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特性下的智慧体育:赋能体育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

2022-11-05代三壮李转喜王宗平

体育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系学科智慧

文/代三壮 李转喜 王宗平

始于2001年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时代性意义,这次被称为“新课改”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谓是变革性的,无论是在课程改革理念还是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体育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这十年学校体育改革的成效显著。从体系来看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价值理念、教育目标和实现方式三个方面。我国学校体育以前在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未来都还将会进行改革。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依托,也是重要载体,而体育教学却是最基本的实践纽带。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科技如何赋能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成为重要的研讨话题。在体育课程建设、体育课堂教学、学校体育现象等多重维度的推动下,在信息化与数字化的今天,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选择。

一、核心导向:体育学科的特性

学校体育研讨的课题大多都与体育学科的特点有关,而这些特点本身就是学校体育这个大体系的小支点。体育学科的特点是研究体育相关问题不可或缺的内容与方法,就如同水与冰的关系,也是我们在研究现实中的学校体育问题与理论问题都可以参考借鉴的核心载体。体育学科的特点不仅表现在其专业性上,还体现在它的复杂性上。专业性主要是具象可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很少有人理解其本质内涵和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专业性流失”(受到非专业挑战和影响),从而影响体育学科的整体性发展。客观层面,在智慧体育建设和构建的过程中,体育的学科特性和课程与教材内容的协同度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微观层面,体育教学目标的问题、体育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灵活性问题、选编体育教学内容的问题、体育教学内容的逻辑性问题、体育课堂练习的负荷与密度问题(强度体育)、技能掌握程度的问题、核心素养形成的程度问题、体育教学评价的问题等,都需要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呈现与衔接,打通体育教学走向智慧体育课堂、智慧体育信息处理、智慧体育内容呈现、智慧体育分析评价的通道,最终走向智慧体育。

二、内容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与设计的标准化构建

充分落实“健身育人”的本质要求,积极改变“学科中心观”“技术中心观”的保守思想,全方位、成体系、有目标地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现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丰富,需要应用开放多元的思维设计出灵活协同的教学环境和情境,将体育课堂的形式朝多样化发展,努力实现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变,从“单一技术导向”向“结构化知识和技能导向”转变,从“简单情境”向“复杂情境”转变,从单纯的“体育教育”向“体育与健康教育及多学科融合”转变。在从理念到具体方向的转变过程中,需要从专业性和技术性进一步实现。在走向智慧体育的第一步,需要专业术语的支撑,而这对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叙事语境至关重要。从项目类别、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场地器材、课程选择等宏观模块的构建出发,建立条目化、重复化、流程化的执行系统。让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体系在程序化状态为学校、教师、学生进行高效服务是智慧体育的基本形态。同时,智慧体育的核心是内容和功能体系,也就是说智慧体育的难度在体育专业内容本身,而不在技术条件。因为目前的可穿戴装备、信息化、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已相当广泛,要实现学校体育业内的智慧化呈现、分析、运营必须要有高精度匹配的内容体系作为填充支撑,这样才能与技术高度衔接,最终发挥出效能。

三、优化路径:体育教学的体系化、规范化、协同化和统一化的聚类分析的实践应用

(一)体育学科特性

体育运动是体育学科的来源,也是体育学科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体育的大多数内容都是以体育运动具体的身体活动组成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以体育的运动形式和健康术语组成,这些内容被应用在最基本的体育教学当中,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一致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共同性内容。

(二)体育教学场景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是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与学情的一致性、教学模式与学情的适应性、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匹配度等都是教学场景的现实问题。面对学生表现的“学不会、学不懂、不想学”的真实状态,与我们想要的教学效果是相悖而行的。

(三)体育教学的技术型路线

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学习质量是体育教学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教师课前制定教学计划与设计的重要参考。教学计划与设计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前瞻路径,同时也是做到体育教学体系化、规范化、协同化和数字化同频体系的聚类阶段。课中的多个体化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挑战,但内容的趋同性会让个体缩小差距,逐步走向教学整体。智慧体育要解决的应该也是这些问题,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评价体系管理、学段体育经历管理等一些可体系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上采取创新手段,实现扁平化管理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

四、双驱促效:技术赋能体育教学、高效促进素养形成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根本精神和关键要求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在这样的新要求和新理念之下,有必要更新理念、应用新技术,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是智慧体育的重要议题。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体系,课程内容的体系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对体育教学的规范化、便捷化和系统化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打通体育教学专业化与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重要路径。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的统一化是实现技术突破的基础,技术赋能体育教学是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传统的体育教学体系,使体育教学更高效,使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更有效。把“教会、勤练、常赛”贯穿在整个智慧体育的教学体系当中,从而实现一体化体系的建设,以学生终身体育和身心健康发展需求为逻辑主线,将建构“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课程总体框架,依据学生的动作发展规律、认知规律、身体发育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等基础理论,从基础、提高、拓展三个方面重新确立哪个学段学什么的上下贯通的课程内容体系,从学段和单项两个大的方面研制体育学习评价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表现是要开展“有体育课时、有练习密度、有运动强度”和“有难度、有对抗”的体育教学,实施“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大学个性化”的梯度化体育教学,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规律。

五、结语

体育学科的特性决定着体育学科课程建设和发展的走向,体育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实践性活动。基于体育学科的特性,智慧体育可以高效地促进体育课堂和体育教学活动。从现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来说,传统的教学场景(情境)仍不能被完全替代。体育教学活动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获得运动体验、掌握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培养体育品德的主要途径。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仍是体育教师教授学生体育技能与健康知识的重要方式,体育课堂仍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集中地。但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智慧体育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一种迭代,也是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技术手段。尤其在教学计划与设计的系统性、学生学情管理与评价、课堂效率与学生运动监测、学生不同阶段的体质健康信息管理当中都会起到辅助性作用。

猜你喜欢

体系学科智慧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