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新社70周年:薪火传承 共向未来

2022-11-05周秉德

传媒 2022年19期
关键词:薪火革命家习仲勋

文/周秉德

在庆祝中国新闻社成立70周年之际,我看了中新社70年间的老照片,读了老同志们为社庆70周年写的《我们走过的路》(纪念文章),再一次回忆起老一辈革命家对中新社的深切关怀,再一次回忆起一代代中新人勠力同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前不久,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70年来,中新社不忘初心使命,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对外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文化,为统战、宣传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1988年进入中新社,至今已有34年了,占了我人生的三分之一还多,感情很深!在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了解到老一代革命家,特别是我的伯父周恩来十分重视统战和宣传工作。早在西安事变期间,周恩来同志就积极争取著名记者范长江到陕北苏区采访,引导他走上了革命道路。1938年,周恩来亲自指导范长江、胡愈之等知名人士成立了中新社的前身国际新闻社(即“国新社”)。1952年,经刘少奇同志定名,由廖承志等“新闻大家”在国际新闻社基础上创建了中新社,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毅、习仲勋等领导同志都很关心支持中新社的工作。《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中就记载了他对习仲勋关于“中国新闻社”编制和经费等问题报告的详细批语。1952年10月1日,在共和国3周岁生日之际,中新社向海外发出了第一篇广播新闻稿《首都纪念国庆节举行隆重阅兵式》,这一声响亮的初啼,冲破了当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舆论封锁,向世界特别是向海外华侨华人传递了来自东方的“中国声音”。“文革”动荡之际的1968年,周总理在收到撤销中新社的请示后,做了调整,批示将中新社业务并入新华社,保留“中国新闻社”电头继续对外发稿,中新社新闻业务得以正常开展。这为10年后中新社的恢复建制和随后的创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顾中新社走过的路,可谓70年风雨,70年辉煌。每每回到社里我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回想当年从47人开始,老一代中新人肩负重任、砥砺前行,牢记搭建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与海外华侨华人沟通桥梁的艰巨使命。现如今47已经成为历史,我看到的是中新社发展到拥有境内外52个分社、在台湾地区派有驻点记者的新闻采集网络,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信息发布系统,拥有一支2000多人的专门人才队伍。一代代中新人怀揣理想,不忘初心使命,甘于奉献付出,成就了今天的国际传播事业。我倍感欣慰,也倍感骄傲和自豪!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我在中新社退休已经有25载。虽然不在工作岗位上,但我仍然心系统战和宣传工作,心系中新社发展。坚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大力宣传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精神,积极参加各种授课、展览、活动,筹办慈善基金会。为中新社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的建设和发展采编业务多尽一点力,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我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贺信精神的指引下,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道路上,中新社将在中央统战部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勇毅前行,接过历史的担子,紧紧围绕海外统战工作,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打造国际传播“新旗舰”。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时刻,我谨代表老一代中新人发出号召,让我们弘扬“中新精神”,传承“中新风格”,砥砺奋进再出发,薪火传承,共向未来!

猜你喜欢

薪火革命家习仲勋
中国出版集团20周年:赓续薪火,踔厉奋发
薪火少年说——上海市奉贤区奉城第一小学少先队创新特色项目
参观八七会议会址
引领学生走近鲁迅
向党旗宣誓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风范:老一辈革命家"三严三实"事例选
中医药“薪火”如何传递
两碗鸡蛋面
语境顺应视角下的鲁迅《故乡》的翻译