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三路径”策略

2022-11-05蒋海明

体育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解决问题案例

文/赵 明 蒋海明

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更多的是实践探究,众多一线教师拥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资源。但是有许多时候未能将拥有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提炼的技巧和能力。为此,本文将站在一线体育教师的视角分享“遇疑—探因—寻策”“呈例—深析—再现”“寻理—释义—呈例”的科研路径,与同仁们共勉。

一、“遇疑—探因—寻策”提炼路径

遇疑,通常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环节中遇到的困惑。基于困惑和现状,引发教师深层思考,作为科研写作起点。以《提升七年级男生引体向上能力的策略研究》一文为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七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男生引体向上项目成绩普遍不佳,甚至有零分现象。对比该校七年级男生其他体测项目成绩,引体向上成绩为最薄弱项。通过全区体测数据横向对比,笔者发现引体向上项目为大多数男生的薄弱项。为什么引体向上成为男生普遍的薄弱项目?该问题成为体育教师的教科研起点,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因,通常指教师通过分析现状,结合理论,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以“为什么引体向上成为男生普遍薄弱项目”的现象为研究起点,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分析探因,分别从教师、学生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剖析。教师层面,教师对引体向上动作技巧指导缺少理论研究,对学生的训练缺乏针对性指导;学生层面,因小学阶段没有进行这项内容的测试,加上很多学校体操课的缺失,上肢力量练习也少之又少;社会层面,现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学生的营养有过剩现象,以至于出现脂肪多、肌肉少,甚至出现体重超标的肥胖现象。再加上学生很少从事体力劳动,尤其是用到上肢力量的劳动。以上因素成为导致学生引体向上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寻策,通常指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发现问题和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最重要的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精准施策,这也正是研究的关键点。笔者通过开展主题研讨和查阅相关文献,梳理出几种提高学生引体向上能力的策略和提高学生上肢力量的方法。如几种提高学生上肢力量的练习方法:斜向引体、直臂悬垂、仰卧推举等;技术上教会学生如何借助自身惯性完成连续拉伸以及正确的握杠方法等;形式上进行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针对性地解决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评价上采用多元评价机制,营造学练氛围,组织同伴之间、班级之间、亲子之间的对抗赛,激励学生长期坚持锻炼。

综上所述,问题是教育研究的起点,分析是对问题的剖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提炼路径思路清晰,能让读者将文章的策略迁移到自己的教学中,具备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二、“呈例—深析—再现”提炼路径

呈例,就是呈现案例。科研提炼中先呈现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让读者有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的感觉。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观评课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印象深刻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可能会涉及教学方法合理性、学生参与度、课堂评价、练习密度、场地器材等方面,典型的案例都是科研写作的抓手。如笔者的一篇题为《展评结合、双管齐下——再议学生展示后教师评价与反馈》一文,案例情景如下:一次观摩课中执教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邀请两名学生进行展示,但是展示过后教师对展示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存在着两个典型问题:一是无评价、无反馈,只说掌声鼓励就让展示学生回到队伍;二是有评价、乱反馈。具体表现为展示的学生明显存在一定问题,但教师没有及时指出问题,而是用“不错”“很棒”“加油”这样的激励语言就让学生回去。可见教师针对学生个别展示后的评价与反馈存在一定的问题,于是笔者便以此为切入点展开研究。

深析,就是深入分析,具体是指对案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以上述案例为例,教师邀请学生出来做展示应该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目的性。换言之,教师邀请学生进行个别展示的目的是什么?是该学生的动作做得很棒要同学们向他学习,还是展示学生的动作存在哪些典型的问题,或者是该学生的展示是即将学习的新动作等?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教师在学生展示后一定要给予及时性的评价和反馈,换句话说,展示学生的动作好,好在哪里,要向他学习什么?如果存在问题,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对比改正,而绝对不是敷衍了事地为了展示而展示。

再现,是指课堂情境的再设计、再呈现。如文章开始的部分呈现了一个典型案例,并且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对这个案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那么接下来读者最想看到的就是怎样做才合适。因此这时可以对教学情境进行再设计。例如,一节八年级女生肩肘倒立课,教师通过观察发现一名女生动作做得很标准。于是在基本部分即将结束的时候邀请这名女生展示,展示过后教师进行评价:“同学们看,这位同学的三角支撑部位准确、稳定,并且脚尖绷直姿态好。”这样的评价可以直观地告诉学生,做好肩肘倒立动作的核心所在。这样的科研提炼路径不但能够引导读者学会发现问题,更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直观地介绍是怎么样解决的,这正是读者最希望看到的。

三、“寻理—释义—呈例”提炼路径

寻理,是指寻找理论依据。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要以相关的理论和认知规律为依据。学科之间既有公共的教学理论,又有个性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师可以研读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或者教育类杂志去寻找适合自己学科教学的理论依据。例如,杜威的《经验与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行知书信》、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等书籍,又如《基础教育课程》《课程·教材·教法》等核心期刊。同时借助适切的教学方式,结合理论知识帮助提高学生体育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例如体育学科常用的领会教学法、项目化学习、先练后教、学练赛一体化等,这些理论基础和教学方式就是一篇文章的根基。

释义,就是解释含义,对所要依据的教学理念或教学方式进行概念界定。如笔者曾写过《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以水平四篮球传切配合为例》一文,文章先介绍了“项目教学模式”,即什么是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模式的核心要素,又运用图示介绍了项目化学习模式的设计流程。其中包括创设情境与驱动问题、探讨研究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与达成共识、成果分享与迁移运用等四个环节。这样让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章所提出的教学方式是什么。

呈例,即呈现案例。有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式,如何以此为理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就需要用具体的案例来加以说明。为此,文章以篮球传切配合为例,首先在创设情境与驱动问题环节,介绍创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并针对这个情境提出了具体的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体验;接下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遇到困惑再提出发现的问题,同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讨小组成员达成一个共识,最后再把成果进行分享交流、运用到实战中去。整篇文章都在紧紧围绕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四个步骤,并以篮球传切配合为例进行诠释,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一条暗藏的主线和具体实施策略。这样的路径既有理论作基础,又有实践加以印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一线体育教师进行科研写作时追求讲事实、说道理、明操作。将一件事情讲清楚并分析透彻再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给读者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充分体现体育教育科研文章的价值。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解决问题案例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样板案例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两只想打架的熊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