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网络新闻编辑转型路径分析

2022-11-07刘宇琳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新媒体转型

摘要: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国的媒体格局,网络新闻编辑正在由新媒向智媒转变。文章分析智媒时代的特征,主要有海量信息即时分享、个性化推荐和机器智能化三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在智媒时代网络新闻编辑面对的智媒运作催生海量同质信息、私人化定制促使权利让渡以及人工智能提升编辑工作难度三个挑战。文章认为,新技术发展必然会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新要求,从转换思维、专注社群和驾驭算法三个方面提出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完成转型升级的路径,包括提升人机协作能力、提升用户服务意识和提升科技伦理素养,旨在为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智媒时代;网络新闻编辑;新媒体;转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9-0143-03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AI)在互联网信息生态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媒体格局。既有网络新闻编辑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智媒时代的要求,在新媒体蓬勃发展、智媒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网络新闻编辑的工作模式也必然要随之进行转型创新。智媒时代具有哪些特征?智媒时代对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又该如何完成转型升级?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详细论述。

一、智媒时代的特征

(一)海量信息即时分享

智媒时代是一个“万物皆媒”的泛媒化时代,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的连接已经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互联网信息连接的维度开始扩张,从物理世界到心理世界的连接,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的连接。智媒体拥有更加高效的信息处理速度,能够承载海量的信息内容,在泛媒化的连接网络支持下,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分享。海量信息的即时分享意味着巨量数据的产生与处理,而数据正是智媒体的核心要素,如今的媒体智能化发展是以大数据技术来驱动的,智媒体的技术基础便是对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数据在媒体传播领域的应用价值。未来的媒体必然是智慧媒体,智慧媒体必然是以大数据为引擎。总而言之,数据是驱动未来媒体产生新的生产与传播模式的根基。

(二)个性化推荐

智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精准描摹用户画像,实现个性化推荐的分发模式。智媒体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不同场景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选择适配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入口,再运用算法推荐进行信息的精准投放,将信息流、服务流和情感流融为一体。以微博新闻的传播为例,每一位受众(平台用户)阅览了哪篇新闻、关注了哪个账号、点赞了哪篇报道、发表了什么样的评论等,都会实时生成数据日志,平台会根据这些数据对用户偏好进行分析,然后把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新闻推送给他。“智媒体采用的是信息互动传播,知识信息的生产者不仅向客户端传播推广知识产品,同时也可以随时得到宝贵的读者反馈”[1]。个性化推荐的基础是用户画像的精准描摹,以此为基础可以实现传受两方的有效互动,受众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传播者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服务。

(三)机器智能化

智媒时代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信息生产与传播,人的智力不断灌入机器上,机器延展了人的智力,拥有了更强的智能性。早在2012年,《华盛顿邮报》就着手研发了名为“Truth Teller”的实时新闻核查项目,它能全程审阅新闻稿件中的所有语言文字信息,再将这些数据内容和专设的打假数据库进行核查对比。从2015年开始,国外的知名媒体便开始使用Blossom、Heliograf、Quakebot、Wordsmith等AI写稿机器人。再来看国内的情况,腾讯2015年时开发了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新华社于2017年便进行了基于媒体大脑的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自动化生产,为新闻领域的智能化媒体内容生产打开了局面,新华社还在2018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展示了自己在智媒技术上的最新成果——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开始了智能媒体时代的媒体实践,并且正在重塑整个泛内容媒体生产线的全链组织形式和媒体机制。

二、智媒时代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

在媒体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新闻编辑也经历了从传统媒体编辑向新媒体编辑的过渡。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一般负责官方微博号、微信号、抖音号、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网络新闻的采编、运营与维护。新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提出新要求,如今网络新闻编辑正在由新媒向智媒转变,编辑工作者需要有新的技能和观念才能适应发展形势。

(一)智媒运作催生海量同质信息

智媒时代,新闻媒体纷纷引进了智能编辑部,将人工智能引入新闻全链路,着力采集、生产、分发端的智能化升级,打造“素材采集—生产加工—新闻产品—内容审核—传播—受众反馈”的全流程、全智能AI新闻业务链。比如对2018年世界杯的报道,新华社充分依托自己的智能编辑部系统,历时31天的时间里,制作了短视频新闻3.7万条,耗时最短的一条新闻仅用6秒,充分展现了智媒时代新闻产品的强大产能。对于媒体机构来说,只需要付出一定量的资金,就可以获得相应的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然而算法是没有智慧的,它只是机械地执行代码程序,这导致生产出了大量相似的同质化信息,尤其是那些使用了同一种智媒产品的媒体,这种现象更为严重。今天很多媒体都使用了写作机器人,写作机器人可以随时抓取全球媒体资讯,只要搞出一个大新闻,这个机器人就会四处查资料,生成一个新闻短讯。这种自动生成的文章虽然速度快,但是依托算法的文字加工模式必然催生大量同质化信息,严重损害新闻的丰富性、多样性。

(二)私人化定制促使权利让渡

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的业务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网络新闻的采编,负责内容的生产,包括新闻选题、信息采集、信息加工、稿源组织、内容修改等,主要扮演内容生产者的角色;第二,管理、运营和维护各种新媒体平台,掌握每种传播平台的特点,能够准确研判不同平台适合投放什么样的新聞产品,做好相应的内容策划。总体而言,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遵循的是私人化定制的用户中心原则,而智媒技术加重了编辑的权利让渡现象。比如对一个连续发生多日的新闻事件做专题,通过人工智能就能够将重要节点自动分析出来,并且在这些节点上自动生成一个子事件标题。根据人工智能做出来的关键节点,正是基于人工智能对用户需求和偏好的分析,甚至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推送不同节点上的新闻内容。“特别是在搜索、归纳、分类原始新闻素材方面,可以同步实施用户分析,根据算法为用户提供相关搜索内容”[2]。智媒时代新闻从生产端就开始对接受众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服务。这就导致原来需要编辑人工分析的内容现在逐步移交给了人工智能,形成“权利让渡”。

(三)人工智能提升编辑工作难度

人工智能引入新闻编辑业务流程中,在采集环节利用智能监测系统能够超早期记录突发事件、发现新闻热点,应用智能采集系统随时发起现场新闻直播,而且可以同步传输文字、语音、照片、短视频等各种形态的媒体素材;在生产环节,使用智能化工具和平台对新闻素材进行自动分类和标引,智能化生产文字、图片、AI主播视频、短视频、地图新闻、数据新闻、卫星新闻、VR、AR等全媒体产品;在分发环节,基于用户画像技术实现对象化精准推送,比如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采用智能编辑部的“媒体大脑”推出《一杯茶的工夫读完6年政府工作报告,AI看出了啥奥妙》,通过AI将跨度6年时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自动化对比解析,得出精确的分析报告。虽然目前人工智能对语言文字和对知识的理解推理上还有所不足,但是对于一般性的新闻写作来说,人工智能都可以解决。由此看出,“新闻编辑如若想要继续在这一行业长久地生存并发展下去,就需要与人工智能共同进步,转向更加高深的新闻生产专业化领域”[3]。所以,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需要转换新闻创作的思维方式,媒体智能化最终是为人赋能。

三、智媒时代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的转型之路

在某种意义上,对于网络编辑来说,媒体智能化发展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机遇,因为人工智能技术替代的是编辑工作流程中那些机械化、重复性的工作环节,这种替代节省出了更多的人力,从而让人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做更有意义的工作内容。网络新闻编辑要适应这种媒体生态的变化,不断探索网络新闻的发展趋势,重新定位自己。

(一)转换思维:提升人机协作能力

智能媒体时代,人工智能產生的同质化内容会加重用户的信息茧房困境,因此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凸显自己的主体作用,强化新闻内容的深度与专业性,侧重于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人工智能主要在信息媒体领域发挥作用,那么编辑就应该在意义媒体层面彰显力量。网络新闻编辑必须提升自己的人机协作能力,转向内容层面的深度开发。

首先,向智能思维转换。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应从思想上融入智媒时代,在工作中充分掌握并利用智能技术,优化新闻编辑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新闻的质量水平和时效性。比如寻找新闻热点,人工智能可以对全网进行搜索、统计和追踪,但是无法预判和聚焦,而编辑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作出判断。

其次,向质疑思维转换。对于人工智能既要重视又要质疑,目前智能媒体的运作还不具备百分之百的可靠性。当然只有先理解才能后质疑,作为一名新闻编辑必须在深度了解智能技术的基础上,以合理的质疑精神来检视网络新闻编辑的各项业务活动。

最后,向数据思维转换。智媒时代,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要实现与人工智能的协同,“数据思维”是必须具备的。对于新闻编辑而言,各行各业的资讯信息中存在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但是依靠人工来采集和分析是效率很低的,利用人工智能辅助编辑实现信息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并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些数据可以有效指导新闻的生产与传播。

(二)专注社群:提升用户服务意识

在新媒体传播中存在一个典型的现象,那就是以内容为媒激发圈层聚集。“这就需要网络新闻单位通过点对点方式开展好新闻定制服务,为不同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新闻信息服务,让其获得差异化的新闻浏览体验”[4]。那网络新闻的发展方向之一便是为社群受众提供专业的服务,新闻内容的针对性会越来越高,网络新闻编辑在智媒时代必须以内容为媒探索全新领域,激发社群的形成。智能媒体在此过程中所提供的关键性资源是关系资源,能够利用智能传播整合多方资源,进而形成特定圈层的聚集,这些圈层往往有着不同的政治、商业、文化、教育等属性标签,体现出千行百业的不同受众的价值诉求。智媒的应用技术要服务于这样一种关系的匹配,网络新闻编辑必须适应这种社群关系的传播条件,提升自己的用户服务意识。

在关系媒体中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的作用,新闻编辑应在社群维护中发挥主导作用,这就意味着编辑不仅仅是内容生产者,还要做好传播活动的组织管理,为用户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比如人民日报在2020年1月到3月新媒体用户增长4855万,因为其在抗疫报道中高度体现服务意识,人民日报新媒体精准把握公众的信息需求,根据新媒体用户的信息焦虑反馈情况,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信息,及时为他们疏解焦虑。与此同时,人民日报新媒体还专门设置了“征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求助者信息”平台,以此来接受群众的网上求助,用媒体的力量为大众排忧解难,得到广泛肯定。因此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在智媒时代要提升服务意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把握某一圈层受众的新闻需求,分析、整合当下的新闻热点,做好与社群受众的互动,接受他们的反馈。

(三)驾驭算法:提升科技伦理素养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开始使用人工智能开展新闻编辑工作,特别是在关于重大自然灾害报道、社会热点报道中,可以在数分钟内实现新闻信息的整理与编辑,人只需要负责审核和分发。但是必须强调的是,智媒时代的人机协作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人。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业务必须强化人的把关作用,将正确导向融入算法,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成为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的得力工具。

在媒体智能化的推进过程中,编辑要树立以人为主导、机为辅助、算法也有导向的思维意识,编辑要发挥自己的把关作用,防止技术至上论的错误认识。媒体从业人员要建立算法素养,把控基于算法的种种社会价值与价值模式。首先要明确“我为决策者”,即意味着“我”驾驭算法。人工智能的运行规则由程序设计师主导,新闻内容的价值判断由编辑主导。然后,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要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实现工作转型。从业人员必须明白,凡是能被机器替代的工作内容,对人而言便不再具有提升的价值。新闻编辑必须主动探索新技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把最宝贵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充分利用各种工作和学习机会,打造自己的多维度竞争力。

四、结语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升级推动下,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步入了智媒化阶段,这预示着谁在智能化领域占得先机,谁就能掌握媒体变革的主动权。面对这样的变化和挑战,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完成自我升级与转型,适应现代化网络新闻编辑业务的发展形势。

参考文献:

[1] 刘江霞,朱莹.智媒时代科技期刊编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编辑学报,2021(6):620-624.

[2] 关秀峰.智媒趋势下新闻编辑思维的转向与拓展[J].传媒论坛,2018(22):32-33.

[3] 宋恒蕊,张合斌.智媒趋势下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的转型[J].新闻爱好者,2020(4):75-77.

[4] 何菲菲.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分析[J].记者摇篮,2021(9):16-17.

作者简介 刘宇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国际传播。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新媒体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
论融媒体形态演进与智媒时代的开启
未来的“智媒时代”是什么样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