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解析广西林业产业结构

2022-11-07吴建梅冷光明邱永福

广西林业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态旅游

吴建梅,冷光明,邱永福

(广西大学 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林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林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对提高林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1]。全国林业和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统筹林业生态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兼顾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高质量推动林业发展。生态经济是林业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产业结构影响林业经济发展。吕洁华等[2]采用二次规划数学模型预测黑龙江未来林业产业目标结构,发现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丁贺等[3]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北京市林业产业结构,发现产业结构对林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均产生影响;沈伟航等[4]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吉林省天保区和非天保区不同林业产业结构产生的效应及产业竞争优势,发现“三、二、一”产业结构模式更能推动林业发展;吕洁华等[5]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黑龙江林下各产业的结构优势和林业产业发展状况,提出林下三次产业发展建议;涂勇凯等[6]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变化和优化途径;姜钰等[7]从林业技术的角度,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探究林业技术进步对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张晓云等[8]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黑龙江省停伐背景下林业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发展过程,并提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余亚亮等[9]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2008 — 2019年江西省林业产业结构演变历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姚珺等[10]基于矢量夹角模型和灰色关联理论,分析2007 —2016年北京市林业产业结构的稳定性及结构变化情况,提出北京市林业发展建议。

林业产业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等北方经济林大省及浙江、北京和广东等经济强省,关于广西林业产业结构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探究2011—2020年广西林业产业结构和林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以期为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广西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东南、西南和华南经济圈的纽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降水量大。据2020年《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20年,广西森林覆盖率达60.17%,森林面积达1 430×104hm2,森林蓄积量达74 433 × 104m3。近年来,通过发展林产品加工业、森林生态旅游及木材生产,广西林业产业经济总产值不断提升。2011— 2020年,广西林业产业和全国林业产业同步发展,林业总产值和三次产业产值逐年提高,发展趋势良好。广西林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总产值分别由2011年的560.06、1 023.21、89.04 和1 672.31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2 233.98、3 564.65、1 722.12和7 520.74亿元(表1)。

表1 2011—2020年全国和广西林业经济产值Tab.1 National and Guangxi forestry economic output from 2011 to 2020/100 million yuan

2011 — 2020年,全国林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均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发展平稳,占比呈上升趋势(图1)。全国林业第一产业占比由36%下降到32%,第二产业由55%下降到45%,第三产业由9%上升到23%。广西林业第一产业在2011 — 2017年期间占比小幅提高,2018年起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占比最大,是广西林业的主导产业,但2012年以后占比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在2011 — 2018年发展缓慢,2019年发展快速,占比从2018年的13%提升至2019年的22%,2020年发展平稳。总体来看,广西林业三次产业占比变化与全国林业大体保持一致,均为第二产业占比最大,其次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占比最小,产业模式表现为“二、一、三”。

图1 2011—2020年全国和广西林业三次产业占比Fig.1 Proportions of three industries of national and Guangxi forestry from 2011 to 2020

1.2 研究方法

1.2.1 方法介绍

偏离-份额分析(简称SSM)最早由经济学家丹尼尔·克雷默于1942年提出,后经邓恩等学者进一步研究,发展成为用于分析区域经济结构优劣、经济发展差异和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方法[11]。该方法将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以研究区域所在的上一级区域作为参照,将研究区域在某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分解为结构偏离分量、产业份额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3 个分量,用分量值的大小和正负情况评价研究区域产业结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强弱[12-13],为研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方向。

1.2.2 模型构建

假设用i表示产业类别,i= 1,2……n(n= 3),fi(t)表示广西林业第i类产业在t时刻产值,f(t)表示广西林业在t时刻经济总量,则设Fi(t)表示全国林业第i类产业在t时刻产值,F(t)表示全国林业在t时刻经济总产值[14]。根据SSM 原理,将广西林业第i类产业在计算期内经济增长量(Gi)分解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产业份额分量(Ni)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i),则:

Pi>0 表示广西林业第i类产业结构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能推动林业经济增长,不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大调整,Pi<0则相反;Di>0表示广西林业第i类产业竞争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i<0则相反;Ni>0 表示广西林业第i类产业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Ni<0则相反;Si代表第i类产业总偏离分量,Si >0表示广西林业该类产业综合竞争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Si <0 则相反[15]。R、Ri分别代表计算周期内全国林业经济总产值增长率和全国林业第i类产业经济产值增长率,ri代表计算周期内广西林业第i类产业经济产值增长率。

1.3 数据处理

研究区为广西,参照区为全国,研究用到的数据均来自《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和《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SSM研究法要求计算周期为5或10年,将研究时段分为2011 — 2015 和2016 — 2020年。其中,2011和2016年作为基期,2015和2020年作为末期。采用Excel软件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西林业第一产业偏离-份额分析

2011—2015和2016 —2020年,第一产业Pi<0,说明广西林业第一产业结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Di>0,说明广西林业第一产业竞争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Di值从388.15 亿元降至124.84 亿元,下降了68%,产业竞争力下降速度较快;Ni>0,说明广西林业第一产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Ni值从526.55 亿元降至423.26 亿元,说明第一产业发展增速变慢;Si>0,说明在全国范围内广西林业第一产业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图2 ~3)。

图2 2011—2015年广西林业三次产业SSM分析Fig.2 SSM analysis on three industries of Guangxi forestry from 2011 to 2015

广西林业第一产业SSM 分析反映出的产业结构缺乏优势,竞争力和发展速度下降问题,主要原因是广西森林资源结构不平衡、传统林木采伐发展动力不足。一方面,广西混交林少,纯林多,珍贵木材和大径木材缺乏,轮伐期短,特别是桉树(Eucalyptusspp.),80%以上桉树径级小于18 cm,大部分轮伐期在4 — 6年;大径木材产量不足制约了木板和家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本土珍贵树种种植少,林木良种种植集中在桉树、油茶(Camellia oleifera)、松树(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等。此外,广西中低产林占比较高也影响第一产业的发展;中低产业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在一些林木抚育过程中长期过度使用化肥,造成土壤硬化,土地肥力下降[16]。

图3 2016—2020年广西林业三次产业SSM分析Fig.3 SSM analysis on three industries of Guangxi forestry from 2016 to 2020

2.2 广西林业第二产业偏离-份额分析

2011—2015和2016 —2020年,广西林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发展变化情况大体相同(图2 ~3)。第二产业Pi<0,说明广西林业第二产业结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Di>0,说明广西林业第二产业竞争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Di值从416.82亿元降至346.21亿元,产业竞争力有下降趋势;Ni>0,说明广西林业第二产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Ni值从526.55亿元降至423.26亿元,说明第二产业发展增速变慢;Si>0,说明广西林业第二产业综合竞争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西林业第二产业结构优势弱,竞争力下降和发展变慢的主要原因是广西林业加工产品种类单一,同质化高,不适应多元的市场需求;林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大部分林产加工品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产品产业链短,附加价值低。此外,产品市场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市场开发不足,产品出口少,影响了产品知名度和企业经济效益。因此,要转变现行发展模式,促进林业加工产品提质升级。

2.3 广西林业第三产业偏离-份额分析

2011—2015和2016 —2020年,广西林业第三产业Pi>0,说明广西林业第三产业结构优于全国水平;Di>0,说明广西林业第三产业竞争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Ni>0,说明广西林业第三产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Si>0,说明广西林业第三产业综合竞争优势高于全国水平。研究时间段内,第三产业Pi从116.40 亿元增长到206.13 亿元,增长77%;Di从260.37 亿元增长到1 073.43 亿元,增长312%;Ni从83.71亿元增长到130.18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偏离份额分量值增长率均超过50%,说明广西林业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上均有较强优势。一方面,广西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林业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优质的资源储备。另一方面,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此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增加,回归自然的愿望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为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条件。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计算分析,和全国林业相比,广西林业三次产业经济产值增长速度快,产业竞争力强。第三产业结构优势明显,发展速度快,产业优势在三次产业中最突出,成为广西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结构优势较低,并且发展呈下降趋势,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3.2 建议

3.2.1 优化林木种植结构,提高木材生产质量

首先,优化林木种植结构。扩大优良树种种植面积,积极引进林木优良品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育本地优良树种,发挥地方特色,丰富森林资源种类。其次,多种轮伐期模式相结合。合理采用短、中和长3种轮伐期模式,短期和中期轮伐模式保证木材产品的供应及生产资金的周转,长轮伐期模式为市场提供大径木材,提高木材质量。再次,实行沃土工程,提升林地产能,增加单位面积木材产量。最后,推动林下种植和养殖业发展,促进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

3.2.2 创新发展方式,推动林产加工业转型升级

广西林产品加工生产技术落后,对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广西林业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促进企业生产向精加工、深加工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制定奖惩措施,鼓励企业转型。对环保型、技术型林业加工企业,政府给予企业减税、退税等优惠政策;对高污染、低技术型企业实行经济处罚或停业整顿,推动林业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第二,引进与创新同步进行。引进国内外先进加工技术,淘汰落后技术;鼓励自主创新,通过定向委培,建立校企联合机制,为企业培养科研型、技术型人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第三,加大宣传推广。利用线上广告、线下实物展示等方式,提升林产工业品知名度,拓宽产品市场。

3.2.3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2019和2020年,广西森林生态旅游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均超过80%,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因此,要顺应发展趋势,发挥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首先,丰富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种类。在保持传统观光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生态教育、健身、研学和探险等新项目,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其次,融合特色文化元素,打造特色旅游。将广西多民族文化特别是壮族文化融入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中,打造特色森林生态文化旅游,推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最后,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区域旅游圈。引入企业投资建设,完善景区食宿、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区域旅游路线,推动建成森林生态旅游、特色小镇与乡村旅游的联动机制,实现各类型旅游优势互补。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