神的体现,其内涵主要有四层:一是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二是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三是爱岗敬业的敬业精神;四是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二)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

工匠精神是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时所应遵循的一种态度和优良品格,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蕴含着强大的内在力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追求极致的技术取向。工匠精神所蕴含的追求极致的技术取向,意在教育和引导人们在工作中要追求一种精益求精、格物致知、臻于至善的价值取向。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我们都应该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名技艺高超的工匠如果想要打造一个完美的作品,就必须要有恒心、有毅力,能够专注、持久、静下心来沉浸于打磨工艺品的过程中,在纪录片《大国工匠》中工人们之所以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其根本就是他们拥有追求极致的技术取向和价值理念。

二是寻物求美的审美取向。古有“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今有“匠人之心,追求极致”,皆是对拥有工匠精神的匠人的褒奖。古人对工艺品审美的追求是极高的,世传后周世宗曾对柴窑下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凸显出古人对于美的追求既简单又纯粹,要求可谓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现如今,仍有一批批拥有匠心的大国工匠让我们为之震撼,如潜心修复故宫古书画35年的单嘉玖、仅凭一双手便可精准感知钢板厚度的顾秋亮、重现秦始皇帝陵旷世兵马俑的修复师马宇。正是他们坚守着对美的极致追求,拥有着衡量专业精神的技艺之美,显现职业态度的坚守之美,凸显人文素养的创造之美,才塑造了当下美轮美奂的盛世繁华。

三是勤学实干的实践取向。勤学实干是成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基础和前提,成功没有捷径可言,只有在不断的打磨、历练中才能够获得高超的技能。工匠精神虽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是究其根本,唯“勤劳”二字。所谓“熟能生巧”,其要义就是手艺纯熟,而手艺纯熟的唯一方法就是勤学实干。当代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眼高手低、养尊处优的情况,他们吃不了手艺人的苦,缺少钢铁般的意志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总想要不劳而获,一夜暴富。这对于他们来说必然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失败。想要获得一番成就,就必须要先磨炼自己的意志,苦练技能、潜心研磨,确立勤学实干的实践取向,方能将自己打造为能工巧匠。

四是体知生命的人文取向。敬畏生命、体知生命、了解生命是工匠精神的首要要求。庄子曾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也千诫我们必须要珍惜生命,敬畏生灵,热爱自己的生活,认真感受世间万物,让自身同大自然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精品。画坛巨擘徐悲鸿为了画好奔跑中的马,整日伴随在马的周围,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感受它们的生活状态,即便自己摔倒也毫不在乎。正因画家徐悲鸿体知生命的人文取向,他所画的奔马才成为举世闻名的杰作,广为流传,作为中国画马史的里程碑。

二、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重要性

(一)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客观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产品更迭交替、新兴产业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功能、型号、使用需求也越发多样,这也倒逼产品制造业必须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想要从制造业大国跻身制造业强国,对中国来说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专业技术的不足、创新思维的匮乏、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等问题给中国的制造业强国目标带来了阻碍和限制。为了突破专业技术不强、创新思维不足、人员素质不齐这些障碍,国家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内容、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职业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地和摇篮,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将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首先,通过工匠精神的融入让大学生逐渐形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思想品行。其次,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素质,重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推进中国不断朝着制造业强国的方向奋起直追。

(二)提升职业竞争能力

在国家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背景下,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健全、人才素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就业领域、就业渠道、就业类型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高职院校大学生如何提升自身核心能力、专业技能,提高在社会上的职业竞争力,是首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当下制造业逐渐开始实行机械化制造和批量化生产加工,工人的需求量逐步减少。高职院校大学生想要在求职过程中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要在高职院校上学期间提高个人职业竞争能力,工匠精神的培育最为重要。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恰好可以解决学生的求职问题。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构建更加全面、完善的职业竞争能力,提升大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永不言败的勇气、加强大学生在进行技术加工时精益求精的品质、提高大学生在创新创造过程中开拓创新的能力。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追逐个人梦想,实现技能报国大有裨益,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所必须掌握和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增强职业成就感

真正拥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在雕琢作品时不是机械、重复性地打磨,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尽情地享受创造产品的过程,独享制作产品被人喜欢、被自己喜欢的这份快乐和满足。流水化、机械化的工厂确实可以短时间内批量生产出毫厘不差、精确无误的产品,但是产品缺乏自己的灵动和张力,缺少感染力。而匠人在打磨创造工艺品时却可以在其中添加独一无二的灵魂和气质,每一份作品哪怕长得相似,但细看各有一二,这就是工匠精神的独特魅力。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获得感、成就感、满足感。工匠精神的内在精髓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能够感受到乐趣,并且在日复一日的打磨和创造中能够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惧困难的精神。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先领悟工匠精神的内在,才能够在实践中真正体悟工匠精神的真正奥义所在。正是因为有了工匠精神的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学生们才能够真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远大的工作目标,才能够成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三、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策略

(一)转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职能

当前,为了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培养出更多有素质、有技能的职业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偏向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向学生讲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毛泽东思想等重要思想,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辨别善恶的判断能力、正直善良的品行素质。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技能方面的能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转化职能,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学习。首先,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工匠精神的内涵、核心要义传授给学生,向学生讲述从古至今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个人事迹和典型案例,让学生从内心领悟和接受工匠精神。其次,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一同进入工厂、工地、实习操作车间进行参观学习,深入了解工匠技艺需要掌握的本领、技巧、能力,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培养大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推动学生成为有素质、有本领、有技能的职业人才。

(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教育氛围、教学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形成工匠精神,如何将工匠精神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必须要合理利用好周边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才能够达到隐形教育的效果。首先,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工匠精神相关的比赛,如工匠精神大比拼、弘扬工匠精神演讲比赛、工匠标识设计等,通过竞赛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兴趣,进而让他们从游戏中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其次,还可以在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上下功夫,如设计宣传工匠精神的黑板报、在校园的宣传展板上布置大国工匠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在校园广播电台中播放工匠精神相关的文章。最后,组织户外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去博物馆、纪念馆、人物展馆等地参观作品,体悟工匠精神。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吸引学生的关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三)将工匠精神落实到实践中

认识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源泉。通过将工匠精神以理论的形式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让学生逐渐认识、了解、掌握工匠精神的来源、内涵、意义,从思想上学习和领悟工匠精神。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必须要将二者有机结合,方可切实让工匠精神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从而达到最优的培育效果。首先,高职院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同实训基地联合培养等模式实现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实地亲自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的内在含义和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勤劳实干、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其次,还可在院校中设立“工匠杯”奖学金,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学生形成创新创造的进取精神,对于学生日常行为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定,评选出极具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学生。如此,就切实将工匠精神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让工匠精神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四、结语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用智慧、汗水凝结的优秀结晶,是我们需要传承和弘扬的崇高精神。传承好、弘扬好、培育好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所凝聚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毫厘不差、开拓进取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磨炼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意志,提升技能,让他们从单纯的专业学习到热爱自己的专业,并持之以恒地投入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能够更加有效地培育学生形成优良思想品德,将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对于高职院校培育更多高素质、高技能、高品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价值意蕴。

猜你喜欢

工匠院校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