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声唱法与我国朝鲜族“原生态”唱法的融合与借鉴研究

2022-11-05刘杨

乐府新声 2022年2期
关键词:朝鲜族唱法美声唱法

刘杨

[内容提要]美声唱法早期也是一种意大利地区为主的“原生态”唱法。随着科学、艺术的发展,逐渐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成为一种广为世界歌坛接受的科学唱法体系之一。美声唱法在各国“本土化”的过程中,其精华被很多国家、民族借鉴,也大大提升了地域唱法的科学性与表现力水平。本文通过分析朝鲜族“原生态”唱法与美声演唱的“关联性”元素认为,两种不同审美特征的唱法可以进行结合,能够扩展歌唱艺术的张力和传统的审美内涵,还可以在尊重各自特色的基础上,拓展朝鲜族“原生态”唱法的个性化风格,能够将朝鲜族基于“原生态”唱法的艺术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一、美声唱法与朝鲜族“原生态”唱法的生发“语境”

(一)美声唱法的发展与“语境”变化

美声唱法,是源自三百多年前欧洲本土的一种演唱当地民歌的“原生态”唱法。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针对民歌的演唱也开始逐渐融入了更多的医学解剖成果和科学理念,从而使得最初的意大利民歌演唱技术逐渐增加了科学运用气息、追求泛音共鸣以及进行正确发声等等。这种全新的歌唱方法被认为是“美的声音”,美声唱法随之传到欧洲各地,之后又传到了世界各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美声唱法后来并不是作为民歌演唱技巧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而是借助于歌剧及其风靡全球的咏叹调等。19 世纪以来,随着意大利歌剧的逐步发展,在欧洲及美洲区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当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歌剧诞生后,美声唱法在这些国家的歌剧作品演唱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精致的咏叹调也获得了广泛的流传。

此后,欧洲各国也开始在抒情性的艺术歌曲中广泛采用这种唱法,并在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和气息共鸣的基础上还融入了富有各国特点的语言音韵、吐字技巧和审美文化内涵,将其发展为欧美各国歌剧、艺术歌曲演唱都普遍适用的成熟唱法体系。美声唱法还在流传过程中进一步突破了在歌剧舞台上适用的传统局限,各国都将这种唱法逐渐融合到各地的民歌演唱中。很多长期流传于欧洲各国与艺术歌曲风格较为接近的民歌、民谣也开始逐渐采用这种唱法,产生了很多新的艺术风格效果,并很快随着音乐会的开展流传到世界各地。比如《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等都是近代美声唱法发展、流传的结果。

如今,盛行在世界各地的美声唱法已经成为一种泛称。一方面,美声唱法自古以来都是在不断的演唱实践中进行技术演进和风格演变的。美声唱法被作为一种特定的称谓,也大多是鉴于这种唱法最初强调气息支撑、声腔运用和泛音共鸣等标准,通过强调对人体的共鸣腔体的运用,发挥“泛音”对声音的美化、高位置、掩饰等作用;另一方面,鉴于各国的歌剧、民歌在发展过程中都广泛使用这种发声技巧,结合着语言的不同特征,剧情设计与风格表达上的差异等原因,各地的美声唱法也体现出具有地域文化、语言与审美的个性特征。几百年来美声唱法的“语境”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美声唱法随着各国歌剧、艺术歌曲、民谣、创作歌曲的发展也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于美声唱法所采用的演唱技巧的认识,也经历了同歌剧风格、艺术歌曲风格以及其他声乐作品特征一样的转换历程。几百年来的欧洲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从表演的程式、形式到演唱技巧的运用、风格演变等等层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声唱法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发生了具体的演变——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等国家都先后根据本国歌剧、艺术歌曲、创作歌曲的风格、审美、语言、音韵等特点,有选择地借鉴了美声唱法中的精华,将美声唱法的风格发展到了一个“形而上”的空间维度,并积极的与各国、各民族当地的“本土性”艺术特征结合。

应该说,源自早期欧洲“原生态”唱法的美声唱法之所以后来能够被广泛运用到世界各地的作品演唱中,并发展出了各不相同的地域性唱法,既是美声唱法、歌剧文化的影响结果,也是各地演唱艺术发展中主动对美声唱法进行认知与借鉴的结果。这些表现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美声唱法在世界各地的歌剧、地域民歌中的广泛运用,不仅使得各地的唱法带有各自的“本土性”气质,还在亚洲、美洲等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民族文化中体现出外来文化与本土艺术的碰撞与融合特点。

(二)朝鲜族“原生态”唱法的“语境”

我国的朝鲜族主要集中居住在东北地区。其中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集中了八成以上的朝鲜族人口,在其他区域也有少量的分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使用朝鲜族语,演唱的歌谣也有很多早年从朝鲜、韩国带入的民歌。鉴于延边在地理位置上与朝鲜紧密相连,在历史文化、族群关系、使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也较为相似,延边的朝鲜族人们在歌曲乡谣的唱法方面也与朝鲜族民歌唱法保持着密切关联性特点——早在19 世纪后期,朝鲜族人们在文化、民歌等方面也逐渐演变出朝鲜民歌与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结合、交融的风格特点——随着朝鲜族人民的逐渐集中,民族融合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在这一地区生活的不同民族的人们逐渐构成了文化混生状态。

移入延边的朝鲜人带来了他们的传统文化,朝鲜民歌、乡谣的“原生态”唱法也随之传入到延边。朝鲜人在传承朝鲜的南道与北道民歌传统的过程中,将朝鲜民谣的“原生态”唱法也逐渐传入。其中的“阿里郎”早在19 世纪就随着朝鲜人的大规模迁入而传入我国东北地区,尤其在图们江沿岸中朝人们经常出入境、交易、交往的地方,不仅朝鲜族语言比较盛行,“阿里郎”、“桔梗谣”等歌谣也广为传唱。“阿里郎”早期使用“原生态”的演唱方法在流传的过程中,传统民谣“阿里郎”主要体现出“南道”与“北道”两种不同的风格传统。延边盛行的“南道”民谣与“北道”民谣在演唱风格、演唱技法、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这些不同民谣的“原生态”唱法在传承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演变——传唱者常常根据既有的歌曲演唱及教学经验加入个性化的方法,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少数民族艺术发展过程中,常常借鉴现代的美声演唱体系,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性、现代性特征的“阿里郎”唱法,具有独特的风格与内涵特征。

“阿里郎”是最具代表性的朝鲜民谣,随着当代唱法的发展,这种被融入美声元素的演唱风格也逐渐渗透进了人民的日常文化表演和民俗生活中,成为民族文化的当代风格代表。

二、美声唱法与朝鲜族“原生态”文化的“关联性”

(一)朝鲜族“原生态”唱法的基本特点

依据“阿里郎”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演唱传统,本文认为朝鲜族的“原生态”唱法不仅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开放性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这种广泛流行的“原生态”唱法主要流传在“北道”、“南道”区域的朝鲜族歌曲、歌谣中,具有普遍性、稳定性的唱法特点,尤其在演唱中使用原汁原味的“朝鲜语”作为歌词,朝鲜族民谣中设计了很多的“色彩音”、“特殊音程”,都彰显了歌曲文化的艺术特征,“原生态”唱法更是表现出朝鲜族歌谣的个性化、民族化魅力。在这种唱法中,不仅歌唱的声音质朴、真诚,旋律婉转动人,演唱的音色也带有热情洋溢、凄美抒情的情绪变化特点。应该说,富有朝鲜民谣、旋律特征的“特色音程”与语言特色的“颤音色彩”是其“原生态”唱法中最为明确的体现。在这种唱法中的颤音色彩受到了强调,气息的运用自然、流畅,充满了陈述性、抒情性特征。

第二,在朝鲜族的歌曲演唱中,除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演唱外,还需格外注意处理好朝鲜语中的元音弱化、语音和谐这两个最主要的风格特征问题。朝鲜语中的元音弱化在“原生态”演唱中富有较强的音韵特征,在语音和谐方面则具有更为明确的结构功能——因为朝鲜语中的多音节单词中使用的重音,往往都会落在朝鲜语词汇的最后一个音节上,从而推动音型变化与行腔的发展。因为,在朝鲜族歌曲中的旋律都是以语音的节奏进行行腔的,语音节奏会将各种重音位置复杂多变的切分节奏及其他的重音规律的乐节、乐句组合起来,构建成新的语句逻辑特征。但是在演唱很多朝鲜语中元音不清楚,浊辅音比较多的情况时,就需要发挥“颤音”演唱的行腔技巧,除了将每首乐曲开头与结尾的音避开节奏强拍外,还需要在弱拍、后半拍或后小半拍上进行装饰性的“色彩音”演唱,从而借助与朝鲜族语言很好的影响歌曲的结构和逻辑。

第三,朝鲜族“原生态”唱法中的声音位置相对靠前,演唱的声音一般都集中在硬口盖位置上,而且形成一种横向的声音走向效果。这种唱法所带来的声音都与纵向的“管子”无关,是在横向的“线条”中建立起装饰性的色彩效果。这些建立在朝鲜族本土语言基础上的咬字、吐字也较富有地域性色彩特征,除了吐的字头比较多外,咬字的力度也需要随着歌曲节奏及旋律的走向进行灵活调整和润色处理。在这种“原生态”的演唱中,对演唱过程中的气息和共鸣要求不太高,但是大幅度的气息调整和部分声腔共鸣的运用,只注重口腔和胸腔共鸣的色彩运用,也成为这种唱法的个性化特征之一。在这种“原生态”唱法中的音量也随曲调和歌词变化进行不断调整,展现出灵活的润腔技巧,音色也具有明亮、靠前、清脆的效果特征,较之其它唱法而言稍微缺少圆润的技巧特征。

(二)美声唱法与朝鲜族“原生态”唱法的“关联性”

美声唱法与朝鲜族“原生态”唱法是具有很多“关联性”特征的,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

首先,正如前所述,美声唱法也经历了早期的“原生态”唱法阶段,随着歌剧、艺术歌曲的流传,这种唱法也逐渐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演唱方法的发展是与歌剧、艺术歌曲以及后来的民歌演唱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都产生了很强的影响力。通过发挥这种唱法体系中的高超演唱技巧、丰富共鸣、纵向的声音“管道”作用,不仅能够出色地表达出歌剧的戏剧性内涵特征,还可以很好地演绎出艺术歌曲的情感特点。在流传到世界各地的过程中,还融合了各地域的歌曲表现特点,赋予了各地域的歌唱表演以全新的审美风格、愉悦情趣与丰富内涵特征。在当前的美声唱法中,可以凭借其震撼性的泛音、共鸣揭示出作品中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情感特征,还可以表现出动人心弦的剧情、场面、气氛特征。

其次,朝鲜族“原生态”唱法中的独特韵味、个性化特征与早期美声唱法的发展具有类似的特征。而且在当前的语境下,可以充分发掘出朝鲜族自身的灿烂历史文化特点,积极借鉴美声唱法这种被世界各地所认同、学习的技巧体系,更好地表达出深层的内涵特征。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具有区域性的特点,也需要在当前的文化生态环境下借助于美声唱法进行多元形式、风格的探索与尝试,从而推进朝鲜族演唱艺术在新世纪的文化融合进程。朝鲜族歌唱艺术需要具有多元化的文化特质和艺术因子,才能适应当前的文化语境。因此,两种唱法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特征。

再次,美声唱法也需要广泛吸收朝鲜族“原生态”演唱方法的优点与精华,更好地适应这种风格变化需要,从而让美声唱法在各地获得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朝鲜族“原生态”歌唱技巧不仅需要强化对气息的控制力,强化声音的贯通性,以及高音的辉煌性,还需要让美声唱法也变得色彩更亮丽、气质更独特、色彩更丰富,从而更具当地的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特点。朝鲜族“原生态”演唱中追求科学性、民族性、个性化的效果,也是这种演唱方法发展、传播的客观需要。

三、美声唱法在朝鲜族“原生态”唱法的“交融性”

(一)美声唱法与朝鲜族“原生态”唱法的最早结合实践

朝鲜族本身就是一个富有艺术天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所演唱的民歌、民谣也具有自发的、即兴创作的传统特征。朝鲜族的“原生态”唱法中富有创意、即兴的精神,在早期结合美声唱法的过程中,也保留了这种能歌善舞、即兴性的带有特殊色彩、颤音效果的风格特征。方初善就是上世纪中期以来最具代表性的朝鲜族女高音歌唱家之一。方初善是一名熟悉美声唱法、中国的民族唱法与朝鲜族“原生态”唱法的歌唱家,她在一生的歌唱事业中,为探索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朝鲜族“原生态”唱法的结合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在诸如《鸟打铃联曲》和《解数字》等传统的民谣演唱中,方初善运用美声唱法结合“原生态”的演唱特点,创造性地将这些传统的朝鲜族民歌演唱的精神、气质焕然一新,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她的娴熟技巧与自然、恰当的表达往往使人感知不到她对声音技巧的运用,都沉浸在她醇美、自然、流畅、富有诗意般的歌唱意境中。因此,方初善在歌唱中所描绘的意境、气氛等都具有重要的感染力。她所演唱的歌曲还有很多的外国歌曲,这些运用美声唱法演唱的韩国、朝鲜、俄罗斯、日本等不同国家的歌曲作品,都展现出了独特的歌曲风格特征。方初善甚至还会在演唱这些歌曲作品时能够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作曲家的风格特征,在强调美声唱法特质的前提下,很自然地表现出不同地域、时期、个人的迥异风格特征来。方初善更注重对歌曲中的细节做细腻、准确的个性化处理。

方初善的美声唱法与朝鲜族民歌的结合,可视作是朝鲜族“原生态”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最早实践范例。在这些作品的表演中,朝鲜族歌曲的风格特征与美声唱法的表达技艺得以很好的结合,共同塑造出了个性化、审美性的歌唱表达效果。

(二)美声与朝鲜族“原生态”两种审美观念的“共鸣”

美声唱法与朝鲜族“原生态”唱法的结合,也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念产生“共鸣”的过程。

首先,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朝鲜族“原生态”唱法中咬字要清晰是二者都注重的要素之一。但是对于非英语、拉丁语系的亚洲语言而言,如何咬字清晰又不生硬、将每个字的力度、感觉都表达得自然、到位,是在两种唱法结合过程中所要探索的具体问题——也是两种审美观念的融合问题。美声唱法强调“含着唱”、“泛音共鸣”的表达效果,朝鲜族“原生态”唱法则强调嗓音的颤音运用、发声位置靠前,追求个性化的口腔音效果。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可以釆用嘴巴“外小内大”的演唱技巧,在积极打开口腔内部空间的基础上,支持丰满的口腔共鸣效果,从而在口唇放松、自然的状态下实现字音的清晰吐字效果。

其次,在运用美声唱法进行咬字、吐字的过程中,还需要在区别性对待母音韵母和子音声母的基础上,加入朝鲜族的歌舞特征和肢体动态表现。在演唱朝鲜族歌曲的过程中,唱歌时最要紧的是需要对韵母进行特殊的处理——朝鲜语中的母音在演唱过程中,一定要通过适当的、正确的音形将字词进行合理的归韵。在民歌传唱中,为了突出中低声区的表现力,一般都是采用边唱边舞,收放自如表达歌词意境、情绪的方式,造就行云流水般的旋律风格特征。而在高音区的运用上,则需要在做各类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强调美声唱法中的气息、共鸣作用,最终强化金属般的头腔共鸣色彩和感染力,赋予歌曲演唱一种撼人心魄的效果。尤其是在高低音声区的过渡中,需要巧妙地借鉴美声唱法的“换音区”转换技巧,很自然、巧妙、有机地对接不同的音区色彩,结合着民间歌曲唱法,对朝鲜族传统民谣、民歌的发展进行个性化的诠释与演绎。

最后,在借鉴美声唱法演唱技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朝鲜族特有的音乐审美特征体现。比如对于朝鲜族歌谣、民歌中的弄音技巧、三拍子节奏特点的运用等都可以很好地展现出朝鲜族的艺术审美特征。在采用美声唱法的气息运用技巧基础上加入朝鲜族民谣“原生态”唱法中常见的弄音唱法,不仅可以使得歌声的表现更加婉转、还可以在热情洋溢的律动中体现出传统朝鲜族的舞蹈美感特征,从而既保持了美声演唱方法本来所具有的共鸣效果与声音张力,又可以保持传统的朝鲜族“原生态”唱法的审美特色,又极大地拓展了朝鲜族“原生态”唱法的表现力,从而使得朝鲜族的歌唱艺术能够在体现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提升到一个科学新高度。

结语

朝鲜族“原生态”唱法是与朝鲜族民歌、歌谣中的节奏与律动特征结合在一起的。这些朝鲜族歌曲中带有很强的律动性特点,可以在作品表演过程中通过舞蹈肢体语言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让歌曲内容更具直观性的视觉效果。朝鲜族的传统唱法借鉴美声唱法时,也需要注重歌唱中的“律动性”对于作品风格呈现的影响:无论是演唱中的音质变化,还是演唱声音的颤音色彩,都需要凸显朝鲜族歌曲中特有的三拍节奏律动特点。同时还需要在表演过程中兼顾边歌边舞,打破朝鲜族演唱中的传统律动规律,注重强调每小节强拍后的律动效果。

朝鲜族传统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结合,还会带来全新的结果——朝鲜族传统歌曲中采用富有共鸣效果的美声唱法,可以表现更为多样的艺术效果;同时,朝鲜族的传统审美元素中,也开始融入更为科学化、体系化的技法基础,从而提升了朝鲜族民族歌唱的整体艺术水平。

猜你喜欢

朝鲜族唱法美声唱法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KORE A TOWN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另类“哈韩族”:去韩国打工的中国朝鲜族人
朝鲜族妈妈的心里话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